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宽容,让我们靠近“内圣”
在人生的旅途上,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懂得“宽容”。
宽容是一种爱。有些人认为宽容和“无用”是同义词,殊不知,宽容的力量要强大很多。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在18世纪的时候,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就“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长达九年时间,最后,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而他也成为这个定律的发明者。但是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非常感谢“对手”贝索勒,他认为如果没有贝索勒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而且他还在各种场合说:“定比定律的功劳一半属于贝索勒。”
在这个故事中,普鲁斯特就是一个宽容的人,他肯定别人对自己的反对,同时也非常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反对,他会通过吸收别人的长处修正自己的短处,他没有计较别人的态度,而是看到了别人对自己有帮助的一面,难道这不是宽容,难道这不是“内圣”的一方面吗?
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复杂了,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烦恼、痛苦,以及让自己无法容忍的事情,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懂得宽容的人。
人和人之间难免出现摩擦,只要对方不是恶意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对方去考虑考虑,然后原谅对方。如果能够像圣人一样,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宽厚待人,那就更好了,我们就更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
在历史上开创了大唐盛世的李世民,在某种程度上是倚仗于众多得力臣子的辅佐,而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魏征。当时唐王朝皇室争权愈演愈烈,此时还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魏征就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但是之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顺利获得了皇位,此时他对魏征不计前嫌,反而对他加以重用。之后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李世民以及整个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无独有偶,秦朝还未建立的时候,如果赢政没有听取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那么恐怕也会失去很多的有用之才,自然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着广阔的胸襟,都有着宽容的气度。
当然,这里讲到的宽容并不是一味地退让,我们要宽容那些值得去宽容的事情。宽容本身是一种爱。宽容不是一种对付着过的心态,而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包容心态,拥有这种心态能让我们在这个尘世中活得更精彩。面对事情的时候不要剑拔弩张、也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钩心斗角,虽然我们无法像上面提到的几位那样建立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起码我们拥有这种心态,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难道这些还不值得我们宽慰吗?
慈禧太后就是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她心胸狭窄,总是听不进别人对自己的忠告,就算是一些小事,一旦触动到她,她也会大发雷霆。有一次,慈禧太后和一位大臣下棋,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老佛爷小心了,我要吃你的马了!”慈禧听完之后非常生气,指着那位大臣的鼻子说:“你吃我的马?我杀你全家。”最终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就是因为下棋过程中随意的一句话,却造成了这桩惨案,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心胸狭窄。
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同样有这样的一些人,当遇到一些小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选择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其实我们更应该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以“内圣”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到宽容。
宽容的本身是一种爱。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斤斤计较,只知道工于心计,那么可能会短时间内占得一些便宜,甚至“飞黄腾达”,但是终究有一天会败给自己的心态。而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在之后的日子里肯定会得到回报,无论是来自于自己朋友的,还是自己敌人的!
总而言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圣人所拥有的良好品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斤斤计较,要多为别人去考虑,这样就能够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过当我们面对一些违法行为的时候,就不能够盲目地宽容了,因为或许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不能做“农夫救蛇”中的农夫,我们应该对抗这种恶势力和行为。
P0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