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影子银行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与传统银行体系有何区别与联系?影子银行体系如何发展、运作,有何经济功能?影子银行体系可能会给金融体系带来哪些潜在风险和脆弱性,其根源何在?如何改革监管制度、构建监管框架。科学合理地监测、尽早识别、评估分析并防范与化解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与脆弱性?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与主要表现形式如何,与国外相比情况如何,具有怎样的功能与宏观经济效应,风险状况如何?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体系已采取的监管改革措施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启示?中国又该如何完善与改革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政策?
唐红娟编著的《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主要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合文献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展开分析。
唐红娟编著的《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厘清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性质、定义与构成,结合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过程,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功能,从顺周期性、期限错配、金融创新、杠杆、关联性、监管套利及金融安全网角度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论述了影子银行体系审慎监管的制度安排与框架,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构建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实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宏观经济效应与风险走势,阐述比较了FSB、美英欧日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突出问题,提出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特征与发展研究
2.2 影子银行体系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
2.3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方法与措施研究
2.4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与功能分析
3.1 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
3.2 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与运作
3.3 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
第4章 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分析
4.1 影子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强化了系统性风险
4.2 影子银行体系高度的期限错配增大了流动性风险
4.3 影子银行体系过度复杂的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虚拟性
4.4 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杠杆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与损失隐患
4.5 影子银行体系的高度关联性加大了金融风险的积聚与扩散
4.6 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套利行为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效果
4.7 影子银行体系脱离公共安全网增强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5章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理论分析与总体思路
5.1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理论分析
5.2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制度安排
5.3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操作框架
第6章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功能与风险监测分析
6.1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6.2 影子银行体系的中外比较
6.3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与宏观效应分析
6.4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测与分析
第7章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7.1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国际比较
7.2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7.3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