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一份有关调查报告披露,在贝尔实验室,顶尖人物并非是那些智商超群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相反,一些智商平平但情商甚高的研究员往往以其丰硕的科研业绩成为明星。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情商高的人更能适应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社会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高智商者相比.那些能够敏锐了解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更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也更可能取得成功。
情商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使人们摆脱了过去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态度。
苏明明特意编写了《哈佛情商课》一书,本书结合我国实际,从多个角度充分诠释了哈佛的情商教育。
走近哈佛,在成长中感受情商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改变中接受人生的洗礼。当我们成为一名高情商的人时,还有谁能够阻挡我们的成功呢?
这本《哈佛情商课》由苏明明编著,结合实际,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各个角度充分诠释了哈佛的情商教育,《哈佛情商课》旨在让读者能从平凡中感悟深刻的情商智慧,激发每一个人对社会、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点燃深藏在心底深处的智慧火种。
情商,新时代的宠儿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发明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一个沟通的世纪。20世纪,电的发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在电器的推动下得以改观,以电为基础的各种设备成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外,对各项能源的利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城市生活已经从急剧的扩张慢慢走向收缩,我们今天提倡环保、低碳的生活,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2l世纪里面,沟通和理解胜于斗争和较量。因此,我们可以宣布,21世纪属于高情商的人。
在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约翰·梅耶提出了情商概念。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人们将智商视为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并将它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主要指标。近百年间,研究者设计出五花八门的智商测试方法,接受各种测试的人也数以亿计。尽管研究规模如此巨大、耗时如此之长,但还是有不少人提出了疑问:智商高的人真的比普通人能力更强吗?
有一个叫威廉·宾德的人,自一出世,他父亲就采用各种手段开发其智力,因为父亲想让他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3岁时他就能用本国语言自由阅读和书写,在当地可谓是神童。4岁写出了3篇500字的文章,6岁写了一篇解剖学论文。他就像一个金矿一样,被他父亲开采着,“聪明”是他唯一的代名词。
小学入学的当天上午被编入一年级,中午母亲去接他时,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8岁上中学,11岁进入哈佛大学。由此可以看出,宾德的脑子足够聪明,智商不可谓不高。他是众多学子羡慕的对象,但是他后来的求职经历与他的高智商完全不相衬,最后他离家出走,在一家商店当店员度过了一生。
看来,智商高的人,未必最终会成为我们期待的那种“成功者”。
情商是人在进化中发展出来的技能。正是因为有了情商,人才能够在进化中逐步胜出。无数事例证实:情商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情商高,代表着情感管理的能力强,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力也比较好。反过来说,情商低,就代表一个人常常会陷入大悲大喜的情况,因为这种巨大的情绪起伏而最终一事无成;情商低的人相对地人际关系还容易紧张,社会适应力也较差。
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有的人容易因此大动肝火,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有的人则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哈佛学者一直认为,情商是一种管理情绪的艺术,如果你要快乐幸福地生活,你就要学会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提高你情绪智商的办法。掌握并认真利用好这门艺术,将会令你受益一生。
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五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的。
(1)了解自己。能立刻察觉出自己的情绪,并从中找出情绪产生的原因。
(2)控制自己。能够安慰自己、感知自己,从而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3)自我激励。能够及时地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从而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从平凡走向成功。
(4)了解别人、认知别人。能充分的感知别人的情绪并影响对方。
(5)融洽人际关系。保持良好健康的人际交往。
情商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一个高情商的人在工作上易于成功,婚姻中易产生幸福感,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沟通技巧。既然是技巧那么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人们多点机智,多点磨炼,多点感情投资,也会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踏上情商之旅,揭开情商面纱
哈佛的教授告诉学生说,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准确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一种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一种调节情绪,以帮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运用就如同一门艺术。
人的情绪体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莫名其妙被某种情绪侵袭的经验。这些情绪体验既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包括消极的情绪体验。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对人的行为有利的,所以,认识情绪,进而管理隋绪,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
《牛津英语词典》上对情绪的解释是:“情绪是心灵、感觉、情感的激动或骚动,泛指任何激动或兴奋的心理状态。”简单来说,情绪是一个人对所接触到的世界相应的行为反应,就是快乐、生气、悲伤等心情,它不只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决定,还会激起一连串的生理反应。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情绪粗分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种体验: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喜悦、快乐、积极、兴奋、骄傲、惊喜、满足、热忱、冷静、好奇心和如释重负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失望、挫折、忧郁、困惑、尴尬、羞耻、不悦、自卑、愧疚、仇恨、暴力、讥讽、排斥和轻视等。此外,情绪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又可分为合理的情绪和不合理的情绪。
快乐、激动、悲伤、恐惧、愤怒、害怕、担心、惊讶等感觉,共同构成了人丰富多彩的情绪变换。人活着,就免不了体验这些情绪。情绪左右了人类无数的决定和行为,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经验还是社会适应能力来说,情绪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上可见,情绪是因多种情感交错而引起的一连串反应,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它并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控制情绪、管理情绪是一门人人都需要学习的人生艺术课程。一个不懂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太多的情绪化,起伏巨大会让一个人丧失理智,从而会做出不合现实的判断,甚至会错失良机。
情商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能,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提升的一种技能。
美国一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康农在初上任时就受到了另一位议员的嘲笑:“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
这句讽刺他还有着农夫气息的话虽然使他非常难堪,但也确实如此。这时康农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
康农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就对方的话“顺水推舟”,作了绝妙的回答,不仅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使他从此闻名于全国,被人们恭敬地称为“伊利诺伊州最好的草屑议员”。
情商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无数事实证明,情商高,代表着一个人情感管理的能力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也比较好。可别认为情商是大学实验室里面的课题,我们对任何事情的态度和决策,都需要用到这门艺术。情商无处不在。P3-7
用新的标准来培养自己
汉斯是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的博士,学识渊博的他深得周围人的尊敬。从前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汉斯参加过一个智商测试,获得了最高得分160分。按照标准,他的智商已经达到了天才的水平。汉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聪明过人,别人也确实这样看他。
但这位学者,在自己中年时有过一次被教育的经历,这次经历让他改变了以往对自己的看法:
汉斯认识一个汽车修理工,估计这个修理工如果参加智商测试,分数大概仅仅是智力的平均分——90分而已,所以汉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远比他聪明。然而,每当汉斯的汽车出毛病,他又不得不去找这个“低智商”的人来解决问题,对他的结论洗耳恭听。这个看似普通的汽车修理工每次都能让汉斯的汽车变得完好如初。
一次,修理工从引擎上抬起头来,笑嘻嘻地对汉斯说:“博士,有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买钉子,他把左手食指和拇指并拢放在柜台上,右手做了几次敲打的动作,店员拿了一把锤子给他,他摇摇头。店员注意到了他左手并拢的拇指和食指,于是给他拿来了钉子,这回聋哑人满意了。那么博士,我来考考你,接着又来了一个瞎子,他想买剪刀,你说他该怎么表示呢?”
汉斯伸出食指和中指,做了几次剪的动作。
修理工哈哈大笑:“他当然是用嘴说啦!”接着,他得意地说:“今天我用这个问题考了很多人。”
汉斯问他:“上当的人多吗?”
“不少。但我知道你肯定会上当的。”
“为什么?”汉斯大吃一惊。
“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我知道你有学问,但在有些事情上是不灵的。”
尽管修理工的话让汉斯有点不快,但他却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智商高又能说明什么呢?也许只能说明我善于做学校的测试题,仅此而已。如果这个世界按照修车技能来衡量人,可能我就不如他了。”
人类在关于怎样才能成功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如果我们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优势的回报作为一种成功定义的话,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为这种普遍意义上的成功提出了一个极为有名的公式: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对于先后培养了7位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世界级财富精英的哈佛大学来说,到底是靠什么打造了这些人?难道他们的教育中有着深藏不露的秘密?
其实谜底就是——哈佛非常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EQ(情商)是Emotional Quotient的简称,就是情绪智慧的意思。这个概念首先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在1990年提出。1995年10月,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把情商这一研究新成果介绍给大众,该书迅速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一时间,“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宣传。
在哈佛,成绩绝对不是唯一重要的条件。哈佛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说成绩由智商决定,那么综合素质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情商。实际上,哈佛能够培养出如此之多的顶尖级人才,不仅仅在于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其在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前提下、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情商教育。这些教育潜藏在哈佛的各个角落。在其灵秀之气中耳濡目染,人们便会于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进入一种高素质、高水平、高格调的境界。
在哈佛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一份有关调查报告披露,在贝尔实验室,顶尖人物并非是那些智商超群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相反,一些智商平平但情商甚高的研究员往往以其丰硕的科研业绩成为明星。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情商高的人更能适应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社会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高智商者相比.那些能够敏锐了解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更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也更可能取得成功。
情商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使人们摆脱了过去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态度。
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哈佛情商课》一书,本书结合我国实际,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各个角度充分诠释了哈佛的情商教育,旨在让读者能够从小中见大,从平凡中感悟深刻的情商智慧,激发每一个人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点燃深藏在心底深处的智慧火种。
走近哈佛,在成长中感受情商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改变中接受人生的洗礼。当我们成为一名高情商的人时,还有谁能够阻挡我们的成功呢?
一部作品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本刚、丁敏翔、张平、刘亚飞、王阳、杨茜彦、刘默、昊虹展、张云、胡明媛、李倩、陈思思、李琳、韩佳媛、焦亮、黄薇、姜波、慈艳丽、庞丽娟、廖春红、常娟、徐端、宁月玲、庞中辉、姜翠平、孙静、张云红、陈金川、陈诗雪、李锐、李文静、黄青翔、宋洁、田宇、邱霜、张彩彩、苏畅、王杰、宿春君、孙利红、齐艳杰、李惠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著作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先生
联系电话:010—82865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