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莫高窟为什么建造在西北大沙漠之中吗?为什么第一大佛像的脑袋大得不成比例?和尚们是不是就住在洞窟里?莫高窟怎么还有道家的神仙?为什么飞天的样子总是像男又像女?……这本由刘继纯创作的《小画师泼墨莫高窟(美绘版)》解答了这些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画师泼墨莫高窟(美绘版)/我的第一套世界遗产故事汇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刘继纯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知道莫高窟为什么建造在西北大沙漠之中吗?为什么第一大佛像的脑袋大得不成比例?和尚们是不是就住在洞窟里?莫高窟怎么还有道家的神仙?为什么飞天的样子总是像男又像女?……这本由刘继纯创作的《小画师泼墨莫高窟(美绘版)》解答了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你知道莫高窟为什么建造在西北大沙漠之中吗?为什么第一大佛像的脑袋大得不成比例?和尚们是不是就住在洞窟里?莫高窟怎么还有道家的神仙?为什么飞天的样子总是像男又像女?为什么经变画的故事总是那么血淋淋的?洞窟里谁的塑像最多?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东方卢浮宫”?为什么壁画里还有在茅房里蹲厕的内容?你知道千年以前,画师们是如何彩绘壁画的吗?巨大的塑像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轰动全球考古界的“藏经洞”里到底有没有宝物?想知道有关莫高窟的这些奇异故事,就跟着来自西域的小画师一起到莫高窟里看看吧! 《小画师泼墨莫高窟(美绘版)》是“我的第一套世界遗产故事汇”系列之一。 《小画师泼墨莫高窟(美绘版)》的作者是刘继纯。 目录 第一章 在丝绸之路上遇到强盗 第二章 托付给一个出家人 第三章 “莫高窟”里的故事 第四章 木胎泥塑大佛像 第五章 火烧天王脚丫子 第六章 想不出办法就抹泥 第七章 我给大师立了大功 第八章 给洞窟起名字 第九章 大石头砸破大铁锅 第十章 在敦煌城里吃家家乡菜 第十一章 娶亲的事儿也画在洞窟里 第十二章 照着妈妈的样子画飞天 第十三章 发现一个藏经洞 第十四章 飞天画成了老年车 第十五章 到敦煌城里找爸爸妈妈 第十六章 心惊胆战的经变画 第十七章 佛家的故事总是那么吓人 第十八章 抓住了抢劫我们的强盗 第十九章 把我家的事儿画到洞窟里 第二十章 爸爸妈妈回来了 第二十一章 回家 世界遗产小百科 试读章节 从6岁开始,爸爸就跟我说东方的大唐朝如何如何,爸爸一直在我们大食国和大唐朝之间做生意,他每隔几年就会去一次东方的大唐朝,带着我们大食国的东西,去大唐朝出售,再买一些大唐朝的货品,带回大食国出售。他说起大唐朝的一些事情,我们大食国没有,更没见过,我就特别想自己也能亲眼看一下,我等啊等啊,等着自己再长大一些,跟着爸爸一起去那个遥远的东方大国。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因为我已经9岁了,爸爸经不住我软磨硬泡,答应带着我一起去。妈妈也要去,因为我跟爸爸都走了她会想念我们,她也想看看大唐朝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准备了好多东西,珠宝、香料、玻璃器皿、皮毛,还有几只漂亮的小乌,爸爸说大唐朝的有钱人喜欢在家中养鸟,装在鸟笼子里,听它们的叫声。大唐朝有彩霞般的丝绸、光闪闪的金银、精致美丽的瓷器,也是大食国的有钱人喜欢的东西。听说就连更远地方的罗马皇帝都喜欢大唐朝的丝绸。爸爸说罗马皇帝召集大臣们开会的时候,大臣们谁要是没穿着丝绸衣服,就会显得特别寒酸,也会让人看不起。在罗马帝国那里,一件丝绸衣服,简直就值几十头骆驼。爸爸每次去大唐朝都会换回一些丝绸,可他从来不让我看,他说这种东西太贵重了,万一看了之后卖不出好价钱就太冤枉了,因为这可是从四千里之外的大唐朝带回来的,实在太不容易了。这次去,我一定要亲眼看看丝绸到底是什么样子。 爸爸说我们会沿着丝绸之路一直往东走,他最远只到过敦煌一带,大唐朝的都城是长安,离敦煌还有几千里,实在是太远了,他也从来没去过。他也很想从敦煌继续往东走,一直走到都城长安。 “这次看情况吧,如果顺利,我们就一直走到长安去,哪怕再多走一年半载的。”爸爸说。 “那好啊,可以好好玩儿玩儿了。”我真是高兴。 “还是小心点吧,我们的货品能卖个好价钱,能换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就返回吧,带这么多东西,安全第一。”妈妈说。 爸爸笑笑,说:“我已经走过两趟了,都很安全,没事儿的。有你们两个人陪着我,就更安全了。” 爸爸和妈妈开始把东西装在大大小小的包裹里、箱子里,包得都特别严实,爸爸说一路上风沙大,有时候也会下雨,不能让风雨伤害了我们的货物,不然就卖不出好价钱了。货物包装好了,我们就开始准备路上吃的、喝的,睡觉用的被褥,防备大风和下雨用的披衣和伞具,等等。简直就是大搬家。等这些都准备好了,爸爸就去雇大马车,一共两辆,一辆装满货物;一辆装了一半货物,我们乘坐。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坐在两辆大马车上出发了,太阳晒得厉害,我们就把大伞支起来。爸爸说春季出发是最好的时间,因为到达大唐朝境内后,大概就是秋后季节,风沙相对来说少一些,大家一般都选择这个季节出发。果然,一路向西,我们看到许多大车,都装得满满的,大家就相伴前行。爸爸还说,这条路主要是东西方的商人来往的道路,是几百年前大汉朝的张骞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为了联合大月氏跟汉朝一起抵抗北方的匈奴,走了大概十多年,把汉朝和西方的各个国家都联系上了,后来商人们就沿着他走过的路来往做生意,慢慢地就形成了这条东西方贸易通道。汉朝在这一条通道北边修筑了长城,长城沿线有驻军,防备匈奴南下侵扰。商人、各国的使节、喜欢旅行的人,都会走这条路。没有张骞,没有这条路,我们这些国家的人和东方的大唐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联系,才会互相做生意,交换东西。这条通道因为在黄河西边,所以叫“河西走廊”,因为商人们主要贩卖来自中原的丝绸,所以也叫“丝绸之路”。有些人喜欢大唐朝,就长期居住在那里不回来了,大唐朝的皇帝也很喜欢跟外国人交往,大家互相交换东西,这样大家就都会越过越好。 爸爸说得越多,我的好奇心越强,可是我们的大马车走得太慢了,走了一整天,才走了几十里路,几千里路得走多少天啊?爸爸告诉我,得走差不多一年时间! 天哪,一年啊!爸爸以前每次都走那么久,来回差不多就快三年了,我还没觉得有多漫长,这次我跟着来了,才亲身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不过,好在一路上都有好玩儿的,还不是太寂寞。我坐着烦了,就会下车跟着马车走,摘路边的野花,给妈妈和爸爸都戴上。走得烦了,我还要骑在马上,反正有赶车的叔叔帮我,马儿也不会把我掀下来。再烦了,我会用我的小刻刀刻一些小东西,把路边大块的干树枝刻成小松鼠、小花猫的模样。我还能根据树枝的形状刻成老爷爷、大胖子的模样。刻东西是我爷爷教的,我们大车上装的就有爷爷刻的很多好玩儿的东西。爸爸说大唐朝的人也很喜欢刻的东西,能卖钱。我现在刻得还不是太好,不知道有没有人买。不过最让我想不到的是,因为我会刻这些好玩儿的东西,后来竟然帮了我很大的忙。P2-5 序言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儿子点点都11岁了,至今没带他去过故宫。仔细想想,提议多次,每次都打消念头,原因归结为“他看不太懂,兴趣不会太大”。去越南和柬埔寨观光旅游时,同行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几乎都对建筑古迹毫无兴致。其实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和掌故,又没有导游介绍,文化古迹基本都是看个大概,摄影留念,证明自己确实“到此一游”,如此而已。点点上小学后,语文课本中涉及了诸如紫禁城这类的文化古迹,我们跟他聊得虽然不少,但他明显兴趣不高,因为实在太单调枯燥了,不好玩儿。更别说什么建筑特色啦、装饰风格啦、美学价值啦,这些是更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抽象知识。 有一天突然想到,不妨穿越一下,让点点当个主角,把他放在过去某个年代,让他亲身感受一下。我跟点点说:“假如你是明朝的一个小木匠,住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有一天村长接到皇帝发布的指令,让全村的男人去给他采伐几百年才能成材的大楠木,你会怎么做?”点点想了想,说:“得带上伐木工具吧,还得带上食物和水、帐篷,还得防备野兽吧?”嗯,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我和点点一起穿越到明朝,当一回四川省一个小山村的农民,跟村里所有的男人,带上能想到的一切必需用品和工具,进山去采伐大楠木。 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冒险之旅。大楠木又高又大,总是藏身大山深处,找到它已经很不容易,但这还只是第一步。用简陋的斧头砍倒它,同样很不容易,这才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运输,如何从山上运到山下?如何从遥远的南方,翻山越岭,出了陆路进水路,一步一步挪到紫禁城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聪明的老百姓自有办法,什么办法呢?我先让点点自己想想解决办法,实在想不出,我们就查阅相关资料,古代远距离运输问题就了解了,长江、大运河之类的知识也就顺带了解了。自己当主角,自己亲身经历这么多艰辛和磨难,相关知识肯定会记得非常牢固,因为我们得利用这些知识砍伐大楠木,往京城运送呀。如何扎木筏啊,如何对付江河中的巨浪啊,通通都了解了。运到京城之后呢,就要施工建造了。施工之前先得总体设计和规划,如何设计?我们又得当设计师了,查一下“样式雷”的传说和记载,跟人家学学怎么建造皇家宫殿。当然啦,我们自己先想象一下如何设计和规划,点点说了很多种风格的建筑,他更喜欢西方那种庄重肃穆的风格。不过,我们中国古人有自己的建造风格,我们不必模仿别人,要造出中国自己的宫殿。 想象一下吧,一座紫禁城的设计和建造,从采伐木料开始,我们会了解多少知识啊,天文、地理、建筑、美术、交通、运输、植物、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封建帝国的礼仪和风俗,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当个小木匠,一点点把紫禁城这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宫殿建造起来,简直可以演绎成一部长篇连续剧了。这部连续剧结束之后,不要说建造紫禁城的整个过程,就连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彩绘艺术、园林艺术、装饰艺术、风水学说等知识,基本也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知识学习完全是快乐的、自主的、生动的,效果肯定好,记忆也会持久。 2008年,我们去美国学习访问了一段时间,点点入读当地的小学,美国小学生的语文书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关于钱的文章特别多,反映出美国商业文明的特质;二是课文几乎都是故事,主角几乎都是小朋友,小学生很容易把自己放在故事中,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相关知识。经历很有趣,学习很有趣,知识掌握自然就非常主动、扎实。 有了以上想法和经历,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把孩子应该了解的重要文化古迹名胜知识写成故事,让孩子当主角,在轻松愉快又不乏冒险的经历中学习和了解各类知识。比如,无意中当了个小石匠,修建了长城,长城的知识就了解了,还顺带了解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无意中当了个小画师,把敦煌莫高窟就逛了个遍,彩画啊、泥塑啊、石窟啊,就全部了解了;无意中成了小和尚,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当然就逛熟了,佛教的相关知识自然也就了解了很多……主意打定,写作马上开始,先把“中国的世界遗产”推出六册,分别是紫禁城、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少林寺、敦煌莫高窟。写作过程中,我写好一段就让点点看一段,让他提提意见,然后修改得更适合孩子们看。说是故事,但故事只是个“套子”和过程,其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和资料可都是真实、准确的。所以,这套故事化的世界遗产系列不但适合小学生看,也适合喜欢深度旅游的“驴友”们看,更能满足想要全面细致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读者看。如果孩子识字不多,还不能独立阅读,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亲子阅读,共同成长,其乐融融。 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就是形象化、动作化,自然就喜欢生动形象的故事,在嘻哈玩乐中就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许多知识很重要,孩子们应该了解,应该熟悉,相关图书和资料不可谓不多,但实在是太严肃、太刻板了,生硬地讲解,生硬地记忆,也能记住,但也最容易忘记。把知识故事化,让学习快乐起来,孩子的学习就成了玩耍。哪个孩子不爱玩儿呢?既然能在玩耍中实现学习的目的,又何必把知识和学习搞得那么刻板枯燥呢? 刘继纯 2012年6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家去昌平的长陵玩儿,我们进了棱恩殿后,看到很多大柱子,两个人才能抱住。爸爸说这些大柱子是楠木,长成这样得好几百年,而且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找到就很不容易,砍伐同样不容易,五百多年前没有现代运输工具,把大楠木从山上运下来,放到木筏上,一直运到北京,更不容易。爸爸说起这些事儿,就像讲故事一样,我立刻听得入了迷,第一次觉得这些古迹如此有趣,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爸爸还给我讲了故宫、颐和园、长城、兵马俑、少林寺、莫高窟的故事,就是你手里拿的这套书啦,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喜欢吧!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六年级学生 刘一点 颐和园里故事真多,真新奇。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清华大学是咸丰皇帝起的名,未名湖原来是和坤家的。我还能分清楚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特点,也能区分亭台楼阁了。我还知道了我们国家有很多文物流失到了海外,要是都能拿回来多好呀!我要是这支小画笔就好了,我就能到江南去玩,也能去欧洲成为古董;我还能见到古代的很多皇帝,见到慈禧太后,还能见到维多利亚女王;我更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湖南省长沙市燕山小学四年级学生 马筱歆 我特别喜欢少林功夫,感觉少林寺特别神秘,通过这本书,我对少林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讲述了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和具有传奇特色的故事,故事的小主人公在兵荒马乱的社会,失去了父亲和哥哥,母亲也找不到了。于是,他只好在少林寺做了和尚。在少林寺里,他活泼可爱的心灵被展现了出来,他悟到了功夫的奥秘和佛学的真理,成为了一代“小高僧”。这本书故事情节动人,内容丰富,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了解更多少林寺的传奇,不信,你也打开这本书,到少林寺去“游览”一番吧!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想小学六年级学生 刘海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