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几十年习武授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内容涉及武功、气功、防治疾病、健康身体、特异功夫以及衣食住行等诸方面。有缘者皆可从中受益,甚至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大板块。上编由《武德与武功》、《三迷九糊涂》和《内功“三气”与疾病防治》三篇文章组成,是为本书的引论。三篇文章分别论述了习武者修养武德的重要性、习练浑圆功必经的心路历程以及内功对疾病防治的功效。中编为“功理分论”,分别论述浑圆桩、技击桩、试力、发力、力的运用五方面的原理、原则、形法、心法等。下编为“修真漫谈”,系王安平先生为专业弟子授课中公开发表的部分讲稿。它采用讲课的方式,显得轻松、自然、亲切,涉及方方面面的观点,大部分是国内少见的,或可称为一家之言,对有志修炼者来说确有振聋发聩之效。第四板块为“附录”,由“答问释疑”、“生平著述”、“行武感言”和“浑圆之魂”组成,其中的“答问释疑”,针对中华浑圆功习练者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解释,涉及面广,形式活泼,其余为介绍王先生的生平和著作、行武感怀以及阐释浑圆文化的几份文献资料,读者可从中略窥其非凡的功底和高尚的武德。
本书是1996年《修真心语》一书的修订版,增补了最近十多年来作者行武养生教学的新成果,加强了学术性、理论性和实用性。
本书凝结了作者半个世纪来对以老子《道德经》和鬼谷子《修为经》为代表的仿生学、修真养生学的研修成果以及作者60年来的武学理法精华。全书系统的介绍了浑圆武学的静修、技击、实战以及修真(身)养生的形法、心法,是国学传统文化又称道德文化静修实证的真实写照,是一部集中华民族数千年不传的武学高功秘笈、传统修身养生学以及“理法圆融”等实修诸法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可为习武强身、防病治病、养生怡情、由武人道者提供一法多能、一步到位、简洁直指、实修性强的修炼指导;是武学、修身养生学、道学、传统文化爱好者必读之书。
本书1996年版被中国出版发行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畅销海内外。
12.物极必反,静极必动
我们要掌握站的道理和方法。对于“生命在于运动”,人们往往得出片面的理解,没有认识到有看得见的运动和看不见的运动这样两种运动形式。他们只承认看得见的运动,不承认看不见的运动。其实,静就是看不见的运动,静到一定程度,内部气血就会沸腾起来,体内也就运动起来。时间一长,会出现两种情况:体内出现万千气象,如我的《彩虹歌》所描述的那样,体内气象万千,必然导致万紫千红。站桩10分钟以内,就会体会到好几种变化。静极必动,热极必冷。自然界有春夏秋冬的变化,人体也有种种微妙的变化。老子西行,抵达函谷关前几天尹喜就知道了有高人要过来,交代守关兵士严守关口,凡有人来都要通报。老子还没到,气就到了,这就是意向到了气到,“无线电波”先传过去了。尹喜一看是紫气东来,没两天,老子果然骑着青牛过来了,于是尹喜拜老子为师。
13.自我调节
桩功是自我调节的运动,别的运动赶不上它。首先思想调节。不想不愉快的事,不愉快时要调节得愉快。有个南昌的弟子,他看中一个女的,喜欢她,但她不爱他,结果他就要死要活的。我对他说:“爱是双方的事,是两个人的事,她对你没有感情,你单相思,如同抱着石头越抱越凉。为一个不爱你的女子痛不欲生,这叫浑!”最后他想开了。还有一个徒弟,开始女朋友和他好,后来与他分手了,结果他站桩都站不好。我就开导他: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往这边发展就往那边发展。我让他好好练功,长了功夫有了本事以后,自然可以找到女朋友。几年后,他功夫出来了,对象也找到了。情绪要自己调整,自取其乐即为一招。别人不给你快乐,那就自己给自己快乐;别人不给你幸福,要想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要自造其福。我在老家时,有时站桩站着站着就笑了,家人问我跟谁笑?我说跟自己笑。身上哪里“麻、热、胀”多哪里少,也要靠自己调节好。
14.内部运动
浑圆功桩功解决了事物内部运动的根本问题。事物运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做广播操、搞体操就属于外部运动,它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根本的锻炼方式就是调动起人体内部的积极因素,从事人们看不见的运动——内部运动。如庐山有两株千年银杏树,它们为什么能长千年以上?因为它们是长在山里人烟稀少的地方,那里风少,生长条件比较好。长在山尖上的树没有一棵长到千百年的,因为那里大风来回吹,生长条件不好。又如在大都市中心区,长寿的老人很少,而在山沟里长寿者众多,因为后一种环境比较安静,利于人们安居乐业延年益寿。桩功能使人们健康长寿,出武功特异功夫,原因就在于内部气血的运行,在于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凡是在外形上做剧烈运动的少有长寿的,运动越剧烈寿命越短。有资料称,历届泰拳冠军中活得最久的也不过48岁;拳击运动中,越是有名气的越短命。据美国科学家调查,把文理科大学与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体育学院的学生没有文理科的寿命长。因为外部运动剧烈就破坏了内部运动,影响健康。所以事物运动根本在于内部。浑圆功最主要的功法是桩功,而桩功正是看不见的内部运动。我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才敢公开练功,99%的人见到了都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运动。对方总是怀疑地说:“什么运动?站着不动也叫运动?”我说我这是看不见的运动,对方又说:“运动可以看不见,那睡大觉也算运动了!”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运动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看得见的运动,一个是看不见的运动。打太极拳、少林拳,那叫看得见运动的拳;站桩叫看不见运动的拳。《参考消息》曾刊登《生命在于运动》的文章,人们就片面地理解了它,而不把站桩看成运动。站桩恰恰是人体生命系统根本性的运动。如美国人做过实验:把3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分成3组,每组10人,一组静坐,一组运动,一组不动。5年以后再回访发现,搞运动的那组10个人还剩下3个,其他7个人死了;不运动的那组还剩4个人;静坐的那组剩下9个人,有一个人因为喝酒喝多了,心脏病发作死了。科学家由此得出个结论:静坐能健康长寿。而我们认为,静站比静坐还能健康长寿。过去医学上有个理论:“久站伤骨,久立伤筋。”所以有人说站桩久了会伤筋骨。那是他没意念地久站。我们站桩有意念,静站时意识朝内,独立守神,不用力,不分神。
15.细胞再生
有的说人一生细胞更新50次,有的说人到中年以后,细胞死了不再更新,所以人们越来越衰老,直至死亡。前些年上海中医学院研究所发明一种中药,长期服用可使人的细胞更新,但这不是最根本的东西。人类的健康长寿不能靠中西药,要靠本身内在环境的改变。长期坚持桩功能长寿,就因为它能使细胞再生。上海有个叫周舜华的老师,她是王芗斋先生的女徒弟,“文化大革命”后期有70多岁了。我在上海见到她时,她耳不聋眼不花,头发油光发亮,看上去像一个中年妇女,这就是修炼的结果。她早上起床后先站桩,然后试试力。经过长期的锻炼,她身体很健康。
纵观几千年、横观全世界,我还没发现比站桩更能健康长寿的运动。道家到了高级阶段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这种形式。只有像站桩这种运动才是真正的运动,其他的运动只是改善一下,多活上十年八年的。真正达到理想境界的就是静炼,没有任何一种运动能代替这种运动。我们的站桩功是科学的,用意念放松,不用力,免去了用力消耗。用意就是用力,想手如鹰爪,手如钢钩。浑圆功以站桩为基础,意念一改变能锻炼出各种功夫。
P229-231
本书是我几十年习武授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内容涉及武功、气功、防治疾病、健康身体、特异功夫以及衣食住行等诸方面。有缘者皆可从中受益,甚至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体会是,要真正掌握中国的气功武功,首先要更新观念,认真总结气功武功的历史经验。什么是实用的?什么是不实用的?我认为,按照老的传统方法练习气功武功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多数人一提起武术,就是蹦纵跳跃,一套接一套,一招接一招;或者“十八般兵器”,样样都要舞弄一番。岂不知这是武术的初级阶段,高级武功并非如此,而是无招无式,随心所欲。至于器械,拳成兵器就;棍既可以当枪使,也可以当刀用。
武术既有形体跃动的一面,更有它形体不动的一面,后者尤为重要。坐着可以练,卧床也可以练。总之,行立坐卧,皆可行武术(或气功)。有意就是练功,生活中就可以练拳。
练武术气功不可光求奇,说奇其实不奇,说是非凡其实平凡。不少人看过金庸、梁羽生先生的小说后,认为他们笔下的不少武林高手都是崇拜的楷模:《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他的降龙十八掌厉害;《冰天仙女传》中使用的冷冰弹,也匪夷所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浑圆气功的“隔空掌”赛过“降龙十八掌”,“打冷气”不亚于“冷冰弹”。修炼者只要潜心锻炼,三五年就会取得成效。
学习气功武功需要“明师”传教。“明师”指明白道理的老师,绝非徒有虚名的“名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气功武功真假难分,“武馆”、“气功大师”多如牛毛,首先要辨别真假。即使投在了“明师”门下,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高级功夫的。这并不是说“明师”保守,而是说学习者是否有缘,有的有缘无分,有的有分无缘。郭云琛先生说,非得其人不能教,非得其人不能学。有缘有分也必须苦记、苦想、苦练、苦熬时间,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条件,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
练好气功武功要具备五个条件:一要“明师”指点。没有“明师”传授,单靠个人的修炼是十分困难的,搞不好有致伤致残的危险。二要有悟心,多听、多看、多想、多练。三要保证一定量的练功时间。四要不怕反复。在练功过程中,自己的思想问题会出现反复,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反应会出现反复。五要持之以恒。在整个练功过程(小成以前)中客观上或主观上会出现不利于练功的因素,如不坚持到底,会半途而废。在我教学的几十个春秋里,弟子和学生有数万人,到目前在气功武功上达到小成的只有少数人。常言道:练功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只有凤毛麟角。
最后,不论气功还是武功,要达到高深境界,必须经过社会实践,嘴巴上的“武林高手”、“气功大师”只能骗取一时名利罢了。既然要面向社会,就要勇于实践。在我的“推手诀”中有一句叫“需击百人勤补拙”。实作不到一定的“量”,“质”就不会出现变化。要质变、要飞跃,就要善于实践,既要吸取成功的经验,更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其中包括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说明一下,书中不少观点仅是我一家之言。我推崇的新观念也可能是错的,偏激的,不可取的,如是,愿同道朋友批评指正,以期共同把祖国的武术气功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王安平(浑圆子)
1996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