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洋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制作了狩猎用的弓和箭,还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还测绘出小岛的地理图形,并把它命名为“林肯岛”。他们在小岛上生活了四年,把小岛建设成了一个富庶的乐园。他们也有危急的时候,也有几乎过不去的坎,但是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暗中帮助他们,这人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主人公尼摩艇长。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在岛上生活了十二年的“野人”,他竟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那个背叛了格兰特船长、坏事做尽的海盗……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几个人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回国。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一百多年,但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们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他们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岛上独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尔通。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里,不断发现不可思议的奇迹。每当他们在危急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援助他们。原来这人就是尼摩船长……
半个小时后,史密斯和赫伯特回到了营地。工程师简单地告诉伙伴们说,上天把他们扔在一个荒岛上了,其他情况明天再研究。几个好伙伴在海拔2500英尺的山洞里心情复杂地度过了一夜。
2
石窟暂时还足以安身。篝火生起来后,保留一些炭火也很容易。除了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石缝里有的是鸽蛋,海滩上有大量的蛤蜊。高地上有成千成百的野鸽子在盘旋,不论用棍子或石头都很容易打下几只来。邻近的森林里也可能有可以食用的果子。赫伯特在石头凹处找到一些海水蒸发以后留下来的盐,这种化合物来得正是时候,早餐吃的鸽蛋和茨蟹变得美味无比。
次日早餐后,潘克洛夫和赫伯特打算到森林里去打猎,留下通讯记者在洞里照顾篝火,以防万一。
早上的天气阴沉沉的,刮着东南风。赫伯特和潘克洛夫向河的左岸走去。
树枝间常有惊起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飞开。在森林的一片沼泽地带,赫伯特看见一种类似鱼狗的鸟,长着又长又尖的嘴,虽然羽毛发出金属般的光泽,但是并不美丽。
“那一定是啄木鸟。”赫伯特说着,抛出一块石头,但什么也没打到。那只鸟转眼逃得无影无踪了。
“我真笨!”赫伯特喊道。
“别泄气,孩子。”水手说,“早晚它会是我们的盘中餐!”
猎人们继续往前走,树木愈来愈稀疏了。一群毛色艳丽长尾巴鸟儿飞过他们的头顶,一根羽毛落在了赫伯特的脚下。
“锦鸡!”赫伯特一眼就认了出来,“如果我没记错,这种鸟不怕人,我们走到它们面前就能用棍子把它们打死。”
水手和少年从草丛里爬到一棵歇满了锦鸡的树底下,猛然站起身来,棍子像镰刀割草似的把它们一连串地从树上扫了下来。这些锦鸡果然呆呆地任凭人们把它们打落在地上,等到反应过来要飞走的时候。地面上已经堆了几十只同伴的尸体。
水手用柔韧的细枝把锦鸡穿成了串,搭在背上说:“这种猎物倒是很适合我们这种猎户。”
继续前进,河流在这里向南转了一个弯。河源一定在前面的山里,水是由主峰的积雪融汇而成的。
或许是上天听见了潘克洛夫的祈求,丛林间居然出现了松鸡窝。
潘克洛夫突然想起了以前一位老水手教过他如何抓松鸡。他从附近拔来了一根藤条,抓了一只大红毛虫绑在了藤条的一头,悄悄地从深草里走过去把有虫的一头放在了鸡窝附近,然后拿着绳子的另一头和赫伯特伏在了草丛里,他们耐心地在那里待着。过了一会儿,有几之松鸡回来了,在钩子附近走来走去。潘克洛夫轻轻地拉了几下绳子,松鸡被吸引过来,用嘴啄食钩子上的食饵,连虫带藤条地把食饵吞了下去。潘克洛夫敏捷地把绳子一拉。
“哈哈哈!”赫伯特高兴得直鼓掌,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好玩的场景。
他们用藤条绑住了松鸡的爪子,顺着溪流的逆向,带着他们的猎物回到了石窟。打猎累了一天,肚子很饿,这些猎物就更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晚上7点钟,纳布还没有回来,大家非常不安。很担心这个伤心的人会迷路,但在黑暗和阴森的环境里,不可能找到纳布的踪迹,看来只好等到第二天清晨,大伙再一起去找了。
天气变得更糟了,肆虐的东南风刮过海滨,奔腾澎湃的海水冲击着礁石。倾盆大雨被暴风吹得和滚滚灰尘一般。旋风在河口和峭壁之间打转,抽打着峡谷间的流水。石炉里冒出来的烟也被吹了回来,石窟里烟气弥漫,待在里面很不舒服。
凌晨两点钟,石窟外突然隐约传来动物的叫声。
“狗!”潘克洛夫跳起来嚷道。
“是……是的!”水手的声音都颤抖了。
“是托普!”赫伯特一骨碌翻起了身。
紧接着,一只狗跑了进来,果然是托普,一只美丽的盎格鲁一诺尔曼杂种狗,它跑得既快,嗅觉又灵,猎狗特别需要具备这种优点。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托普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特别是在这茫茫的黑夜里,在这样的暴风雨中!更奇怪的是,托普没有一点疲劳的样子,身上连一点烂泥都没有!赫伯特把它拉到自己的身旁,拍着它的头,托普用它的脖子来回摩擦着少年的手发出短促的叫声。
狗找到了,那它的主人就在附近!潘克洛夫用手帕把剩余的晚餐包起来带在身上,三个人随着狗向外冲去。
风雨正急,云端里没有丝毫月光透出来。但希望给他们带来了力量。托普在前面领路,方向坚定,毫不犹豫。这样的奔跑一直到了清晨6点,天亮了,水手和他的伙伴们被带到了离开石窟大约有6英里的一个洞口前。
这个洞在一座很高的沙丘背后。托普在这里停住了,一声比一声清楚而响亮地叫起来。
史佩莱、赫伯特和潘克洛夫向洞里走去。一个人直着身子躺在草铺上,纳布跪在他的旁边……躺在那里的正是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
纳布一动也不动,史佩菜和水手的脸色都变了。
P15-18
《神秘岛》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于1874—1875年完成的一部科幻小说。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困在南部军所在的里士满城中的北方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顶着暴风偷走了停在广场中的气球,但乘上气球却并未使他们摆脱困境,反而是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大风将他们吹向了浩瀚无边的太平洋,他们整整坚持了四天四夜,来到一个距离祖国六千英里的火山构成的小岛上,这座岛无名无姓,在地图上并不存在,作者将之称为神秘岛。之所以叫神秘岛,一是因为这是一座并不为人知的荒岛,另一原因则是这个岛上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的怪事,当他们每次遇难时,总是能神奇地获救,但却总是找不到其中的缘由,这一切使得神秘岛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恰如其分了。
书中这些遇难者们把这座岛命名为林肯岛,当然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这位捍卫美利坚共和国统一的领袖的敬仰,但他们绝不会想到,十六天后华盛顿响起了罪恶的枪声,林肯倒在了一个丧心病狂的暴徒的枪弹下。到了岛上,他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吃住,由于在途中他们丢掉了所有东西,所以在这里连生火都成了问题,他们不得不过上如同原始人一样的生活,吃上熟食变成了奢望。然而他们却并未向困难屈服,他们齐心协力地开创他们在岛上的新生活。没有工具他们就造,没有食物他们就打猎、采摘,没有住处他们就开岩洞……渐渐地,他们将岛上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他们再也不用为吃饭而发愁,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庄稼、菜地和畜牧场,他们所住的“花岗岩宫殿”里应有尽有,他们亲手做的木床,窗户上镶的是他们自己吹制出的玻璃。他们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风磨、电报机……他们在这里造船、修路、建桥,利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条件,建造他们的“花岗岩宫殿”。他们的生活经历了一次次的进步。由最初的遇难者变为小岛的移殖民。他们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岛上独居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尔通,使他恢复了人性,成为他们忠实的伙伴。这些荒岛上的遇难者虽然什么也不缺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
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他们在一条神秘指示的引导下来到岛下的一个水洞中,在这里终于见到了那位他们一直寻找的神秘人物,他正是传说中的尼摩船长,“鹦鹉螺”号的主人。原来船长六年前来到这里。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活,当这些遇难者来到这里的时候,船长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开始关注并暗中帮助他们,成为了他们的保护神,总是在危急时刻能解救他们,一切谜底都揭开了。船长让他们来只是为了托付他们完成自己的遗愿,他已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最终能和自己的“鹦鹉螺”号一起葬在海底。第二天,船长平静地离开后,大家将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永远的留在了大海深处。在此后的五天,岛上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岛在火山爆发的作用下最终也沉到海底,成为船长的墓地,在海面上只剩下一块供这几个人落脚的岩石,就在他们已经认为必死无疑的时候,最终还是船长的信救了他们,邓肯号赶到并将他们带回了祖国。他们利用船长赠送给他们的宝藏买了一块土地,并将它建成陆地上的林肯岛。’
《神秘岛》中的主要人物有五个,工程师赛勒斯,一流的学者,知识渊博,头脑冷静,是五个人中的领袖和灵魂人物;纳布原是工程师的黑人奴隶,得到自由后还是执意要跟随主人,为人忠心耿耿,厨艺高超,在岛上负责大家的饮食;记者斯皮莱是工程师的朋友,智勇双全,能文能武,是勇敢的化身,坚毅、敏捷、颇有见地,行动果断、善于提建议;水手彭克罗夫性格鲜明,爱憎分明,心直口快,英勇无畏,当然他还是造船的能手;哈伯是机智聪明、勤奋好学的少年,深受所有人的喜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他们在另外一个岛上解救的“野人”艾尔通:他本是个在岛上赎罪的犯人,最终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另外一个犹如神灵一样的人物,他就是总在危难之际拯救大家的尼摩船长,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的存在,使故事悬念丛生,并让情节更加的引人入胜,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本书当作一部科幻小说来读,那还不够,它翔实地记录了当你手无寸铁,赤手空拳时,怎样在野外生存,这本书就如同是一本完备的“野外求生手册”,我们不能不感叹作者学识的渊博。作者对岛上各种事物的刻画细致入微,翔实可靠,他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作者除了尽情发挥他的想象力之外,还把各种科学知识如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冶金学、爆破学、工程学、水力学、物理学、化学等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科学知识,几乎都是借小说中的人物工程师之口表达出来的,所以使人并不觉得枯燥,令读者在得到消遣的同时,仿佛上了一堂科普知识课,受益匪浅。作者介绍了岛上所出现的各种植物的详细名称、用途、生长地区和各种动物的名称、外在特征等等。如菊苣的籽经过压榨会产出一种质量很好的油,冷杉的嫩枝煮沸、发酵,然后制作成令人喜爱又特别卫生的饮料;苏铁即猴面包树的树干里含有大自然为我们磨好的面粉,用接骨木种子炮制的代替咖啡的饮料;岩羊可以提供制作保暖织物所需的羊毛,用海豹皮来做打铁的鼓风箱,为了能取火,工程师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放大镜:把两个手表的玻璃取下来,用黏土把周围封赏,再往里面灌点水,利用太阳的光线生起了火。他们又用火和岛上丰富的矿藏炼出了钢;自己动手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后来,他们用自制的炸药把一个石窟炸开,作为他们的家;他们又把小岛上的岩羊围赶到他们做好的栅栏里……他们充分利用了岛上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自然界的这三大物类。他们不仅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把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 故事中同时也透露着人生的哲学。当气球里的氢气往外泄漏的时候,为了阻止气球的不断下降,逃难者们先是扔掉了弹药、枪支和食物等重物,后来甚至把最有用的东西也扔掉了,直到他们扔掉最后一些存粮,甚至放在他们衣袋里的小工具,也并没有维持多久,气球还是在下降,直到一个洪亮的声音问他们是否把所有东西都扔掉了,这时他们才将一个装着一百金法邓的沉重的袋子扔到大海。人们不禁会想,金钱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否有用呢,这些金灿灿的东西在此时还不如一块面包来得有用。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要金钱还有什么用呢。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不能救你的命,反而会因为对这些金钱的贪婪而送命。作者向我们透露了一种面对金钱时的正确态度。故事中始终在强调“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这个道理,几个在荒岛落难的人并没有因为所面临的困难而向大自然屈服,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团结一致,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将这个荒岛建成了一座适合人类居住,应有尽有的幸福之地。这与他们乐观向上,坚强勇敢。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能从全局出发,统一部署,最终化险为夷。比如他们碰到海盗侵略的时候,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并没有因为害怕而退却,而是积极应战,周密部署。在人数比例悬殊的情况下,旗开得胜,没有让海盗们长驱直入。在他们的同伴哈伯中弹受伤时,对他更是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最终让哈伯恢复如初。
这部作品是儒勒·凡尔纳著名的海洋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精彩的一部。这本书不知带领过多少读者去领略了世界的奇妙,生命的瑰丽、奋斗的意义、知识的力量。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使读者在紧张与轻松的交替中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这部作品的成功一方面有赖于它善于制造气氛。这种独到的、直接与读者接触的表现手法,把读者的想象带入他所描写的环境中去,让读者窥见这些环境的全貌,产生身临其境的强烈印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对科学发现的敏感性。他以巧妙的手法,将他所处的时代的丰富的科学技术新发现贯穿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突破文学与科学之间人为划定的界线,既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又给人以丰富的科学知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4年4月21日出生在法国南特市的一个律师家庭,然而,出生登记人员却阴差阳错地把他的出生年份写成了1928年,使他生在未来的一百年后。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奇特的错误,这个孩子命中注定要成为未来百年科技世界的预言家。凡尔纳的出生地南特是法国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有繁忙热闹的港口码头。童年时代的凡尔纳是在充满幻想的乐趣中度过的。沐浴着海风的吹拂,嘹望茫茫无边的大海,聆听着船笛的呜呜,凝视着扬帆出海的船只,他联想到充满奇迹的异国风情。他多么希望自己能飞到甲板上,跟他们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去探索大自然蕴藏的奥秘。生活在海港的凡尔纳从小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像力。1839年。年仅十一岁的凡尔纳终于窥伺到一个机会,他私自出走到一艘商船上,企图随船出海,但被最终被父母发现,并及时追赶上他所乘坐的船当晚停靠的地方,就这样把他给逮了回来,从此更被严加看管。他为此向父母保证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1847年,他被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但繁华的巴黎却激发了他对戏剧的狂热,并且在巴黎结识了大仲马,并渐渐成了大仲马家的熟客。在大仲马的支持和鼓励下,凡尔纳进行戏剧创作。毕业后的凡尔纳并没有按照父亲的心愿返回南特子承父业,而是坚持留在了巴黎,他的父亲也只好让他在危险的文学道路上碰碰运气。当凡尔纳刚刚开始在这条充满荆棘的文学道路上起步的时候,一个叫雅克·阿拉戈的老头闯入了他的生活,在阿拉戈家中,反尔纳接触到一些探险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他们兴致勃勃地交谈引起了凡尔纳对科学极大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从小培养起来的探索热情。,在他们科学精神的感召下,凡尔纳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他广泛涉猎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类书籍,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当凡尔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时,他试图出版这本书,但过程并不顺利——连续16家出版社拒绝了凡尔纳,屡战屡败的凡尔纳一气之下把书稿投入火中,但他的妻子把书稿抢救出来。幸运的是,第17家出版社终于同意出版本书。1863年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国外。《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后,凡尔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试验多种写法,朝多种方向进行探索,一发而不可收。每年出版两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此后探索停止,开始成熟,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创作出《80天环绕地球》、《太阳系历险记》、《两年假期》等优秀作品。随着声望的增高,凡尔纳的财富和荣誉也达到了顶点。
凡尔纳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创作减少并进入衰弱期。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出现偏瘫,24日失去知觉,25日晨8:00去世。凡尔纳逝世时,人们对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凡尔纳,正是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大师。但凡尔纳的小说却注重真实。
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来源于笔记丰富。据说他有2500本笔记,还分门别类,有122门569类之多。在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共有七八百万字,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一些感到惊异的人就悄悄地询问凡尔纳的妻子,想打听凡尔纳取得如此惊人成就的秘诀。凡尔纳的妻子坦然地说:“秘密吗,就是凡尔纳从不放弃时间。” 凡尔纳的作品,不仅以流畅清新的文笔,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那非凡的想象力,浪漫而又符合科学的幻想,使读者如痴如醉,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在那时,还没有发明电报。在凡尔纳的笔下,却不仅有电报,还有“有声传真”——电视了。
凡尔纳被人们称赞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后来,许多科学家都曾谈及,他们是受凡尔纳作品的启迪,才走上了科学之路的。如:潜水艇发发明者之一,美国青年科学家西蒙·莱克在1897年建造了“亚尔古”潜艇。莱克在自传的第一句话便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飞越北极的海军上将伯德、气球及航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发明者之一的马可尼,在谈到他们的创造发明时,都说是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受到了启发。法国的利奥台元帅甚至这样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
凡尔纳之所以成了科学时代的预言家,那是由于他正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的时代。处于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他的作品,正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反映了人们对摆脱手工式小生产,实现资本主义大生产,以及对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儒勒·凡尔纳强烈愿望。
由于他的科幻小说十分畅销,使他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科幻小说家。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是凡尔纳作品最热心的读者之一,对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给予很高评价。他深有感触地说:“凡尔纳的长篇小说妙极啦,我读的时候是成年人,但它们仍然使我赞叹不已。在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胜方面,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师。”
别伟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