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进陕北这块凝重、浩瀚、苍茫、神奇的黄土地,扑面而来的便是那随处飘洒、沁人心扉、令人荡气回肠的陕北信天游的歌声。那歌声,从老牛的犁尖翻起,从女人的指尖滑出、从翘望的硷畔飞到连绵的山峁,从涓涓的溪流淌到蜿蜒的大川,时而高亢明亮,时而哀婉缠绵,时而如黄河奔腾,时而如清泉细流;蔓延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山梁大川……
垄耘编著的《说陕北民歌》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一曲黄河水撞击黄土坡汇集的交响乐。一曲响遏行云的陕北民歌,飘洒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一声荡气回肠的信天游,流淌着黄河儿女最朴实、最通俗的词语和靓丽、豪放的激情,诉说着陕北人沉重、艰难的生活历程和坚韧、倔强的精神品格,把大写的陕北人展示在当今五彩斑斓的世界大舞台上。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特色黄土文化五彩的华章和凝炼的精粹。
引言:我们自己的陕北民歌
一、陕北民歌原生态发生的结论溯推
羊肚子手巾水上飘,年轻人唱曲子解心焦——“劳动创造说”的生命长青与界域模糊
山曲好比没梁子斗,甚会儿想唱甚会儿有——“比兴”手法的共用让我们想起与《诗经》一起发生的机理判断
锣鼓鞭炮响连天,唱个秧歌来拜年——与陕北秧歌一起发生的事实判断
过罢新年十五天,腰鼓打在你门前——腰鼓击打的民歌也是陕北民歌
说你邋遢实邋遢,你的那个奶头送饭罐大——沈括听到的“市井鄙俚之语”就是陕北民歌
花花世界一十三个省,没见过舅舅挎外甥——“元代发生说”不足为据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陕北民歌的主题模式
三、原型范式:陕北民歌的人物形象活结
四、叙事性:陕北民歌的语境表征方式
五、故事化:陕北民歌的灵感创作源头
六、农历:陕北民歌的农耕文化内核
七、简洁与重复:陕北民歌的结构框架
八、文化地理:陕北民歌的时空维度
九、语言的缠绕:陕北民歌的美感驱动力
十、音乐性:陕北民歌的情感化符号特征
十一、性:陕北民歌中无可回避的话题
十二、民俗:陕北民歌共生共长的土壤
十三、作者:陕北民歌的可知与不可知因素
十四、陌生化:陕北民歌生命力强盛的个性生长缘由
十五、比较:陕北民歌生成的环边地濡染
十六、联袂:陕北民歌与陕北其他艺术形式的共生共长
十七、改编:陕北革命民歌的出发点
附录一:陕北民歌研究类书籍辑录
附录二:陕北民歌研究论文辑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