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丽编著的这本《这些问题,孩子最爱问 这样回答,孩子最爱听》从性别与出生、生活点滴、家庭、自然、社会、文明与美德等十一个方面归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三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用科学的方法解读这些“疑难杂症”,解决了父母们的“后顾之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些问题孩子最爱问这样回答孩子最爱听 |
分类 | |
作者 | 梁秋丽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秋丽编著的这本《这些问题,孩子最爱问 这样回答,孩子最爱听》从性别与出生、生活点滴、家庭、自然、社会、文明与美德等十一个方面归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三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用科学的方法解读这些“疑难杂症”,解决了父母们的“后顾之忧”。 内容推荐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都与科学家们小时候的好奇密不可分,例如:一个成熟的苹果掉落在地上,引起了牛顿的注意,从而成就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水沸腾时将壶盖顶起来的现象,就引起了少年瓦特的好奇,这才有了日后的蒸汽机,才有了工业革命的迅猛进程。这种例子在科学史上数不胜数。 喜欢追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心里都会有许多的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但多、而且杂,年轻父母常常会觉得防不胜防,甚至会感到尴尬,不知所措。于是如何科学地回答这些“童言”将是每一位父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支支吾吾的解释?这对孩子日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孩子最爱问 这样回答,孩子最爱听》从十一个方面归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三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用科学的方法解读这些“疑难杂症”,解决了父母们的“后顾之忧”。 《这些问题,孩子最爱问 这样回答,孩子最爱听》由梁秋丽编著。 目录 第一辑 性别与出生 第一节 生命起源/3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3 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吃饭昵?/6 我能待在妈妈的肚子里不出来吗?/8 妈妈,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9 第二节 身体的奥秘/11 这是什么(情景:指着自己的阴茎)?/11 为什么妈妈的胸部比爸爸的大呢?/12 为什么妈妈不像爸爸一样长胡子?/14 为什么爸爸的小鸡鸡那里会长头发?/16 第三节 男孩与女孩/18 我为什么不能生小宝宝?/18 为什么妈妈还用尿不湿呢?/21 为什么强强有小鸡鸡而我没有?/24 为什么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尿尿呢?/26 为什么男孩子不能穿裙子?/28 第四节 最尴尬的问题/31 他们抱在一起做什么?/31 这气球(避孕套)是买给我玩儿的吗?/33 爸爸你为什么欺负妈妈?/34 第五节 性伦理/38 为什么结婚以后才能生小宝宝?/38 为什么不可以光屁股?/41 我为什么不能摸自己的小鸡鸡?/42 我能和爸爸(妈妈)结婚吗?/45 第二辑 身休·成长·衰老与死亡 第一节 我们的身体/51 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51 妈妈,我的血管为什么是紫色的?/53 为什么奶奶的牙可以拿下来?/54 耳朵里面有什么啊?/55 为什么会有指甲?/56 我为什么会生病?/58 近视的人为什么要戴眼镜?/59 为什么鼻子能闻出各种气味?/61 第二节 成长·衰老·死亡/62 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62 我为什么要长大啊?/63 妈妈会不会变成老奶奶?/65 为什么我们好久没去看望爷爷了呢?/68 第三辑 生活点滴 第一节 健康的饮食习惯/75 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75 我不爱吃蔬菜,只吃肉可以吗?/76 为什么爸爸还会挑食呢?/78 为什么我不可以剩饭呢?/80 可乐甜滋滋的真好喝,为什么妈妈不让我多喝呢?/82 我可以只吃零食,不吃饭吗?/84 为什么睡觉之前不可以吃糖呢?/85 酸奶是放坏了的牛奶吗?/86 松花蛋上的松花是从哪里来的?,/87 煮好的牛奶表面为什么有一层皮?/88 第二节 健康的作息时间/89 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求我早睡早起呢?/89 为什么爸爸妈妈一定要让我一个人睡呢?/91 第三节 良好的生活习惯/94 为什么我不能像妈妈一样留长指甲呢?/94 为什么其他阿姨都不戴眼镜妈妈却戴眼镜呢?/97 既然爬山那么累,为什么还要爬山呢?/98 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衣服、打扫房间昵?/100 为什么不能对着人打喷嚏呢?/102 为什么说随地吐痰不好昵?/103 这个药这么苦,我不吃可以吗?/104 第四辑 家庭 第一节 家庭结构/107 妈妈我想有个小妹妹可以吗?/107 为什么姐姐先出生呢?/109 为什么我没有舅舅?/111 我为什么不跟妈妈姓呀?/112 第二节 家庭生活/115 为什么总是听爸爸的?/115 我帮忙洗碗妈妈是不是也应该给我钱呢?/116 为什么爸爸什么都会?/119 爸爸妈妈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吗?/120 爸爸为什么也会生病呢?/122 为什么爸爸从来都不做家务,他怎么这么懒?/123 爷爷答应带我去动物园,为什么还不去呢?/125 妈妈,你为什么收了我的早餐?/127 第三节 亲子之间/129 爸爸妈妈为什么生我啊?/129 我和妹妹相比妈妈更喜欢谁?/131 妈妈为什么向我发脾气呢?/133 打人是不对的,为什么爸爸还是打我呢?/135 为什么弟弟淘气的时候,不骂他呢?/137 第四节 家庭关系/139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却没有呢?/139 我不想让这个叔叔做我的新爸爸可以吗?/141 爸爸,为什么别人都说你是“妻管严”呢?/143 爸爸和妈妈也吵过架吗?/145 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吵架呢?/146 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148 第五辑 友伴 安安欺负我怎么办?/155 我怎么才能让艾艾喜欢我呢?/158 为什么雯雯可以亲我,我却不能亲她呢?/161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和小宇一起玩儿?/162 为什么要把我的玩具给他玩儿?/164 第六辑 学习中的烦恼 第一节 幼儿园·学校·老师/171 我不想去幼儿园可以吗?/171 我是不是要像其他小朋友一样送老师贺卡昵?/173 我不喜欢李老师,可以不上他的课吗?/174 第二节 学习与兴趣培养/177 为什么我要好好学习呢?/177 学小提琴太累了,我能不学吗?/179 第七辑 自然 第一节 天文地理/187 为什么月亮一直跟着我们走呀?/187 妈妈,帮我把月亮拿下来好吗?/189 天空为什么会有星星昵?/190 天上的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呀?/191 为什么会打雷呢?/192 为什么天空会变成红色的?/193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呢?/194 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195 火山为什么会喷火呢?/197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呢?/198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199 为什么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200 第二节 动物和植物/202 鱼在那么凉的水里游泳不冷吗?不会感冒吗?/202 为什么鱼有鱼鳞呢?/203 熊猫为什么有黑眼圈呢?/204 为什么要给花和树木浇水呢?/205 为什么到了冬天花会枯萎呢?/207 第三节 生活中的科学/209 电脑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呀?/209 汽车为什么能跑呢?/210 纸是怎么做成的?/211 为什么水不会燃烧?/213 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214 第四节 时问/216 为什么时钟的指针一长一短?/216 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呢?/217 妈妈,现在是明天吗?/218 第八辑 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与家庭/223 为什么爸爸今天不能在家陪我玩呢?/223 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巧克力?/225 第二节 社交禁忌与社会习惯/228 为什么过年不能说“死”?/228 为什么我不能摸爷爷的头呢?/230 为什么要等客人走了才能吃饭昵?/232 妈妈明明不喜欢阿姨的衣服为什么还说它漂亮呢?/233 第三节 物质的诱惑/236 我为什么不能拿那些东西呢?/236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新鞋我没有?/238 为什么松松向他妈妈要钱呢?/240 我可以用我的压岁钱买我想要的玩具吗?/242 第九辑 文明与美德 第一节 传统美德/247 为什么要把最好的苹果给奶奶吃呢?/247 为什么要经常去看外公外婆?/249 为什么要让着小弟弟呀?/251 第二节 文明与礼貌/254 为什么我跟他们开玩笑他们也会生气呢?/254 让他们等会儿怕什么?/256 为什么不能叫他瘸子呢?/258 为什么大人说话时我不能插嘴呢?/259 第十辑 平安生活每一天 第一节 日常安全/265 为什么会有小偷呢?/265 看见小偷偷东西我该怎么办?/267 家里出事了我该怎么办?/269 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去上学?/271 第二节 交通安全/274 为什么车要靠右边行驶?/274 过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呢?/275 坐公共汽车和地铁为什么要先下后上呢?/276 安检为什么能发现旅客携带违禁品?/277 为什么飞机上、加油站里不能使用手机?/278 为什么救火车是红色,救护车是白色的?/279 高压电为什么危险?人为什么会触电?/280 第十一辑 异想天开 第一节 孩子眼中的世界/285 砖头可以干什么?/285 这是“1”/286 天空可以是彩色的/286 月亮究竟像什么/287 太阳有营养吗?/288 葡萄也会洗澡/288 苹果也可以是方的/289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吗?/290 如果电视坏了,家里会不会淹水呢?/290 第二节 童言童趣/292 · 奶奶怎么不把姑姑生成八只脚?/292 “多啦A梦”/292 将来我是妈妈,那爸爸是谁呀?/293 医生为什么不把肚脐打成蝴蝶结呢?/293 三个自私比一个自私好/294 还是结婚好/294 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个秃子吗?/294 救救爸爸/295 怎么会在一起?/295 真是难为青蛙啦/295 得了,肾结石的叔叔/296 大的好,还是小的好?/296 猜猜我们谁是哥哥谁是妹妹/296 爸爸叫什么?/297 我就嫁给你好吗?/297 试读章节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每天晚上,萧萧都要听妈妈讲个故事才能睡觉。 一天晚上,萧萧躺在床上,妈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萧萧讲故事:“母鳄鱼在岸上产下了几十个蛋,过了一些日子,小鳄鱼从蛋壳里钻了出来。” 讲到这儿,一向安静的萧萧忽然打断妈妈的讲话,问:“妈妈,小鳄鱼是从蛋里钻出来的,那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妈妈心里一惊,宝宝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他真是长大了。 面对萧萧渴求的眼神,妈妈温柔地说:“宝贝,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你看,妈妈肚子上还有一个疤呢。当你长到10个月的时候,医生就把你从妈妈的肚子里拿了出来。” 萧萧听了,似乎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不再说话了。 类似问题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我是大街上捡来的吗? 妈妈,我是生出来的吗? 解说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问父母这个问题,这其实是孩子在学龄前大脑发育的一个阶段的必然问题。 而上面那位母亲其实并没有完全回答孩子的问题,在此之后,孩子还是会问类似的问题,因为孩子的好奇是无止境的,只有你把他的疑问全部解决之后,他才会善罢甘休。 不要对孩子说“你是大街上(垃圾堆里)捡来的”,因为那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挫折感。也不能对孩子说“你是老鹰叼来的”或者“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因为那样会使孩子缺乏最初的归属感,也必然会伤害孩子与父母的自然归属关系。 这时,你必须清晰地对孩子表达出这样一种意思:你是爸爸妈妈亲生的。至于解释,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程度慢慢地去引导。譬如可以直接告诉他:爸爸和妈妈相爱结婚后,除了拥抱和接吻,还要让爸爸的精子细胞进入妈妈的卵细胞,在妈妈肚子里长成宝宝,从妈妈的产道里生出宝宝来。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生宝宝是一件非常艰辛的过程,要培养孩子爱惜生命、孝敬父母。 我们必须明白,孩子的这种提问并非是要探讨两性关系,而只是好奇而已。所以父母们无须为此担心什么,尽量将正确的答案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讲出来。 常见回应 “你是我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我看你一个小孩孤苦伶仃怪可怜的,不忍心,所以就把你捡回来了。” 这样的回答无疑会让孩子感到非常沮丧一自己只是一个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孩子,如果不听话的话,还有可能被抛弃。这些孩子在进入反叛的青春期后可能会对父母产生误解:怪不得你们对我不好,因为我是捡的嘛! “你问这个做什么,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相信许多父母都曾这样回答过孩子的一些问题,但它的确不是一种好方式。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会积淀在心里或者从同伴、老师等其他途径寻求答案,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会降低,而且提问题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性也会被打击。 “你和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你才那么顽皮。”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跟爸爸妈妈没有什么关系,缺乏与父母天然的归属感与亲近感。 “呵呵,你是妈妈从肚脐眼儿里生出来的。” 这样回答的父母可能处于两难之中,他们既想告诉孩子真相,但是又有些羞于谈性,于是,只好采取这一“折中”的方式来应付孩子的提问。其实,父母在此问题上不应该羞于表达,而是需要直白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 “爸爸妈妈做爱之后,就有了你。” 这样的回答看似坦白,其实并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孩子的问题是自己怎么来的,而这一回答却避实就虚,不可能解答孩子的疑问,更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感,他们日后还会发问的。 合理解答 “宝宝是在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的。最初你很小很小,小到眼睛都看不见,只是一个细胞,叫‘受精卵’,后来它开始分裂成2个、4个、8个……然后,它们逐渐长大,这就叫‘胚胎’,再以后就长出了头、颈、身体和四肢,形成了‘胎儿’,妈妈肚子里有一个专给胎儿准备的‘小房子’叫做子宫,你就在那间房子里住了10个月,长成一个6斤多重的孩子。后来,就像咱家的大猫生小猫一样,被妈妈生了出来。” 这是一种科学型的回答方法,适合4岁以上的、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孩子。这位妈妈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孩子关心问题的答案娓娓道来,过程完整但并不复杂,孩子很容易理解。 “爸爸身上藏着很多种子。有一天,爸爸把其中的一个小种子放进妈妈的肚子里,它和妈妈肚子里的另外一个小种子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你。然后你就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生根,慢慢发芽,慢慢长大,慢慢能听到声音,也会动弹了。等到你快有小熊玩具那么大了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妈妈身体里太黑了,开始又踢腿又晃脑袋,想要出来。这时,妈妈就会到医院里,请医生和护士阿姨帮忙,把你拿出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会对具体的成长过程感兴趣。当父母对孩子这样进行描述时,孩子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画面中的主角是自己,这样他会很高兴很自豪,当然也会很明白。P3-6 序言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成名之后回忆说:“小时候,我的祖父常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长辈们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杰丝卡是以色列犹太人,开朗大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她丈夫是美国一家公司驻以色列的代表,经常在以色列与美国之间往来。杰丝卡自己则带着儿子阿莱克斯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 一天,儿子阿莱克斯乘坐幼儿园的接送车回家,正和人聊天的杰丝卡马上迎了上去,陪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之后,杰丝卡问阿莱克斯:“今天你提问了吗?”阿莱克斯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杰丝卡接着问他。阿莱克斯开始复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问题,有的是问幼儿园老师的,有的是问同班小朋友的……问题千奇百怪: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一天竟然问了三十多个问题!杰丝卡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启发、鼓励孩子提问和思考问题是犹太人的家教传统。杰丝卡小时候,她爸爸就常问他,为什么人每天都要吃饭,而饭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最初,她对此是一无所知,常常是红着脸或者咬着嘴唇不说话。但是爸爸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从那以后,杰丝卡觉得日子的确不一样了,因为每天都是新鲜的…… 相比于犹太人,中国的传统观念却认为,缠着父母问这问那的孩子是惹人讨厌的。父母可能会对跟在父母后喋喋不休的孩子大加训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也常常是敷衍了事。 然而这是错误的。 好奇心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例如:水沸腾时将壶盖顶起来的现象,就引起了少年瓦特的好奇,这才有了日后的蒸汽机,才有了工业革命的迅猛进程。这种例子在科学史上数不胜数。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天陛。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但是,有些孩子渐渐地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减少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不爱学习、马马虎虎,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恐.怕与父母对孩子的提问采用错误的回答方式有关。 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刚刚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时,常常会问一些大人看似很“傻”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树叶为什么是绿的……对此,你会怎样回答?也许你会说,这些问题孩子理解起来太难了,因而不屑于回答;而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家务太忙会感到精力疲乏,当孩子不停地向他们问为什么时,就常用不耐烦的口吻对孩子说:“别烦妈妈(爸爸)了,自己玩一会儿。我忙着呢!”更多的父母常常会敷衍了事,随随便便给个答案。可是,你是否意识到,当一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总得不到及时、确切、合理的解释时,他就会慢慢丧失提问的欲望——因而也丧失了成长的最好时机。 因此,当孩子提问时,我们首先应持鼓励的态度,回答要尽可能地及时、简明、准确、浅显易懂。孩子对事物往往是从具体的、自身的、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的。因此,要想给孩子讲清一个问题,回答时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提问的出发点考虑,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一个6岁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时,面对盛开的鲜花,她忽然问妈妈:“人为什么不开花结果呀?”“你就是爸爸、妈妈结的果呀。”妈妈机智地回答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一切动物、生物的共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孩子的问题可能很多、很杂,年轻的父母常常会觉得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准备了这本小册子。希望书中归纳的160个问题和答案以及生发开来的300余个问题和答案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吕进、顾诚、赵阳、梁孟娟、张倩、徐文祥、吕红莹、周飞飞、王珍、张静静、张婷、李景兰、张丽晓及贺振梅等大力协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愿每个孩子的疑问都能得到父母及时、确切、合理的解释。相信做到了这一点,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这一成长的好时机,而我们同样相信,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能在这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很好地发展。 愿每位父母都能笑着面对自己的孩子。 梁秋丽 2011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