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生存的智慧》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用最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个荒谬世界的看法。为什么我们宁可用药物改变孩子的大脑,好让他们跟上学校课程,也不愿意调整课程安排来符合孩子的天性?
现代文明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它惯于通过改变人来适应科技,责怪现实不符合经济学模型,为了推销药品而发明新的疾病,把智力定义为可以在教室里考核的东西,说服人们相信雇佣并不是奴役。《随机生存的智慧》认为,智慧的每一次失败,都可以归结为削足适履的结果。作者在书中入木三分地分析了你所处世界的随机本质,道破人们视而不见的思维陷阱。《随机生存的智慧》汇集了塔勒布深入洞察生活的格言,轻松活泼,毫不刻板,但却能让你大吃一惊,因为它揭示出你其实无意识地生活在错觉之中。凭借尖锐的才思和深远的智慧,塔勒布为我们剖析了这些错觉的本质,倡导用勇气、优雅和博学等经典价值观来抵抗庸俗和虚伪等现代病态。
《随机生存的智慧》由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是一本让你夜不能寐的书,一本让你每一页都会用荧光笔划下记号的书,一本几乎每句话都令你感触颇深的书。反思被吹捧过头的现代文明,展示你从未意识到的终极奥秘。
如果作者不是写《随机生存的智慧》这本书,而是发新浪微博,他至少会拥有5000万粉丝。看完本书,你便知睿智在何处,大师在何方。只有深入了解神奇的随机性,你才能更好地在世间生存——《黑天鹅》作者最新力作。
成功就是在中年时成为你在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个人,别的都是失控导致的结果。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把成功人士的名字时时挂在嘴边炫耀。
现代人需要弄清楚,“富有”和“变得富有”在数学层面、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伦理层面上不是一回事。
要获得彻底的自由,你不仅需要避免成为奴隶,还需要避免成为奴隶主。
命运惩罚贪婪者的方式是让他贫穷,惩罚特别贪婪者的方式是让他富有。
绝大多数人自杀是因为羞耻,或者是因为经济与社会地位的丧失,不是因为被确诊患了绝症。
“财富”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词,因为它没法准确衡量;不如换用“缺乏财富”这个词,意思是在任一时刻,你所拥有的和你想要拥有的之间的差距。
年长的人最美丽的时候,是他们拥有了年轻人所缺乏的东西的时候:雍容,博学,智慧,经验,以及波澜不惊的平静。
我去参加一场幸福研讨会,结果发现与会者看上去都很不幸福。
傻瓜们所谓的“浪费时间”往往是最好的投资。
衰老一开始是用记忆替换梦想,到最后是用记忆替换别的记忆。
你总想避免既招人讨厌,又不招人羡慕或是妒忌。
P25-29
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和执行秘仪的厄琉西斯之间有一个叫做阿第卡的克雷达勒斯的地方,普罗克拉斯提斯是这里一片小庄园的主人。他招待客人的方式非常独特:他会把旅人拐骗到自己的庄园里来,给他们吃一顿丰盛的大餐,然后邀请他们在一张非常特别的床上过夜。他非要让这张床刚好一丝不差地符合客人的身材。如果客人个子太高,他就用锋利的斧子把他们的腿砍断一截;如果客人个子太矮,他就把他们的身体拉长(他的原名应该是达玛斯忒斯,或者普罗珀蒙。“普罗克拉斯提斯”是他的绰号,意思是“拉伸者”)。
普罗克拉斯提斯最后的下场,可以说是自食其果。英雄忒修斯碰巧路过了这里,他后来会创下在克里特迷宫斩杀牛头怪米诺陶洛斯的伟绩。在吃过例行的丰盛大餐之后,忒修斯迫使普罗克拉斯提斯躺在他自己的床上,结果发现他的个子比床长出了一截。为了让普罗克拉斯提斯符合他自己的标准,忒修斯斩下了他的头颅,就像传奇英雄赫拉克勒斯“以其之道还治其身”的行事方式一样。
在更加邪恶的版本(例如伪阿波罗多洛斯的《神话文库》)中,普罗克拉斯提斯拥有两张床,一张很大,另一张很小。他让矮个子的受害者躺在大床上,高个子的受害者躺在小床上。
这本书中的所有格言在某种意义上都跟“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有关——遇到我们不了解、不清楚的东西时,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拉伸”或者“压缩”,强迫它们符合世俗的、预设的、人为制定的观念、门类和套路。我们自己似乎意识不到这种颠倒了前因后果的做法,就好像裁缝为了让自己做的衣服刚好符合顾客的身材,而拉伸或者截短他们的手脚。例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我们宁可用药物改变孩子的大脑来让他们跟上学校课程,也不愿调整课程安排来符合孩子的天性。
因为格言一旦解释清楚就失去了魅力,所以我只在这里暗示一下本书的主旨——更进一步的讨论就留到后记中进行吧。这些格言每一条都是独立的,但其内容都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思想:面对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是怎样应对,应该怎样应对。在我的另两本书《黑天鹅》和《随机致富的傻瓜》里,我更加深入地探讨了这一主题。*
*我借用“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这个典故,主要不是为了描述对事物的错误分类,而是选择错误的变量加以更改的行为——就像更改人的身材而不是床的尺寸。注意,我们所谓的“智慧”(伴以技术层面的娴熟)每一次的失败,都可以归结于“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式的情况。
塔勒布的写作风格兼具史蒂芬·科拜尔和米歇尔·德·蒙田的优点。
──《华尔街日报》
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思想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
风格独具,精采绝伦。
──《洛杉矶时报》
这是最具有预见性的声音。
——《GQ》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