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经选了四年来所做的大量家访、咨询中的典型案例,从中提炼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书中的案例和咨询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实用性强;并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和内容,既通俗易懂又深入浅出。五易其稿,终于将本书奉献在读者面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能力来自教育习惯;第二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第四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人格塑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面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父母应该养成的教育习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父母教育习惯决定孩子未来(梳理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细节) |
分类 | |
作者 | 汪骏//郭永莉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经选了四年来所做的大量家访、咨询中的典型案例,从中提炼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书中的案例和咨询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实用性强;并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和内容,既通俗易懂又深入浅出。五易其稿,终于将本书奉献在读者面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能力来自教育习惯;第二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第四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人格塑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面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父母应该养成的教育习惯。 内容推荐 说到培养习惯,大多是指孩子,而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父母的教育习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它会给我们家长带来一些新的思路、新的体会和新的感受。 本书通过对四年来咨询跟踪过的上千个家庭的研究和分析,从学习、生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总结出父母应该养成的若干教育习惯。 本书精选的案例富有针对性;讨论的问题是父母关注的焦点;提出的建议具有操作性。语言生动活泼,评点深入浅出,适合家长阅读,也可作为家长学校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能力来自教育习惯 第一章 家庭教育陷入被动的原因分析 1.不幸家庭教育的背后 2.大形势下的压力——盲目性 3.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惯性 4.生活的干扰——惰性 第二章 从哪里起步——习惯造就教育能力 1.观念易改,习惯难移 2.为什么孩子想摔碗 3.建立教育习惯的平台 第二部分 父母的教育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 第三章 习惯一——关于家庭作业 1.擒贼先擒王 2.蜗牛散步——磨蹭 3.老牛拖破车——慢 4.瞒天过海——小动作 5.全程监控—一没事找事 6.猴子屁股坐不住——隐性怠工 7.心情愉快,动作才快 8.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 9.冰雪化了春天来了 10.换种方式做父母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四章 习惯二——关于书包谁管 1.一件小事做得完美胜过许多大事 2.谁也不能一辈子靠保姆 3.你为什么不自己背书包 4.习惯是由细节组成的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三部分 父母的教育能力——孩子的能力培养 第五章 习惯三——关于注意力不集中 1.不要把沙子揉进眼里 2.好动源于心动 3.玉不琢不成器 4.活力四射的太阳会炽伤皮肤 5.破坏王变成了创造王 6.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7.弹簧压得越紧反弹越大 8.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在的主动追求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六章 习惯四——关于记忆力差 1.发挥孩子爱玩的天性 2.把词串成故事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七章 习惯五——关于阅读能力 1.阅读使人进步 2.文字让孩子安静下来 3.用游戏的形式启发孩子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八章 习惯六——关于思维能力 1.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3.用美好的情感感染周围的人 4.创意从父母开始 5.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九章 习惯七——关于口头表达能力 1.口才的价值 2.学会倾听 3.从聊天中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4.给孩子直面社会的能力 附录:父母指南/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四部分 父母的教育习惯——一孩子的人格塑造 第十章 习惯八 创新——学会做人做事 1.不平凡的父母造就不平凡的孩子 2.生活教育需要创意 3.有一种教育形式,一辈子难忘记 4.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父母的生活教育开始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一章 习惯九 乐观——提高抗挫折能力 1.爱不是一种占有 2.让孩子直面生活 3.过多的爱软化了孩子的生命力 4.我是大人 5.有计划地磨练孩子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二章 习惯十 感恩——学会爱父母 1.妈妈,我给你洗洗脚 2.爱国先从爱父母开始 3.父母的辛苦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4.在家庭中分享从吃饭开始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三章 习惯十一 合作一——同学之间的相处 1.人际交往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2.一个心里有自己的人是换不来真诚的 3.明智的家长教会孩子接纳世界 4.融入大海的水才不会干枯 5.挺起胸膛面对生活 6.拥有一颗平常心 7.该出手时就出手 8.最及时的帮助是最好的帮助 9.真正的呵护是给孩子成长机会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四章 习惯十一 合作二——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1.孩子是环境之子 2.事实胜于雄辩 3.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4.每个人都需要赏识,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五章 习惯十二 自理——自我生活管理能力 1.女儿的房间是母女之间的地雷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细微的习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底蕴 4.孩子在思考与动手中形成了条理性 5.塑造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6.人为什么有吃饭的欲望,因为饥饿 7..越早越好,永远不迟 8.学会支配自己的零用钱 9.制定零用钱支配制度 10.知道计算一顿饭吃掉多少钱 11.孩子应承担一定的家务活 附录:父母指南/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六章 习惯十三 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2.办法总比困难多 3.人的年龄越大,惰性越大 4.教训有多大,收获就有多大 5.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6.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关爱 7.孩子的品质需在实践中完成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七章 习惯十四 民主——家庭决策会议 1.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好方法 2.家庭会议让孩子自信起来 3.家庭会议让孩子变得更加懂事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第十八章 习惯十五 独立——兴趣爱好 1.琴棋书画交响曲 2.不用孩子现在的痛苦换取未知的幸福 3.不把孩子的兴趣与自己的兴趣相混淆 4.鼓励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5.孩子的成长需要伙伴,需要朋友 6.家长给孩子创造交友环境 附录:案例/测试问卷/孩子学步 试读章节 第二章 从哪里起步——习惯造就教育能力 1.观念易改,习惯难移 发展能力建立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当出了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隐藏在最底层的习惯心理的作用。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 他们把一只青蛙丢进一个水已沸腾的铁锅里,在生死一线的瞬间,青蛙以超凡的速度跳出了铁锅,免去了被煮熟的厄运。 第二次往锅里装上冷水,青蛙被放进去后,舒展四肢,逍遥自在,心理学家给铁锅慢慢加温,青蛙却浑然不知,当它感觉到浑身凝固,想奋力挣扎时,早已失去了挣脱的力气。 这样的案例发人深省,一点一滴的加温,无声无息却又令人毫无防备,总有一刻,量变达到了质变,犹如加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煮熟了那只青蛙的最后一股热量,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它一直存在。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便接受着环境的熏陶,良好的与恶劣的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最初的清醒与辨别。 这个逐渐渗透的过程,便形成了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教育的习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习惯的控制,于是心理学家们认为:习惯成性格,性格成命运。 习惯何其重要。 父母在习惯中进行自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中形成自己的习惯,终于有一天,父母们再也无法忍受孩子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惯,企图改变时,却往往难以贯彻下去,因为,他们改变的其实是两种习惯:自己的和孩子的。 改变的过程是艰难的,不亚于那只想要从渐渐加热铁锅里跳出的青蛙的艰难。 2.为什么孩子想摔碗 初三的陈达长得相当壮实,一眼望去感觉营养过盛。 在别人看来,陈达过着幸福的日子,老爸是大公司的老总,陈达生活上从不缺少什么,但陈达也不幸福。他的全职妈妈简直让他烦透了。他很奇怪,妈妈仿佛长着火眼金睛,总能看到他做得不好的地方,挑刺水平堪称一流。陈达的火爆脾气就这样一步步地练成了。只要妈妈一显出挑刺的模样,他的心就开始狂乱,有时甚至用拳头来砸墙,直到手上出了血,才觉得心里舒服点。 陈达和妈妈闹得最凶的时候,死活不肯上学。妈妈只好求助于我们。但改变却是个漫长的历程。 有一回,陈达和同学去打篮球,这是陈达的最爱,玩得尽兴,回家便晚了。 妈妈在家做了一锅的沙拉等着儿子回家享用,谁知左等右等,不见人影,只好怀着一肚子气自己先下点面条吃了。 陈达回来时,妈妈便这样“赏识”了他一句:“儿子,你回来得太早了,再晚一点就更好了。”陈达听着不太对味,但自知理亏也没吱声。 沙拉照样给他吃,陈达一听妈妈自己只吃了面条,很感动,立刻表示将功赎罪,替妈妈洗碗。 妈妈的脸上柔和了不少。 一放松不要紧,老生常谈便又开始了:“不是妈妈说你,你今天也太不自觉了,你想想,都初三了,做完作业,你还得复习一下……” 陈达的脑袋“嗡”的一声就大了,妈妈还在一边唠唠叨叨,陈达的火也越积越多,吃完饭他把碗一推就看起电视来。 妈妈也火了:“你怎么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说话不算数。” 母子僵持的结果是陈达不但没洗碗,第二天连学都不肯上了。 我后来对他妈妈说:“那时候让他洗碗,等于是让他去打碗。”陈达在一边插话:“你说得太对了,那时候我真想冲上去把碗都摔掉。” 这是一个建立与孩子良好沟通习惯的案例。母亲痛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她甚至每三天去逛一次书店,将新出的教育图书买回来研究学习。谈到教育话题她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两小时,不知情的人绝对不会把她和家教不成功的母亲划等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就是习惯。 3.建立教育习惯的平台 国际上有一条衡量习惯形成的标准:一项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连续不断的重复。 千万别小看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中你要面对的敌人是无形而巨大的,外界的干扰、自身的惰性等都可能成为障碍。 但这并不代表父母们迈向成功的希望渺茫,恰恰相反,从习惯入手,正是父母走向成功的出路。 父母要从下列几方面建立教育习惯。 从孩子生活的重心——学习入手,家长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粗心、不听课、写作业拖拉、与同学、老师相处等等。正确处理学习问题是家教中关键的关键,总的原则,通过培养学习习惯来塑造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的习惯,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自我控制、条理性等品行。 其次,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父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建自己的习惯:个人生活、孩子的兴趣爱好、理财、交友、爱心、家庭决策等几个方面。总的原则要求给孩子合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高楼大厦建立在多重支点上才稳固,人也一样,各支点发展平衡,人生才能稳定向前,家长切记要培养孩子的习惯,以便它像本能一样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说培养学习习惯基于教孩子如何做事,培养生活习惯基于教孩子如何做人,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则是前二者的平台,父母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态度,也因此,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最佳的结果应该是“不管孩子”。如一段话所言: 三等父母用大量的时间管孩子; 二等父母用少量的时间管孩子; 一等父母教会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能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正是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当然最根本的是父母教育习惯贯彻的过程。 路就在这里。 注重良好习惯的教育(学习和生活),把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由被动变主动。 P10-12 序言 有个孩子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喊醒爸爸妈妈后自己去跑步,不管刮风卞雨寒假暑假天天如此。 原来身体健康很简单,只要养成坚持的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养成吃苦的好习惯就可以了。 国王要选一个接班人,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种子,谁的花开得最好最鲜,谁就可能做接班人。一个月后,国王去每家视察,每个孩子都拿出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国王没有说话,默默地看着,直到听见一个孩子在哭泣,因为他的种子至今没有发芽,他伤心地哭了,国王蹲下身体,摸着这个孩子的头,面对全城的人宣布,他就是接班人,因为种子是煮过的。 原来诚信很简单,只要养成不撒谎的习惯就可以了。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复杂的问题里往往蕴含着最简单的道理。 有一句话叫好习惯终身受益,当我们的家长在竭尽全力想塑造自己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 社会?学校?幼儿园?或者家庭? 许多的家庭由于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导致家庭教育走向了困境与迷途。 幼儿园或学校统一的教育却培养出不同的孩子的现状告诉我们:答案更多应该在家庭,在我们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父母身上。 于是我们顺着这根主线不断地挖掘,对古今中外成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研究,对南京、杭州、广州、南昌等地的数千个成功或失败的家庭做了细致的调查,终于发现,孩子良好的学习或生活习惯来自父母良好的教育习惯。 当复杂的教育问题最终落实到一个个习惯上的时候,一切便变得比较明了了。在咨询中,我们循着孩子的问题,建议家长改变自己相关的不好的教育习惯并建立好的教育习惯,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父母身上,却发现问题得到了奇迹般的解决。 解铃还需系铃人,正是如此。当前许多的家教书籍谈到习惯,都认为应是孩子养成的,而我们提出父母的教育习惯这一理念是一个全新的视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反省我们的家庭教育会发现,有许多褪色的不合时宜的习惯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父母。中国孩子的沉重与西方孩子的活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依惯性依情绪做的太多,而理性的思考太少。或许父母的教育习惯这一理念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家庭教育。 本书经选了四年来所做的大量家访、咨询中的典型案例,从中提炼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书中的案例和咨询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实用性强;并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和内容,既通俗易懂又深入浅出。五易其稿,终于将本书奉献在读者面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能力来自教育习惯;第二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第四部分父母的教育习惯与孩子的人格塑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面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父母应该养成的教育习惯。 限于水平,本书可能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家长和专家指正。 后记 传说人有三个命,一个是父母给的;一个是另一半(妻子或丈夫)给的;还有一个是孩子给的。 第一条命已成定局,所以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应尽自己的一份赡养之心; 第二条命是一种缘份,是生命中的另一半陪随着漫漫人生路,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而第三条命给了你新的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新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幸福和快乐,我们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现在的孩子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父母教育心情尤为迫切。从讲座、咨询、家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到父母的愿望与期盼,同时也感到了家长的一丝迷惘和困惑,深究下去,这份痛苦源于家长教育能力和习惯的欠缺。为此,这些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对家庭进行研究,给家长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每当看到家长和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和成长,我们就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细胞,只有细胞健康,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家庭教育是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的话题,从父母的教育习惯切入是给家长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角度。家长看完书后能有所感悟,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 汪骏 郭永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