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上午,抗大分校一间教室
教室内坐着近二百名男女学员上政治课。
教官:“今天我们男女八个中队,每队各抽两个班在这间教室上课。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是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我党的三大法宝,其中一大法宝,统一战线。”
教官在课堂上从古到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地演讲着,教室里的学员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记着笔记,专心听讲。这时,抗大分校校长刘忠,北方局妇女工作部部长马保珍、浦安修悄然走进教室,坐在后排听讲。
教官:“学员同志们,我刚才讲了三国时期的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丧命巴丘。为了完成与东吴连吴抗曹大计,诸葛亮不顾生命危险,过江东为周瑜吊孝。也讲了李闯王农民起义进了北京,做了大顺皇帝,忘乎所以,他不听右军师李岩的劝告,非但不去争取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共树抗清大旗,反而对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姑息纵容,致使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引得清兵入关,断送了李自成的大顺江山。大家结合当代现实,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男学员:“我想谈一点体会,诸葛亮之所以敢去江东吊孝,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知阴阳八卦,他已算准他去江东吊孝,命不该死,没有生命之忧才去的。”
另一知识分子模样的学员也站起来说:“历史传说,李自成坐天下可以坐108年,他进北京后,忘乎所以,应允他的王公大臣、将帅部下和大顺朝的黎民百姓腐化奢侈,三个月可以月月娶亲,天天过年。天命难违,因为他天天过年,所以该坐108年,一天算一年,108天就结束了他的皇帝梦。”
教官失望地摇了摇头问:“谁还有何体会,不妨畅所欲言。”
王光举手说:“报告教官,我也谈点体会。”
教官:“王光同志,好,很想听听你的体会。”
王光:“我认为诸葛亮不惧生死去江东吊孝,他是一个古代统战工作的高手,因为他知道,不去吊孝,不能说明情况,刘备和孙权两个集团就会结怨翻脸,抗曹大计就会毁于一旦;李白成只坐了108天大顺皇帝,也不是什么天意安排,要害在于,他不知道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反而激化矛盾,自取灭亡。联想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如没有我党英明伟大的统战政策,毛泽东主席、周副主席顾大局识大体,捉蒋又放蒋,而是杀了蒋介石,势必会引起天下大乱,导致军阀混战,也失去了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就说我们山西抗战局面的形成,如不是我党忍辱负重,同阎锡山结成抗日联盟,我们山西的决死纵队就不可能诞生。八路军挺进太行,也没有立足之地。这就是统一战线之所以是党的重要法宝最生动的体现。尽管阎锡山背信弃义,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但统一战线在山西抗战工作中的历史贡献将会永载史册,堪称统战工作之典范。”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一片赞扬。
刘忠校长一面起座,一面说:“讲得好。”他和马保珍、浦安修一同向王光走去。
刘忠:“王光同志,讲得好,不简单。”
王光:“校长,过奖了!”
当王光看到马保珍和浦安修时,激动地说:“二位大姐好,想不到在这里和大姐们见面。”
浦安修:“想不到当年的兰儿,今天的王光又长出息了。”
王光:“还不是你们栽培的!组织安排我到牺盟会中心乡宁县去培训。后来,我才知道是二位大姐推荐的。”
刘忠:“你们早就认识?”
马保珍、浦安修:“是的,我们是一年前在猗氏县街头,看她表演《放下你的鞭子》的节目时认识的。”
刘忠大笑说:“慧眼识珠,你们都是难得的女中精英。”
P87-88
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颂歌
中共安泽县委宣传部部长 杨玉果
1943年10月7日,冀氏县(今属安泽县)四区副区长、抗日女英雄王光,惨遭日军灭绝人性地剜眼、割舌、挖乳、剖腹等酷刑而遇害,她为民族解放、驱逐日寇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就义时年仅23岁。英雄喋血,太岳垂泪,沁河悲咽。
巾帼英烈,民族英雄,势若长虹,气壮山河。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的日子里,王光烈士被授予“不朽的丰碑”崇高荣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百名抗日英雄谱”里,相继报道了她的英雄事迹。
安泽是革命老区。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曾有“晋冀鲁豫小边区”之称,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部署驻扎安泽,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这块红色的土地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安泽人民毁家纾难,捐躯沙场,付出巨大牺牲。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须眉男儿,立马太行,巾帼英雄,血溅沁河,在安泽的烈士纪念碑上,铭记着一千三百多名安泽籍和在这块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的英名;在共和国飘扬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上,有着安泽英烈血染的经纬。时任安泽县(当时的冀氏县)四区副区长抗日女英雄王光的英勇事迹,在安泽更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如今幸存的一些老干部、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当年曾亲眼见到过王光烈士的英雄风采;当年的儿童团员、妇救会员、地下交通员曾亲耳聆听过王光烈士的教诲,当他们说起王光烈士时,无不对英雄充满崇敬之情。回忆起英雄慷慨赴死、被日寇残酷杀害的一幕时,无不为之泣血垂泪、义愤填膺!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魂魄。近年来,安泽县在转型跨越、进军中部百强县,建设生态、富裕、幸福安泽的征程中,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生态安泽、荀子故里两张“王牌”,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唱响了安泽革命老区正气之歌、爱国之歌、英雄之歌。我县的本土作者高凌飞、李丽蓉适时担当,在编撰的8集电视纪实文学剧本《巾帼英烈》基础上,连续多年查阅大量史料,走近英雄殉难之地,重访烈士生前的老房东,及当年的儿童团长、老游击队员、老妇救会员,追踪烈士生前足迹,深度挖掘英雄本色,将8集电视纪实文学剧本充实扩展为12集,并将剧本易名为《碧血长虹》。剧本以纪实的表现手法,以史为基,匠心独运,用极富感染力的笔触,演绎了女英雄王光坎坷曲折、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活战斗经历和慷慨赴死的英勇壮举,生动再现了女英雄催人泪下、气贯长虹的传奇故事和不朽人生,不失为今天的人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诠释英雄的一部力作。《碧血长虹》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革命历史正剧,是一曲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壮丽颂歌。该剧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坚贞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警醒国人的忧患意识,激励国人的爱国情怀,具有极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文脉人脉相济,物竞天择齐昌。如今,我县正在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各项文化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强县任重道远。衷心希望安泽县能涌现出更多像高凌飞、李丽蓉一样勤勉敬业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安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色添彩,为安泽经济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凝聚精气神。
是为序。
2013年7月1日
1943年10月7日,日寇残酷杀害了我冀氏县抗日政府四区副区长,年仅23岁的抗日女英雄王光。
历史沧桑,岁月流逝。王光烈士壮烈牺牲已六十多年。尽管物换星移,历史演进,时代变迁,这段血写的历史却永远刻骨铭心。把王光烈士的英雄事迹拍成电影,拍成电视剧,把这位民族英雄的壮举告诉今天,告诉未来,教育我辈,警示后人,是安泽历任领导和全县人民谈论了许多年的共同心愿。为了真实记录和再现英雄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剧本根据林红所著《永不凋谢的兰花》中王光烈士的亲属、战友的回忆片断,从网络调阅了韩小芳撰写的有关王光的史料,以纪实的表现手法,构思故事框架,展开故事情节。从王光悲惨的童年写起,依照时间顺序,直至英雄为国壮烈捐躯而收笔。
作品没有放大故事原型,瑕瑜互掩,欲擒故纵;惟求深度揭示,延伸触角,抽丝剥茧,以情感人。
作品不刻意追求奇思妙想,故弄悬疑;力求反映社会本质,人性本色,正义邪恶,一针见血,笔锋所向,泾渭分明。
真实可信是这部作品从头至尾始终把握的文脉。
爱国主义是这部影视文学剧本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这部影视纪实文学剧本的主题。
十二集电视剧《碧血长虹》旨在告诉太平盛世,居安思危,前人之鉴,后事之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内抗反动,外御强敌,红色江山,来之不易。
十二集电视剧《碧血长虹》意在告诉今天,告诉未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日关系正常化,中日睦邻友好,国家要尊严,世界要和平,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国土沦陷,民族还有什么自尊可言!七七卢沟桥事变,国家在内战与分裂、“落后就要挨打”中惊醒!日寇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及一系列惨案中千百万中国人的冤魂,王光式抗日英雄的英灵,岂能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还我河山、视死如归的王光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国民大众,永远承继的雄骨英风! 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是这部电视剧的指导原则。
重温历史,珍惜今天,是这部电视剧的旨归要义。
高凌飞、李丽蓉编写的这本《碧血长虹》是一部电视文学剧本,反映的是临汾安泽县抗日女英雄王光烈的悲壮事迹,表现了王光烈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坚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红色读本,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