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新美术馆学”丛书的第1辑。本书着眼于新时期美术馆学的研究、发展,在以往美术馆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视野和问题、方法,以“新美术馆学”研究提出的人、空间、制度这三个研究向度为参照,通过“观念—思辨”“空间—生产”“机构—制度”“在场—实践”四个部分,对国内、国际美术馆、展览及其与观众的关系,以及美术馆学自身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卓有见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目录 观念/思辨 王璜生、沈森 “新美术馆学”的历史责任 沈森 博物馆批判:彼得·弗格与《新博物馆学》 杜慧珍 记忆之场:权力分享的公众叙事与美术馆 李贝壳 全球化之后的“策展性”在中国 高远 全球化视域下的双年展体系与在地性——兼论当代艺术的去中心化及公共性 汤益明 道格拉斯·克林普的后现代艺术博物馆批评 空间/生产 王小丽 被滥用的“在地性”:反思公共艺术展事的“嘉年华化” 尹冉旭 作为群体交往形态史的展览史 刘希言 从统一到错位:艺术博物馆空间与藏品陈列的博弈 姚俊 从“空间的生产”到“超空间”——洛杉矶学派城市空间思想研究 机构/制度 徐梦可 不同的多样性——关于“文化政策和文化多样性”研究项目第一阶段的上下文与方法论 冀然 “文化民主化”在法国——法国大区当代艺术基金体系研究 陈旸 从日本展览史看百货店画廊的制度化 在场/实践 胡斌 创作、展览与出版物的缠绕——由《语词、意识与艺术——徐坦“关键词”视觉语言实验项目档案》引起的话题 陈晓阳 “他们”与“我们”:源美术馆的社会参与式实践 陆思培 艺术机构中的生态实践 孙惟伦 “画屏”背后空间叙事的重新思考 富源 节奏与共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