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站了多久,马龙挪了挪有点麻木的双腿。透进窗口的橘红色的霞光,把他拉长的身影投到发青的水泥地上,已悄悄地爬过了门槛。
放学时间早过了,校园里静静的很难见到一个人影。马龙孤零零地站在办公室里,那种寂寞真让人难受。
奶奶一定又站在阳台上,望着那条胡同口,等着他心爱的小孙孙。她哪里知道,马龙又留校了。
马龙留校不是第一次,每次都是为了那张惹祸的嘴,他喜欢提问题。鱼老师很恼火,上课提问常常打断他的讲课不说,而且有时让他下不来台。
马龙也下过多次决心,甚至在文具盒上刻过“不要多嘴”的警句,但不知为什么,他忘性太大,结果是可想而知——又增加一次留校的纪录。
马龙侧耳细听,他多希望听到鱼老师那硬底皮鞋踏在水泥地上的“可可”声,四周静得很,只有窗外梧桐树上的叶子,被风儿吹得沙沙地响。鱼老师临走跟他交代过,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不能少于500字。
天呐,上次写检讨还只有300字,这一次竞涨到了500,也许是受物价风波的影响吧。
记得上次为了凑齐300字的检讨,他可说是搜肠刮肚。他第一次觉得文章要写得长还真不容易。他想不出别的词语,只好给自己的错误加上了一长串“罪名”:什么“个人主义的表现”啰,“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啰,“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啰……他写完一句,就停下来数数字数。最后一直上纲上到“我是国家的罪人”,可数一数还差12个字,最后,他写上自己的名字,还写上了年月日,总算凑足了300字。可这一次,是500个字呀。想到这惊人的数字,马龙都有点发抖了。
唉——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懊丧地低下了头。自己怎么会冒出那么一个问题来的?
也活该倒霉,要不,那枫球怎么偏偏打在自己头上呢?要知道,地球是那样大,而自己的脑袋是那么小。如果举行一场射击比赛,在地球那么大的靶子上,射中脑袋这么小的目标,那简直不可想象。
他情不自禁地按了按口袋,两颗圆圆的浑身长刺的枫球还在。他望望窗外,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了。他觉得,应该开始写那500字的检讨书了。鱼老师的严格是出名的,交不出检讨,哪怕就是少了一个字,也别想跨出办公室一步。
他把书包搁在办公桌上,移开面前那一大摞作业本,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两色圆珠笔,然后铺开一张大格作文本。弓着腰,伏在办公桌上写起来。尽管旁边就有一把凳子,但他不敢坐,那是鱼老师坐的。
他歪着头,舌头舔着嘴唇,一笔一画地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检讨书”三个字。怎么开头呢?他为难了。每次作文都是开头挺难。他用笔筒顶着下巴,两眼呆呆地望着墙壁出神。
鱼老师对他的印象一点也不好。鱼老师喜欢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老师讲东,他不会说西。可马龙就不这样,常常与老师持不同的意见。就说那次考试吧,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记叙文有三要素,他偏说是六要素,而且居然翻出一苯什么书来,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鱼老师看了,喉咙口像鲠着一根鱼刺,半天说不上话来。
还有,马龙上课脑子里总会冒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老师上《今天我喂鸡》,正专心地分析文章的层次。马龙会突然问鸡为什么不长牙齿;老师上《我和狮子》,正津津有味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他又会猛地想起,有本书上说过的印度发现一个狼孩,这孩子现在还不会说话。
鱼老师常在办公室摇头叹息:“这孩子呀,思维活动全都是‘蒙太奇’。”
最让鱼老师恼火的是那次公开课,马龙千不该万不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提了那么个不合时宜的问题。要知道,那不是一堂普通的课,而是一堂观摩课。听课的就有一两百人,黑压压地坐了一大片。事先,鱼老师就暗示大家,课堂里会提些什么问题,要大家把他的要求都记在小纸条上。那天,鱼老师显得很兴奋,像喝了酒一样满脸泛着红光。
课文顺利地讲完了,鱼老师得意地望着大家,亲切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全班同学声音嘹亮地回答:“没有了。”
鱼老师脸上露出动人的笑容,说:“哦,可别不懂装懂呀!”
马龙没看出这是老师故意装出来的姿态。他有点沉不住气了,“咚”一下举起了手。
鱼老师有点意外,不高兴地瞥了马龙一眼,脸上一下由晴转阴:“噢,你有问题。”
马龙丝毫没有注意老师表情的变化,真的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但由于鱼老师没有心理准备,所以讲得不令人满意。
鱼老师满肚子不高兴,因为这堂课关系到他能不能评优升级。
放学时,鱼老师声色俱厉地说:“有的同学总好表现,上课钻牛角尖,故意给老师出难题。”P1-3
主编寄语:三代作家“烹饪”的当代儿童文学阅读大餐——《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代序
马龙这个孩子
及格保险公司
“勤工俭学”记
回归
五腿骏马
天命
卖红薯的孩子
夹缝
墨槐
圣诞老人之歌
生命诗篇
纸墓碑
斑羚飞渡
土妈妈
玫瑰使者
下个节目迪斯科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惊喜
人鲸传说
你不如一只猫
拳击套
新世纪和月亮饼
雪狼白蹄儿
拯救男生
弯曲的杨树
鲜花献给我
大吃一惊
雁鹅
班长上台
男生熊小雄和女生蒙小萌的故事
野狼谷中的坟茔
另类少年马乙
守夜
美妙的感觉
陶辛题(男)的故事
海狗菲尔丹
选一个人去天国
我的哥哥吹笛子
母兔
狐狗
乌鸦变成和平鸽
高卜卜的尴尬事
约定
心理医生札记
一种精神
银花
难忘的方苹果
静静的石竹花
一块姜饼的超级诱惑
我和同桌阮唐
青花瓷碎了
哭泣的浪花
编后感言——苦辣酸甜世纪风
一
做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土地辽阔、文化灿烂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不乏新闻的。
一个又一个。
一个又一个。
而今,在广袤的大地上,又在传颂着一个喜人的信息:“《中小学生阅读大系·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正在全国组稿……”
于是,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
刹那间,电话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打来北京;网络上的收稿邮箱里不断递增着感人的作品。
一篇又一篇。
一篇又一篇。
那作品,似流水,承载着作家们的心血;
那作品,如春风,吹来了作家们的笑容。
那作品,涵盖着中华儿女辛勤耕耘的热土;
那作品,闪烁着全国500多名作家的智慧。
以作家作品发来的先后为序,便有如下省市——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北京、上海、安徽、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陕西、山东、云南、湖南、四川、湖北、重庆、贵州、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江西、河南、广西、河北、海南、天津、甘肃、新疆、山西、西藏……
令人欣慰的是,全国29个省市的500多名作家在同一套大型丛书中一展风采,这还是首次。
短短六个月,《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全部书稿展现在了出版社的案头上。
应该说,这是半个多世纪的风雨;
应该说,这是半个多世纪的足迹;
应该说,这是半个多世纪的果实;
应该说,这是半个多世纪的歌声。
这其中,既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作家;又有“战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作家;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青”作家……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等9种14卷四百余万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酷似超级的美味佳肴,将一齐奉献给当今的中小学生。
啊,中国三代作家“烹饪”的阅读大餐,成了21世纪的精神盛宴!
二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的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四亿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直了腰板,获得了新生。
于是,中华大地上响起了歌声。
于是,中国人的脸上有了笑容。
就在这歌声、笑容的大军之中,活跃着一个个文笔秀美、思想活跃的有为人士。他们以笔代心、写出了一篇篇佳作。
中国的新兴文化破土而出。
中国的儿童文学有了生机。
那佳作表现着翻身后的农民、工人、市民以及各界人士当家做主人的欢跃;赞颂着掘水之人的功绩;追忆着往昔的苦痛;也洋溢着他们内心的喜悦。
于是,一篇篇儿童文学佳作应运而生了。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科幻小说,
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
在这些风华正茂的作者中,既有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精英”,也有“客串”儿童文学的文学高手。他们为中国儿童文学百花园的繁花似锦一展风姿……
而今,他们的作品均被选入了我们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成了这套大型丛书的“名篇”……
现在,让我们按照这些年愈八十岁的老作家作品的到来的先后而让他们走上前台吧:
一、家人发来作品的已故老作家:
冰心、严文井、秦牧、陈伯吹、洪汛涛、陈玮君、任大霖、迟叔昌、管桦、高士其、方轶群、叶君健、郭风、叶圣陶、叶至善、马烽、吴梦起、郑文光、贺宜等等、等等;
二、老作家亲自发来作品或请家人发来作品的:
陈模、杲向真、萧平、刘真、束沛德、阎受鹏、贺敬之、柯岩、张继楼、金江、任溶溶、稽鸿、肖建亨、赵燕翼、圣野、段杏绵、袁鹰、孙毅、马达等等、等等;
应该说,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财富。
应该说,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开路先锋!
三
中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既是中国发展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动荡的二十年。
然而,就在这特殊的年代里,一些热心儿童文学的有心人——通过学习老作家的作品,又不断在阶级斗争中摸爬滚打,感悟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他们不断地思索着、写作着。在十年动乱结束后,他们便相继“破土而出”了。
于是,一批批佳作出现了。
于是,一批批新人出现了。
而今,这些六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中年一族”便成了儿童文学界的骨干。尽管他们有些人身体健康渐弱,有的人已驾鹤西去,但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地上依然闪动着他们的身影。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科幻小说,
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
依照来稿先后,便排出了这样的阵容:
邱勋、胡景芳、沈虎根、刘厚明、苗欣、刘兴诗、凡夫、李毓佩、赵世洲、钱世明、邱国鹰、野军、李少白、蒲华清、陈慧瑛、刘育贤、金曾豪、童恩正、卓列兵、赵惠中、罗辰生、尤凤伟、杨明火、樊发稼、李仁晓、望安、成志伟、张秋生、李凤杰、董宏猷 、詹岱尔、陈约红、郭大森、张鹤鸣、黄世衡、郑延慧、杨啸、赵金九、刘崇善、王俊康、饶远、沈石溪、马长山、夏有志、乔传藻、韩少华、浩然、迟方、叶永烈、郭明志、李建树、尹世霖、杨羽仪、葛冰、张锦江、苏曼华、尤异、谢璞、老许、王宜振、张之路、诸志祥、金波、余俊雄、杨向红、黄瑞云、金涛、张宝杰、叶澍、邝金鼻等等、等等;
这是一组名单吗?
这是一组作品吗?
这是一组成果吗?
这是一组金牌吗?
我说,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生力军中的勇士与骑手!
四
当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与21世纪第一个十年时,中国改革的步伐大步向前了。
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无疑使人们的思绪更加活跃。
于是,一批批有为的“青年”站在改革的前列,以火热的生活为素材、以纸质与网络为载体,书写着新时代的脉搏、弘扬着新时代的声音,也奏响着新世纪的强音。
而今,这些作品已相继发来并入选,成为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色调。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科幻小说,
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
同样,依照作品发来的先后,也必然要折射出他们的倩影:
任哥舒、谭旭东、陈效东、于立极、张菱儿、肖显志、吴淑倩、周莲珊、李国伟、孙卫卫、陈凤群、王小民、杨鹏、郑世芳、杜虹、星河、刘丙钧、张树旺、龚房芳、曾维惠、无尘、万一君、韩松、彭绪洛、吴岩、韩晓征、冰子、吴帆、魏晓曦、朱江、李宏声、郑军、徐鲁、孙云晓、周锐、常海军、庄大伟、高洪波、张年军、忻怡、谢辉、肖定丽、郑小凯、斑马、彭懿、李丽萍、黑鹤、梁剑章等等、等等。
这是一串富有生机的名字。他们那旺盛的创作激情与紧贴时代脉搏的佳作,成了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主体……
五
有人讲过:读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个朋友。
有人讲过:读一本好书,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因此可以说,读好书越多越好;
因此可以说,结好友越多越好。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抓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搞好中小学生阅读,我们编选了《中小学生阅读大系·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1949~2009)》这一套大型丛书。
本丛书共有三大特点:
一、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至2009年12月31日结止;
二、儿童文学“门类齐全”:同学们喜欢的小说(3卷)、童话(3卷)、散文(2卷)、诗歌(1卷)、
科幻小说(1卷)、科学童话(1卷)、报告文学(1卷)、故事(1卷)、寓言(1卷),总计9种14卷;
三、作品后附“阅读指导”: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作品,每篇作品后边均附有“阅读指导”,
讲述本篇作品的创作过程或创作特色。这是在其他类似的丛书中从未有过的一大特色。
当然,并不是每位作家的作品都被收入到本套丛书来的。尽管我们发了约稿信,但有的作家过于繁忙、有的作家作品与别的出版社签有协议未满、有的作家则因身体状况不佳无时间整理稿子等等。应该说这是个遗憾。中国太大了,作家太多了,还从没有过一套丛书“装”下中国所有“重点作家”的作品,因此,对于某些作家作品在本套丛书的“空缺”也应是可以理解的了。
而今,全国500多位辛勤的笔者把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作品展示出来,如同千百个朋友站在那里,等待着广大的中小学生去亲近、去结识。
对于那些仍在求知的学子来说,这些优秀之作,无疑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作品,记录着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人文景观;
这些作品,弘扬着中华民族走过来的艰苦足迹;
这些作品,展示着中国辽阔疆域里的精彩画卷; 这些作品,渲染着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
它是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那作品,似流水,承载着作家们的心血;
那作品,如春风,吹来了作家们的笑容。
那作品,涵盖着中华儿女辛勤耕耘的热土;
那作品,闪烁着全国500多名作家的智慧。
这其中,既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作家;又有“战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作家;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青”作家……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等9种14卷四百余万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酷似超级的美味佳肴,将一齐奉献给当今的中小学生。
啊,中国三代作家“烹饪”的儿童文学阅读大餐,成了21世纪广大中小学生的精神盛宴!
2011.5.18 北京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老中青三代作家,全国二十九个省区市的近四百位作家,共同[烹饪]的有史以来门类最齐全的当代儿童文学阅读大餐: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总计九种十四卷。本书为其中一卷,取名《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小说卷3》,收录小说作品52篇,包括:《马龙这个孩子》、《卖红薯的孩子》、《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班长上台》、《难忘的方苹果》、《一块姜饼的超级诱惑》、《青花瓷碎了》、《哭泣的浪花》等。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小说卷3)》由宗介华担任主编。
宗介华主编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小说卷3)》是“中小学生阅读大系”里的其中一卷,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能力水平,收录小说作品52篇。这些作品,似流水,承载着作家们的心血;如春风,吹来了作家们的笑容。它们酷似超级的美味佳肴,将一齐奉献给当今的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