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评级战争》是日本畅销作家黑木亮的系列代表作,是继《搏金》和《石油战》后的又一力作。
信用评级公司不过出身民间,却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三大公司的些许风吹草动,如何令世人惶惶不安?
在美国评级公司的来者不善和日本本土评级的粉墨登场中,走向国际化和自由化的日本金融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动乱?
谁才是金融危机的祸首?评级公司因何主宰世界?若评级失公,谁来保卫我们的信用?日本金融的血雨腥风,是否将在中国再现?
看黑木亮还原真实的评级暗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AAA评级战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黑木亮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AAA评级战争》是日本畅销作家黑木亮的系列代表作,是继《搏金》和《石油战》后的又一力作。 信用评级公司不过出身民间,却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三大公司的些许风吹草动,如何令世人惶惶不安? 在美国评级公司的来者不善和日本本土评级的粉墨登场中,走向国际化和自由化的日本金融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动乱? 谁才是金融危机的祸首?评级公司因何主宰世界?若评级失公,谁来保卫我们的信用?日本金融的血雨腥风,是否将在中国再现? 看黑木亮还原真实的评级暗战。 内容推荐 《AAA评级战争》——黑木亮全日本畅销小说。 2011年8月6日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引起世界一片哗然,而后是日本、欧洲各国,下调信用级别的新闻接连不断,金融人士惶惶不安。那么,为何信用评级机构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们采用的评级方法和机制是否合理?信用评级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国家和利益集团的巨大阴谋?若评级失公,谁来保护我们的信用? 《AAA评级战争》涉及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以及惠誉(书中借用了其他名称),以小说形式描绘了这三家一统天下的“百年老店”的评级程序和内部模型以及金融界重大事件的详细内幕。 80年代的日本金融市场正走向国家化、自由化,大型美国信用评级公司相继进驻日本,日本的信用评级公司也开始粉墨登场。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尤其是马歇尔(穆迪)严重扰动了日本的金融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扩大业务、提高业绩方面无所不用其极。日本金融市场因为准备不足而惊慌失措,中国是否可以从中得到警示,避免重蹈覆辙? 目录 引子 第1章 开放金融市场 第2章 被动评级 第3章 命运之子 第4章 结构性融资 第5章 信用评级负责人诞生 第6章 金融危机 第7章 CDS登场 第8章 走向外资 第9章 生命保险降级 第10章 NINJA贷款 第11章 CDO泡沫 第12章 日本版次级贷款 第13章 多米诺连锁倒闭 尾声 试读章节 1984年夏天—— 在位于东京霞关三丁目大藏省(现在的财政省)的陈旧的石造建筑物的会议室里,三个男人头顶着头,在整理起草用于向政府说明有关信用评级制度的资料。 景气开始回升,五年前约是6 000点出头的日经平均指数,已经突破10 000点大关,慢慢走向过热。1美元约合240日元,因为对日贸易赤字加剧而焦急的美国,强烈要求日元升值。 “……真热呀,今儿。这是要上升到多少度呀。” 一个将衬衫袖子卷起来的男人,一边翻着资料一边松解着领带。 从建筑物前院的雪松丛里,传来了秋蝉热烈的鸣叫声。 “那还不超过30℃呀。从早上开始温度一直就挺高的。” 桌子对面,另一个面对着一堆资料的男人也将衬衫袖子挽了起来。 “昨晚上银行请客喝多了,流出的汗都是酒啊。” 三个男人相视苦笑着,都是三十岁出头正值年富力强的几个人。 “那么,那个……有了,SBJ(The Sangyo Bank of Japan,Ltd.,产银,日本产业银行)的话,怎么样呢?” 证券局的男士从资料中抬高视线问道。 “似乎已经开始零零散散地向都银(都市银行)呀、生保(生命保险公司)呀打招呼了。” 银行局的男士说道。 “就是说已经变得颇为认真了呗?” “啊啊。开始的时候,是有点懒得动弹,但是后来说起也要让长银(长期信用银行)开设信用评级公司,一下子变得认真起来了。” “哈哈哈……这是每次惯用的手法了哈。” 国际金融局的男士手拿装着速溶咖啡的纸杯笑着说道。 “产银的话,似乎想用日本投资者服务公司之类的名称,推进这个计划呢。” “唉……总觉得和马歇尔公司有点像呢。难道说是想与之较量一番吗?” 美资信用评级公司马歇尔的正式名称是马歇尔投资者服务公司。 “SBJ的家伙们可是自视很高的。是不是想说什么反正要做的话,索性就做成日本的马歇尔之类的,在银行业界嚣张显摆呢?” “要是那样的话,不是挺好的嘛。” 证券局的男士边冲着咖啡边说道。 “总而言之,就连斯普林克尔不也开玩笑说‘既然美国有那么杰出的信用评级公司,日本只要与美国的公司合作不就成了嘛’什么的。” 贝里尔·斯普林克尔(Berrill Sprinkel)是美国的财政部副部长。 “大场先生不是立刻就反驳了吗?” “嗯。‘这可不是开玩笑。不管怎么说日本也是有信用评级公司的。一家公司不够的话,开几家都行。’好像当场就这样像连珠炮似地予以谴责了呢。” 话里所说的大场先生,是指大场智满财务官(1953年进入大藏省)。 “不管怎样,要是按照美国说的去做的话,那最后还不连国家也一起被吞并了啊。” 这几个男士凑在一起谈论的是前几天召开的“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上发生的事。 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国际收支顺差非常突出,所以美国为了平息美国国内的制造商和企业的不满情绪,开始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金融、流通等行业的市场。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了协商金融领域的问题,根据1983年11月份里根总统访问日本期间达成的两国财政部长共同声明,设立了“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从1984年2月份开始举行了六次会谈。会谈的内容包括:为纠正贸易上的不平衡引导日元美元的外汇比价趋于合理、开放日本的金融市场、扩大欧元与日元兑换市场等。 信用评级公司的问题,因为与发行债券的标准密切相关而被提了出来。也就是说,在日本,根据大藏省的“有不履行债务(default)可能性的公司债券不准发行”这一方针,设置了发行商(企业)的规模、纯资产额、资本充足率等数值标准,只允许安全的企业发行债券。 对于这一点,美国就连发行投机性级别的垃圾债券(Junk Bond)都已经认可了。因此就算是为了扩大美国的投资银行在日本的承办业务,也得要求日本遵循市场的原理实行灵活的债券发行制度。为此,日本方面要取代以前的“适合发债基准”,就不得不果断地向依据信用评级来制定债券的发行制度转换。 “哎呀,不管怎样,信用评级公司只有一家是不够的啊。” 银行局的男士边用铅笔在资料上标注边说道。 “是啊是啊。仅仅是JBRI(The Japan Bond Reseach Institute,日本公司债研究所)的话,被《日经新闻》主宰债券市场的可能性会很大呢。” “那家公司的话可是不会疏忽的啦。” 证券局的男士应道。 “外汇交易市场已经由路透社主宰了,日经(《日经新闻》)是不是想要赢得债券市场呐。” JBRI的前身是在1975年成立的日经新闻公司内部的“公社债研究所”,负责转换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等。 “东银(东京银行)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证券局的男士一边扇着扇子一边问道。 “向生损保(生命损害保险公司,即人寿保险)也打了招呼,已经开始活动了,争取广泛募集投资呢。大场先生叫上东银的会长,跟他说要成立一家公司,他好像是回答说‘要是财务官这样说了的话,那么生保什么的也就容易统一了’。” “最高层是从我们这儿出吧?” “啊,那个的话应该是没问题吧。” 东银、长银等计划成立信用评级公司,作为国策公司的政府机关(隶属大藏省)日本开发银行也以监督者的身份出资。大藏省的想法是希望将该公司的社长一职留给政府机关指派。 “那么,一方是外资企业,马歇尔、S&D和达夫呀……” 表明有意要进入日本市场的美国信用评级公司,除了马歇尔和S&D(Standard & Dillons,标准迪朗斯)这两大信用评级公司以外,还有达夫与菲尔普斯公司(Duff & Phelps,总公司位于芝加哥)。 “这样一来,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不就全都来了?” 银行局的男士问道。 “S&D还没有最终确定呢,但是马歇尔公司和达夫公司打算明年就成立日本事务所。” “马歇尔呀……这可是招数最多的公司呀。” 国际金融局的男士面带愁容地说道。 “因为那群家伙都是和美国政府或是华尔街有关联的呀。” 马歇尔公司始于1900年,是约翰·马歇尔在纽约成立的信用评级行业的盟主。1909年规划出以Aaa或者Ba等拉丁字母的组合作为信用等级的符号,为250家铁道公司发行的约1 500种债权进行了评级。在那之后,评级的对象逐步扩展为企业公司、地方公共团体、州等。于1962年,被美国的大型信用调查公司收购,现在是其100%的子公司。 P1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