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闪亮的明星
我曾被邀请参加一次有趣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挑选出校园里“最闪亮的明星”。而这些参赛选手,全都是不满十周岁的孩子。
他们个个傲气十足地站在台上,大有藐视群雄,“一览众山小”之感。
男孩们都西装领结,头发油亮,走起路来皮鞋噌噌作响。女孩们则身着连衣裙,扎起高高的马尾,眉心点起一颗鲜红的朱砂痣。
从装束上就不难看出,为了赢得这次比赛的胜利,他们都着实精心打扮了一番。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是个人才艺表演,分数颇低,不到总分的一半。那么大半的分数去哪儿了呢?看看评分细则才发现,原来都把它分配到最后一个环节里去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双人游戏,意在测试参赛选手和自己妈妈的默契程度。谁要是在这一阶段得了高分,那八成就是冠军了。
台上的小选手们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评委宣读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很简单,哪位妈妈要是背上自己的孩子,在第一时间里冲到终点,中途没有歇气,或把孩子放下,那就算赢了。
赛场是一个圆形跑道,足有400米,起点和终点是同一条线。我很想写,路仅400米,可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儿。台上的这些孩子,每一个都不下六十斤,而他们的妈妈都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未经受过什么磨难。如今,却要她们背上一个六十多斤的孩子奔跑400米,不歇气,不间断,这谈何容易?
没有一位妈妈弃权。
她们默默地背起自己的孩子,等待哨响,一路狂奔。
孩子在妈妈的背后相互嬉笑,打骂。被背着奔于前列的孩子,不停地大声催促自己的妈妈:“妈妈,快点,快点,他们就快追上来了!”
那些被甩于尾后的孩子则更大声地责备自己的妈妈:“妈妈,你快点啊,你看,他们都快到终点了!你太慢了!”
既然是比赛,那就一定会有输赢。第一位到达终点的是个小男孩,他欣喜地看着台下的观众,一脸神气,好像他已经知道自己将是“最闪亮的明星”了。
最后一位到达终点的是个小女孩,她把嘴撅得老高,不停地向后斜瞅自己妈妈所在的位置。好像是在抱怨,今天之所以没有胜出,完全是因为她的妈妈。
评委开口了:“现在,比赛结果已在我手中。请允许我宣布,‘最闪亮的明星’是……”一阵隆隆的擂鼓声中,所有孩子都瞪大了眼睛,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你们身后的那位!”
话毕,所有的孩子都转身而望。此时,他们才发现,因大汗淋漓而狼狈不堪的妈妈。看着看着,有的孩子哭了。跟着,所有的孩子都哭了起来。
我不知道他们的哭泣是不是由于失败,或是受到了惊吓。可有一点我敢肯定,这些选手们已经明白了,此生中,谁是把他们看得最重要的人。
是啊!孩子们,这一路走来,有人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一直不变。因为在她的心里,你最重要;因为在她的眼里,把你看得最重。
天黑的时候
夜幕缓缓地从星辰的眸子里散开。所有在阳光里丧失了寻找机会的星星,终于气喘吁吁地探出眼睛,慢慢搜寻,这温暖的尘世中,还有一些什么值得他们次夜再临。
夜幕里,一位男孩儿紧紧抓住了妈妈的大手,他的思绪像大风一样在野外的路上狂奔。恐惧成山野里的荒草,卷裹着他,让他看不清前行的方向。他需要妈妈的手,温暖,宽厚,使他在寒冷而又漆黑的夜里,瞬间得以安定。
他知道,不论前方的路途怎样,妈妈一定不会松开他那双无助而又柔弱的小手。于是,他只管好奇地问:“妈妈,到了吗?到了吗?”
我看不清这位妈妈的脸庞,黑夜让她隐去了身形。可我坚信,此时,她的神色只有一种,她的回答,也只有这一句:“快到了,别急,孩子。你要是累了,妈妈就背着你,你靠着我睡。”男孩儿真困了,那么长的路,那么黑的夜,他细碎的步子往往要小跑起来才能跟上妈妈的速度。
他轻靠着妈妈的后背,在寂寥的星辰中沉沉睡去。妈妈双手向后,用手腕拦住孩子的大腿,用手掌托住他虚空的屁股。慢慢地,艰难地在黑暗的路途中前进。
妈妈曾是一位少女。她曾和男孩儿一样,惧怕黑夜,惧怕不可未知的世界。可此时,她却不知为何,心里竟没有了当年的惶惑和惊恐。她需要放慢脚步,哪怕这条路会因为她的迟误而变得漫长。她害怕的不是黑夜,而是黑夜里的石子会让她猛然摔倒,伤及此刻正在背上甜甜睡去的男孩儿。
她的步履变得越发沉重而又缓慢。她累了,像男孩儿入睡前一样,睁不开眼睛,手心里溢满汗珠。她努力闭上嘴巴,用鼻孔呼吸。这静谧的夜啊,谁知道前方有什么东西。她生怕自己厚实的呼吸会引来一阵黑暗中的狺狺狂吠。那么,男孩儿势必会从梦中忽然惊醒,泪水决堤。
她不害怕男孩儿的哭泣。她害怕的是男孩儿的惊慌,抑或男孩儿对黑夜的恐惧。她想要男孩儿勇敢些,于是,她就必须全面考虑。她不能因为一时的舒畅,而给男孩儿造成童年的阴影。她不希望在很多年后,男孩儿仍旧记得,在这条漆黑的路上,他曾被莫名的吠声给吓醒。
妈妈想要给男孩儿的,永远是温暖而又恬静的记忆。她腾出一只麻木的左手,捋了捋额前被大汗浸湿的乱发,站在原地,缓缓地弯腰,将男孩儿朝自己的背上抽了抽。而后,又缓缓地抬起身子,朝着前方的路,艰难而又镇定地前行。
妈妈在一盏亮着橘黄小灯的屋前停住了脚步。她没有放下男孩儿。男孩儿是在翌日的晨光中安然醒来的。他不知道昨夜妈妈的心中所想,他习惯了这样的夜。
很多年后,即便日光散淡,妈妈也只能一个人走过那条荒凉的小道。因为,此刻的男孩儿已然长大,而他的背上,也同样背着一个人。或是女儿,或是儿子。
妈妈没有伤悲,仍旧为男孩儿时刻准备着后背。因为在漫长的黑暗中,我们需要妈妈的手。那是孩子的需要,人性的归属。同样,那也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
妈妈,把爱留给你,你把爱留给了你的未来。有一天,记得也陪妈妈走一段那熟悉的路,给那无私的爱一些温暖。
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