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概述
一、真理的探索:理性化与非理性化的融合
二、认识范式的转换:由“二位一体”走向“三位一体”
三、审美理想的变更:宗教与艺术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一章 对批评的思考与文学批评的方法
第一节 真理的存在:一根无限的问题链
第二节 逆向的发展:一个动态的阐释过程
第三节 神人的交融:一种宗教人道主义的批评
第二章 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
第一节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第二节 完整知识理论--宗教人道主义批评的基础
第三节 索菲娅形象与神人论
第四节 伦理学观点:善与万物统一
第五节 美学观:真善美的物质统一性
第六节 万物统一思想与俄国象征主义
第三章 罗赞诺夫:性与宗教
第一节 生平与主要著述
第一节 生活化:性与宗教
第三节 文学化:思想与批评
第四章 特鲁别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识与生命的意义
第一节 两兄弟的生平及主要论著
第二节 谢?尼?特鲁别茨科伊:聚和性意识
第二节 叶?尼?特鲁别茨科伊:生命的意义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聚和性”意识
第五章 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宗教意识
第一节 生平与主要创作
第二节 新宗教意识
第三节 象征主义批评
第六章 舍斯托夫:悲剧哲学
第一节 生活与思想轨迹
第二节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
第三节 圣经哲学:走向信仰之路
第四节 悲剧哲学批评
第七章 伊凡诺夫: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之路
第二节 现实的象征化:酒神崇拜
第三节 象征的现实化:合唱原则
第四节 象征与现实之间:文本现实性的逆向延伸
第八章 洛斯基: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一节 走向哲学之路
第二节 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三节 上帝存在的直觉主义证明
第九章 布尔加科夫:“三位一体”
第一节 思想的形成与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宗教唯物主义与索菲娅学说
第三节 “三位一体”的文学批评
第十章 别尔嘉耶夫:东正教人本主义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探索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俄罗斯宗教文化之间
第三节 走出悲剧的人本学哲学
第四节 精神解放:摆脱客观化世界的羁绊
第五节 地理位置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同一
第六节 救世的宗教文化批评
第十一章 弗兰克:直觉主义的宗教人道主义
第一节 思想的两次转向
第二节 虚无主义伦理学
第三节 黑暗之光:善恶与拯救之间
第四节 直觉主义的宗教人道主义
第五节 庸俗人道主义批判
第十二章 弗洛连斯基:宗教与艺术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 思想探索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宗教与艺术关系的重新阐释
结 语 从科学转向宗教:反思与启示
主要批评理论家及其论著索引
术语和概念中俄文对照表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