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迫切地想知道,巴菲特到底是怎样成功决策自己的投资策略的?他的投资理念来源于哪里?他是如何确定投资目标的?他用什么样的标准选择股票?他怎样确定自己的投资尺度?他面对风云巨变的市场如何调整心理和控制情绪?他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他的成功经验给普通投资者有何借鉴的作用?……张从忠编著的这本《巴菲特的午餐会(超值版)》将为您揭晓一切秘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菲特的午餐会(超值版)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张从忠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多人都迫切地想知道,巴菲特到底是怎样成功决策自己的投资策略的?他的投资理念来源于哪里?他是如何确定投资目标的?他用什么样的标准选择股票?他怎样确定自己的投资尺度?他面对风云巨变的市场如何调整心理和控制情绪?他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他的成功经验给普通投资者有何借鉴的作用?……张从忠编著的这本《巴菲特的午餐会(超值版)》将为您揭晓一切秘密。 内容推荐 从2000年起,巴菲特面向全球拍卖“午餐约会”——一次同自己共进午餐的机会,并将拍卖所得的资金捐赠给旧金山的非营利组织,用以资助穷困者和无家可归者。这项拍卖当年的最高出价为25.01万美元;2004年为20.21万美元;2005年为35.11万美元;2006年已飙升为62.01万美元。 有参加拍卖的人士称,也许有人会觉得为一顿午餐花费这么多钱并不值得,但对于那些追随巴菲特投资理念挣了数百万美元的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投资市场不光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且是一个能够深刻洞悉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场所。因此,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投资家,巴菲特绝不可能只是凭借各种资料与图表就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投资回报。多年来,巴菲特一直遵循简单而有效的投资法则,其在投资领域充满睿智的长者风范,为他赢得了“投资哲人”的美誉。许多职业投资人更是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投资人的投资人”。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和巴菲特一起共进午餐的机会,但是现在通过本书《巴菲特的午餐会(超值版)》,我们却能够一起去分享巴菲特的思想盛宴! 《巴菲特的午餐会(超值版)》由张从忠编著。 目录 第1道菜 集中投资 解密集中投资 “少而精”的投资原则 敢于下最大“赌注” 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关注股价波动 做一个集中投资者 第2道菜 头脑开放 格雷厄姆的影响 马可维兹的观点 向凯恩斯学习 杰出导师费舍尔 最佳拍档查理?芒格 第3道菜 股票“相马术” 优秀企业的特征 管理原则 看重企业的特许权 财务与市场原则 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企业 把自己当成老板 让成功大于不成功 第4道菜 投资心理学 投资的心理 以不变应万变 控制情绪 避免盲目自信 像乌龟一样投资,如兔子那般获利 了解你的心理承受力 第5道菜 投资量尺 像无尾熊般迟缓 投资保险业 颠覆有效市场理论 购买企业 价值投资 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第6道菜 像巴菲特那样思考 开拓商业洞察力 乐于改变 经营法则简单易行 留心处处皆机会 不要担心数学 结语 附录 餐后咖啡 试读章节 如今人们已经广泛接受了风险与收益并存这一概念,不仅在投资领域是如此,就是在其他任何经济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存在风险。不过,投资界却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最终认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事实的。 1952年,巴菲特刚刚大学毕业,他开始为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读到发表于《金融杂志》上的一个题为“证券选择”的文章,其作者是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哈利·马可维兹。马可维兹认为,没有投资者能够仅仅承担低于平均程度的风险而获得高水平的回报的。在他看来,回报与风险是密不可分的,根本用不着花时间来解释,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数学模型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加以量化。 在我们今天看来,马可维兹的观点并无特别之处,可在50年前,这却是一个极具超前性的观点。那时候的投资人购买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感到股票的价格要上涨,他们并不特别去考虑证券管理或是风险。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许多经济学家对马可维兹的理论加以完善,风险理论也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证券投资并不是建立在偶然性基础之上的,而是存在于可以被量化的理性基础之上的。1973—1974一年,美国股市经历了继1929年大崩盘以来的第二次灾难。这次熊市整整持续了两年,股价平均下跌了60%。正如有人总结的那样,“真是一段黑暗而残酷的时期”。然而,就是这次金融灾难,催生了全新的现代证券投资理论。面对残酷的现实,许多投资专业人士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早在十几年前,学院派的理论家和研究者已经提供了控制风险的新方法。正如彼得·伯恩斯坦所说的那样:“证券管理在1974年前正处于未画航海图的领域。1974年的灾难使我确信,我们一定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管理证券投资。” 就这样,专业投资者在经受了盲目投机所带来的深刻伤痛后,开始迫不及待地汲取来自象牙塔内的营养,纷纷开始向那些大学教授及研究者们登门求教。 在1973—1974年的金融灾难里,绝大多数投资者经历了痛苦和绝望,而巴菲特却看到了机遇,而且他知道应当在什么时候采取行动。同样是在1974年,巴菲特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华盛顿邮报公司,而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证券分析家都知道,该公司的价值为4亿美元,可面对当时极度低迷的市场行情,这些人就是不敢下手。而巴菲特认为,虽然股价有可能进一步波动,但你所冒的风险比起你可能得到的巨大收益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有人认为巴菲特是在冒险。但巴菲特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而购买华盛顿邮报则是一项毫无风险的投资。“如果你问《华盛顿邮报》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它的资产价值是多少,他们会说是4亿或是一个相近的数目。即使半夜两点在大西洋的中部举行拍卖,也有人会出面为这一价格进行竞买,而且《华盛顿邮报》的经营者是一些诚实而有能力的人,他们的净资产有一大部分就在企业里,这太安全了。即使我当时将所有的净资产都投入其中,我也不担心,一点也不会。” 有人说,购买《华盛顿邮报》是巴菲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彼时的巴菲特还远不是投资界的耀眼明星,但至少说明了他将来所要走的路。他没有沿袭前辈们的路,而是凭借自己清醒的头脑踏上了一条与多数人所走的完全不同的路。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巴菲特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成为大师的,如果我们想要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经验,就不能不忽略他所走过的路。 依照现代投资界最为普遍的风险观点,一个投资者在做出决定之前,应当对自己能够承受,或是轻松应对的风险水准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再据此建立自己的股票投资结构。这种看法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菲特告诫世人永远不要借钱炒股的原因。不过,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看似简单的道理一样,当我们真正运用它们的时候,往往未必明白其中的深意,同时,人们对于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准,总是缺乏客观的认识。 在股价上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投资者感到欢欣鼓舞,很容易将防范风险的意识抛在脑后。在这种时候,许多人大胆追高,好像只要买入就有钱赚。而在股市低迷之时,即使明知某股票的市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其实际价格,也还是不敢决定,此时的投资者往往显得极为脆弱,似乎一点点风险都会伤害到他们的神经。巴菲特认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让市场的变化来左右自己的思想。在巴菲特看来,股价下跌之时,正是有可能多赚钱的大好时机,而一旦股价被市场非理性的特点推至高位时,他反而会选择持币观望。巴菲特认为,股价下挫往往是降低了风险而非增加了风险。他说:“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我们认为一切的股票所有者都是企业所有者,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实在有失水准,以至于近乎无稽之谈。真正的风险是投资的税后收益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至少与他开始投资时一样的购买力,还要加上原始投资股本所能带来的利息收益。” 巴菲特对风险的看法常常与业界大多数人相左,他从不将股价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简单地视为风险。巴菲特将投资的风险看作企业内在价值的风险,也就是投资者受到损害的可能究竟有多少,而绝不仅仅是取决于股票价格可能出现的波动。此外,与华尔街上的大多数经理人对风险的看法不同的是,巴菲特认为投资风险与投资者的投资时间是密切联系的。巴菲特认为,那些从事短线炒作的投机家实际上是所冒风险最大的人,他们往往是朝买夕卖。作为一个以理性著称的投资家,巴菲特告诫股民,不要指望昨天购买的股票今天就能够稳赚,那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他说:“如果你让我分析今晨买入可口可乐在明天出售时所要面临的风险,我会说,你所冒的风险是相当大的,而如果你是在十年后出售,那就是零风险的交易。” 大多数投资者将风险简单地理解为股价波动,而没有将持股的时间考虑进去。巴菲特认为,预测股票在短时间内的涨跌的准确率比掷硬币预测的结果好不到哪儿去,你只有50%的成功几率。而如果你不那么“性急”,能够较为长期地持股,并假设你的购买行为是明智的话,你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大大地减少了。 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巴菲特遵循了自己对风险的定义。他一般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才购买股票,而且他一旦拥有某只股票,就会将自己看成是企业的所有者,具有超凡的耐心,等待市场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真实价值的那一天。 P21-24 序言 有人说,如果投资领域是一个巨大的舞台,那么沃伦·巴菲特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员。 不管沃伦·巴菲特本人愿不愿意,他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专业经理人及普通股民心中的偶像与英雄。他以100美元起家,凭借其简单而又卓有成效的投资理论,成为世界第一个从股市里诞生的首富。他没有写过任何教科书,没有生产过一件商品,没有创建过任何实业,除了玩玩桥牌之外他甚至连计算机都不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金钱游戏的玩家,却受到财富之神的垂青,难怪所有人都认定沃伦·巴菲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不过,无论别人怎么议论自己的成功,巴菲特本人却认为自己的财富与成功和幸运无关。的确,一个人有可能凭运气而中彩票。但决不可能凭运气成为投资领域的常胜将军。事实上,对那些职业投资家而言是毫无运气可言的,他们不可能凭运气选对每一只股票,就像棋手在比赛中不可能每次都凭运气和偶发事件获得最高纪录一样。单个的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过程中有可能凭运气碰上一匹黑马而大获其利,但对那些长年累月与各种股票及证券打交道的职业投资家而言。一次好运决不可能改写他的命运。因为虽然他可能交好运,但同样也可能碰上霉运。 投资市场不光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且是一个能够深刻洞悉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场所。所以,作为一个卓越的投资家,决不可能只是凭借各种数据与图表就能取得好成绩。多年来,巴菲特一直遵循简单而有效的投资法则,其在投资领域充满睿智的长者风范,为他赢得了“投资哲人”的美誉。许多职业经理人更是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投资人的投资人”。 许多人更是迫切地想知道,巴菲特到底是怎样成功决策自己的投资策略的? 他的投资理念来源于哪里? 他是如何确定投资目标的? 他用什么样的标准选择股票? 他怎样确定自己的投资尺度? 他面对风云巨变的市场如何调整心理和控制情绪? 他是怎样思考问题的? 他的成功经验给普通投资者有何借鉴的作用? …… 投资领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和其他人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光通晓规则,而且深谙规则背后隐藏的道理。巴菲特以其超人的智慧,区分出市场中永恒的法则与多变的因素,使投资成为一种理性光辉下的行为。可以说,在投资领域,还没有哪个人能够赢得比巴菲特更多的尊敬。 巴菲特一直坚持说,自己的投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且只要肯学习,人人都可以和他做得一样好。巴菲特多年的朋友和同事,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总裁查理·芒格曾说:“作为普通投资者,你不必成为这些领域的伟大专家,你要做的只是接受一些真正重要的概念,并且尽早尽快地将这些当作原理学好。” 多年来,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同仁们一直尽力遵循着这样一些永恒的真理:基本的生活常识、基本的恐惧感与人性的分析,并据此来指导公司在投资领域的活动。事实上,如果我们普通的投资者能做到以上几点并遵守这些基本原则的话,一定能够做得更好。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成功的投资家不需要学习高难度的充满希腊符号的数学;不必学会破译衍生工具和了解国际货币的波动;不需要深刻了解关联储的政策;当然更不需要信奉市场行情预测者每日的言论。” 的确,投资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但比它看上去要难。不管它到底是容易还是困难,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与努力来提升自己,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21300年起,巴菲特推出向全球拍卖“午餐约会”计划——一次同自己共进午餐的机会,用以资助穷困者和无家可归者。2003年最高出价为25.01万美元;2004年最高出价为20.21万美元;2005年最高出价为35.11万美元;2006年最高成交价为62.01万美元。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和巴菲特一起共进午餐的机会,但是现在通过本书,我们却能够一起去分享巴菲特的思想盛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