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主编的这本《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以举办方的合作对象及投资方不同,基于发展模式的思路将独立学院发展分为校政发展模式、校企发展模式和其他发展模式,通过对每种模式的优势及问题分析,对共同的发展困惑的梳理和研究,以期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有所启益。
第一章 应运而生:独立学院的产生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涌中国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际背景
(二)高等教育在国内蓬勃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多样化发展
二、民办高校发展困难
(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程
(二)民办高校发展艰难
三、“独立学院”应运而生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独立学院”的产生
(二)“独立学院”的发展贡献和现状
(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异军突起:独立学院的特征
一、“民”——独立学院的民办机制
(一)民办机制筹措办学经费
(二)民办机制聘任教职员工
(三)民办机制创新管理制度
二、“独”——独立学院的独立性
(一)独立法人
(二)独立财务
(三)独立校园
(四)独立招生
(五)独立教学
(六)独立文凭
三、“优”——独立学院的优资优质
(一)培养起点之优
(二)硬件软件之优
(三)人才质量之优
第三章 强强联合:校政合作模式
一、对独立学院校政合作模式的整体认识
(一)独立学院校政合作模式的内涵
(二)独立学院校政合作模式的优势
二、校政合作模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发展
(一)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发展历程
(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发展优势
(三)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三、校政合作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办学经费仍然不足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定困难
(三)毕业生就业竞争还不是很强
四、“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发展战略思考
(一)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章 机制灵活:校企合作模式
一、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历史回顾
二、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
(一)校企合作举办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式
(二)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特点
(一)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内涵
(二)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优势与特点
四、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产权制度不规范
(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三)资本盈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矛盾
(四)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冲突
第五章 百花齐放:独立学院模式多样化
一、校政企合作模式
(一)校政企合作模式的优势
(二)校政企合作模式的成功案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三)校政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校政企合作模式的前景分析
二、校校合作模式
(一)校校合作模式的产生
(二)校校合作模式的优势
(三)校校合作模式(中外合作)的典型案例——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四)校校合作模式(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上海师范
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五)校核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改制模式
(一)整体改制
(二)部分改制
(三)兼并改制
四、其他模式
(一)中外合作模式
(二)境内外合作模式
(三)公立高校单独举办模式
第六章 发展思考:问题与对策
一、产权制度的缺陷
(一)独立学院法人地位模糊
(二)独立学院产权归属不明晰
(三)“两权”分离管理模式的相对性
(四)收益权模糊不明
二、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矛盾
(一)法律、法规的模糊与矛盾
(二)投资与捐资的混同
(三)“营利”与“盈利”不分
(四)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营利性倾向
三、发展定位的两难
(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定位不明晰
(二)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关系定位不明
(三)独立学院自身特色与定位不明
四、内生资源与管理体制的薄弱
(一)内部管理体制
(二)内部管理制度
五、政府管理与政策的滞后
(一)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政策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六、独立学院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清产核资明晰产权
(二)处理好“营利性”与“公益性”
(三)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
(四)创新办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