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折花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怀旧的故事,一位现居美国的老北京人讲给中国老百姓那些过去的故事。这是一部大气的作品,它通过两个中国家族五代人的变迁透视整个中国近百年社会史。常家、赵家两个典型的中国家族的命运,随着整个中国的命运,一起改变。这是一部超越《黑道风云二十年》的小说,《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具有《黑道风云二十年》所有特性,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他的人物比“黑道”更叛逆,情节比“黑道”更传奇,时代跨度也更大。这是一个争议性极强的话题,《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中涉及新文化运动,抗战胜利,大跃进时代,文革时代,中美建交,恢复高考。等一切你所能想到的历史大事件。《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里有让14亿中国人都为之共鸣的感动,隐忍、变通、情义、尊严……《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道尽了所有“中国精神”。

内容推荐

作品以社会边缘人的沉浮,用说故事的形式,通过描写北京城几个家庭五代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中国精神”。《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以平实的语言,口语化的描述,流畅的叙事,把历史和人物命运串连起来,并以第三方的客观态度来审视社会与人的关系、历史与人的关系,以人带史,以史说人。《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通过叙事和人物描述,把一些曾经发生而又被很多人回避的、遗忘的历史碎片,展现在读者眼前,组成一幅令人感叹的浮世绘长卷,并引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目录

第一章 变天

一 划片儿

二 老常家

三 大少奶奶

四 遣散姨太太

五 变身

六 老赵家

第二章 蜕变

一 走出家门

二 不能说的秘密

三 觉醒

四 五爷的风光年代

五 旧交

六 何姑娘

七 五谷备荒

八 饥饿年代

九 过年

十 人面桃花

十一 一怒为红颜

十二 娘家

十三 儿大不由娘

十四 流言

十五 解脱

十六 心冷

十七 伊人已去

十八 为母鸣冤

第三章 聚散

一 坏小子

二 奇遇

三 长大成人

四 山雨欲来

五 自危

六 兄弟

七 秘密行动

八 抄家

九 聚散不由人

十 心事

十一 梅姑娘

十二 鸿途

十三 难题

十四 雁北

十五 想辙

十六 本钱

十七 喜事

十八 难兄难弟

十九 生离

第四章 延续

一 结婚

二 萌萌

三 突变

四 姨姥姥

五 拜年

六 心愿

第五章 成长

一 进京

二 外地人

三 小侉子

四 锋芒初露

五 扬名立万

六 副食店的诱惑

七 亲人

八 萝卜三吃

九 胡同

十 买卖

十一 站队

十二 另一个世界

十三 悄变

十四 回城

十五 能人

十六 鸽司令

十七 自来水

十八 游子归家

十九 小团圆

二十 最后的聚首

二十一 有朋自远方来

二十二 逛街

二十三 烤鸭

二十四 钓鱼

二十五 澡堂子

第六章 躁动

一 初遇

二 倒春寒

三 电视机

四 反常的夏天

五 地震了

六 谋变

试读章节

片段一

常家忙着在乡下收购农民手里的杂粮的时候,饿的感觉,开始悄悄在北京城里漫延。

饥荒年月,饿这个东西,并不是说到了饭点儿,你自然就感觉肚里空了,吃点喝点胃里一暖和人生就完美了,而是身体因为长期缺少蛋白质而乏力,因短期缺少碳水化合物而发冷,因缺少多种营养的摄入而内分泌降低,孩子不长个,女人不长胸,男人不坚挺,人看人的眼神都是痴呆呆的。开始的时候,个个都是形同削骨,慢慢的,水肿了,大街上都是些行动迟缓头特大脸皮绷的发亮的男女,估计现在要是让各位穿越回去,那感觉跟电影生化危机差不多。

为了对付眼跟前肚里空的问题,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发明了各种办法来满足口腹之需。听说过二次发酵法吗?这原本是做面包的一种方法,就是说让这生面团发两次,这样烤出来的面包能彻底发起泡来,松软可口。可人家这办法是做面包啊,面包是烤的,这过程中水气都蒸发完了,剩下的都是干物质,它不占地儿啊。咱中国人怎么做?蒸馒头!发的时候大大的水,一斤面兑二斤水,发一次不行搅和搅和再发一次,那蒸出的馒头,比发糕个儿大,重,发的泡里面都是水,二两一个的馒头,一两半是水,这人啊,就是这么吃肿了的。

除了这个二次发酵,还有大食堂蒸米饭的双蒸法,三蒸法,合着中华民族那个造假的智慧,在哪个年代都不曾埋没过,这个也是有传承的。

常家人的聪明,体现在大事小情上。虽是自家储备了些杂粮,但平日里那是相当小心,从不招摇。老太太上海人,平时吃东西仔细,就算是清粥小菜都得精致,于是多年间的这些经验,触类旁通,在缺乏原料的岁月里,一样让常家人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先是入秋的时候,老太太带着慧凤,在院子里晒了上千斤的白萝卜干儿,还有香菜干、豆角干、西胡芦干、雪里红,总之菜站里大批供应的不要副食本的东西,又能想办法储存的,老太太都给搬家来。萝卜切成一条一条的,晒成干儿后,搓上盐,再晒,直到水气走差不多了,拌上五香粉、辣椒粉,完后往罐头瓶里这么一装,盖好盖,用毛笔粘上熬化的蜡,把口这么一封,齐活!这么一整,3年没问题啊,吃吧。

片段二

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这些孩子们除了会算几道应用题,会写几段人民日报评论式的檄文,再所无长。而在社会上的游荡,父辈们的流离,更让这些处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孩子过早的成熟起来。至于那些课本上读的,政治学习上学的,大字报上贴的,广播里念的,就象一块块烙铁,在他们的脑子里形成一个个深深的烙印,不仅标记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更是在日后的社会转型中,象一道道沉年未愈的疤,慢慢的翻起皮来,感染、化脓,毫不留情的侵害着他们的生活,还有这个社会。这些疤痕的表现,就是把任何的矛盾和问题都概念化,动不动就要扯上主义和制度,而这些所谓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怕是没有几个人讲得清爽的。

回头看,这是时间跨度极大的一批,但凡基础教育的主要阶段在此期间的,几乎都在此列,即便是有人在恢复高考后挤进了大学的校门,少年时期既有的烙印,就象一副有色眼镜,让他们在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偏色的。由于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对于强权的膜拜让人背寒,引用、借题发挥、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他们表达的特性,整个这代人里,充斥着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患者,受虐与虐人,都是生存的必须和快感的来源。

更可怕的是,时代的创伤和现实的压力,又让他们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下一代,即所谓的80后们,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时候,他们把自己曾经没得到的,全部压在孩子身上,教育演变成了生存的资本,处处体现着实用主义的特色。而当这些孩子进入成年需要上一辈扶上马送一程的时候,他们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纠结于房车财富,还有就是说不完的牢骚。

如果我们做个测试,问问这代人,三观是什么,相信8成以上的人会先一愣,接着反问你,三观是什么。而剩下的2成,会不屑的说,管他三观不三观,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就是三观,穷人是没有三观的。当这些不知道三观或是唾弃三观的人,成为这个社会各个领域的主导者,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人无所惧,天奈何之?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大概是继皇朝覆灭后最艰难的10年,如何度过,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无论在内,还是在外,无论在朝,还是在野。

序言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这话是列宁说的吧。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中国人总是热衷于8那些N辈子之前的事,而对刚刚过去的那些,我们总是选择性遗忘。为什么?因为那些都是疤,这些伤疤的背后,每个人都是做恶者。

于是,对于刚刚发生过的这些年,每个人都急着洗清自己,一件光鲜的袍子就把疤给盖住了。至于后世的人,看到的都是袍子不说,还脑残一般山呼它的伟大。

什么事都讲究个盖棺定论,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真相,而不是结论。至于结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是我们的权力。

生本不幸,而在几千年的中华,生存除了不幸,更是卑微,谁令我们生而卑微?我们自己,别无他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能被剥夺,但是没有人能剥夺你高贵的内心。有些时候你可能会下跪,但是跪也可以很有气场。

话说有那么一段时间,北京的小年轻,不把自己包装成流氓都不敢出门儿,因为不是流氓你丫就一傻×,谁愿意当傻×不是,所以四九城①遍地是流氓,见面不说话先盘道:你丫哪片的?或这位大哥哪个大院的?

为了那些纯真的日子,在我还没变成老年痴呆之前,在祖国的花朵们还没被网游打傻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把那些个陈年往事扒拉扒拉出来晒晒,为了那些不曾忘却的纪念。

北京什么时候有流氓了,自从八旗败落了,大概就成了气候了,再往前燕子李三那年代没有考证,至于乾隆爷微服私访的时候遇到,私以为应该是黑社会,盐帮丐帮啥的,比流氓有组织有纪律得多,还都得入门拜堂口,不是自己大嘴一张“我就一流氓”的。

民国的时候,上海有青红二帮,京津最猖獗的就是一贯道了,但那个还是有组织的,和我要8的这些人还是有区别的,此处不谈。

我要说的这些,主要是解放大军进城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从此天下太平了。再太平的天下,那也有些不安分的人,再红的风暴,也压不住人性里的丑恶面。更何况在一些人的本性都被压制的年代,你看陌生姑娘一眼就能让人大叫一声“流氓”然后一大耳瓜子扇过来。我讲的,基本上是从这往后的年代。

历史进入21世纪,谁还敢说自己是流氓啊?都管自己叫大款了!最近这两年,说大款你丫就傻×了,你得说自己是专业人士,这才跟得上时代呢!

所以咱回头看看,当流氓那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知识,有头脑,还得有胆量。

我自己也觉得挺惭愧的,从小不学好,王朔就算早熟的吧,我比他还早熟,可是比他伪装得好,自小在流氓堆里没被发现不说,还能洁身自好没给拖下水。

为嘛呢?我一直觉着吧,点儿背不能怨社会,所以自己是坏人也别老怪人家流氓,你自己不是人,没脑子啊?人给你一块糖你就不问问人为嘛给你糖吃?吃了人家的你丫能不手短、不嘴软?

当不成流氓的也不能怪流氓,为嘛呢?因为你丫天生就缺点当流氓的气质,见便宜就占见事就闪,流氓都不是傻×,你以为这糖见人就给啊?长那嘴了吗你?

老北京以前有句话,叫流氓有流氓的规矩。这年头因为大家伙都不讲规矩了,所以连流氓都没得混了,赶紧着转型了,所以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时代,随着流氓的消失结束了。

下面呢,我就从自己听说的、遇见的、认识的、经历的,以时间为顺序慢慢讲。

书评(媒体评论)

“再次完整的读了一遍哥哥的文章,看时间正好是凌晨4:30。从老太太进常家大门,到唐山大地震前夜,戛然而止。文字细腻优美,细节处灵活生动,带给我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感受。哥哥笔下的场景,是我们80后想不到也不曾体会过的。看着那群十几岁的孩子们的革命友情,不禁回忆自己那段青春岁月交过的朋友,做过的事情。细致入微的菜谱,生活中一点点积攒的小小谋略,谦和礼让的处事哲学,电光火石的爱情,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和春天带给我们别样的震撼、感动和温情。期待下文!”

——听说TY很神奇(网友)

非常喜欢作者简介那里写的那句:希望伟大祖国能在人民的正确选择下一路走好。这句话太让我充满复杂的想象了。是啊,在人民的正确选择下。希望如此吧。”

——风筝(网友)

“确实很喜欢花哥这个作品。尤其是通过老北京小胡同的描写展现厚重历史背景下的大情怀。花哥以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那个时期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同时又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很容易让读者将身份代入其中。”

——谁识卓望(网友)

“看到书中人物头顶盆子为自己的家人当街喊冤的时候,看到为了一顿年夜饭而让一家人感到幸福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总觉得这段几乎就在眼前。这都根本不用艺术加工,这就是赤裸裸的生活。当现代作品越来高于生活,甚至远离生活的时候,与其说花哥为我们呈现的是历史,不如说是一副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市民风情画卷。”

——当心小强(网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