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李宗吾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宗吾原著,何晓编著的《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简介;一部深刻研究中国的惊骇之作!一部深刻揭示历史与人性真相的惊世奇作!一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专为中国人打造的成功学宝典,内容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问题所进行的鞭辟入里的论述,其生花妙笔,往往出人意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令人拍案叫绝。

内容推荐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何晓先生对厚黑学的批注、解读,分“厚黑教主李宗吾”、“厚黑是个什么玩意儿”、“厚黑庙里的范儿”三个篇章,以活泼的文笔讲述一些精短的故事,让读者轻松获取“厚黑学”精粹,以及全面了解“厚黑教主”——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李宗吾先生。;第二部分则为李宗吾的《厚黑学》原著,为读者奉献最全面深刻的原汁原味厚黑学大宴。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由李宗吾原著,何晓编著。

目录

上册厚黑学的智慧

第一部 话说李宗吾

第二部 厚黑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三部 厚黑庙里的范儿

下册厚黑学

第一部 厚黑学

第二部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

第三部 厚黑丛话

第四部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

第五部 社会问题之商榷

第六部 中国学术之趋势

第七部 李宗吾自述

试读章节

(一)这个祖父不寻常

李宗吾先生(各位鄙视“厚黑”的“薄白”,大家请不要介意我称李宗吾为“先生”,比起能够看到这本书的任何人,李宗吾都绝对当得起“先生”俩字,因为他老人家出生于光绪五年正月十三日)祖上自清雍正三年由广东迁来四川,落籍富顺的自流井,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八代。

李宗吾的祖父名乐山,在五个兄弟中行二。和李家几位先祖一样,乐山公的本职工作是务农;和李家几位先祖不一样,乐山公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做些诸如卖自家园子里时令蔬菜的小生意。这样的家境,李家平常是不吃肉的,只有到了寒冬腊月,才割十斤肉回来,腌了过年。买回来的肉拿去腌之前,乐山公总是亲自操刀修整边边角角——这样被削下来的大约半斤肉,可以当即拿来炖了吃。这个季节炖肉是需要萝卜的,乐山看到妻子曾氏要去地里拔萝卜了,总是叮嘱她:“大的留着出售,小的留着长成,须择一窝双生和破裂不能卖的,才拔来。”

有一年,萝卜长势很好,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个个圆润饱满,曾氏满园子也没找到几棵一窝双生或是破裂的,只得空着手回去问丈夫咋办。乐山公万般无奈,只好心疼地发话,允许她拔“好”萝卜。

终于,一大锅只能看见萝卜的肉汤熬好了,乐山公亲自拿着勺子往碗里盛。灶台上摆了一圈儿大海碗,乐山公舀起一勺汤,盛进碗里,又倒进锅里;倒进锅里,又盛到碗里……

曾氏问:“你这是干啥?”

乐山公说:“我想分给家人和工人,苦于不能公平和普遍啊!”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陈平分肉,以及陈平分肉时说的那句话——“假使我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可见,乐山公,也就是李宗吾的祖父,不是平常人。

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乐山公病逝了,曾氏特地割了一刀肉献在丈夫灵前,心里想着丈夫分肉、分汤的事情,禁不住泪流满面,几天下来,以至于泪比肉多。由肉又想起乐山公为家中生计奔波,平日里天不亮就担小菜去卖,曾氏便将乐山公用了半辈子的扁担珍藏起来,对家里的孩子们说:“后世子孙如昌达,当用红绫包裹,悬挂正堂梁上,永留纪念。”

果如曾氏所言,这根扁担后来成了李家的传家宝。

(二)喜欢奇思怪想的父亲

李宗吾的父亲名高仁,字静安。李宗吾的祖父乐山公在世时,静安在外面学做生意;乐山公去世后,静安回到家里务农。因为母亲有话,免不了常常拿出传家宝扁担自勉,日子过得很是勤勉。所以,李家的家道逐渐殷实起来,有了田产。

这位可敬的父亲在四十岁上因劳成疾,只得听医生的话,放下家里的活计静养。不过,也就是在静养的那三年里,静安才得闲看了一些书,有了之后经常和儿子交流读书心得的资本。

和李宗吾的祖父一样,李宗吾的父亲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虎父无犬子”这句老话。

李宗吾出生于光绪五年正月,和陈独秀是老庚,比吴稚晖小十四岁,比胡适大十岁。和这些后来的学术精英们一样,李宗吾那些标新立异的“学术萝卜”也是长在传统文化土壤里的。初学八股,父亲看了李宗吾做的文章,问他:“你们开口就说恨不得生在尧舜禹汤那个世道,那个世道有啥好呢?尧有九年水患,汤有七年旱灾,我们庄稼人如果几个月不下雨,或者几个月不晴,就不得了,何况几年?我倒是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尧舜禹汤那个世道呢。”

还有一次,静安和儿子谈起《孟子》,问他:“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孺子人井,我站在旁边;要是我和孺子同时入井,我该怎么办?”李宗吾那时候还小,听了这话,茫然不知如何回答。父亲便教他:“这个时候要先救自己,然后才救孺子。”这种说法和“先人后己”之类的主流教育格格不入,李宗吾听了,心里骇然,想:父亲先考虑自己,竞没有侧隐之心,要是说出去,人家都会笑话他。

还有一天,静安看见儿子在读《论语》中的“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章,便问他:“颜回一天到晚就知道读书不做家务,开始还有箪食瓢饮,长此以往,连箪食瓢饮都没有了,岂不是要饿死?”

李宗吾的大叔祖母去世,她的孙子李世兴等三人待族人都到家里来了之后,披麻戴孝、点烛祀神,又把棺材打开,呼叫:“阿婆呀,你要大显威灵呀!”从人群里把堂叔学山抓出来拖着就往街上走。静安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跟着追了出去。正是冬天,五十多岁的静安穿着皮袍子和鸡婆鞋,跑不快,急得大喊:“过路的,帮我把他们拦住。”一问之下,才知道学山欠了人家的钱不给,人家没法办丧事儿,要去张家沱滚水,或者去县里喊冤,静安于是便说,钱他来垫付,先把丧事办了再说。却不知道,这件事情全是李宗吾的小叔公韫山公的主张。有一天,静安和韫山公在喝茶的时候说起这件事儿,静安说:“世兴他们这样对待长辈,真是忤逆。”韫山公厉声说:“怎么是忤逆?学山欠嫂子的钱不还,世兴他们开棺大呼‘阿婆’,是替死者索账,这是嫂子向他要钱,不是侄孙向他要钱,汤伐桀,武王伐纣,孟子都不认为臣弑君,世兴他们怎么是忤逆?”静安回答说:“幺叔,这章书不是这样讲的,孟子虽然这样说,但朱子注这章书时说,‘必要有桀纣之暴,又要有汤武之仁,才不算臣弑君。’学山无桀纣之暴,世兴等无汤武之仁,怎么不是忤逆?”韫山公是饱学先生,被静安问得哑口无言,站起来就给了静安两耳光。静安后来谈起这件事儿时,对李宗吾说:“偏偏这章书我仔细看过,道理我也仔细想过,看样子,幺公是被我问得理屈词穷了。” P4-6

序言

自1912年起,李宗吾以一部惊世奇书《厚黑学》震惊华夏,震惊世界,由此自称“厚黑教主”,人称“厚黑大师”,名列“影响中国文化的二十大奇才怪杰”。这部旷世奇书连同他此后陆续面世的《厚黑丛话》《我对圣人之怀疑》《心理与力学》《制宪与抗日》《社会问题之我见》《政治经济之我见》《中国民族特性之研究》《考试制度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迂老自述》《我的思想统系》等著作一道,一版再版,历经数十年之久而长盛不衰,并以各种译本传遍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甚至成立了《厚黑学》的研究会。

宗吾先生的著述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畅谈物理学、经济学,凡百余万言,在经历40年代的轰动效应之后,逐渐在思想史上展露出深远的影响力和冲击波,开启了对国民性反思的思辨之路。在华人学术领域,林语堂、梁实秋、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李石锋等学问大家对李氏思想进行了多方位的推演和研究,纷纷指出,李宗吾在文化史尤其是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僭越性,为中国现代思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诸多作品中,宗吾先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予以深刻揭露和严厉抨击。其文笔犀利,讽刺辛辣,许多见解令人叹为观止。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自成一家,使人不能不佩服其对传统文化的切肤感受与妙悟能力。为宗吾先生思想所折服,同时希望他的思想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使更多读者受益,编者特编撰此书。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何晓先生对厚黑学的批注、解读,第二部分则为李宗吾的《厚黑学》原著。

第一部分分“话说李宗吾”、“厚黑是个什么玩意儿”、“厚黑庙里的范儿”三个篇章,参考李宗吾先生《厚黑学》《厚黑经》《厚黑传习录》《宗吾自述》,张默生先生《厚黑教主传》,林语堂先生《评李宗吾(厚黑学)》,南怀瑾先生《回忆李宗吾》,柏杨先生《谈(厚黑学)》,邓遂夫先生《维权先驱李宗吾》,陈远先生《被忽略的大师》等,以活泼的文笔讲述一些精短的故事,让读者轻松获取“厚黑学”精粹,以及全面了解“厚黑教主”——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李宗吾先生。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精心汇编了李宗吾先生的全部厚黑学著作。包括《厚黑学》《我对于圣人之怀疑》《厚黑丛话》《厚黑原理》《社会问题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李宗吾自述》等几大部分,为读者奉献最全面深刻的原汁原味厚黑学大宴。

先生仙逝已逾半个多世纪,然其思想却影响并将继续影响许许多多的人,想必其可在厚黑庙中展露欣慰的笑容。

书评(媒体评论)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林语堂

李宗吾先生一生为人做事,比柏杨先生不知道高级多少,直可惊天地而泣鬼神,而他鼓吹厚黑,硬揭大人先生和鱼鳖虾蚧的疮疤,其被围剿,自在意中。

—柏杨

我读中国历史,发现了许多罅漏,觉得一部二十四史的成败兴衰和史臣的论断,是完全相反的;律以圣贤所说的道理,也不符合。我很为诧异,心想古来成功的人,必定有特别的秘诀,出于史臣圣贤之外。我要寻它这个秘诀,苦求不得,后来偶然推想三国时候的人物,不觉恍然大悟,古人成功的秘诀,不过是脸厚心黑罢了。

——李宗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