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喜马拉雅风云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蔡文青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雪域高原的征战,天籁之地的传奇。一册在手,西藏今昔尽知。西藏旅游必不可少的“历史导游册”。

蔡文青所著的《喜马拉雅风云》反映了西藏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爱国传统,客观记述了17世纪清朝康熙年间至1961年这三百多年间,发生在西藏的大小战争全过程。作者在引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起因、战事进程、造成的后果,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

该书集文献性、文学性、政论性于一身,文笔生动,极具可读性。

内容推荐

《喜马拉雅风云》带你进入“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风云》客观记述了17世纪清朝康熙年间至1961年这三百多年间,发生在西藏的大小战争全过程。作者蔡文青在引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起因、战事进程、造成的后果,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重点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地方人员,团结、带领西藏人民,和平解放西藏,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建设西藏的光辉历程。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清朝五次用兵

 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源远流长/001

 第一次派兵

 顾实汗与五世达赖联合治藏/006

 拉藏汗与桑结嘉措的战争/009

 准噶尔与和硕特的战争/014

 清军兵败喀喇河/017

 第二次派兵

 康熙命胤祯领军出征/019

 噶尔弼率先开进拉萨/022

 延信击败策零/024

 第三次派兵

 平定噶伦间内讧/026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事件/030

 第四次派兵

 六世班禅朝觐与廓尔喀入侵/034

 清军进藏/037

 议和活动/040

 第五次派兵

 廓尔喀再次入侵/042

 四川援军进藏/044

 统帅福康安驰抵拉萨/046

 清军收复济咙/049

 逾浮桥攻入廓境/051

 东觉战役/054

 堆补木一帕朗古战役/056

 受降撤军/058

 整顿藏务/060

第二章 来自英国的侵略

 阿里、后藏两场战争

 森巴战争/063

 廓尔喀第三次侵藏/067

 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

 寻找突破口/069

 隆吐山之战/072

 提娥可那之战/074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

 十三世达赖亲政及瞻对事件/076

 武装入侵的序幕/079

 入侵世界屋脊的“远征军”/082

 曲米辛古大屠杀/085

 江孜保卫战(上)/089

 江孜保卫战(下)/092

 占领拉萨/095

 清政府在藏区推行新政

 凤全与巴塘事变/099

 赵尔丰川边改土归流/102

 张萌棠、联豫整治藏事/104

 流亡中的达赖喇嘛/107

 钟颖川军进藏/110

 达赖出走印度/112

 收复波密巩固边陲/115

 英印炮制“战略边界计划”/119

第三章 民国政府捍卫领土主权

 民元藏乱

 驻藏川军哗变/125

 达赖掌控政教大权/128

 尹昌衡奉命西征/131

 破产的西姆拉会议

 中英藏三方会议/134

 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38

 秘密换文埋下祸根/141

 康青藏边界战争

 十三世达赖改编藏军/144

 藏军大举东扩/147

 九世班禅出走内地/150

 渐疏英国并改善与中央关系/152

 “大、白”事件/155

 热振摄政与卸任

 龙厦事件/159

 黄慕松专使入藏致祭/161

 转世灵童寻访和坐床/164

 热振卸任及被害/167

 达札摄政分裂势力抬头

 西藏外交局成立及“泛亚洲会议”/170

 “西藏商务代表团”出访/172

 “7·8”驱汉事件/174

 英印对门隅、察隅的领土扩张/177

 美国介入西藏事务/180

第四章 打开和平解放的大门

 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毛泽东抓紧谋划解放西藏/183

 刘、邓将任务交给张国华/187

 贺龙筹措进藏物资/190

 第18军进行动员与整顿/194

 入藏先遣部队挺进西康

 开展调查研究/198

 王其梅率军前指进驻康定/200

 吴忠北路先遣支队抵甘孜/203

 苗丕一南路先遣支队抵巴安/207

 打通二郎山,物资运送到江边/209

 滇、青、疆开始配合行动

 云南陈赓部抵门工/213

 青海贺炳炎部抵玉树/214

 新疆王震部抵后藏/216

 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西藏解放

 为和平解放西藏制订的方针政策/220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政治争取/224

 藏军的实力和部署/227

 益隆小规模交火/231

 阿沛临危受命/233

 以打促谈,发起昌都战役

 战役部署/235

 兵分五路出击/238

 右路千里迂回到恩达/241

 中路主力快速推进/244

 左路从正面向昌都佯攻/246

 先头部队进入昌都/247

 全歼噶厦可以凭借的军事资本/249

 西藏地方和中央进行谈判

 十四世达赖亲政/252

 噶厦派代表赴京谈判/254

 商讨、签订《十七条协议》/257

 张经武到亚东说服达赖回拉萨/264

 达赖正式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270

第五章 进军与修路

 王其梅率先遣支队先行

 第18军部署从西康进藏/275

 藏汉族组成的战斗集体/278

 翻越康藏路上道道险关/279

 执行《协议》的宣传队/282

 庄严的入城仪式/284

 张、谭率前方部队进藏

 从北路向拉萨进军/286

 极为重视统战工作/287

 特殊材料构成的群体/289

 女兵进藏困难更大/291

 来自空军的支援/293

 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294

 范明率西北部队从青海进藏

 入藏准备/295

 行走在昆仑两河源/298

 翻越唐古拉挺进拉萨/301

 新疆部队再次向阿里挺进

 固守待援/303

 王震情系先遣连/306

 云南部队从南线挺进察隅

 西藏军区成立前后

 分散就食/310

 协商配备藏族副司令员/311

 驻藏部队物资采购/315

 开荒生产/317

 “人民会议”骚乱

 两司曹破坏《十七条协议》/320

 “人民会议”公开发难/322

 平息骚乱/325

 修筑康藏公路

 打通雀儿山,通车到昌都/329

 选择昌拉线走向/332

 东西线同时施工/334

 修筑青藏公路

 西北运输总队/338

 马车探路/341

 30万元起步/343

 中国最佳投资项目/347

 修筑新藏公路

 开辟至西藏空中航线

 修建甘孜机场/350

 修建当雄机场/352

第六章 叛乱开始

 酝酿进行社会改革

 暂时一切依旧/357

 坚持和平改革的方针/359

 十四世达赖、十世班禅联袂晋京

 启程赴内地/361

 参政议政/364

 由衷崇敬毛泽东/367

 大发展立即转为大收缩

 民主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368

 甘孜等地藏区发生叛乱/371

 毛泽东决定“西藏六年内不改革”/374

 达赖、班禅赴印度参加宗教活动

 来自印度的邀请/377

 达赖欲滞留不归/378

 周恩来及时做达赖工作/380

 西藏发生局部叛乱

 首先开始于昌都以南地区/383

 “四水六岗”组织的出现/387

 美国进一步卷入西藏事务/388

 成立“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390

 局部叛乱加剧

 恩珠潜往南木林接收武器/392

 围歼追击卫教军/395

 札木保卫战/399

 泽当守卫战74天/403

 中央关于西藏局部叛乱的对策/407

 驻藏部队严阵以待/409

第七章 关门平叛

 布达拉宫的枪声

 3月10日事件/413

 叛乱事态继续发展/419

 西藏工委军事上采守势,政治上采攻势/422

 达赖流亡印度

 仓皇出逃/425

 过起自绝于祖国的生涯/429

 平息拉萨叛乱

 着手平叛部署/431

 叛乱全面爆发/434

 攻占药王山、罗布林卡/436

 逐个攻克市区叛乱据点/439

 国务院解散噶厦政府/443

 发起山南战役。剿灭叛乱大本营

 第54军入藏/446

 组织合围/448

 叛军主力侥幸漏网/450

 多宗战斗/452

 对青藏、川藏公路沿线进行清剿

 青藏线以西的清剿/455

 纳木湖围歼战/458

 麦地卡战役/461

 昌都东北平叛战役/466

 对叛乱武装实施分片清剿

 一号地区进剿战役/470

 二号地区进剿战役/475

 三号地区平叛和阿里战役/482

 四号地区和宁(静)三(岩)战役/485

 尾声 彻底清除叛乱分子/489

 后记/493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清朝五次用兵

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源远流长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还处在原始氏族部落时代,便与中原地区的民族有交流往来。七世纪初叶,名王松赞干布(弃宗弄赞)继承父亲朗日论赞的事业,统一了西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因唐朝繁荣强盛,驰名中外,吐蕃王朝和唐朝通过王室间的通婚,成了亲密的舅甥。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7lO年,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丹。赤德祖丹在给唐朝的上表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①这生动地说明了唐朝与吐蕃亲如一家的政治关系与民族关系。

由于通婚,两位公主的大批随从官员、工匠,久居西藏,与藏族相融洽。随带的大批工艺典籍、日常生活用品和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种子,对发展西藏经济、文化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文成公主深受藏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他们给文成公主起了一个藏名错益白母(意为莲花),表示美丽而纯洁。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在雍布拉康、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等许多宫殿和寺庙内都供有文成公主的塑像。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事物,据说都是文成公主时代由内地传人西藏。直到今天,藏族人民中间仍然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公主的动人故事和诗歌。①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西藏长期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此时中国内地也处于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时期,但是割据与混乱并不曾割断汉藏两族的密切来往。内地由于宋朝的建立而实现了统一,宋朝与西藏的各个地方政权之间仍然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秦凤路沿边的一些藏族向宋朝入贡并“献地内附”。西凉府一带的折逋氏历代首领都由宋朝任命,授予封号。藏族各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角厮罗,执政凡50年始终和宋朝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的子孙继承者董毡等,世世代代都由宋朝任命官职。②宋朝与西藏各个地方政权使臣来往频繁,尤其是汉藏两族的贸易往来更为突出,西藏的马和珠宝等特产输入内地,汉地的茶叶、布帛等物大量运到西藏。通过贸易,汉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三世纪初,蒙古各部落在成吉思汗统治下在北方兴起。从1209年到1279年间,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和南宋,统一了中国,把各族人民统一到强大的中央政权之下。公元1206年,蒙古军队首次进入藏北地区,一部分西藏地方的首领集合各级官吏,决定向蒙古臣服。随后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与西藏地方更有实力的萨迦派宗教首领们作了进一步磋商,这时的蒙古汗王已经充分认识到吐蕃地区的战略地位所具有的重要性。1253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在阔端的召请下,携侄子八思巴赴甘肃武威,代表西藏与蒙古汗王达成了协议。③西藏地方接受蒙古皇帝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办法,包括接受元朝委派的萨迦派税吏、武官和文官管理西藏的一切事务;西藏的在职诸官吏,仍留居原职不变,但须造册开列官吏之名、各地俗众人数及所应纳贡之数目等。从此,西藏归人元朝版图,使西藏百年来的割据混乱状态得以结束,统一于元朝中央管理之下。④

元朝初创之时,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视天下为家族私产,将吐蕃之地分封诸王为封地。1260年阴历三月元世祖忽必烈称汗以后,全面改革蒙古国旧制。忽必烈从元朝在吐蕃根基已稳的现实出发,在西藏地方废除分封制,建政立制。忽必烈在中央设立总制院,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和藏族居民政权事务,封萨迦派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国师,同时授予其全国佛教领袖的头衔和管理藏族地区事务的权力,西藏地方出现了政教合一的新政体。西藏地方“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帅臣之下,亦必僧俗并用,军民通摄”。①忽必烈还委托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携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新字来京,忽必烈即将新字颁行天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八思巴文”。八思巴以后,历代帝师都是由元朝皇帝任命,作为中央朝廷的一员命官,执行朝廷的命令,管理政事。

1288年,忽必烈下令改总制院为宣政院,凡吐蕃地区的重大事务,如重要机构的设立、军事措施的制定等都由宣政院决定。秩从一品将宣政院的地位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平级。②根据唐朝末年以来原吐蕃王国辖地分裂成为几大部分、互不统属的情况,在宣政院下分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北藏族地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南藏族地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卫、藏、阿里等地。元朝三次清查吐蕃户口,根据户数确定贡赋数量,在前、后藏设立十三万户府,统一管理地方军民政教事务。万户长作为一名基层官吏,也由朝廷直接委任。同时元代将刑法、天文历法颁行西藏,并在各藏族地区设驿站、军站,派军队驻扎在各战略要地。③

1368年,朱元璋凭借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明朝统治的近三百年间,继元朝实施对西藏地方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西藏地方和明朝中央政府的关系。明朝中央先后取消了元朝宣政院统管下的藏族地区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推行军卫管理并由中央控制的军政体制。1373年,明朝设立州卫指挥使司,管理西北藏族地区;设立朵甘卫指挥使司,管理今西藏昌都地区,四川阿坝、甘孜地区,青海玉树、果洛地区;设立乌思藏指挥使司,管理前后藏地区。

P1-3

序言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北起北纬36°53',南至北纬26°50',西起东经78°25',东至东经90°06',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相当于11个浙江省或33个台湾省的面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北临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面接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长约4000公里。①

西藏,古代为羌、戎地,唐、宋称吐蕃,元、明称乌斯藏,清初称卫藏。藏语为唐古忒,别称图白忒、土伯特等。早时对西藏的称谓泛用“西边”、“西方”、“西路”。“西藏”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平定西藏碑》和果亲王的《西藏记》,此后西藏之称不绝于册,西藏之名由是固定,一直延续至今。西藏的中东部地区称卫(即前藏),中西部地区称藏(即后藏),西北部地区称阿里,东南部地区称喀木(即工布和塔波,工布以东为昌都地区)。过去由于重山阻隔,交通极为不便,阻挡了大多数人的脚步,也遮住了人们探索的目光。使西藏在中外人士眼中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神秘世界。

雪域高原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藏族,自称“博巴”。藏语的“博”,是西藏的地名,“巴”是人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西藏人。藏民族是以最初的雅隆部落为核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扩张、征服和融合,最终把众多部落和部族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统一民族。藏族分布在西藏各地,成为人口最多的民族。除藏族外,西藏还有门巴族、珞巴族、夏尔巴人等多个民族。在伟大祖国的历史长河中,西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为开拓和捍卫祖国的西南边陲作出了伟大贡献。

据地质工作者的勘察和研究证实,以西藏为主体的青藏高原远古时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在广泛流传的藏族民间故事中,就有这么一个关于喜马拉雅山区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岸边森林中长满各种奇花异草,生活着各种飞禽走兽。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一条巨大的五头毒龙,搅起万丈波浪,森林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大难临头。它们往东逃,东边森林摧毁,草地淹没;它们又拥到西面,西边也是乌云蔽日,狂涛骇浪。正当大家走投无路之时,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五朵彩云,变成五位慧空行母。她们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五头毒龙。妖魔被征服了,大海风平浪静了。众慧空行母告辞大家欲回归天庭,生活在这里的众生灵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人间为众生谋福利。仙女慈悲,便留了下来共享太平。她们喝令大海退去,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的良田,南边是鲜艳的花园,北边是辽阔的牧场。五位仙女则变成喜马拉雅山脉的5座主峰:即翠颜仙女峰、祥寿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寇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幸福的乐园。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峰。①

“世界屋脊”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其间,绵亘着众多巨大的山脉,地势总的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平均5000米以上逐渐降到4000米左右。在高原的上方,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都是东西走向,一排排成横行队形,构成高原的主体。在高原下方,伯舒拉岭山脉、他念他翁山脉、宁静山脉,都是南北走向,一排一排成纵列队形,这就是有名的横断山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构成西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星罗棋布的湖泊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区。纳木湖、羊卓雍湖、奇林湖和玛珐木湖,是高原上四大湖泊。湖中盛产鱼类,湖边是良好的牧场。西藏是中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在藏北坦荡的草原上,成千上万只牛羊如片片云朵,浮现在山岗;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地区有茂密的森林,伴随着森林的生长,各种野生动植物应有尽有;藏南谷地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充足的光照使西藏成为中国麦类作物的最高产区,冬小麦、青稞分别可达到亩产871公斤和612公斤的高产。

西藏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国水资源完整性的重要源头和重要矿产、能源持续基地。西藏巨大的冰川和高海拔使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系。高原上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河流,亚洲许多著名大河,如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伊落瓦底江、恒河、印度河等发源于或流经这里。在亚洲的大河中,只有恒河发源于印度那一侧的喜马拉雅山。这些河流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的生命线,也是孟加拉国、缅甸、不丹、尼泊尔、柬埔寨、巴基斯坦、老挝、泰国和越南的生命线。这些国家的人口数约占全球人口的47%。雅鲁藏布江在西藏境内全长2057公里,像一条银色的巨龙,蜿蜒前进,从海拔53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发源,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怒江、澜沧江咆哮于高山深谷之中,水流湍急,两岸多石滩。怒江在西藏境内长1393公里,为西藏第二大河。大河支流众多,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分布全区各地。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西藏目前仍欠发达,但它是个坐落在财富之上的地区。它拥有非常丰富的水力、太阳能等能源和地下矿藏,总资源的开发现在还不到0.1%。西藏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河流水量充沛,水流急,落差大,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西藏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7640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1000万千瓦时,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以后,中国能够提供能源输出的省份将越来越少,藏电外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西藏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由于海拔高,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少,加之日照时间长,纬度低,使西藏的太阳年辐射量达每平方厘米140千卡至240千卡,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倍以上。太阳能资源仅次于终年酷热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

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国外的政治家和资本家都对西藏的矿藏资源虎视眈眈。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新中国的专家们不断对其资源进行勘探和研究,全区已发现1800多处矿产地。西藏的铬、铜、硼砂、锂、菱镁、硫磺、刚玉和白云母等17种矿藏储量居全国前9位。铬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铜的远景储量已居全国第二位。在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中,锂被人称为“金属新贵”,西藏的锂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中国锂矿资源基地之一。在非金属矿中,西藏的硼砂、菱镁储量大、分布广,已探明的储量在全国名列第三位。长期以来,由于开发成本过高,丰富的矿藏一直难见天日。青藏铁路的建成和开通,为解决西藏恶劣环境下长距离运输造成的高运价、高损耗和低效率问题创造了条件,并随着大量新矿藏的发现,西藏最终将成为中国采矿的新领域。

近百年来,西方列强千方百计地企图破坏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侵占中国的这块领土。近代史上的所谓“西藏问题”、“西藏独立”,都是帝国主义者所制造的阴谋。他们至今仍对自己所垂涎三尺的西藏回到中国各民族大家庭中,耿耿于怀,于是利用十四世达赖喇嘛不停地制造事端。他们将达赖喇嘛包装成“非暴力主义者”、“人权卫士”,妄图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将“西藏问题”国际化,为达赖集团分裂活动提供国际支持。

我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从福建厦门大学毕业支援边疆建设,在雪域高原生活了十四个春秋。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我作为曾参加过西藏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西藏人”,回顾解放军进藏部队为和平解放西藏、平息叛乱、保卫西南边陲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心潮澎湃,为祖国的英雄军队感到无比自豪。进藏部队在西藏高原严酷条件下,为了年轻共和国领土的统一和尊严,所付出的艰辛永久载入人类史册。以第18军等五六十年代进藏部队指战员为代表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①是高过雪山的无形丰碑,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于这段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对外宣传比较少,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但对于共和国来说,是永远不会忘记,也不该忘记的。《喜马拉雅风云》是一本汲取众多史实,特别是各家回忆录第一手材料汇编而成的,受到条件所限,尽管我做了最大努力,史料的准确性仍有遗憾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如果广大读者能够从我的书中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的话,我会无比欣慰。

蔡文青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后记

拙著《喜马拉雅风云》,历尽艰辛,多次修改,最终经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公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等部门审读通过,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出版,首先感谢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金书波先生,此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他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并为本书题写书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马丽华女士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在审稿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经武先生之子张华川先生鼎力相助,提供了许多有关张经武先生的资料。西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汪德军先生、西藏人民出版社李海平先生、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金梅青女士,也给予我具体的指导和热情关怀,使我受益无穷。

本书能够顺利完成,还得益于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关心。特别说明的是,非常感谢华文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杨宁女士、北京博克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刘娅君女士,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她们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该书的正式出版。

福建省出版对外贸易公司陈晓玲先生、福建省宁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林种先生、缪华先生、福建宁德师范学院赖艳华先生,他们都给了我很大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得以顺利出版还得感谢福建宁德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的资助,师范学院中文系伊漪女士、何海菊女士、汤原力女士、李春云女士、徐晓春先生、陈夏临女士、王经纬女士、刘艳女士及党委办公室郑小莲女士、陶莉女士在书稿校对等方面也给予我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蔡文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