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上下)/科普系列/叶永烈文集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被蚊虫咬过后,涂一点肥皂水或氨水就不痒了?为什么不能把水倒进浓硫酸,只能把浓硫酸慢慢地倒进水中?为什么敝口瓶装浓硫酸会越来越多?为什么浓硫酸可以保存在铁罐里,而稀硫酸却不能?稀盐酸能治胃病吗?……入叶永烈的《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内容推荐

《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中收入叶永烈《十万个为什么》从第一版到第五版中所有的作品,可以说是一本

 “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中这些“为什么”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目录

我与《十万个为什么》

“感动共和国”的书

当年我是《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

平生的第一本书

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十万个为什么》的来历

第一版一问世便“不胫而走”

我的命运与《十万个为什么》紧相连

我在第二版中受冷遇

恢复初版特色

推出《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为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签名售书

寓科学于趣味之中

银镜的启示

成为中国“名牌”科普读物

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

原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为什么用光谱可以作化学分析

空气里有些什么东西?

有办法把空气变成液体吗?

氧气是谁最早发现的?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为什么雷雨过后空气格外新鲜?

氮气有什么用?

下雷阵雨好在哪里?

气球为什么能上天?

霓虹灯为什么那样鲜艳夺目?

“干冰”是冰吗?

电影院里的冷气是哪里来的?

菜窖为什么会闷死人?

为什么一打开汽水瓶会有很多气泡翻腾?

水壶里为什么会长水垢?

为什么石灰放久了会变成粉末?

为什么生石灰一加水,就发热,甚至能把鸡蛋煮熟?

为什么刚用石灰水刷白的房子里,要烧堆火?

水是什么?

光喝蒸馏水好不好?

明矾为什么能净水?

鱼在冷开水里为什么会死?

重水是水吗?

为什么用开水泡盐汤比用冷水泡得快不了多少?

干煤和湿煤,哪一个好烧?

煤燃烧后,到哪儿去啦?

煤气本来没有气味,为什么煤气厂送来的煤气总有股臭味?

冬天,为什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一匙糖为什么能把整杯水变甜?

为什么被蚊虫咬过后,涂一点肥皂水或氨水就不痒了?

为什么不能把水倒进浓硫酸,只能把浓硫酸慢慢地倒进水中?

为什么敝口瓶装浓硫酸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浓硫酸可以保存在铁罐里,而稀硫酸却不能?

稀盐酸能治胃病吗?

在焊接金属时,为什么要在金属上先涂点盐酸?

烧碱、纯碱是一回事儿吗?

为什么发面的时间长了,要在面团里放点碱?

为什么米粉不能做馒头?

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

为什么粗盐容易变潮?

做豆腐为什么要点卤?

海水里有些什么东西?

海水为什么不能灌溉庄稼?

人出汗多了,为什么要喝些盐开水?

在水里放些盐,为什么会噼噼啪啪地响?

什么是金属?什么是非金属?

铁是银白色的,为什么属黑色金属?

没擦干的小刀,放在火上一烤,为什么表面就会变蓝?

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锅、勺、刀都是铁做的,为什么锅那么脆?勺那么韧?而刀那么锋利?

炼钢炉为什么吐着长长的火舌?

为什么要用马口铁做罐头?

不锈钢为什么不易生锈?

为什么黑泥巴能烧出红砖瓦来?

有办法把铁变成“金子”吗?

手表的外壳银闪闪的,是镀了什么金属?

气体能溶解在固体里吗?

金、银为什么不会生锈?

“沙里淘金”是怎么回事?

“假金子”是什么东西?

镜子背面镀的是银还是水银?

为什么全色胶卷冲洗后呈黑色?

为什么彩色胶卷能拍摄成五彩影像9

照相用的闪光灯,为什么一亮就熄了?

书籍封面上的金字是用金子做的吗?

铜器的表面为什么容易发暗?

铜为什么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铅为什么总是灰溜溜的?

世界上谁最早使用锌?

锌有什么用?

镓为什么放在手里就会熔化?

铝是古代发现的吗?

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

为什么生铝制的脸盆一摔就碎?

锡器为什么不能受冻?

钛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钢笔笔尖上都有一点银白色的小东西?

打火机上的打火石为什么容易冒火花?

煤气灯纱罩为什么烧不坏?

雷汞是什么?

真的能“点石成金”吗?

用蓝黑墨水写的字为什么会由蓝变黑?

为什么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不能混用?

为什么用黑墨写的字不易褪色?

衣服沾上了油、墨、墨水,有办法去掉吗?

绿豆在铁锅里煮熟后,为什么会变黑?

水落在油锅里为什么会爆炸?

油烧着了,为什么不能用水去泼?

.树干为什么常常刷成白色?

普通的玻璃瓶为什么总带绿色?

化学药品为什么常常装在棕色瓶里?

装贵重药品的瓶子内壁,为什么不沾一点药液?

玻璃能代替钢铁吗?

划玻璃的刀是用什么做的?

搪瓷用具为什么不能放在火上烤?

为什么绿宝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泥巴能变成宝石吗?

云母片为什么能撕成薄片?

水晶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石棉不怕火烧?

为什么大理石有各种各样的色彩?

为什么水泥沾了水,反而会变硬?

蓄电池为什么能蓄电?

干电池用久了为什么就没有电了?

电灯泡里的玻璃柱上为什么要涂点红磷?

为什么平常总是把黄磷放在水里?

火柴为什么一擦就着火?

“鬼火”是怎么回事?

鞭炮点燃后,为什么就噼噼啪啪地响?

为什么焰火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为什么皮肤上抹了碘酒,过了几小时黄斑就不翼而飞了?

为什么红汞不能同碘酒一起用?

什么是放射性物质?

夜光表为什么会发光?

脱下合成纤维衣服时,为什么会冒火花?

人造革是用什么做的??

为什么电木碗不能盛醋?

为什么聚四氟乙烯塑料被称为“塑料王”?

发光塑料为什么能发光?

石油能变成橡胶吗?

橡皮放在煤油里,为什么会变软?

木头能做衣服吗?

尼龙是用什么做的?

为什么要人工合成蛋白质?

为什么要人工合成胰岛素?

颜料与染料是一回事儿吗?

为什么衣服在明矾水里浸一下,就容易染色?

染料是哪里来的?

阴丹士林布为什么不容易褪色?

为什么有色布先在盐水里浸一下再洗,就不容易褪色?

棉花为什么能制炸药?

为什么消毒棉花放在水里立即下沉,而普通棉花却漂浮在水面?

为什么船底漆与普通油漆不同?

为什么萤火虫能发冷光?

为什么电石气有臭味?

液化气和煤气是一回事吗?

烟道水为什么能肥田?

夏天,小湖里为什么常常冒气泡?

桐油为什么有股特殊的气味?

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为什么会变小?

刚锯开的木头,为什么有股香味?

做铅笔的木头为什么那么松软?

枕木为什么不容易腐烂?

糯米纸是用糯米做的吗?

酒为什么会变酸?

为什么烧酒用火柴点得着,黄酒却点不着?

为什么纯酒精反而不能杀菌?

汽油、酒精能结冻吗?

为什么汽油、酒精能烧个精光,而木材、煤块燃烧后却留有灰烬?

酒为什么能解鱼腥?

为什么炒菜时,加了酒和醋会产生一股香味?

火太大了,油锅里为什么会跑出股怪味?

为什么花露水越陈越香?

甘油为什么能润肤?

洗衣服的肥皂与香皂、药皂有什么不同甲

为什么泡沫越多的肥皂越好?

为什么有些肥皂放久了,表面会“冒汗”或结霜?

有汗的衣服为什么不宜用热水洗?

红糖是怎样变成白糖的?

麦芽糖也是用甘蔗做的吗?

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

糖精是从糖里提炼出来的吗?

为什么不能在公路上晒粮食?

草帽为什么会变黄?

打过滴滴涕的喷筒,为什么会长“霜”?

乒乓球破了,有办法补吗?

煤油灯里的灯芯为什么不会很快烧掉?

牛皮纸为什么十分结实?

为什么要用玻璃纸包糖果?

雨衣为什么能防水?

化学糨糊为什么不易发霉?

为什么未成熟的水果又酸又硬又涩,成熟的水果又甜又软又香?

下册

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

有办法叫水果由生变熟吗?

香蕉受冻或者碰伤了,为什么皮上会发黑宁

冬天的鱼汤、肉汤为什么会结成冻?

含油的食物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哈喇”?

为什么鸡蛋洗干净了,反而容易变坏?

松花蛋里的蛋白,为什么会有树枝状的松花?

鸡蛋坏了,为什么会有股臭味?

为什么牛奶是不透明的?

为什么用手洗芋艿后手会发痒?

什么东西最耐高温?

什么是液晶?

大气层有多厚?

天空为什么会出现虹?

为什么秋天的天气比较好?

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

为什么会产生龙卷风?

为什么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时夏天会下冰雹,冬天反而不下冰雹?

为什么河边、湖上、城市里的雾,常常是又多又浓?

有办法叫天下雨吗?

在西北高原,为什么同一天里白天热得像夏天,夜里冷得像冬天?

为什么。北风寒,南风暖”?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在空中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为什么当船西行时,一天比24小时长;东行时,一天却比24小时短?

陨星在下坠时,为什么会射出极亮的光芒?

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生物?

太阳为什么能发光?

太阳上的物质是什么状态?

太阳黑子增多,为什么会使短波无线电广播中断

在月亮上看地球,地球也发光吗?

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

为什么海水每天要涨落两次?

为什么指南针老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

站在地球上,能看到周围多远的地方?

地球上什么地方全年昼夜都相等?

“北京时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把摆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会走不准?

蚕吃下绿色的桑叶,为什么会吐出白色的丝?

为什么要保护青蛙?

蚯蚓是益虫还是害虫?

蚯蚓切成两段以后为什么还能走动?

鸡为什么常常吞食沙粒?

鸡为什么会生软壳蛋?

鸭子从水里出来为什么羽毛不湿;冬天,鸭子在水里为什么不怕冷?

为什么鱼塘也要施肥?

鱼为什么能够时浮时沉?

夏天池塘里的鱼,为什么常常浮在水面?

为什么鱼的背部常常是青色的,腹部是白色的?

乌贼为什么满肚黑?

海蜇上为什么常待着小虾?

为什么蛤、蚌的肚子里会长珍珠宁

为什么象的鼻子特别长?

象是怎样被捉住的?

花为什么香?

为什么有的花又小又不漂亮,而有的花又大又香又鲜艳?

“夜来香”为什么到晚上才放出香气来

为什么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树为什么会吸收二氧化碳?

有些植物的叶子是红色的,为什么也能进行光合作用9

为什么种子要选粒大饱满的?

为什么种子要贮藏在干燥的地方?

种子放了很多年,为什么仍会发芽?

为什么要用农药拌种子?

发了芽的马铃薯为什么不宜吃?

洋葱为什么晒干了还会发芽?

为什么葵花会朵朵向太阳?

为什么向日葵会有秕籽?

茶树的叶子都是绿的,为什么茶叶却分红茶与绿茶?

为什么“瓜熟蒂落”,能“瓜熟蒂不落”吗?

为什么“绵”的苹果淡而无味,“绵”的水蜜桃却又甜又香?

烂橘子为什么常常有蓝色或绿色的斑点?

西瓜为什么要忌地?

为什么除虫菊的花能杀虫?

为什么庄稼没有水会枯死P

霜降后的青菜为什么比较甜?

为什么有的萝卜到春天会出现空心?

树叶到秋天为什么会变黄?

为什么常青树冬天不落叶?

为什么柳树枝插在泥里便会生根发芽?

为什么在树根周围要放一层大卵石?

为什么冬天要把树木根部的泥土翻松?

为什么会形成独瓣蒜?

为什么切开了的茄子放久了表面会发黑?

为什么银杏树特别少?

为什么铁树开花是件希罕事儿?

为什么说野生植物“看来是草,用来是宝”?

为什么亚麻皮横着难拧断,直着却容易撕开?

植物的幼苗为什么朝太阳方向弯曲?

植物为什么也呼吸?

为什么植物会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含羞草为什么一受触动就把叶子合拢?

海带不会开花结子为什么也能繁殖?

为什么有时水稻一开始长得很快,到了后来反而会枯死?

种过一年大豆的田,再种稻麦,为什么稻麦会长得好?

为什么稻田秋冬要深耕,春耕要浅耕、密耕?

为什么田里撒了信谷、信米以后,蝼蛄、田鼠就少了?

化学肥料好呢,还是天然肥料好?

为什么缺氮肥的作物长得又黄又小?

为什么硝酸铵钙虽好,却不宜用于水田?

在棉花根外喷磷肥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把过磷酸钙制成颗粒肥料,效果就好?

为什么有些土壤施上过磷酸钙效果不大好?

草木灰为什么能做肥料?

草木灰与人粪、过磷酸钙与石灰等为什么不能混在一起使用?

除了氮、磷、钾肥以外,庄稼还需要什么肥料?

为什么人们常常往田里施些石灰?

在施用硫酸铵时,为什么要先往田里施些石灰;而硫酸铵却不能与石灰一起混合施用?

为什么有些地方常常把旧炕、陈墙捣碎了作为肥料施到田里?

为什么说“马粪性热牛粪冷”?

为什么猎粪特别肥?

为什么施了没有沤烂的绿肥,水稻秧苗会发黄?

为什么不可以用太浓或太新鲜的大便、小便施肥?

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引起植物枯萎?

为什么不能把骨头直接施到田里当肥料?

玻璃是不溶解于水的,为什么人们要往田里施加“玻璃肥料”?

细菌肥料为什么怕太阳晒?

为什么人们常常往田里喷射农药?

为什么化学除草剂能够除草,而又不会伤害庄稼?

滴滴涕能杀虫,为什么喷了滴滴涕后,蚜虫反而会越发猖獗?

六六六为什么不能与石灰一起混用?

烟草水能杀虫,但是烟草上为什么还会长蚜虫?

为什么滴过二四滴的番茄,不会落花,结成的果实无子,而且个儿特别大?

为什么番茄越变越红?

胡萝卜为什么是红色的?~

为什么土壤不能积水太多?

为什么天旱要锄地,雨水太多了也要锄地?

同一块土地,若是每年种同一种庄稼,收成为什么会一年不如一年?

为什么壤土是最理想的土壤?

为什么红壤荒土种花生最好?

为什么盐碱地怕小雨?

种苜蓿为什么能使土地肥沃?

为什么在田间熏烟能防止庄稼受霜冻?

为什么大多数人右手的力气比左手大?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伤口处的血液会自动凝结?

为什么不同食物有不同的味道?

我们吃下去的东西跑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吃得太多了,我们会“反酸”?

在寝室里养花草为什么对夜间的睡眠不好?

为什么应该用鼻子呼吸,而不要用嘴巴呼吸?

医生在检查胸部时为什么用手指在病人的胸膛上“勃勃”地敲?

在雪地里耽搁久了,眼睛为什么会发疼?

为什么听见金属尖锐的摩擦声会使人感到不愉快?

吹口琴会生肺病吗?

为什么经常吃新鲜蔬菜可以防治浮肿病?

酸菜有什么营养?

小孩子为什么不宜多吃菠菜?

为什么要少喝浓茶?

吃白米、白面,为什么不好?

维生素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住在内地或山区的人,为什么容易患肿脖子病?

脂肪有什么用处?

人胃能消化铁吗9

吃了生的苦杏仁,为什么会中毒?

吃冰淇淋为什么不解渴?

为什么吃焦山楂能治积食?

冷冻能杀死细菌吗?

在公共场所的饮茶处,为什么常常把茶杯泡在一种紫色的水里?

食物相克吗?

为什么鸡蛋最好不要生吃?

松花蛋、腌蛋有没有营养?

吃辣椒有什么好处?

吃生葱、生蒜好不好呢?

牛奶放久了为什么会变酸?

有人说:牛奶是“热性”的,只宜在冬天吃,夏天吃就不合适,对吗?

鱼肝油为什么不能受晒?

煮豆时,为什么不宜过早放盐?

为什么豆腐最好不要与菠菜同煮?

为什么豆腐乳的味道比豆腐鲜美?

为什么吃黄豆芽最好连豆瓣一起吃?

为什么熟番薯比生番薯甜?

白菜、番薯、萝卜到了冬天为什么会变甜?

为什么生萝卜很辣、熟萝卜与腌萝卜不辣?

为什么盐腌过的食物不易变质?

煎中药为什么要用砂锅?

试读章节

原来这是人们在蛋壳外的泥巴中所加进去的一些碱性化合物——石灰、碳酸钾、碳酸钠等经过一场化学反应“雕”成的。蛋白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放久了,部分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很有趣,它有一个碱性的氨基,和一个酸性的羧基,因此,它既能与酸性的东西结合,又能与碱性的东西结合。人们在制造松花蛋时在泥巴里所加入的一些碱性的物质,会穿过蛋壳上的细孔,跑到蛋里与氨基酸化合,生成金属盐。这种盐不溶于蛋白的,于是就以一定的几何形状结晶出来。那漂亮的松花,正是这些金属盐类的结晶体。

为什么松花蛋的蛋黄会是蓝黑色的呢?这也是一场化学变化所造成的:蛋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另一种类型的蛋白质,它含有硫。日子久了,蛋黄也会分解变成氨基酸,并且放出很臭的气体——硫化氢。蛋黄本身含有许多矿物质,如铁、铜、锌、锰等,硫化氢能够与这些矿物质生成硫化物。蛋黄变蓝黑,就是因为产生这些硫化物的缘故。

另外,因为松花蛋的蛋黄中有很多蛋白质分解变成氨基酸,而氨基酸的味道挺鲜,所以松花蛋的蛋黄吃起来,要比普通鸭蛋、鸡蛋的蛋黄美味得多。

鸡蛋发臭的秘密全在于蛋黄。蛋黄中有一些含硫的有机物,腐烂时,就生成了难闻的有臭气的物质——硫化氢。

火山爆发时,从火山自喷出的气体,‘也夹杂着大量的硫化氢。在一些硫磺泉里,就长年累月地往外喷出硫化氢。

硫化氢是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有毒的气体。如果空气里含有0.1%硫化氢,就会让人迅速中毒昏迷。如果浓度更大些,会导致人呼吸麻痹而死亡。少量的硫化氢极臭,臭鸡蛋里就有这股臭气,可是,浓度很大的硫化氢气体,反而不太臭。这不是件好事,浓的不臭,就更容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

硫化氢不仅很臭,它还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它一烧起来,就冒着淡蓝色的火焰,产生出一种刺鼻的气味——二氧化硫,能熏得人眼泪纵横。

在化学定性分析上,硫化氢很有用,因为它能与各种各样的金属离子,形成五光十色的硫化物:硫化锌——白色,硫化锰——肉色,硫化镉——黄色,硫化铁——黑色,硫化铅——黑色。化学分析工作者就常常利用这些颜色,来鉴别矿物里含有哪些金属。

一杯清水,清澈见底。可要是往里撒一把粉笔灰i杯里顿时成了“混沌世界”,不透明啦。当一束光线透过这杯粉笔水时,一路上尽是遇到“拦路虎”——那无数细小的、在水中时沉时浮的粉笔灰,把光线全给反射回来,怪不得变成不透明。

牛奶的情况,与上面讲的有些相似,如果把牛奶放到显微镜下瞧瞧,呀,里头尽是一些闲逛不息的颗粒——极细的奶油滴。正因为有这么多奶油滴,牛奶才会变得不透明的。

也许有人会问:“油和水是不互溶的。菜汤上的油,总像浮萍似的在水面上漂浮,而牛奶中的奶油,为什么能变成小油珠跑到水里头去呢?”

这是因为牛奶里含有酪素,奶油的小滴外面包上了一层乳化剂——酪素薄膜,它使各个小滴不能互相接触,不会相互融合而成为大滴。这样,牛奶就成了浮状液。一旦牛奶变酸,其中的酪素就胶结起来,奶油滴失去了那件乳化剂做的“外衣”以后,也就聚成一大块、一大块了。

一掰开芋艿(又叫芋头),就可以看见有一滴滴白色乳状的液汁渗出。手洗芋艿后,手会发痒,是因为这乳状液汁里,含有皂角苷一类的刺激性物质。

皂角苷溶解在水里以后,会形成肥皂水一样的胶体溶液。一搅动,就产生许多泡沫。洗完芋艿的水便是这种溶液,上面总是漂着白花花的泡沫。

皂角苷的脾气挺有趣,它能使鱼类中毒失去知觉,但是人吃了这些鱼,却不会中毒。

正因为这样,美洲古代的墨西哥人,用含有皂角苷的皂角类植物来当肥皂使用,而美洲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用它来作为“鱼毒”捕鱼。

皂角苷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能通过直接接触渗过皮肤进入人体血液,具有溶血作用,会引起红血球的分解,使血球解体,失去凝聚能力。奇怪的是,吃进皂角苷却不会中毒,那是因为在胃里,皂角苷会立即被胃液所消化掉。

皂角苷遇热也会被破坏。这样当洗完了芋艿,把手放到火上烘一下,就不再发痒了。

芋菜不仅可做菜,而且可当主食,它含有10%~25%的淀粉与2.6%的蛋白质,营养很好。我国历史上很早便开始种植芋艿了。芋艿古名叫:“蹲鸱[chi]”,因为它外貌很像蹲着的鸱鸟。杭州的白梗芋、广州的早芋、宜山的槟榔芋、金华的切芋,都是芋艿的名种。

时代的飞跃、生产的跃进,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速度。汽车赛过了马车,火车又赛过了汽车;飞机赛过了火车,火箭又赛过飞机。

内燃机转动着汽车的轮子,蒸汽机转动着火车的铁腿,螺旋桨推动飞机前进,但是,只有喷气机最快,具有了最高速度:一架“图——104”巨型喷气式客机,可以不着陆地从莫斯科飞抵华盛顿。宇宙火箭的速度,更是惊人。

高速度与高温紧紧相连:喷气时,燃料燃烧的温度极高。从火箭喷气口喷出的那白炽耀眼的气体,简直是火的旋风,据说温度在5000~C以上。要知道,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是6000~以上哪!

烧饭需要炉子。火箭上高能燃料燃烧,同样要炉子——喷气设备。谁能耐得住5000~C的考验呢?木头不行,塑料不行、玻璃不行,金属也不行。用陶瓷行不行呢?陶瓷虽然比金属要好一些,但是,太脆了。

人们把一些金属细粉掺到黏土里,烧成了“混血儿”——金属陶瓷。金属陶瓷真是取金属与陶瓷之精华,它像金属那样韧而不脆,像陶瓷那样能耐高温。加了20%金属钴的金属陶瓷,能够胜任宇宙火箭喷火口的艰苦岗位。

酒精涂在手上,有清凉之感,因为酒精挥发时从手上带走了热量。同样道理,在高温中金属陶瓷里的金属挥发了,陶瓷的温度也就降低了。这样,就能在烈火中巍然屹立。

当金属完全挥发,火箭燃料也烧得差不多啦,整段火箭就离开了载体。载体中的另一级火箭又开始喷气了,继续推着人造卫星向前挺进。P7-9

序言

人们常用“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问”形容人生的短暂,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没有这样的感觉。昨日还被称为“青年作家”、“文坛新秀”的我,忽然接到上海作家协会电话,说是要为我庆贺70岁生日,使我猛然间感到岁月飞逝,连我也进入“古稀”之列。

也就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出版社时任副社长许久文先生一行专程从长沙飞来上海,跟我商谈出版《叶永烈文集》事宜。我与湖南人民出版社原本并无太多交往,只在1980年11月由该社出版过《碧岛谍影》一书(后来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就没有联系。他们要出版我的文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是有备而来,他们“跟踪”我多年,读了我大量的作品,所以决定出版我的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诚意,很使我感动。我当即表示非常欢迎。我希望能够借助出版文集,回顾自己的60年创作历程(我在11岁时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同时也趁出版文集之际,对作品进行全面的整理、修改、补充,以更好的质量、更新的面貌奉献给广大读者。

不过,我也如实、坦率相告,由于我的文集总字数多,卷帙浩繁,出版不易。

记得,在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叶永烈自选集》之后,曾经有两家出版社打算出版我的文集,都半途而废:

先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在1999年推出《叶永烈文集》,共50卷,1。700万字,我已经全部交稿,但是在出版了13卷之后,没有出下去;

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接了过去,把人民日报出版社尚未出完的《叶永烈文集》继续出下去,出了15卷,最后仍是半途而废,未能出下去。

在此后的10年之中,我又创作了许多新作。我虽然并不清楚作品的精确的总字数,但是超过2000万字、60卷是无疑的。事不过三。我希望第三次出版《叶永烈文集》,不再虎头蛇尾,能够有始有终,出全出好。

我的作品数量众多,无非是出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出道早”。我在19岁就写出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迄今的总 ‘印数达到2.1亿册。《小灵通漫游未来》印了300多万册。经我授权、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达到一亿。所以有朋友笑称,我在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成为“三亿”精神富翁。

二是我从事专业创作早。1979年1月及3月,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关心我的创作情况,作了两次批示,这样我在1980年离开了工作繁重的导演岗位,调往上海市科协担任挂名的常委,实际上是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我调往上海作家协会,成为专业作家,直至2000年退休。我退休之后,毫无退休之感,仍像担任专业作家那样埋头于创作,所以我前后有30年时间从事专业创作。

三是我用电脑写作早。我是中国作家中第一批“换笔”的作家之一,在1992年就开始用电脑写作。电脑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减轻了写作的劳动强度。其实,我在用笔写作时,也大都是一次成稿,即便是给《人民文学》、《收获》杂志写的小说,也是一稿完成。在用电脑写作之后,如虎添翼,我的写作速度就更快了。

四是我的“拼命三郎”脾气。从事专业创作之后,30年来我过着“5+2”、“白+黑”的生活。所谓“5+2”,即除了每周5个工作日之外,周六、周日我也都在写作。所谓“白+黑”,即白天加夜晚。我习惯于早上6:30起床,开始工作。在晚上,除了看电视新闻之外,我差不多都在写作中度过。一年到头,我除了出差、采访、旅游之外,“全天候”写作。

五是家庭和睦,妻子支持。妻“承包”了全部家务,使我能够全力以赴从事写作,无后顾之忧。妻还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第一评论者,也是一位仔仔细细的校对者。她常帮助我把一些资料、引文输入电脑,或者把1992年之前手写的作品输入电脑。

令我扼腕叹息的是,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直至1978年,前后整整15年,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五七干校”所浪费。这恰恰是我从23岁到38岁的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期。如果那15年用于专业创作,岂止可以多写1000万字。这是最大的时间的浪费,生命的浪费。更何况那无休无止的澎湃在中国大地的极“左”思潮,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以致后来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去拨乱反正,这才终于走上真理的轨道。

我视创作为生命,把作品看做是“凝固的时间”。笔写来的,斧头也砍不掉。自从1l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我一辈子可以说是“从一而终”,只从事一项事业,即文学创作。

其实,有两个时期,我完全可以不写作:

一是“文革”时期,出书时除了送50本样书之外,没有一分钱稿费。在那样的岁月,我白天在农村下地劳动,或者在电影厂里做“煤渣砖”、挖防空洞,夜晚像做“地下工作”一般悄悄写作,居然也出版了lO本科普、童话等“远离政治”的书,还写好一大批书稿,压在我的抽屉或者出版社编辑的抽屉里,所以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的作品如同喷泉涌出,在1978年我一度创造了“月出一书”的记录。

二是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我自己也拥有一批知识产权,很多人都劝我不必写了,含饴弄孙,坐享清福。我却依然不停地写作。我先后12次应邀出席全国书市,还多次出席北京书市、上海书市、羊城书市,就是因为我不断推出有影响的新著,出版社借助于书市“造势”,举行新书首发式或者签名售书。

在中国作家之中,我是很另类的一个。我的作品除了数量多之外,而且体裁多样。我是一个写作兴趣非常广泛的人,早年写诗,后来写过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电影剧本、杂文、评论以至相声、快板、歌词,最后定位在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

我是中国作家之中不多的出身理工科的作家之一。我在北京大学读了6年化学本科,毕业之后却“背叛”了化学,从事电影、文学创作。正因为我有着理科背景,所以早年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普、科幻作品:此后转向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进行“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的采访,写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写下关于1957年全景式的纪实长篇《反右派始末》,写下182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写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实长篇《邓小平改变中国》等等:随着我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台湾、美国安家,我5次去台湾,7次去美国,并开始世界性的漫游,足迹遍及五大洲,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写下二十来本图文并茂的“行走文学”作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记述异域风情,诸如《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樱花下的日本》、《真实的朝鲜》、《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一半沙漠一半海——埃及和迪拜》以及《大陆脚游台湾》、《台湾那些事儿》等等。其中在美国“9·11事件”爆发时赶往纽约所写的长篇《受伤的美国》以及苏联解体10周年时访问俄罗斯、乌克兰所写的长篇《行走俄罗斯》,则已经超出“行走文学”的范围,成为国际重大事件的纪实文学。科普、科幻作品,纪实文学,行走文学,形成了我的作品的三大板块。

我母亲说我属“劳碌命”,还说我是吃“英雄饭”的。大约命中注定,我要劳碌一辈子。这一回我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约,着手整理、修改我的2000多万字的作品,分卷、分批出版,这无疑是一顿“英雄”才能吃下的硬“饭”,我又要“劳碌”一阵子了。我的体质向来不错i常以病历卡保持空白记录而逞“英雄”。然而2008年秋日的一场突然袭来的大病差一点给我的生命画上句号。我是写好遗嘱上手术台的。由于大夫的精心治疗,我算是从手术房里捡回一条命。经过这次与死神搏斗,我倍感时间的宝贵、生命的有限。2009年我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抢点运行”,出了十几本书,又一次创造“月出一书”的纪录。我还日夜兼程赶写了42万字的长篇新著《钱学森》,在“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院士去世之后一个月发行全国。

2010年1月底,我接到医院统计员的电话,她一再问,接电话的是不是叶永烈本人,我告诉她我刚从迪拜、埃及归来,听得出电话那头传来吃惊的声音。我在出院之后已经第二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明白这是在“跟踪”统计手术后的“存活率”。我不在乎我能“存活”多少年,但是我很在乎我能写作多少年。写作着是美丽的,写作的人生是灿烂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的我,一切正常,照样出国,照样采访,照样写作,只是多了一种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我希望在完成《叶永烈文集》的整理工作之后,能够全力以赴写出几部长篇新著。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出版的《叶永烈文集》,只收入我在中国内地能够出版的著作。我还有一部分在香港、台湾出版的著作以及已经完成的《“风波”三部曲》(即150万宇的《出没风波里》、《现在可以说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后两部长篇,尚不能收入。

还要说明的是,我从各地书摊上买到近50种署名叶永烈著的伪作,诸如“赖昌星黑色三部曲”之类,还有以《叶永烈文集》名义出版的《毛泽东与邓.小平》、《毛泽东与林彪》、《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与刘少奇》等等,皆非我所著,自然也不能收入《叶永烈文集》。

叶永烈

2010年4月18日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