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胜(牧心者牧天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王博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懂得宽容,让我们靠近“内圣”

在人生的旅途上,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懂得“宽容”。

宽容是一种爱。有些人认为宽容和“无用”是同义词,殊不知,宽容的力量要强大很多。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在18世纪的时候,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就“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长达九年时间,最后,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而他也成为这个定律的发明者。但是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非常感谢“对手”贝索勒,他认为如果没有贝索勒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而且他还在各种场合说:“定比定律的功劳一半属于贝索勒。”

在这个故事中,普鲁斯特就是一个宽容的人,他肯定别人对自己的反对,同时也非常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反对,他会通过吸收别人的长处修正自己的短处,他没有计较别人的态度,而是看到了别人对自己有帮助的一面,难道这不是宽容,难道这不是“内圣”的一方面吗?

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复杂了,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烦恼、痛苦,以及让自己无法容忍的事情,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懂得宽容的人。

人和人之间难免出现摩擦,只要对方不是恶意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对方去考虑考虑,然后原谅对方。如果能够像圣人一样,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宽厚待人,那就更好了,我们就更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

在历史上开创了大唐盛世的李世民,在某种程度上是倚仗于众多得力臣子的辅佐,而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魏征。当时唐王朝皇室争权愈演愈烈,此时还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魏征就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但是之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顺利获得了皇位,此时他对魏征不计前嫌,反而对他加以重用。之后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李世民以及整个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无独有偶,秦朝还未建立的时候,如果赢政没有听取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那么恐怕也会失去很多的有用之才,自然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着广阔的胸襟,都有着宽容的气度。

当然,这里讲到的宽容并不是一味地退让,我们要宽容那些值得去宽容的事情。宽容本身是一种爱。宽容不是一种对付着过的心态,而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包容心态,拥有这种心态能让我们在这个尘世中活得更精彩。面对事情的时候不要剑拔弩张、也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钩心斗角,虽然我们无法像上面提到的几位那样建立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起码我们拥有这种心态,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难道这些还不值得我们宽慰吗?

慈禧太后就是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她心胸狭窄,总是听不进别人对自己的忠告,就算是一些小事,一旦触动到她,她也会大发雷霆。有一次,慈禧太后和一位大臣下棋,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老佛爷小心了,我要吃你的马了!”慈禧听完之后非常生气,指着那位大臣的鼻子说:“你吃我的马?我杀你全家。”最终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就是因为下棋过程中随意的一句话,却造成了这桩惨案,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心胸狭窄。

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同样有这样的一些人,当遇到一些小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选择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其实我们更应该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以“内圣”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到宽容。

宽容的本身是一种爱。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斤斤计较,只知道工于心计,那么可能会短时间内占得一些便宜,甚至“飞黄腾达”,但是终究有一天会败给自己的心态。而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在之后的日子里肯定会得到回报,无论是来自于自己朋友的,还是自己敌人的!

总而言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圣人所拥有的良好品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斤斤计较,要多为别人去考虑,这样就能够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过当我们面对一些违法行为的时候,就不能够盲目地宽容了,因为或许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不能做“农夫救蛇”中的农夫,我们应该对抗这种恶势力和行为。

P003-006

目录

第一章 “内圣外王”是成大事者的根本素质

 懂得宽容,让我们靠近“内圣”

 放下架子,让我们靠近“内圣”

 学会谦让,让我们靠近“内圣”

 适应环境,让我们靠近“内圣”

 确立目标,向“外王”迈进一步

 切勿偏执,向“外王”迈进一步

 控制情绪,向“外王”迈进一步

 真心实意,向“外王”迈进一步

第二章 “内圣”与“外王”对领袖的作用

 像“内圣”一样放平心态

 像“内圣”一样管理内心

 像“内圣”一样从善如流

 像“内圣”一样懂得礼仪

 像“外王”一样展现微笑

 像“外王”一样做出表率

 像“外王”一样充满自信

 像“外王”一样宽恕别人

第三章 “内圣”与“外王”的辩证关系

 情绪如果失控,虽胜犹败

 不懂如何选择,虽胜犹败

 若得理不饶人,虽胜犹败

 一旦急功近利,虽胜犹败

 懂得以德服人,虽败犹荣

 时时诚恳自谦,虽败犹荣

 始终充满爱心,虽败犹荣

第四章 入准门,得其道

 能够随机应变,成功入门

 越是细小之处,莫要忽视

 及时消除忧虑,扭转局势

 懂得适时放弃,反而成功

 只有能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善于放远目光,取得成功

 一旦承诺于人,务必做到

 善待别人,才显英雄气概

第五章 “内圣外王”的修炼目标

 “内圣外王”,是能征求别人的意见

 “内圣外王”,是能照顾失意者的情绪

 “内圣外王”,是不强求别人去做事

 “内圣外王”,是懂得经常思考问题

 “内圣外王”,是懂得保护他人的隐私

 “内圣外王”,是懂得转换不同思路

第六章 “内圣外王”的修炼法则

 另辟蹊径,积极解决问题

 摆脱依赖,发挥自我优势

 即便得志,也勿伤害别人

 别人的话,懂得适当听取

 语言行为,全都不可强求

 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情

 平和心态,不要急功近利

 做好配角,成功就要到来

序言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这段话出自《庄周·天下篇》,简单说就是本书要讲到的“内圣外王”。虽然“内圣外王”这种说法最初源自于庄周,但是其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理念之一。不管其具体属于哪种学说,但是其无形中对个人、集体,甚至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做到“内圣外王”之后,就没有必要到处制造声势了,因为其本身的气质就能够让别人臣服。“内圣”主要是对自己内在品质的一种修炼,而“外王”则更多的是外在形式的一种展现。

“内圣”和“外王”是一个概念,同时也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于此本书中也要详细讲到。“内圣”是一个前提,做好“内圣”是条件,而之后“外王”就是结果了,是最终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有人说“内圣”属于一种人格方面的修养,而“外王”则是一种政治理想,这种说法无可厚非。其实“内圣外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自己做好了,修炼到无可挑剔的地步了,然后不用自己说自己厉害,别人看到就会顺从我们。这样讲虽然通俗一些,但是话糙理不糙,很明确地讲清楚了这个概念。

我们暂且抛开“内圣外王”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其对于我们个人的修养提高,以及实现梦想也是相当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都渴望被别人理解和认可、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同时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困难,如果一时间没有控制好,会选择抱怨、生气,甚至报复,还有一些人最后选择了沦落、游戏人生,他们这种极端的行为对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好处。如果在一个群体中被认为是自暴自弃的人,那么慢慢地就会被群体遗弃,最终脱离这个社会,更不要说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所以我们就需要以“内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这样做也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使他们紧密团结于我们的身边,这样慢慢地我们就有了“外王”的气质。

而今,“内圣外王”并不仅仅只属于那些治国能人或者杰出企业家,那些创业者。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人,都可以以此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只要你渴望成功、希望进步,那么就可以以此要求自己。这正是中华民族先哲们的智慧结晶。

内容推荐

《心胜(牧心者牧天下)》由王博著,以“内圣外王”为中心论点,详尽地阐述了儒家的这一基本思想。“内圣”主要是对自己内在品质的一种修炼,而“外王”则更多的是外在形式的一种表现。“内圣外王”并不只属于治国能人或杰出领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人都应该以此要求自己,有内而外地修炼自身的气质。

《心胜(牧心者牧天下)》适合大众阅读。

编辑推荐

《心胜(牧心者牧天下)》由王博著,“内圣外王”并不仅仅只属于那些治国能人或者杰出企业家,那些创业者。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人,都可以以此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只要你渴望成功、希望进步,那么就可以以此要求自己。这正是中华民族先哲们的智慧结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