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副文学学派研究》(作者马利红)内容简介:在法国,它的出现几乎与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运动同期,从被正式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个学术风潮波接浪涌,前仆后继,走到今天所谓文学及其理论“危殆”的后理论时代。因此,文学及文论的生死存亡在人人可能成为作家的法国所引发的争论是不言而喻的。法国资深文论家托多洛夫就在他2008年出版的新书《文学的危殆》中极力倡导重返古典主义审美教育,以期拯救岌岌可危的法国文学。然而,“文学危殆”本身就是一个可疑的命题或者就是一个伪命题。殊不知,法国每年度的龚古尔文学奖以及其他各类大大小小的文学奖仍在一如既往、热热闹闹地颁发着;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也在2008年收获了一项诺贝尔文学奖。因此,真正的文学事实不是文学“危殆”。而是文学在“蜕变”。文学的“蜕变”,不仅是文学的内容、形式、载体等诸多方面的显性变化,而且是文学从根本上潜移默化,是文学“自性”或日“文学性”在改变。这一由文学内外合力促成的现象,用业师栾栋的术语表述,就是“文学他化”。“文学他化”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让·托泰尔等学人已在副文学研究过程中敏感地意识到这一变化。当他们把“副文学”一词作为批评话语抛出时,想要传达的不是要守住副文学这片田进行深耕细作的心声,而是试图拆除纯/副文学之间有形藩篱的渴求。如果说那个时期方兴未艾的解构主义旨在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那么,副文学学派研究则是力图消解(纯)文学中心主义。要言之,副文学话语是以一种颠覆性的姿态出场的。《法国副文学学派研究》适合法国文学研究者阅读。
总厚(栾栋)/1
前言/1
第一章 副文学在法国及西方的缘起与流变/1
第一节 概念辨析:什么是副文学/2
第二节 非文学中心时代的副文学/9
第三节 文学中心时代的副文学/13
第二章 副文学学派理论概说/22
第一节 副文学批评的产生/23
第二节 副文学学派理论简介/31
第三节 副文学学派理论简评/40
第三章 让·托泰尔:作为批评话语的副文学/45
第一节 什么是副文学?现象、概念和范畴/48
第二节 副文学批评实践:以通俗小说为例/55
第四章 马克·昂热诺:副文学多样化批评研究/61
第一节 副文学的多义性、方法论及场域划界/63
第二节 副文学读本之一:《巴黎的秘密》/68
第三节 副文学读本之二:《方托马斯》/73
第五章 阿兰-米歇尔·布瓦耶:从划界到跨界/79
第一节 副文学:“一个启发性假设的概念”/81
第二节 “单数”副文学观/85
第三节 “复数”副文学观/89
第六章 达尼埃尔·库埃尼亚斯:副文学诗学范式/96
第一节 “小说的副文学”和“小说的文学”/99
第二节 “副文学模式”和“副文学标准”/102
第七章 达尼埃尔·方达内什:发掘副文学文类/115
第一节 “副文学”与“总体文学”/116
第二节 “基座”、“域”与“体裁”/120
第八章 副文学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局限/131
第一节 法国副文学研究的理论贡献/132
第二节 法国副文学研究的理论局限/146
第九章 副文学学派理论突破刍议/157
第一节 命题:“文学非文学”/158
第二节 方法:“辟文学”/175
第三节 实践:后现代文学的悖论——以安妮·埃尔诺的小说《一个女人》为例/187
结语/197
参考文献/201
后记/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