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汪曾祺游记选集/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在逐渐看清楚些了:远一点说,自新中国成立60余年以来,近点说,新时期30多年,我们所产生的众多作家、作品,其中哪些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直为读者所爱赏的,而又有哪些则反之,早已为人所淡忘。能经得起考验的总是少数,或许这正是历史的规律。不用说,能经得起考验的那么少数几位作家确实写得极好,套句老话则是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是一点也不为过。而这当中,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都可称翘楚。

内容推荐

汪老散文的所有优点在他的游记文字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因为游记都有一个个具体的地点,都有风景、人、物,而且有文化遗存,更是让汪老的文化积累有落脚点,他的优长就更得到发挥。总的感觉,这些游记历史感与时代感紧密相融,时空穿越无碍,雅文化与民俗知识的长期积淀相互激发在这里得到并呈,有意的考证、追忆与无意的比较、联想,既有严肃庄重,又有天真浪漫,生动而诙谐,总之是浑然一体,活色生香,丰腴适度,密度适中,可谓是色、香、味俱佳的盛宴,这样的文字在当代确为稀见少有。说到山水游记,我想起古人讲的禅宗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觉得汪老简直是把这三境界打通融合于游记文字的书写中,所以才那么空灵,又那么实在。让我们既有审美的享受,又得知识的汲取,还有世味人生的领悟。

不拘一格,时出妙语,不可方物……我们读汪老的文字,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活。在其背后见到的是文化的力量。四十多篇汪老的游记放在这里,没有一篇写法是相同的,不须哓哓多言,细心的读者自会品出。

目录

天山行色/1

湘行二记/18

泰山拾零/26

旅途杂记/33

索溪峪/39

隆中游记/42

菏泽游记/45

滇游新记/51

泰山片石/61

初识楠溪江/74

初访福建/83

四川杂忆/91

手把羊肉/103

长城漫忆/105

觅我游踪五十年/109

翠湖心影/115

昆明的雨/121

观音寺/125

白马庙/129

国子监/132

胡同文化/139

午门/143

钓鱼台/145

藻鉴堂/148

西山客话/150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155

香港的鸟/157

文化的异国/159

美国短简/162

林肯的鼻子/170

野鸭子是候鸟吗?——美国家书/173

我的家乡/176

草巷口/183

露筋晓月/187

《高邮风物》序/190

金陵王气/193

大地/196

坝上/199

沽源/202

严子陵钓台/206

建文帝的下落/209

杨慎在保山/212

从桂林山水说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216

编后记/219

试读章节

所谓南山者,是一片塔松林。

乌鲁木齐附近,可游之处有二,一为南山,一为天池。凡到乌鲁木齐者,无不往。

南山是天山的边缘,还不是腹地。南山是牧区。汽车渐人南山境,已经看到牧区景象。两边的山起伏连绵,山势皆平缓,望之浑然,遍山长着茸茸的细草。去年雪不大,草很短。老远的就看到山间错错落落,一丛一丛的塔松,黑黑的。

汽车路尽,舍车从山涧两边的石径上向上走,进入松林深处。

塔松极干净,叶片片片如新拭,无一枯枝,颜色蓝绿。空气也极干净。我们藉草倚树吃西瓜,起身时衣裤上都沾了松脂。

新疆雨量很少,空气很干燥,南山雨稍多,本地人说:“一块帽子大的云也能下一阵雨。”然而也不过只是帽子大的云的那么_点雨耳,南山也还是干燥的。然而一棵一棵塔松密密地长起来了,就靠了去年的雪和那么一点雨。塔松林中草很丰盛,花很多,树下可以捡到蘑菇。蘑菇大如掌,洁白细嫩。

塔松带来了湿润,带来了一片雨意。

树是雨。

南山之胜处为杨树沟、菊花台,皆未往。

天池雪水

一位维吾尔族的青年油画家(他看来很有才气)告诉我:天池是不能画的,太蓝,太绿,画出来像是假的。

天池在博格达雪山下。博格达山终年用它的晶莹洁白吸引着乌鲁木齐人的眼睛。博格达是乌鲁木齐的标志,乌鲁木齐的许多轻工业产品都用博格达山做商标。

汽车出乌鲁木齐,驰过荒凉苍茫的戈壁滩,驰向天池。我恍惚觉得不是身在新疆,而是在南方的什么地方。庄稼长得非常壮大茁实,油绿油绿的,看了教人身心舒畅。路旁的房屋也都干净整齐。行人的气色也很好,全都显出欣慰而满足。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有一个地方,一片极大的坪场,长了一片极大的榆树林。榆树皆数百年物,有些得两三个人才抱得过来。树皆健旺,无衰老态。树下悠然走着牛犊。新疆山风化层厚,少露石骨。有一处,悬崖壁立,石骨尽露,石质坚硬而有光泽,黑如精铁,石缝间长出大树,树荫下覆,纤藤细草,蒙翳披纷,石壁下是一条湍急而清亮的河水一这不像是新疆,好像是四川的峨眉山。

到小天池(谁编出来的,说这是王母娘娘洗脚的地方,真是煞风景!)少憩,在崖下池边站了一会,赶快就上来了:水边凉气逼人。

到了天池,嗬!那位维族画家说得真是不错。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天池的水,碧蓝碧蓝的。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对面的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长得非常整齐,一排一排地,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显得是人工布置的。池水极平静,塔松、雪山和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池水当中,一丝不爽。我觉得这不像在中国,好像是在瑞士的风景明信片上见过的景色。

或说天池是火山口,——中国的好些天池都是火山口,自春至夏,博格达山积雪溶化,流注其中,终年盈满,水深不可测。天池雪水流下山,流域颇广。凡雪水流经处,皆草木华滋,人畜两旺。P1-3

后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在逐渐看清楚些了:远一点说,自新中国成立60余年以来,近点说,新时期30多年,我们所产生的众多作家、作品,其中哪些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直为读者所爱赏的,而又有哪些则反之,早已为人所淡忘。能经得起考验的总是少数,或许这正是历史的规律。不用说,能经得起考验的那么少数几位作家确实写得极好,套句老话则是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是一点也不为过。而这当中,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都可称翘楚。

在出版社当了十多年的编辑,而且本身就爱好文学,我平时就喜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越读越喜欢,恨不得与之同游,亲闻謦咳,或者说拜于门下(如果有资格的话)——可惜斯人已去。想起来还极后悔,我其实是见过先生一次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求学于北京的一所高校,某一晚路过一教室,见这里挤满了人,知道是在开讲座,便好奇地挤过去看,只见一老者坐在讲台上正讲着什么,面前似乎放着一紫砂壶,细一看,这不正是汪曾祺先生么?我虽然之前没有见过他本人,但见过他的照片。我就站着听了一、会,他大约是谈他自己的创作经验的,具体讲了什么,却记不得了;可是我听了一会之后,因为人多而拥挤,有点不耐烦起来,就抽身出来,走了,后来却懊悔不迭,如果当时耐下心来多听听汪先生说些什么,甚至在汪先生讲后再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该多么好,可惜自己少不更事,失之交臂……自此以后,倒是逢到汪老的作品集就总要买的,每次买来阅读,都有满目苍翠的感觉,都读出了人世间的温馨、安稳与美好,端的是不忍释手,不过,并没有想到要为汪先生出一本书,因为中间没有接引的桥梁,直到今年跟汪先生的女儿汪朝女士取得了联系,这个愿望才强烈起来。经过多次商议,然后才终于有了这本书。

在遴选文章的过程中,我又将汪老的几乎所有的散文都翻阅了一遍,品读再三,觉得汪老的文字真如草木一般丰盛、苍翠,如湖山一般开阔、深远,厚实而又斑斓多姿,置诸中国一两千年来的如云佳作当中,也是出色生辉的。总体来说,这些文章写得是那么自由、灵动,似乎作者摇笔写来,着手成春,长篇短章,长句短句,间杂交错,跳掷自如,看似没有章法,却是极大的自由、洒脱,若不经意却又似有意,没有哪一句哪一字不在作者的情趣与哲思的贯穿笼罩之下;尤其是作者深谙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书画不用说了,就是荼酒之道包括烹饪都有造诣,戏剧戏曲更是出色当行;就中对民俗与民间艺术更是有相当的了解,似乎生活中任何有特色有意味的事物哪怕花花草草、一木一石都无不在他的关注之中,何况他经历了近八十年的中国诸多变迁与人世沧桑;但更难得的是,他始终对生活中一切美的、好的东西保持着善意、亲近、尊重与爱好,使我们感觉到他的文字是那么的温厚,而又是那么的具有诗情、画意和人性、人情味,浸润着浓浓的文化,是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完美融合,是“士大夫”情趣与平民情趣的完美融合,如果拿中国绘画来作比,也就是“文人画”与“风俗画”的完美结合,所以汪老的文字才赢得了各个层次的读者的喜爱。

汪老散文的所有优点在他的游记文字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因为游记都有一个个具体的地点,都有风景、人、物,而且有文化遗存,更是让汪老的文化积累有落脚点,他的优长就更得到发挥。总的感觉,这些游记历史感与时代感紧密相融,时空穿越无碍,雅文化与民俗知识的长期积淀相互激发在这里得到并呈,有意的考证、追忆与无意的比较、联想,既有严肃庄重,又有天真浪漫,生动而诙谐,总之是浑然一体,活色生香,丰腴适度,密度适中,可谓是色、香、味俱佳的盛宴,这样的文字在当代确为稀见少有。说到山水游记,我想起古人讲的禅宗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觉得汪老简直是把这三境界打通融合于游记文字的书写中,所以才那么空灵,又那么实在。让我们既有审美的享受,又得知识的汲取,还有世味人生的领悟。  不拘一格,时出妙语,不可方物……我们读汪老的文字,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活。在其背后见到的是文化的力量。四十多篇汪老的游记放在这里,没有一篇写法是相同的,不须哓哓多言,细心的读者自会品出。

我在编稿的过程中得到汪朝老师的支持与指导,在此向她表示衷心感谢!但本书在编辑方面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就只有等待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教。

编者

2010.10.鲁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