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选译(高中阶段导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庄周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是中国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诸如大有径庭、不近人情、鹏翼垂天、朝三暮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薪尽火传、望似木鸡、亦步亦趋、鸡鸣狗吠、得意忘言、摇唇鼓舌等等,这些具有生命力的词语都是从庄子流传下来的。陈庆惠选译的《庄子选译(高中阶段导读版)》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内容推荐

  《庄子》,又称《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及其弟子撰写而成。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既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

陈庆惠选译的《庄子选译(高中阶段导读版)》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

《庄子选译(高中阶段导读版)》包括了人生七部曲;无为之盛世;至人大境界三章。

目录

前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膳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杂篇

 外物

《庄子》导读

试读章节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海风运动时就迁到了南海。那南海,就是天然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上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水花激起达;千里,翅膀环绕旋风而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用了半年时间,乘着大风而飞去的。”野马般的雾气,飞扬的游尘,活动的生物随呼吸所产生的气息而飘动。天色湛蓝湛蓝,那是它的本色吗?它的高远是没有穷尽的吗?大鹏往下看,也就是这样的光景。

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托负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凹坑,那么放一根小草可当作小船,放上一个杯子就粘住了,这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风的强度如果不大,那么承负巨大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而没有遏阻,然后飞往南海。

蝉和小灰雀讥笑大鹏说:“我尽全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枋树就停下来,时常飞不上去,那么投落到地面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往南海去呢?”到郊野去的,只带三餐粮食而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路远的地方去的,要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路远的地方去的,就要预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虫鸟又哪里知道呢?

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虫子不知道一月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小年”。楚国的南边有一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上古时候有一棵大椿树,更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大年”。彭祖到现在还以长寿而传闻于世,众人都想和他相比,岂不是可悲叹吗?

商汤与棘之间也有这样的话。商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乘着旋风而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超绝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直往南海。小树林里的麻雀讥笑它说:‘它这是往哪里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尽了飞跃的本事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P3-5

序言

《庄子》又称《南华经》,主要作者是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早期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城漆园吏,不久即辞去,一生贫苦,闲居独处。《庄子》一书经庄子弟子及后人整理、补续,最后大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为三个部分,即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自宋代苏轼始,怀疑其中的一些篇目不是庄周所作,但至今未得信据。

《庄子》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到哲学、人生、政治、科学、文艺诸方面,而这诸多方面又统属于庄子所谓的“道”。“道”是《庄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其涵义非常深广,最重要的是作为哲学意义上的“道”。庄子把“道”视为宇宙的本原,能产生天地,驾驭鬼神,但又没有形象,不可感知。从“道”的观念出发,认为万物都源于气,各种事物虽有差异,其本质却是同一的,所谓“通天下一气”(《知北游》),“万物一齐”(《秋水》),“道通为一”(《齐物论》)。这就是事物的总体性、同一性。同时,庄子又认为各种事物总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即“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秋水》),且事物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齐物论》),各自都向着相对立的方面转化,所以“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则阳》)。在事物的认知问题上,庄子十分强调认知的相对性,认为“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大宗师》),而且“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秋水》)。这样就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导向不可知,并由此而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的观点,得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同上)的片面结论。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局限性。

“无为”和“无已”是庄子政治主张和人生哲学的概括。《庄子》充分表现了作者愤世疾邪的思想,它抨击了各国诸侯的征战,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认为一切虚伪、欺诈、盗窃等社会弊端全都是统治阶级所造成的,直接揭露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肤箧》)的社会现实。为此,庄子提出了斥责仁义和圣贤、弃绝智巧和技艺的治世方针,主张退回到原始蒙昧的社会去,认为“绝圣弃知,天下大治”(《在宥》),因而主张无为而治,无为即是最大的作为。这固然是庄子明察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却又看不到出路的哀叹。庄子的社会观同老子简直如出一辙。庄子在人生哲学上倡导“无己”,忘掉自我,不追逐外物,不谴责是非曲直,这才“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才能凝神寂志,恬淡自适,达到顺应自然的境界。但过分强调顺应自然,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死生、存亡、穷达、贫富……命之行也”(《德充符》),这就走向了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庄子》可以说是一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论文汇编,然而却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庄子神妙无比的语言艺术。《庄子》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地创造性地用寓言来说理。庄子认为社会“沉浊”,“不可与庄语”,因此虚构夸张,嬉笑怒骂,“心如泉涌,意如飘风”,创造出数以百计的寓言故事,透过各种社会现象,探究出更为深刻的哲理。《庄子》语言艺术的又一特点是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体物入微的描绘。全书以粗线条的手法勾勒出了渔父、屠夫、画师、隐士、射手、儒生等等众多呼之欲出的形象,描绘出了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等大自然的奇观,其意境之深邃玄妙,构思之奇特险峻,设喻之形象贴切,抒情之浓郁强烈,文意之飘逸飞动,均臻于尽善尽美的境界,令后世多少文人墨客“倾倒,醉心,发狂”(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此外,《庄子》中的大量寓言故事及由此化来的大量成语,如“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吐故纳新”、“东施效颦”、“庖丁解牛”、“疴偻承蜩”、“陷井之蛙”、“越俎代庖”等等,已成为汉语言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陈庆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