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任旭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重视史料真实性和科学性基础上,重点讲述御医宫廷纪事和他们养生保健传世妙方,集历史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全书以中国历史发展时间前后为序,融合了珍贵文物、古代绘画、古典医籍等资料图片,从历史、文化、医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析宫廷医学家医学成就和养生保健隐秘,发掘古为今用的医学经验。在讲述古代宫廷御医故事的同时,深入地寻绎历史中蕴藏的民族智慧和文化瑰宝。书中还穿插有中医典籍、医事考证、遗迹寻访等内容,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使读者在阅读和欣赏中,了解中国医学的历史知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内容推荐

本书按朝代的顺序阐述了先秦、秦、汉、南北朝、隋唐、两宋、辽金元、明、清等时期御医诊病的医案和妙方,考证确凿,论述严谨,既有生动有趣的名医故事,又不乏相关中医知识,适于各级中医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御厨伊尹发明汤液

 二、医缓诊景公病人膏肓

 三、医和论六气致病

 四、秦越人起死回生虢太子

 五、文挚冒死治病遭鼎烹

 六、夏无且药囊救秦王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淳于意答诏呈《诊籍》

 二、淳于衍毒杀许皇后

 三、郭玉论医家治病四难

 四、吉太医舍身遭酷刑

 五、华佗创用麻沸散

 六、坐堂医圣张仲景

 七、王叔和编辑《伤寒》著《脉经》

 八、褚澄论王室子嗣昌盛

 九、徐氏家族十二位御医

 十、博物学家陶弘景

第三章 隋唐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许智藏诊病如神受皇恩

 二、巢元方领衔撰《病源》

 三、许胤宗珊瑚蒸熏柳太后

 四、牛王爷雪梨救太宗

 五、忘忧草难解太后愁思

 六、百岁御医甄氏兄弟

 七、张宝藏献方封重臣

 八、杨上善奉旨修《太素》

 九、医中魁首药王孙思邈

 十、苏敬篡修大唐药典

 十一、秦鸣鹤天子头上放血

 十二、张文仲论百种风病

 十三、皇家羊酒糜粥供孟诜

 十四、唐玄宗赐号药王韦慈藏

 十五、王刺史呕心沥血著《外台》

第四章 两宋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王怀隐受命撰方书

 二、赵自化交友不慎误前途

 三、王惟一铸针灸铜人

 四、孙尚父子同朝为御医

 五、钱乙妙手回春救皇子

 六、杨介冰煮理中治徽宗

 七、皇甫坦金针拨内障

 八、南渡世医木扇陈

第五章 辽金元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传奇直鲁古通汉医

 二、医界奇杰张从正

 三、王院使上表兴医学

 四、许国祯巧治忽必烈

 五、饮膳太医忽思慧

第六章 明代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戴院使医术高明受恩宠

 二、皇子恤民撰《救荒本草》

 三、盛寅任职两京太医院

 四、刘文泰错投热药误《品汇》

 五、薛己中年辞官归故里

 六、邵应节献七宝美髯丹

 七、李时珍跋山涉水寻药草

 八、徐春甫创办医学团体

 九、龚廷贤子继父业

 十、针灸大家杨继洲

第七章 清代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一、乐显扬创办同仁堂

 二、刘裕铎历尽坎坷担大任

 三、吴院判奉旨编《金鉴》

 四、徐大椿巧借道院战瘟疫

 五、黄元御雅号玉楸子

 六、张宗濂治痘善调理

 七、御赞费伯雄“是活国手”

 八、薛宝田《北行日记》

 九、马文植进呈长春益寿丹

 十、陈秉钧奉旨五进宫

 十一、状元御医陆润庠

 十二、力主事辞官躲一劫

 十三、杜钟骏《德宗请脉记》

 十四、末代太医院使赵文魁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先秦御医纪事与传世妙方

宫廷医学研究的是关于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及其相关人群的医疗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医是宫廷医学的主角,也是最早出现的专职医生。在中匡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帝王的健康与安危关系到社稷大业。在医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为了健康和延年益寿,帝王们离不开医生的呵护。因此,古代御医与帝王的关系十分微妙,演绎出不少跌宕起伏的医学轶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验效方。

远古时期,我们祖先生活在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夏天要与酷暑相争,冬天要与严寒作抗,疾病和创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为了生存,在寻觅食物、渔猎生活和部落战争中,经常会发生流血创伤事故。在自疗和互救中逐渐发明了涂裹、包扎、吸吮、按摩等原始外治方法,认识了一些具有止血、止痛、解毒作用的药物,出现了砭石、石针、竹针等治疗工具。

上古时期,没有专职医生为人治疗疾病和保健。氏族首领、大臣或侍臣或多或少的懂得一些医学知识。三皇五帝的美好传说,一代一代流传至今。人类始祖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牧,作八卦,制九针,针灸疗法由此发明。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遂有中药;后世为了纪念他,将最古老的药物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黄帝发明养蚕、舟车、文字和医学,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以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纪念其创制医学的丰功伟绩。古代神圣创造医学。,发明针灸,发现草药治病,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至今仍是中医习敬的楷模。

但是由于古代科学和生产力还不发达,人类战胜险恶生存环境的能力微弱,对大自然充满恐惧、敬畏和崇拜,将一切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都归结于神灵的作用。同时人们希望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来控制鬼神,战胜邪恶,于是出现了巫术。巫术是原始先民的原始宗教。巫师被看成是鬼神和人类之间的中介,有与鬼神沟通、控制鬼神的能力。巫术通过歌舞和祭祀活动形式来表现他们超自然的能力。早期医学中的巫术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在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夏、商、周三个王朝。这是中国社会奴隶制由兴起、繁荣到衰落的时期。夏、商、周时代经济发展,促使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商业贸易活跃起来,酿酒、织造、冶炼、制陶、舟车等不同行业都发展起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更加关注。

夏商时期统治者迷信巫术,祭祀歌舞盛行于宫廷。《尚书·伊训》云:“恒舞于宫,酣于室,时谓巫风。”当时专职的医生还没有出现,社会还处在医巫不分的蒙昧时代。巫师不仅掌管占卜、祭祀、驱邪,还负责治病逐疫。当人们患了病,也常常由“巫人”来作法医治。商代还出现专职管理疾病治疗的官员“小疾臣”。

周代开始出现了专职医生。巫师掌管占卜、祭祀、驱邪;医师则专司治病救人。《周礼》记载周代宫廷医学分科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科。医学设立:师、士、府、史、徒不同的等级,最高级别是医师,负责管理医疗行政事务,其他在医师之下,各司医疗、药物、医案文书和看护杂役之职。

这一时期已经积累了一些医学知识和对人体的认识,治疗方法上有中药汤液、醪醴、砭熨、针刺、艾灸、火芮、按摩、药熨、渍浴、导引、巫祝疗法等。

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政治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诸侯争霸。社会经济破旧立新,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贵族独占土地的制度逐渐被打破,普通百姓有了私有土地。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也有明显的进步,思想文化界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医学开始逐渐摆脱巫术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出现了专职医生。

一、御厨伊尹发明汤液

伊尹名挚,传说是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其养母住在伊水边上,所以以伊水为姓氏。伊尹(图1—2)身材矮小,相貌也不出众,但是心怀大志,非常聪慧机敏。他是一名陪嫁奴隶,在商汤的厨房专职烹调,练得一手好厨艺,还懂得营养和医药。伊尹精于调和五味,尤其善于煲制美味的汤羹,被誉为厨神,赢得商汤的赏识。伊尹从汤菜中得到启发,在汤羹的基础上,发明了中药汤液,使中药从生药变成熟药,是医药史上重要的发明。他使用陶器煎煮草药为人治病。汤液的发明使中草药减低了毒副作用,显著增加了疗效,而且服用方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就成为中药的主要加工方法,广泛传播。

伊尹和商汤经常探论烹饪,其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佳”之说。姜桂既是肴馔中的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的常用药物。汉代张仲景被誉为经方之首的桂枝汤,其实就是一碗加了糖的酸辣汤。其中桂枝为君,生姜为臣,白芍为佐,甘草、大枣为使,有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所以“桂枝汤”是从烹调的汤羹里分离出来的最古老的处方之一。对饮食烹饪和中药汤液两艺俱精的伊尹来说,将食品生姜、大枣、桂皮移作药用,十分自然。这也反映了药食同源的历史。晋朝历史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自序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P1-3

序言

中国宫廷御医是历代医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医界的精英,人人身怀绝技,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妙手回春之功。御医是各个朝代优秀医学家的代表,他们的医学理论和技术代表了各个时期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历代宫廷医事文献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留下的足迹。

御医曾是古代医事制度中的一个官阶。本书所说御医,泛指在宫廷从事医疗保健的医生。包括在朝廷有官阶的医官,在宫廷、王府任职的医生,宫廷招募和各地选送进宫为皇帝诊治疾病的民间医生。随着朝代更迭,御医的称谓也有变化,如太医、御医、侍医和良医等。

由于御医随侍在帝王身边,直接与最高权力层接触。一方一药,都关系着他们的身价性命。历史上的御医们,有的拜相称王,位极人臣,享受荣华富贵:也有些历尽坎坷,流放充军,甚至入狱遭害。因此,至高无上、权威十足的帝王与惴惴不安、小心谨慎的御医们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演绎出许多让人唏嘘不已、跌宕起伏的故事。

本书在重视史料真实性和科学性基础上,重点讲述御医宫廷纪事和他们养生保健传世妙方,集历史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全书以中国历史发展时间前后为序,融合了珍贵文物、古代绘画、古典医籍等资料图片,从历史、文化、医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析宫廷医学家医学成就和养生保健隐秘,发掘古为今用的医学经验。在讲述古代宫廷御医故事的同时,深入地寻绎历史中蕴藏的民族智慧和文化瑰宝。书中还穿插有中医典籍、医事考证、遗迹寻访等内容,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使读者在阅读和欣赏中,了解中国医学的历史知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唤起人们对中医学文化的热爱和关注,是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

宫廷御医和养生保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的研究仅仅是一个侧面,不足和遗漏之处,请读者不吝斧正。

任旭

2010年秋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