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东编著的《虎王记》是一部描写西伯利亚虎王的成长历程的动物题材文学作品。在西伯利亚原始丛林里,一只西伯利亚雄虎——巴图鲁(主人公)艰难却自由地生活着。巴图鲁以丰富的亲身经历,逐渐成长为强大的真正意义上的百兽之王。
刘海东编著的《虎王记》讲述了:在西伯利亚原始丛林里,一只西伯利亚雄虎——巴图鲁(主人公)艰难却自由地生活着。巴图鲁的姐姐意外失踪,为追寻姐姐的下落,巴图鲁误入陷阱,被盗猎分子贩卖到美洲大陆。巴图鲁机智地逃脱牢笼,智毙追踪猎狗,遭遇美洲狮、美洲虎,捕杀大食蚁兽,巧遇蚺蟒大战……这番经历让巴图鲁既长了见识,又提高了能力。
不幸再一次降临,巴图鲁再次被捕获,被偷猎者带到非洲巡演,在众多“好人”的帮助下巴图鲁逃到马赛马拉保护区并最终回到西伯利亚。
《虎王记》中巴图鲁以丰富的亲身经历,逐渐成长为强大的真正意义上的百兽之王。
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的深秋,虽然下了几场小雪,依然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只不过不同种类林木叶子的颜色现在显得更加鲜明起来,交相辉映之下透显着丛林的层次感和紧密感。
在丛林深处,一抹黄绿相间的矮株地盘松后,三只雪狼(这种狼终年披着一身银白如雪般的长毛,因而得名)正在疯狂地啃食着什么。它们一般都过着群体生活,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观念,头狼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从这三只狼混乱的进食场景中却丝毫看不出它们的等级现象。它们的头狼在哪里?狼群在哪里?按野生动物的生存法则来分析,在这个食物还比较充裕的季节里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景的……这血腥的场面似乎在证明着这里一切的不寻常。
巴图鲁是一只成年不久,刚刚开始独立生活的雄性西伯利亚虎,在中国它被冠以乌苏里虎、满洲虎、阿穆尔虎等许多名字,不过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便是——东北虎。
这是体型最大的一种猫科动物,毛色鲜明美丽,最为珍贵。据统计,目前野生的约有500只,属中国I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它的匍匐位置处于灌木丛右侧下风向,五十余米远的一棵百年云杉处,高大的树影和低矮茂密的偃松丛遮蔽了巴图鲁矫健的身躯和炫目的花纹,却掩盖不住它那双锐利的眼眸。
巴图鲁有些愤怒,在自己的地盘上怎能出现这种现象?但丰富的生活经历告诉它不要太靠近这些不安全的动物,即使它自己现在也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致命杀手,但也不能丝毫麻痹。
几年前的一场战事让巴图鲁终生不能忘却。后胯的一道长长的、颜色稍淡的毛皮——这是一条险些让巴图鲁失去生命的伤疤,时刻在提醒着它。
已经潜伏近6分钟的巴图鲁仍然没有发现三只雪狼的亲友,它面部的肌肉开始微微抽动,刚针一样的胡须四方竖立,乌黑的嘴唇上翻露出四颗刺刀般的长牙,白色的浓眉微微吊起,一双琥珀色的大眼瞪得溜圆,射出两道凌厉凶光,额头上赫然一个墨色的王字,遒劲有力,奕奕生辉,颈部的毛发一根根立了起来,带着环形墨色花纹棍棒一般的尾巴托得笔直。
全身的肌肉、骨骼已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蓄势待发,两只宽大有力的前脚掌轻轻交替着跺脚,它已经趴得不耐烦了,直觉告诉巴图鲁——它可以行动了。
三只正在享受美味的狼已被它们胃里分泌出的贪婪的胃酸所征服,嗅觉、视觉全在食物上了,对附近的一切丝毫没有感觉。即使已经查觉,它们的生命在巴图鲁面前也势如累卵。巴图鲁每一块肌肉所蕴含的力量的爆发都是它们无法承受的。 “新账旧账一并算了!”巴图鲁突然发难,它如雨后彩虹般优美的一扑之下,最后面的一只狼只听耳后“咔嚓”一声,便觉得一物重重地砸在背部,随之而来的是因脊柱折断而占据全脑全身的剧痛感,它低频呻吟着、咳嗽着,刚吃到胃里的食物夹杂着鲜血喷洒在铺满枯枝败叶的地上。它下意识要站起身来,可神经断裂、脊髓肆溢的生理反应使得四肢抽搐,无法立起,不一会儿就不动了。
另外两只似乎已被这突发场面震慑,目光呆滞、靠在一起一动不动。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