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杰编著的《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系列丛书之一。该书试图把市场机制与政策激励机制相耦合,构建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体系,激励森林培育行为,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提供现实指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杨文杰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文杰编著的《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系列丛书之一。该书试图把市场机制与政策激励机制相耦合,构建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体系,激励森林培育行为,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提供现实指导。 内容推荐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森林培育是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森林问题的根本是森林培育问题,而森林培育的动力和源泉是森林培育主体的积极性,抓住森林培育主体的积极性便是抓住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因此,森林培育激励机制是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杨文杰编著的《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应用市场经济、激励、林业经济学、产权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从分析森林培育的基本过程及其特性入手,结合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现状,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激励机制体系。本研究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该地区森林培育积极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全书由七章内容构成。 第一章导论 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森林培育的过程及其经济学特性 阐述了森林资源、森林资产的概念;分析了森林资产的特性,认为森林资产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外,还是一种特殊商品,《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分析了其特殊性;阐述了森林培育的概念及其经济学特性。 第三章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现状及问题 介绍了西北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认为西北地区森林培育问题,除了自然、历史原因外,主要原因是营林主体的积极性问题,本章通过西北地区营林主体积极性调查分析,概括出影响营林主体积极性的四大因素,并且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分析了这些因素形成的机理;本章为构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指明了目的和方向。 第四章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林权流转机制 市场机制是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的基石。针对森林产权残缺和缺乏流转机制的问题,把市场机制引入森林培育行为之中。论述了森林产权流转的意义;研究了森林产权制度创新的内容;阐述了森林资产的价值机制;总结了林权流转的类型与形式,提出了林权流转按主体分类的10种类型;阐述了林权流转的原则和林权流转中的林木管护形式;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市场化的思路。 第五章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主体利益保障机制 森林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特性,其培育具有外部性,需要国家和社会对森林培育予以生态效益补偿和实行优惠的林业税费政策,森林培育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且培育周期长,因此,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需要森林保险,而我国现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林业税费政策和森林保险政策还不尽如人意,甚至很不合理,致使森林培育主体的利益缺乏保障机制,影响了营林积极性。本章主要针对森林培育中的营林主体利益保障机制缺失,构建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主体利益保障机制,主要由森林培育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税费激励机制和森林保险机制三部分组成;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即期基金和远期基金的概念,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林农社会保险基金耦合统管的构想。 第六章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投资激励机制 针对森林培育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研究了森林培育资金投入激励机制。回顾了我国林业投资尤其是森林培育投资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我国林业投资的经验与问题;借鉴国外林业投资的基本经验,提出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投资激励机制的框架结构。 第七章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精神激励机制 森林培育不但需要物质激励,而且也需要精神激励。重新认识和审视了森林,阐述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精神激励的机理和机制创新。 结束语 对全书作了概括总结,指出了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目录 序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森林培育的过程及其经济学特性 2.1 森林资产及其经济学属性 2.1.1 森林资产 2.1.2 森林资产的经济学属性 2.2 森林培育的基本过程 2.3 森林培育的经济学特性 2.3.1 资金周转慢 2.3.2 经济外部性 2.3.3 风险大 2.3.4 法律(政策)限制强 2.3.5 产权复杂 第3章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现状及问题 3.1 西北地区自然经济状况 3.1.1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 3.1.2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3.2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3.2.1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现状 3.2.2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 3.3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3.3.1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基本情况 3.3.2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存在的问题 3.4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主体营林积极性及其影响因素 3.4.1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主体营林积极性调查分析 3.4.2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主体营林积极性影响因素 3.5 森林培育问题的制度根源 3.5.1 森林培育的市场失灵 3.5.2 森林培育的政府失灵 第4章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林权流转机制 4.1 林权流转对森林培育的意义 4.1.1 缩短营林者的经营周期 4.1.2 有利于森林培育专业化生产 4.1.3 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4.1.4 转变林业增长的方式 4.2 森林培育中的林权制度创新 4.2.1 我国林权改革的历史沿革 4.2.2 森林培育中的林权制度创新 4.3 森林资产价值评估 4.3.1 林地使用费的经济评价 4.3.2 森林价值评估 4.4 林权流转及其类型 4.4.1 林权流转的客体及其类型 4.4.2 林权转让的主体及其类型 4.4.3 林权的流转形式 4.4.4 林权转让的原则 4.4.5 林权转让过程中的林木管护 第5章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主体利益保障机制 5.1 森林培育中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5.1.1 森林生态效益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理论 5.1.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 5.1.3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借鉴 5.1.4 西北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创新 5.2 森林培育税费激励机制 5.2.1 我国林业税费政策 5.2.2 发达国家林业税收及其借鉴 5.2.3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税费激励机制创新 5.3 森林培育保险机制 5.3.1 森林保险的一般理论 5.3.2 我国森林保险现状 5.3.3 国外森林保险政策及借鉴 5.3.4 西北地区森林保险机制创新 第6章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投资激励机制 6.1 我国林业投资的历史回顾 6.1.1 计划经济时期的林业投资 6.1.2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林业投资 6.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林业投资 6.2 我国林业投资的经验与问题 6.2.1 我国林业投资的成功经验 6.2.2 我国林业投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6.3 国外森林培育投资政策及其借鉴 6.3.1 美国生态工程建设 6.3.2 原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林业生态工程 6.3.3 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计划 6.3.4 加拿大“绿色计划” 6.3.5 欧洲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 6.3.6 日本林业投资政策 6.3.7 评价与借鉴 6.4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投资机制创新 6.4.1 强化生态公益林培育的公共投资 6.4.2 形成多元化的森林培育投资主体 6.4.3 建立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6.4.4 利用外资 6.4.5 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 第7章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精神激励机制 7.1 重新认识和审视森林 7.2 森林培育精神激励的机理 7.3 弘扬先进的森林文化 7.3.1 森林文化的内涵 7.3.2 森林文化的功能 7.3.3 伊春市建设森林文化的内容 7.4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精神激励机制创新 7.4.1 荣誉激励 7.4.2 以生态环境建设成绩考核干部政绩 7.4.3 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森林培育 7.4.4 森林培育精神激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7.4.5 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