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马艳明编译的《中国通史(最新经典珍藏)》以时间为序,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历史功绩、文化成就等诸多内容集于一书,以保持历史叙事的完整性与延续性为基础,将全书内容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国民国等二十五章,按照历史影响和时间长短,进行了或详实细致或简明扼要的叙述,完整地描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华夏民族的发展历程,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从中探知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黄勇、马艳明编译的《中国通史(最新经典珍藏)》为我国历史事实与演进过程的一个简要叙述,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中国通史(最新经典珍藏)》所述。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书中配有适量插图。以方便读者对史事有更为感性、系统的认识。
史前史
(800万年前至前2l世纪)
【历史解说】
从800万年前的云南腊玛古猿化石,到300万年前湖北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直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证明着中国这块土地上早期人类进化的遗迹。此后170万年的时问里,由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再到新石器时代,丰富多彩的石器文明遗迹勾画出夏王朝以前中国先民的文明化过程。
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是最早的直立起来行走的人类之一。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已经具备蒙古人种的体质特点。旧石器时代前期的人类,用打击制造的石器捕猎动物,同时采撷植物的果实,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茹毛饮血地创造出最初的文明。从周口店到天安门,这是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宇宙奇迹和文明硕果!我们华夏文明的初蕾,就是这样萌动成长的。
10万年前的大荔人和许家窑人,完成了向智人的过渡。到了眼眶低扁、鼻孔宽阔的广西柳江人,就已经是晚期的智人。山西、河北、内蒙、宁夏,都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山西丁村的三棱尖状器,是最典型的旧石器文化的代表。
细小石器,是中石器时代的象征,时间约在1万年前到5500年前。比起旧石器时代的直接打击法,细小石器的特殊间接打击和琢磨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山西怀仁出土了最早的农具,标志着人类正从采撷和渔猎生活向农耕和畜牧生活过渡。
新石器时代从6000年前到4000年前间。农耕畜牧相比渔猎采撷变得更为重要。而花纹斑斓的彩陶和黑陶成为文明前进的符号。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像黄河和长江一样,成为贯穿中国史前文化的两大干流。仰韶文化,东到河南,西达甘肃、青海,南到湖北,北达河套地区。发掘出的平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制作精制,上面绘画着植物、动物与几何图案。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龙山文化,则以黑陶为特征,精致的蛋壳陶,乌漆一般亮光闪烁,上面有巧妙的花纹图样,标志着一个新的文明高度。
中华文明的早期基础,在母系氏族社会为主调的新石器时代已经逐渐奠定。房屋建构的规制,墓葬的方法、仪式,鬼魂、祖先和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萌芽,各种工具的制造,逐渐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粗线条轮廓。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种种神话传说,都是文明前进的象征。
炎黄子孙,正在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旧石器时代的黄河文明
山西省芮城县西侯渡文化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170余米处,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历史现场,约在180万年前。
石制品的文化遗物共发现32件。用石英岩、脉石英和火山岩加工成的刮削器、砍器、尖状器和石核、石片,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早更新世交错层岩中。我们最早的祖先拿起石头,开始制造工具,为生存而奋斗。
黄河的乳汁,哺育出后来的华夏文明。而西侯渡,应该说是华夏文明最原初的一个源头,站在这里,感觉实在而亲切。人,中国人的老祖先,就是从这里跳出来,走出来的。
元 谋 人
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林莽丛生,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原始鹿、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3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再晚一些,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元谋人使用原始的石器捕猎它们,以获得自己的生存。
这是化石提供的景象。元谋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层中,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4段第22层,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用古地磁测定法检测,这两枚牙齿属于170万年前的一个男性青年。
这是我们170万年前一个祖先的牙齿,它证实了中国人的历史起源和存在。
和这两枚牙齿化石同时从褐色黏土层中出土的,还有7件脉石英石核与刮削器。元谋人制造和使用这些石器,也许后来中国人的文明就是从这里开始萌动。 平额广眉的蓝田人 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约80万年至75万年前,有一些在低平的前额上隆起粗壮眉脊骨的原始人类生息活动。他们打制的石器外形又粗又大,但已经有不同类型石器分工的迹象。这就是蓝田人。他们的化石于1963年至1965年在当地更新世早期地层中被发现。
考古研究表明,蓝田人比稍后的北京人大脑容量较小一些,有780立方厘米。但他们已经是完全的直立人,而且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直立起来,这是成为人的重要标志。
火的使用
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从天神宙斯那里偷火,中国的古史传说则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火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从中国和西方对使用火不同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可以看出中西不同的民族性格走向。但从地下的史料发掘看,欧洲人是在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摩斯特里安期,才有人使用火的确凿证据,而周口店北京人的遗址里,有成堆的灰烬,紫、红、白、黑、黄,五色缤纷,却是50万年以前人使用火的实在遗迹。
人掌握了火,不仅能驱寒取暖,还能用作与野兽搏斗的武器,更重要的是,火使人从生食到熟食,体力和脑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改善。火光中,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积极,走向文明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了。P1-2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之久的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具有无以伦比的强大凝聚力、坚韧顽强的辉煌生命力、推陈出新的持续创造力和与时俱进的现实适应力,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就根基于此。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可以熟知一个民族的兴衰更替;品味历史,可以洞察历史中蕴含的胜负之道与内在规律;学习历史,运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问题,并从丰富的历史智慧中激发现实的灵感,这是当今任何一个有志者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历史学习在现实运用的奥义所在。特别是身处当今飞速变幻的世界,唯有洞察历史史实之中包含的深厚底蕴,方有可能增进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与把握,方有可能在日新月异的挑战中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中国通史》以时间为序,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历史功绩、文化成就等诸多内容集于一书,以保持历史叙事的完整性与延续性为基础,将全书内容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国民国等二十五章,按照历史影响和时间长短,进行了或详实细致或简明扼要的叙述,完整地描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华夏民族的发展历程,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从中探知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全书在进行历史事件叙述的同时,还对同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描述,以便立体全面的呈现历史的全貌,可使读者对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本书还配以多幅精美图片,图文照应,作为对文字的解释与补充。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以史为鉴,与时俱进,在积累中国历史知识的同时领悟到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处世之道。全书结构严谨,详略兼宜,语言生动。引导读者解读一幕幕生动历史,品鉴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将繁杂纷复的史实变得清晰明白,并让千古流传的智慧启迪人们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