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逻辑关系,以修身、处世、礼仪、言语、服饰及诉讼的先后顺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文献典籍中,从积淀丰赡的古今民间风俗习惯及现当代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中,尽量搜集,并认真选择了大量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相关禁忌事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修身处世禁忌/中华禁忌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郝志伦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按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逻辑关系,以修身、处世、礼仪、言语、服饰及诉讼的先后顺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文献典籍中,从积淀丰赡的古今民间风俗习惯及现当代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中,尽量搜集,并认真选择了大量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相关禁忌事象。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华禁忌文化丛书的第一个分册——修身处世禁忌,包括:修身、处世、礼仪、言语、服饰、诉讼等事类。 本书收录的禁忌词条条目以问句形式出现,内容采用问答形式,问题是针对禁忌内容设计的,答案是对该条禁忌的出处或来由、形成原因、性质(即是属于习俗禁忌,还是契约性或经验性禁忌)以及现实借鉴参考作用等作出回答或解释。 目录 修身禁忌001 德行禁忌/002 忠孝禁忌/012 操守禁忌/014 励志敬业禁忌/019 在家礼佛禁忌/021 处世禁忌024 命运禁忌/025 对己禁忌/026 待人禁忌/030 处事禁忌/038 交友禁忌/048 礼仪禁忌060 会晤礼仪禁忌/061 宴请礼仪禁忌/067 馈赠礼仪禁忌/074 丧葬礼仪禁忌/076 婚嫁礼仪禁忌/079 握手礼仪禁忌/081 交通礼仪禁忌/083 步行礼仪禁忌/086 职场仪容禁忌/088 舞会礼仪禁忌/090 其他/093 言语禁忌096 人名称呼禁忌/098 属相年岁禁忌/100 幼儿称谓禁忌/103 字词谐音禁忌/104 猥亵语词禁忌/112 与人交谈禁忌/114 电信通话禁忌/120 其他/122 服饰禁忌125 服饰仪容禁忌/126 服饰颜色禁忌/128 丧葬寿服禁忌/133 衣物处置禁忌/134 儿童服饰禁忌/138 首饰佩戴禁忌/141 胸罩穿戴禁忌/144 化妆修饰禁忌/146 烫染头发禁忌/153 婚纱选择禁忌/154 靴鞋选择禁忌/158 其他/161 诉讼禁忌167 古代刑律诉讼禁忌/169 交通事故诉讼禁忌/174 小股民维权禁忌/175 专利侵权诉讼禁忌/176 商标诉讼禁忌/181 房产诉讼禁息/183 医疗诉讼禁忌/185 公证纠纷诉讼禁忌/194 投诉诉讼禁忌/196 民事诉讼禁忌/198 民事诉讼调解禁忌/201 离婚诉讼禁忌/206 诉讼代理禁忌/216 主要参考文献227 试读章节 电信通话禁忌 为什么打电话切忌忽略适宜的时间? 电话是现代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通电话是极其普遍的交往方式。就因为极为普遍,所以才有许多环节切忌忽略,否则,会因你的鲁莽而让对方感到不便,从而造成他人的困惑。具体而言,在打电话时,要时间适宜,即要考虑对方在这个时候是否适宜接电话。例如,小张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做事比较随意,想起什么就干什么,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每次只要是有事,无论什么时间想打电话就打。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现自己打算拿回家的文件不见了,也不管什么时候,拿起电话就一个个地问同事,睡眼蒙咙的同事都说,下班的时候都忙乎自己的那一摊,哪有工夫注意他的事情。他挂掉电话一看都已经12点多了,弄得同事都没有睡好觉。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在他人的休息时间之内打电话,如每日上午7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以及午休的时间,也不要在用餐之时打电话。给海外人士打电话,先要了解一下时差,否则,就可能会骚扰他人。打公务电话,不要占用他人的私人时间,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避开对方的通话高峰时间、业务繁忙时间、生理厌倦时间,其余是打电话的最佳时机。总之,打电话切忌忽略适宜的时间。 为什么打电话前切忌忽略作好充分准备? 打电话之前切忌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否则,会因你的鲁莽而让对方感到不便,从而造成他人的困惑。打电话之前应该把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话要点等等通话内容列出一张“清单”,或者打上腹稿。这样一来,通话时就可照此办理,也就避免了现说现想、缺少条理、丢三落四的问题发生。该方法简单易行,不仅为自己节省时间,还会给对方留下自己办事情干练、训练有素的良好印象。打电话应以简洁为佳,发话人应当尽可能言简意赅,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的长度,限定在3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这一限定。通话时,不讲空话,不说废话,也不要说话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东拉西扯,无话找话和短话长说。讲话一定要务实,寒暄后,就直言主题!把要讲的话说完,就应果断地终止通话。按电话礼仪,你打电话给别人,也就由你终止通话。因此,不要话已讲完,依旧反复铺陈,再三絮叨。那样的话,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做事拖拖拉拉,而且缺少素养。总之,打电话前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 为什么打电话时切忌忽略以礼待人? 打电话是与人交流沟通,切不可以冒昧,一定要以礼待人。在通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该做到以礼待人,尊重自己的通话对象。在通话之初,首先要向受话方恭恭敬敬地问一声:“您好!”然后,再言其他。不要上来就“喂”对方,或开口便道自己的事情。在问候对方后,就要自报家门,以便让对方知道你是谁。通常,在电话里自报家门,有四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报本人的全名;二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三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和全名;四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全名和自己职务。其中,第一种用于私人交往中,后三种用于公务交往中,而最后一种最为正规。电话需要通过总机接转时,要对总机话务员问一声好,还要说一声“谢谢”。另外,“请”、“麻烦”、“劳驾”之类的谦虚词,该用也一定要用。碰上要找的人不在,需要接听电话的人代找,或代为转告、留言时,态度同样要文明有礼。通话时,电话忽然中断,或拨号时对方一再占线,要有耐心,不要骂骂咧咧,不要采用粗暴的举动拿电话机撒气,更不要不了了之,应等对方打来电话。最礼貌的方式是立即拨回,并说明通话中断是系统线路故障所致。打电话时,不要把话筒夹在脖子下,不要趴着、仰着、坐在桌角上,不要高架双腿在桌子上。拨号时,不要以笔代手,这样显得没有风度。不要用过高的嗓门通话,会让对方承受不起。标准的做法是:声音适中,话筒与嘴的距离保持三厘米左右。所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终止通话放下话筒是最重要的环节,但却往往被人忽视。通话结束时,应等对方先挂掉电话,先挂电话时应轻放,不要用办一摔,会让对方怀疑是被冷落。总之,掌握正确的电话礼仪,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礼,让你的人际交往变得畅通无阻。 其他 为什么君子切忌言语不慎? 古今中外,凡有道德学问者常为人所敬仰,被人视为楷模、师表,其一言一行对人们影响极大,与自身荣辱也关系至深,故古人常警戒人们应慎言慎行,否则将招致不测之灾。所以古人在《易·系辞上》中告诫说:“……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这在当今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 为什么赠言勿施于叔? 在传统的封建宗族内部,等级森严,名分繁缛。人们的言行应符合各自名分,符合封建礼仪,否则被视作僭越、乱伦。古礼认为,叔侄之间如同父子,规定侄子事叔当行父礼,因此警戒人们不要向叔父赠言,以避僭越。所以古人在《野客丛书》卷十三中告诫说:“古人事叔亦以子礼,叔侄之分,与父子同;是以后世赠言不敢施于叔父者,正惧其僭也。”今人早已不拘此禁忌。 为什么戏班忌言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民间曲艺戏班行业中,往往流行一种忌言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和老鼠的语言禁忌习俗。若实在不得已非提及不可时,就得改称作大仙爷、胡三爷(狐狸),黄大爷、黄四爷(黄鼠狼),自五爷(刺猬),柳七爷(蛇),灰八爷(老鼠)等。如谁不慎犯忌,便被认为是对行业的背叛,会受到天神的惩罚。这是因为俗信以为这些动物具有从凡到神的修炼法,会通过吸取天地人的“精气”而修炼成“精灵”,会对尊奉它们的人以好处,会对不尊者以惩罚。故而人们忌言之。当然,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只不过是一种民间动物语言崇拜习俗而已。 P120-123 序言 人类世界,是由很多社会群体组成的。每一个人,自幼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社会就像一张由亿万个网孔组成的大网,而每一个人就像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网孔。网孔与网孔之间有着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人与人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网孔不能脱寓大网而存在,人脱离了社会也就无法生存。 前贤所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说,在人类世界,个体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每一个人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群体有着息息相关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生在世,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村夫农妇,都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实现其人生目标,走完其人生历程。因此,所谓“处世”,说白了,就是在人世间认识、了解社会人际关系,协调、运用社会人际关系,不断遭遇社会人际关系中接踵而至的矛盾,不断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古今中外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人际关系的交流沟通上,都有着共同的媒介工具。比如,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交流也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际方式;服饰与礼仪是人类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媒介,服饰的搭配与礼仪的雅俗等往往也是决定人类社会交际成败的重要条件。 以礼仪文明著称的中国,其历代社会对语言、服饰及礼仪在社会交际中的巨大作用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规矩制度。千百年来,这些规矩制度经约定俗成,世代传承,形成了众多至今仍有影响的契约性禁忌与习俗禁忌。 其实,作为人类社会交际媒介的语言、服饰与礼仪,也只是社会交际中的工具性表层结构。因为社会交际的主体是人,工具使用的效率与效果,最终还取决于人,取决于由人的心理思维、价值观念、知识技能等所构成的学识修养。因此,人的内在学识修养才是社会交际中起决定作用的深层核心。中国历代社会尤其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传统称其为“修身”。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之儒家学说一贯主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千百年来,人们始终将其视为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由此而制定的规矩制度、撰著的文献典籍、宣讲的箴言警句等,实可谓浩如烟海。它们经广大民众的世代传承,逐渐转化为纷繁复杂的契约性禁忌与习俗禁忌,至今仍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另外,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往往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由于物质利益的冲突,以及由于主客观相悖等多种原因,难免会发生摩擦争论,产生矛盾事端。为了弄清是非曲直、解决矛盾冲突,为了平息事端、维护和谐,诉讼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中国自古便是主张道德教化的人治国家,表现在诉讼上,则既有历代众多的法律规章条款,更有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道德教化规约,以及许多缘于宗族乡里的民间习俗惯制。这些规章条款、教化规约和习俗惯制,经世代传承,也成了至今仍有影响的众多契约性禁忌与习俗禁忌。 本书按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逻辑关系,以修身、处世、礼仪、言语、服饰及诉讼的先后顺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文献典籍中,从积淀丰赡的古今民间风俗习惯及现当代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中,尽量搜集,并认真选择了大量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相关禁忌事象。比如: 在修身禁忌中,主要搜集并精选了我国古今关于修身养性的诸多有较大影响的禁忌条目。钶如:修身应明白以忠孝为首要,而切忌无忠诚之心,违孝悌之情;要遵奉正义,明辨是非,寻求真理,切忌心术不正,行为怪僻,言语狡诈,助纣为虐;应持身戒盈,富贵切忌沉迷逸乐;要正确对待名利,切忌见利患义;要正确对待客观外物,,切忌少宽恕而多嫉妒。 在处世禁忌中,搜集并精选了我国古今关于处世为人的一些较有影响的禁忌条目。例如: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切忌坐失良机;要知中庸变通之理,切忌僵化保守;交友应重君子之交,切忌滥交朋友;处理上下级关系切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和颐指气使,傲慢无礼;事业上要专一守恒,切忌急功近利,见异思迁;工作上应踏实认真,严谨务实,切忌草率马虎,不拘小节。 在礼仪禁忌中,搜集并精选了较典型的民俗禁忌事项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带有契约性的礼仪禁忌。例如:会晤礼仪禁忌、宴请礼仪禁忌、馈赠礼仪禁忌、丧葬礼仪禁忌、婚嫁礼仪禁忌、握手礼仪禁忌、职场礼仪禁忌,以及交通礼仪禁忌和现代舞会禁忌。 在言语禁忌中,主要搜集了华夏民族古今普遍存在并有一定影响的言语禁忌现象。比如:称呼禁忌、年龄属相禁忌、婴幼儿称谓禁忌、字词谐音禁忌、亵语禁忌,以及交谈禁忌和打电话禁忌等。 在服饰禁忌中,既搜集了许多较有影响的古今民俗禁忌,也搜集了一些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禁忌。比如:服饰与仪容禁忌、服饰颜色禁忌、寿服禁忌、衣物放置禁忌、儿童服饰禁忌、戒指首饰禁忌、胸罩禁忌、妆饰禁忌,以及婚纱和靴帽选择禁忌。 在诉讼禁忌中,着重搜集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会涉及的,或者普遍感兴趣的诉讼禁忌。比如: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禁忌、小股民维权禁忌、专利侵权诉讼禁忌、商标诉讼禁忌、房产诉讼禁忌、医疗诉讼禁忌、公正纠纷诉讼禁忌、投诉诉讼禁忌、民事诉讼调解禁忌、诉讼代理禁忌,以及离婚诉讼禁忌。 总之,本书所收禁忌事项,几乎都是与人的基本社会属性相关的内容。人无论贵贱尊卑、男女老幼,都应与此息息相关,因为谁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信息社会,人类世界变小了,人们的社交频繁了,了解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社会交际的禁忌,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努力建构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了解明白、学习掌握一些修身处世、文明礼仪和司法诉讼禁忌,更有其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