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财富大癫狂(集体妄想及群众疯潮)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查尔斯·麦基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财富大癫狂:集体妄想及群众疯潮》邀得香港《明报》财经专栏作家廖汇恒精心编译并撰写导读,以全书所揭示的群众投机心理,反思当今金融经济现象,更配以精确图表分析,为不可错过的经典解说。

作者麦基以戏剧性的手法描绘了欧洲历史上,因“羊群效应”而引发集体疯狂的传奇事件:法国的密西西比计划、英国的南海泡沫以及荷兰的郁金香狂潮,充分表现了人类原始的贪婪本性。时至今日,“羊群效应”与集体疯狂仍是解读金融世界与投资心理的关键词:互联网泡沫、金融海啸甚至楼市及商品狂潮,都是“历史不断重演”的最佳例证。

内容推荐

《财富大癫狂:集体妄想及群众疯潮》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务必读书之一,《金融时报》评选的史上最佳10部金融作品之一。两百年畅销不衰,不单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超级经典,更是一部有关人类愚行的编年史和总记录。在投资理财渐渐成为大众行为的今天,具有极为广泛的现实意义和警世价值,被商业投资从业者誉为必读“圣经”。

《财富大癫狂:集体妄想及群众疯潮》作者麦基以戏剧性的手法描绘了欧洲历史上,因“羊群效应”而引发集体疯狂的传奇事件:法国的密西西比计划、英国的南海泡沫以及荷兰的郁金香狂潮,充分表现了人类原始的贪婪本性。时至今日,“羊群效应”与集体疯狂仍是解读金融世界与投资者心理的关键词:互联网泡沫、金融海啸甚至楼市及商品狂潮,都是“历史不断重演”的最佳例证。

香港《信报》创办人,林行止撰文推荐。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廖汇恒翻译并导读。投资领域的超级经典,投资从业者的必读“圣经”。

目录

序一 自私贪婪驱动群众间歇性发疯(林行止)

序二 疯狂泡沫并未停止(黄元山)

自序 国家的疯狂

第一章 国家的贪婪——密西西比计划

导读 300年前的QE

金匠儿子约翰·劳

一个赌徒的惊世大计

挥霍无度 法国国库亏空

重铸货币 危机恶化

约翰·劳创立发钞银行 点“纸”成金

超级企业 垄断税收、金融与专营权

失控滥发纸币 国会噤声

三十万人发狂为求一股

约翰·劳成为法国财神

金钱与女人绵绵不绝

股价狂升 平民一夜暴富

为争股票 腥风血雨

先用未来钱 物价翻四倍

约翰·劳摇身变成财政大臣

全民疯狂 豪情消费

老手洞悉危机 巨款赶兑金银币

禁止硬币流通 全国惊恐

对纸币价值 信心尽失

绝地反击 两大企业合并

财神失宠 被踢出局

全民只求硬币 怒气引发暴乱

怨愤加剧 约翰·劳危在旦夕

密西西比股票跳水见底

约翰·劳身无分文 走为上计

国债达31亿里佛 法国重伤

第二章 股民的幻觉——南海泡沫

导读 海啸1720

“南海”对“英格兰” 争夺减债方案

股价创新高 投机者忠言逆耳

全民失控 投身南海

骗财公司“圈钱”赚快钱

国会插手干预泡沫公司

泡沫公司名单

扑克牌讽刺疯狂行为

股价高至见顶 泡沫摇摇欲坠

股东大会砌词强辩

想方设法向英格兰银行求救

昨日成富翁 今日为乞丐

发财梦醒 董事贪污严重

政府严惩 查办元凶

涉案官员下台 董事还押监牢

罪魁祸手下场凄惨

调本报告骇人 暴吞股民血汗钱

裁决致伦敦骚乱频频

英国经济元气大伤

第三章 人为花狂——郁金香狂潮

导读 死性不改

荷兰人对郁金香趋之若骛

天价花儿:12英亩土地换球茎

冒失水手吃下稀有球茎

炒风炽热 特设交易市场

全国恐慌 不断取消订单

囤积投机者承受恶果

第四章 愚昧的恐慌——末世预言与迷信

导读 麦基眼中的“群众疯狂”

999年:宗教狂热者制造末日恐慌

1761年预言伦敦地震

1806年“神蛋”恶作剧

1630年魔鬼发瘟疫

平民无端遭私刑处死

疯子重复宣讲 群众信以为真

1524年预言泰晤士河洪水暴发

任伦敦化为灰烬 无人愿意救火

传说巨石阵之父

假先知浑水摸鱼之法

疯言疯语预言家

人类自以为上帝

占卜炼金融为一体

政府请占星家解说灾难

最红预言家

三个所谓惊世预言

模棱两可算命法

五花八门算命术

使人担惊受怕之凶兆

对未来无可救药的好奇心

试读章节

本回忆录的主角约翰·劳是家里的大儿子,14岁就被父亲叫进了账房,在这里辛苦工作了3年。约翰一劳从中学了不少在苏格兰经营银行的技巧。他热爱研究数字,与同龄人相比,他的数学才能极其出众。17岁时他已经长得高大结实,虽然脸上有深深的水痘疤痕,但他总体上还是挺英俊的,而且才高八斗。

这时他却无心奋斗,开始自负起来,沉迷于衣饰打扮。他深受女士欢迎,被美称为“劳公子”(Beau Law),而其他男士却鄙视他纨绔子弟般的行径,纷纷认定他是“浪荡子”。当他父亲在1688年去世之后,约翰·劳便离开账房里烦闷的工作,继承了父亲在劳理斯顿物业的现金收入,又去伦敦见识世面。

此时的约翰·劳年轻、自负、英俊、富有,难怪到了伦敦便马上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他很快就成了赌场的常客,运用复杂的几率计算,从中赚了不少钱。所有赌客都羡慕他的运气,更有很多人特意前来围观,并且跟随他下注。他也很有女人缘,不少上流女士都对这位英俊、富有、风趣、有礼的苏格兰人,投以殷勤的微笑。

不过物极必反,9年来沉迷于寻欢作乐的生活,约翰-劳变成了病态赌徒,而且愈赌愈鲁莽。亏了大钱之后,他赌得更狠。有一次,他在一日之内输掉巨额金钱,最终走上抵押祖业还债的绝路。

与此同时,他在感情方面也陷入麻烦。他与一位名叫维利亚的女士青梅竹马,结果惹怒了威尔逊先生。后来威尔逊先生向约翰·劳提出决斗,他接受挑战,却不幸将对手当场射死。约翰·劳当即被捕,并且被威尔逊先生的亲属指控谋杀。他被判罪名成立,处以死刑。

后来惩罚由死刑减轻至罚款,因为罪名只算得上是误杀。之后死者的一位兄弟提出上诉,约翰-劳因此被关进了皇家监狱,后来他设法成功越狱。不过,之后他也没解释过到底他是怎样逃脱的,这引起了人们对执法部门的不满,甚至悬赏缉拿约翰·劳,报刊对此也作出报道。通缉令这样形容约翰·劳:“约翰·劳队长,苏格兰人,26岁,身材高大瘦削,皮肤黝黑,相貌端正,身高6英尺以上,脸上有麻点,有着大鼻子且声音洪亮。”

P28-29

序言

翻开世界各国历史,我们发现群众就像个人一样,总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癖好。他们一时欣喜若狂,一时勇字当头、不顾后果。我们发现,史上有无数次出现过某些事物突然颠倒众生,令整个社会趋之若鹜;群众会对某种迷信不能自拔,直至找到更加荒诞的迷信为止。

我们亲眼目睹在一些国家,举国上下不分贵贱,突然变成好战分子;另一些国家突然爆发宗教狂热——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血流成河、伤亡惨重,对下一代遗害深远。在远古时期,欧洲人忽然疯狂朝拜耶稣的坟墓,大批信徒云集圣城耶路撒冷。“不死仙丹”一度令无数人如痴如醉,他们犯下的愚行实在是空前绝后。有一段时间,很多欧洲人认为,使用慢性毒药谋杀仇敌罪不至死;与其一刀穿心,不如在敌人的食物里落毒,连温文尔雅的女士也受到这种热潮感染,纷纷落毒杀人。

有些迷信更是跨越时空,无论是最原始的野蛮社会、还是最文明的现代国家,它们在历史的洪流里屹立不倒。千古以来,人类无视知识的进步,决斗(duelling)、预兆(omens)、算命(divination)等迷信始终无法从人们的脑海里根除。

金钱往往能够颠倒众生,向来谨慎的人可以突然变成亡命赌徒,人们押上性命但求一张废纸。本书的目的,正是回顾这些传诵百世的疯狂历史事件。人毕竟是集体思考的动物——像羊群一样同时发疯,却只会一个一个、慢慢恢复理智。

在今天的文明社会,群众最容易因为金钱而盲目狂热,举国上下的疯狂程度让人不可思议。史上第一个著名案例是法国的密西西比事件,以及紧随其后的英国南海泡沫;而较早前,荷兰人突然对郁金香不能自拔,亦成为世人的笑柄。三次事件都以悲惨结局收场,却为后世留下一段趣味十足的历史。我们今天实在无法想象当年的法国和荷兰,竟然会发生过程如此荒谬、下场如此惨痛的投机热潮。按事件的重要性排列,让我们首先看看约翰·劳(John Law)在1719至1720年问策划的密西西比计划。

查尔斯·麦基

1841年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充分体现了人性盲目跟风及受贪婪所驱使而疯狂的一面,情节比小说更出人意料,不容错过。何况于满足阅读兴趣之余,有会心的读者还可获得宝贵的启发。

——《信报》创办人 林行止

人生中,总有几件大事影响你的未来,改变你的际遇和财富,经济泡沫爆破和金融危机正是其中之一。当全城活在亢奋之中,人们总认为这是常态,就像醉汉永远坚称自己没有喝醉一样。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投资经典,避免市场疯狂时重蹈覆辙。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 王泽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1: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