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崔钟雷主编的《成语典故大全》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版式设计精美,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纷纷呈现给读者。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拓展知识范围,崔钟雷主编的《成语典故大全》将精练的文字、科学的体例、直观的图片、创新的装帧完美地结合,熔丰富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炉,以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为广大读者朋友打造一个颇具中华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成语典故大全》,读者可以从中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品赏历久弥新的语言精髓,阅读精彩纷呈的逸事掌故,领略经典书籍的艺术魅力,获得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熏陶,提升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
背井离乡
元朝著名剧作家马致远,在他的杂剧《汉宫秋》中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
汉元帝下诏书,要各州郡选美女人宫,充当妃嫔。大批美女人宫,元帝又无暇一一挑选,便让画师毛延寿画美女图以供挑选。毛延寿是一个见利忘义、善于玩弄权术的卑鄙小人。他来到成都,成都郡便把秭归县香溪村的一位农家姑娘王昭君(名嫱)推荐给他。他一见王昭君,便知她是汉元帝所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美人。于是他为王昭君画了一张美艳绝伦的画像,并向王昭君的家人索要一百两黄金,保证让王昭君排在百名美女的首位,使她很快就能得到皇帝的恩宠,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王昭君一家人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因此,毛延寿在王昭君的画像上做了手脚。这样,汉元帝在观看美女的画像后,把王昭君打入了冷宫。
王昭君每日靠弹琵琶打发无聊的日子。一天傍晚,散步的元帝循着琵琶声发现了幽居冷宫的王昭君。
汉元帝将王昭君带出冷宫,宠爱有加,封王昭君为明妃。经过一番调查,元帝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龙颜大怒,下令追捕毛延寿。
毛延寿闻讯后如丧家之犬逃离了长安,投奔北番国。临走之前,还不忘带上王昭君的第一张画像。他将此画献给北番王,夸说王昭君是光彩照人、不可多得的绝世美人,唆使北番王向汉元帝索要王昭君为妻,不惜动用武力。
北番王听信了毛延寿的谗言,果然如此行事。汉元帝迫于北番国的压力,答应了北番王的要求。王昭君听说此事后,十分体谅皇上的苦处,表示愿意前往北番国,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使生灵涂炭,愿以此来报答元帝的厚爱。
数日之后,元帝在霸陵桥头设宴送别王昭君。大臣们一点也不理解皇帝的心情,频频催促王昭君同北番使者尽快起程。元帝本来就有一腔怒火无处发泄,此刻终于忍不住斥责地位尊贵的尚书:“你是总揽朝政的大臣,理应能够安邦治国,保卫边疆。可是面对北番国的武力威胁,你却只能让一个弱女子前去和亲。假如我是汉高祖那样坚强的皇帝,我就派你去给昭君娘娘当侍从,让你也一起去尝一尝背井离乡,卧雪眠霜的滋味。要是你不留恋京城的生活而愿意去北番国住一辈子,我愿封你为王。”
在汉番国界的界河边上,王昭君向故乡、向元帝敬酒诀别后,突然纵身跃人波涛汹涌的江里,不见了。
北番王因为王昭君的壮烈自尽而清醒,意识到使用武力并不能得到美满的婚姻。他怀着崇敬之情为王昭君修建了坟墓,并将毛延寿逮捕送归汉朝处置,汉、番两国又恢复了和平友好的关系。
后人从汉元帝送别昭君时斥责大臣的话中,引出了“背井离乡”这个成语。
释义
背井离乡又称“离乡背井”,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
出处
《汉宫秋》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
驻守在井陉口的是赵军大将陈余,他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韩信没有后援,一定会败走。但是陈余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这一情况,亲自率领队伍在距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尽管已经是深夜了,但他仍然在部署明天的作战方案。他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成一字阵势引诱赵军;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旗帜,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待第二天汉军和赵军展开激战,乘赵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两千汉军突袭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
赵军探马探知汉军背水扎营,后退无路,马上禀报了赵王。赵王闻报,便嘲笑韩信犯了兵家大忌,竟将军队置于死地。
天亮以后,韩信布置完毕,开始从井陉口击鼓出击,赵王与陈余率领赵军全面出击,两军厮杀在一起。这边战斗正酣,那边两千轻骑兵看到赵军留下一座空营,就迅速闯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全部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战场上,韩信见难以速战速决,便率领汉军佯装败退,一直退到河边的阵地,与河边的一万军队会合。
赵军追杀汉军来到河边,原想把汉军赶进河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的汉军后退无路,反而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赵军打得大败。赵军一见汉军势不可当,就想撤回赵营,却发现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赵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混乱之中,赵王被擒,赵军数员大将被杀,李左车也被汉军俘获。
韩信看到军士押着李左车向自己走来,快步向前,亲自为他松绑,奉为上宾。李左车问韩信:“为什么要背水结阵?”韩信解释说:“只有把汉军置于死地,他们才会为求生而拼命。兵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演化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
释义
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P30-33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境界提升。经典名著凝结着古今人类的智慧,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作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人作品之中,而我们在阅读、在与名家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融入我们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贮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经过时间的打磨,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需要不断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悲剧中看清社会的现实,从史书中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寓言中体味人生的哲理和智慧,从诗歌中感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然而中国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精心编排了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选取中华五千年以来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篇章,内容丰富全面,既与课内知识点紧密相连,又适当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在忠实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汲取精华,释疑解难,使之更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力争为莘莘学子奉上一套编排精细、版本权威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