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青年之人生
人生如四季,青年如春,壮年如夏,中年如秋,老年如冬。四季各有其景象。除非圣人,人难兼备四时之气于一时。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应各有其适宜而合理之人生。
老年应如冬日之可爱,以一慈祥煦育之心,护念后生。中年应如平湖秋月,胸怀丽落,作事功成而不居。壮年应如花繁叶密。枝干坚固,足以开创成就事业。青年应如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
然如平湖秋月中年与如冬日可爱之老年,谈何容易。到秋冬之际,草木凋零,寒风萧瑟。通常人到中年,便患得患失,人到老年,便暮气沉沉了。而社会文化的生机,不能不期诸青年人与壮年人。
壮年人如树木之已长成,枝叶扶疏,相互之间,不易相容让。孔子说:及其壮也,戒之在斗。壮年人好斗。常为造乱之人。人类之战争,常以壮年人为罪魁祸首。
只有青年如嫩芽初发,含苞未放。代表天地之生机,人类之元气。
2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今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当年老中年都腐化堕落,壮年皆死于斗争中时,—代—代的青年,即不断地以其新妍活泼之朝气,使大地回春,而昭苏暮霭沉沉之世界。
青年自然有朝气,因其原在生长。青年自然纯洁,因在生长中之嫩芽上。从有一点灰尘,亦因其生力推动,而随风吹去了。
青年因生长而不怕压力,而不畏权威。谁不曾见嫩芽之自大石之下长出?
青年生长时,其嫩芽要长成大树。他所向往的是头上碧茫茫的太虚。而要求顶天立地。所以青年可以有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豪杰之气概。
青年自然富于正义感,要求其各方面才能之充量地平均发展。草木之生也直,人之生也直。一直向前生,即正直、正义感之泉源。健全的草木之生长,左~枝、右一枝,花花相对,叶叶相当,必求平衡。青年依其本性,总在堂堂正正的大道上行。他在一时可有所偏向,只看光明在哪里为定。如向日葵之依日之光明在哪方,它便向哪方偏。偏向光明,偏亦是正,亦是中。
这些都是青年的生机,青年的德行。青年的生机,化社会中的粪坏之腐朽,为花叶枝干之神奇,青年的德行,使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不以中年人老年人之颓败,而得千古常新。春天是造物者对大地的恩惠,青年是造物者对人类的恩惠。但青年的德行,亦是造物者给予青年的恩惠。此不是经青年之自己努力而成,是青年之天德,而非青年之人德。青年不应在此骄傲。青年的责任在依自觉的努力,继天德以立人德。
3
青年朋友们,你可曾在自然的纯洁外,时时拂拭你心灵上的灰尘?你可曾在自然的不怕压力、反抗权威、推倒阻碍外,真正求培植你自己之力量,而深植其根于历史文化之土壤,以吸收地下养料与泉水?你可曾在自然的正义感之外,细细去思维什么是人间社会最高的正义,真正求实现此正义而百折不回?你除了凭你自己个人之力。以实现你之抱负志愿,以向光明外,你可曾发愤求师友相勉或尚友古人,以扩大你之胸量,提高你之志气。而看见更大的光明?这些都赖你自觉的努力,而不能恃你青年的天德。
青年朋友们,如果你只恃你青年的天德,以为即此可以傲视颓败的中年与老年,你便要知,青年转瞬即成壮年,成中年,成老年。青年的德行,随青年以俱来者,亦将随青年以俱去。“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年不让君。”你到中年、老年时,你是不是亦会同你所厌恶之颓败的中年、老年一样7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世界最大的悲剧。莫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了。
如果人类真如草木。我们可以使他自然地生长,自然地衰朽。我们不必担心的青年将来之衰朽,因为以后还有代代的青年,会出来以代表天地之生机、人类之元气。然而人类毕竟不只是草木。人之尊贵,在以人力夺天工。人不应自然地生长,自然地衰朽。
所以,我们不能不希望青年以其自觉的努力,充实培养其自然的德行。这样他到壮年才能如花繁叶密,枝干坚固,成就事业;中年才能如平湖秋月,胸怀洒落,功成不居;老年才能如冬日之可爱,以护念提携下—代之青年。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周行不息,而后岁岁年年,人道赖以永存。
P12-13
我的青春最悦读
去年,在这套“年龄书”刚刚开始编写时,一场以“我的青春最悦读”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也差不多尘埃落定。征文的要求里,不限来稿作者的年龄;但限定了他们来稿的内容——必须与12岁至16岁的青春相关。
青春,大概从我们的12岁,就开始谈及这个话题,聊了许久;一直聊到三四十岁甚至老了的时候,还在念叨青春。此刻,在各地院线正上演着小燕子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当初那样青春的“小燕子”也感叹青春的“终将逝去”了。前不久,同事说他正在负责一本名叫《后学生时代》的小说书;而巧的是,在去年某个时期,我自己也曾想过要写一部小说,取名为《后青春时代》。是啊,都已是“后”的了,过去的了。
青春,之所以被如此念念不忘,我想,多是因为当初的你我人性还相当纯粹着,没有像长大后的人们那般充斥了太多的、让自己都不愿去反复回忆的龌龊阴霾。回忆青春,便是奠念曾经那个单纯美好的自己。对于美好的事物,即便我们反复“悦读”,也是不为过的。
只是,身处青春季里的你,又能触摸得到青春本身的美好么?
从来,都只是把12岁到18岁这中间的时光视为青春的“盛放季”,是真正的“青春”;至于18岁之后,那是青春的“凋零季”;而大学毕业后的二十二三岁到谈婚论嫁购房买车,充其量也只是所谓“后青春”了——既然是“后”的,说白了,也就不再是青春了。后青春时代里,再说自己有多青春,可真算得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了。
青春何其短暂,所以,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以“年龄书”的形式,从12岁至16岁,一个年龄一本书,送给你,陪你在真正青春里的每一步。
自然,这些书,包括书里的那些文,大都是差不多已走过青春的人们在回望青春、重新悦读青春时,留下的感叹与点滴经验总结。
“青春·坐标系”里读青春:他们感叹青春季里的自己有些迷惘,像找不到路和方向的羔羊;因此,在这里会有青春的“坐标”送给你,无论是小编写的“开场白”,还是正能量性质的“榜样秀”,或是对发生在青春季里的时事新闻的“微视野”评论,都希望正在青春季里的你能够在这段美丽的时光里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太过迷茫而失措。
“映刻·时光机”里读青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青春、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曾经的青春故事“映刻”的“时光机”里,成了长大之后的他们的生命底色。“青锐时”里那些疼痛的青春成长小说让你真切地体味成长的迷惘而最终励志成长;“随缘心”里那些轻粉的小爱恋、果绿的小友情,让你体味青春花开的细碎与美丽;“暖爱阁”里那些注定要打动所有人的、与青春相关的亲情故事,让你体味的那份亲情暖爱,是你即便长大后,无论走多远,也丢弃不掉的牵念;而“指间沙”,像时光的沙漏,记录了成长中点点滴滴的触动,一花一世界,一水一海洋,而于你,则是一步一青春。
“智慧·读心树”里读青春:前辈的成长“经验谈”固然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片面,但于你终归是一次激励,何况,青春季的你我很多时候都有着一样的“通病”。叛逆的青春里,父母几乎我们最大的敌人,在“家长会”里,让我们耐住性子,聆听一下我们的父母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吧。而“留言簿”里那一封封写给这个年龄里的信的“敬启者”都是你。
“月芽·悦开心”里读青春:他们说,“最悦读”的粉丝就叫“月芽儿”,像青春那样不太圆满,像月光那样永世纯白。在这里,你读到的,都是“月芽儿”们推荐给你的,曾经打动了他们的一本书、一部影视剧,甚或是一首歌。
总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想要送给你,小小的一本书却承载不了这太多太多的深情厚谊。他们说,12岁和13岁是没什么区别的,14岁和15岁也没有必要一个年龄给一本。我不想反驳他们,毕竟,他们离开青春太久了。那些每个年龄里的差别有多少有多大,只有正处青春时光里的你,触摸得到。你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孩子。
希望,多年之后,你也能给我一本书,去回忆这段你正身处其中的青春时光;希望,那时候的你也能响亮地告诉我:我的青春最悦读。希望,你珍惜;更希望,你珍重。希望……
编 者
写于五四青年节的下午
《15岁敬启(露天操场上的雏菊时光)》抓住15岁这个青春期的人生关键成长期里,孩子们的身心和关注热点,选取他们喜闻乐见的青春成长小说、哲思励志小品文,外加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疏导书信,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事物的推介与点评式的杂文等;
齐心、端木主编的《15岁敬启(露天操场上的雏菊时光)》全书分4个章节:生日季、成长季、理想季、未来季。涉及生日的祝福、成长的点醒、理想的励志、未来的规划。以杂志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同他们谈谈心,给予他的成长以最贴心的陪伴,最善意的点醒。
青春,之所以被如此念念不忘,我想,多是因为当初的你我人性还相当纯粹着,没有像长大后的人们那般充斥了太多的、让自己都不愿去反复回忆的龌龊阴霾。回忆青春,便是奠念曾经那个单纯美好的自己。对于美好的事物,即便我们反复“悦读”,也是不为过的。
只是,身处青春季里的你,又能触摸得到青春本身的美好么?
从来,都只是把12岁到18岁这中间的时光视为青春的“盛放季”,是真正的“青春”;至于18岁之后,那是青春的“凋零季”;而大学毕业后的二十二三岁到谈婚论嫁购房买车,充其量也只是所谓“后青春”了——既然是“后”的,说白了,也就不再是青春了。后青春时代里,再说自己有多青春,可真算得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了。
青春何其短暂,所以,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以“年龄书”的形式,从12岁至16岁,一个年龄一本书,送给你,陪你在真正青春里的每一步。
自然,这些书,包括书里的那些文,大都是差不多已走过青春的人们在回望青春、重新悦读青春时,留下的感叹与点滴经验总结。
齐心、端木主编的《15岁敬启(露天操场上的雏菊时光)》就是其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