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个魔鬼。
1991年1月,一场世界瞩目的战争,又降临到我们这个星球上。这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战争风暴,这也是一场展示高技术武器的风暴。
焦国力创作的《风暴风暴风暴--海湾高技术战纪实》是“大校带你看世界”系列之一,书中讲述了一些最新战争军事武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暴风暴风暴--海湾高技术战纪实/大校带你看世界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焦国力 |
出版社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争是一个魔鬼。 1991年1月,一场世界瞩目的战争,又降临到我们这个星球上。这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战争风暴,这也是一场展示高技术武器的风暴。 焦国力创作的《风暴风暴风暴--海湾高技术战纪实》是“大校带你看世界”系列之一,书中讲述了一些最新战争军事武器。 内容推荐 焦国力创作的《风暴风暴风暴--海湾高技术战纪实》是“大校带你看世界”系列之一,书中讲述了一些最新战争军事武器。 《风暴风暴风暴--海湾高技术战纪实》包括了战云密布波斯湾;“飞毛腿”踢向以色列;混战海夫吉与自相残杀;“军刀出鞘”100小时;“风暴”没有结尾等内容。 目录 战争是一个魔鬼 1.风暴起处 2.战云密布波斯湾 3.绝密·作战计划1002 4.谁打响了第一炮 5.“飞毛腿”踢向以色列 6.寻找“飞毛腿” 7.战俘与“人质盾牌” 8.战地魔鬼神秘出击 9.混战海夫吉与自相残杀 10.大决战前的最后通牒 11.“军刀出鞘”100小时 12.“风暴”没有结尾 附录:海湾战争中的武器 即将消失的C-5运输机 “低空霸主”——武装直升机 “风暴”中的“黑小姐”——U-2侦察机 C-17能成为“百变金刚”吗 写在后面的话 试读章节 1990年8月2日凌晨,科威特的人民正在梦中安睡,伊拉克的10万军队、350辆坦克趁着夜色,闪电般地突进科威特。伊拉克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激烈的抵抗。10个小时之后,伊拉克军队全面占领了这个国家。 “这太不公平!这是强盗式的袭击。”事后科威特一位空军军官对记者说,他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科威特人的准备的确很不充分。军事上的准备不充分,更没有心理上的准备,一切似乎都来得太突然了。 其实,只要认真回忆一下。1990年8月以前的某些日日夜夜,人们对伊拉克的突然袭击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伊拉克和科威特是中东的两个石油生产国。如果打开地图,你就会看到,伊拉克的东南部边境与科威特接壤。伊拉克的国土面积大约有44 44万平方千米,而科威特的国土面积只有约1.5万平方千米,科威特历史上曾经属于伊拉克。。1990年6月,伊拉克公开指责科威特,说科威特自1980年以来,一直在偷采伊、科两国边界的鲁迈拉大油田中的属于伊拉克的石油。伊拉克还公布了被偷采的石油的价值。说是价值24亿美元之多。紧接着。1990年7月1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公开发表讲话,指责科威特“偷偷地抽取伊拉克油田的石油”,他还声称:科威特在蚕食伊拉克的土地。此话一出,科威特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科威特总共不到3万人的军队,立刻进入了戒备状态。但是科威特领导人的心里十分清楚:这区区3万人的部队,要面对伊拉克100万军队的挑战,力量的悬殊是十分明显的。 科威特领导人深知“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他们通过第三国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表示:科威特愿意给伊拉克赠款90亿美元。 然而萨达姆的胃口很大,他提出,科威特不仅要免除伊拉克所欠科威特的债务,而且要赔偿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的损失300亿美元。 我的天,这么多钱!科威特首相面带难色,说拿不出这么多。萨达姆的副总理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清单。上面列着科威特在全世界的资产,总计1000多亿美元。“只要给我们1/3。就行了。”伊拉克人说。科威特当然不能答应这样的要求。理由很简单:钱是用我们的石油换来的,不能随便给别人。 7月24日,萨达姆通过第三国转告说:“如果不给,我知道怎样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那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面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强硬话语。科威特希望进行一次谈判。7月31日,科、伊双方坐在一起开始谈判。然而,这一次,在谈判桌上,伊拉克提出的不仅仅是石油和金钱的问题。伊拉克还得寸进尺地提出,科威特必须割让一部分领土给伊拉克。这样的要求科威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8月1日晚,双方的谈判不欢而散。 第二天,科威特就遭到了野蛮的占领。科威特皇室人员仓皇出逃沙特阿拉伯。 8月8日,萨达姆宣布,伊拉克与科威特“永远地合并”,科威特成为它的第19个省,科威特首都也被改了名称。 一时间世界舆论大哗,许多国家纷纷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第660号决议。即海湾危机的第一个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和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 萨达姆面对着这个沸腾了的世界,意识到自己原先的判断出了偏差。但是,萨达姆绝不是那种有错就改的成熟的政治家。有错必纠的政治家,在地球上并不多见。萨达姆可不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撤出科威特,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更何况几天之内他已经从科威特得到了许多黄金和珍宝,到嘴的肥肉刚吃了一口。怎么能轻易地丢掉!他想:也许“胜利”就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面对世界的压力,伊拉克的巴格达电台宣布伊拉克军队于8月5日撤军。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萨达姆的缓兵之计。P2-5 后记 我爱蓝天,更爱金秋十月北京的蓝天。 京城十月的蓝天,没有一丝白云,湛蓝湛蓝,就像有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天幕之上,惹得你忍不住想上天去摸一摸那蓝蓝的天幕。 我甚至想,如果有工具,我真要将那巨大的蓝宝石,锯下一方。用四根支柱,支撑在京城的上方。让北京的天永远是那么蓝那么蓝。 人们对蓝天的种种遐想,也许隐含人类最古老的梦想。 在人类的蓝天梦中,最具特色、最奇妙无比的想象要数中国人了。尽管中国人至今还没有登上月球,但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个传说大概可以算作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远古的蓝天之梦了。你看,一个美貌绝伦的女子,因为偷食了一种不死之药,便飘飘飞去,直奔月宫。这种上天的办法,用不着任何乘载工具,实在是太简单、太方便、太随心所欲了。 即使使用工具,中国人的飞天想象也是最省力、最简便、最奇特的,只需就地取材:有云有雾便可。孙悟空腾云驾雾,冲上凌霄宝殿,把天宫闹了个底朝天,便是一个好例证。 外国人上天有外国人的办法。法国人的办法是坐进一枚炮弹中,让炮弹把人射上月球。阿拉伯人的上天工具是一块毯子,人坐在毯子上,让毯子飞起来,把人送上天空。 人类真正飞上蓝天,是从两个美国人开始的,他们俩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德顿城开了一个自行车店。这就是莱特兄弟,航空史上把他们看成是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 其实。他们的发明是在许许多多人失败的基础上诞生的,他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飞上蓝天的。 有一个叫李林塔尔的德国人,就是那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他在莱特兄弟之前,就开始研究上天的办法了。我敢说,李林塔尔一定经常仰望蓝天,充满对蓝天的退想。 1891年,在德国的一间小屋里,李林塔尔手握一支鹅毛笔,坐在一张大桌前。上衣的领口高高地竖在脖子周围,正伏案设计着自己的梦想。 当李林塔尔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一架样子奇怪的滑翔机。 这架滑翔机长着四片“翅膀”,犹如四片巨大的蝴蝶翅膀分上下两层排在机身上。所谓的机身,也只不过是横七竖八的几根支架连接在一起,尾翼也不是现在飞机上那种。像是有一只大风筝用一根支棒联结在滑翔机上。 驾驶这架滑翔机,犹如我国传统的划旱船:人的臀部和腿部悬挂在滑翔机的下面。用两臂将身体支撑在滑翔机内。 滑翔机的起飞是建立在李林塔尔奔跑的基础上,他的双脚踩在山坡上,身体挂在滑翔机里。这可真是名符共实的脚踏实地,李林塔尔的双脚顺着山坡向下奔跑,很快。滑翔机有了升力,李林塔尔的双脚离开了地面,100米、200米……滑翔机越飞越远。 李林塔尔的朋友们聚集在山坡下,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他的飞行,这一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就像金秋十月北京上空美丽的蓝天,了。李林塔尔的滑翔机就像一叶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在空中剧烈地摆动。身解数,拼命稳住滑翔机。 “太危险!”人们大声朝他呼喊着。 现在已经无法证实李林塔尔是否听到了人们对他的呼喊。单凭滑翔机滑翔的高度来分析,他应该听到了这喊声。可是他并没有让滑翔机降落下来,他要抓住机会让滑翔机滑翔得更远、更远。因为他知道,有时候风对滑翔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又一阵狂风刮来,李林塔尔的滑翔机再也无法正常操纵了,它像一辆被狂风吹倒的自行车,坠落在山脚下。人们惊呆了,朋友们把满身鲜血,昏迷不醒的李林塔尔送到了附近的诊所。第二天,这位航空界的先驱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 人类的蓝天梦是在许许多多次的失败中实现的,李林塔尔的牺牲只是这许多失败中的一次。为了人类的蓝天梦,英国的一个叫皮埃奇的年轻人,在1899年10月2日试飞自己设计的滑翔机时,也不幸坠落下来,落个机毁人亡的结局。在莱特兄弟之前,还有美国的蓝利和马克西姆,法国人阿代尔,英国的凯利和亨森,他们都有过蓝天之梦,都设计并驾驶过滑翔机,尽管他们并没有像李林塔尔那样满身鲜血昏迷不醒直至闭上眼睛,但他们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莱特兄弟是在这些先驱者们的坠落中起飞的! 每当我看见在蓝天翱翔的飞机,便会想:当李林塔尔和莱特们冒着生命危险,研制飞行器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们在干些什么呢? 翻开历史,我看到江苏巡抚李鸿章正向我走来。在他的身后,走着一群辫子兵,每人手中都握着一支鸟枪。这支队伍可以说是当时大清政府的精锐之师了。然而,鸟枪终究敌不过洋枪,李鸿章“见西洋火器之精,乃弃习用之抬枪、鸟枪,而改为洋枪队”。随后,清政府在上海、天津、江宁、广东、四川等许多省广设机器制造局,引进外国设备,自己生产枪、炮、弹、药等。当时的机器制造局很快就能生产毛瑟、马梯尼、士乃得、云者士得四种枪弹。忙着引进设备,制造洋枪洋炮,这在当时来说,多少有了点开放的味道。如果我们期望清政府在制造洋枪洋炮的同时,让机器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滑翔机或飞机,那就是一种非分之想了。 飞机飞上天之后,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莱特兄弟大声疾呼:“飞行器的时代终于来到了!”美国政府听到了莱特兄弟来自民间的声音,但是政府官员们无动于衷,他们能够送给莱特兄弟的只是一句冷冷的话:如果飞行器不能携带一名人员平稳飞行,当局是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的。除了美国政府之外,还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也听到了莱特兄弟的呼喊,这就是英国政府。莱特兄弟向英国政府保证:我们的飞行器可以按照英国政府提出的条件飞行。同时,莱特兄弟也向英国政府提出了条件:英国必须购买我们的飞行器。英国政府的官员们摆出了一副绅士派头,他们回答说:英国政府没有购买的责任。莱特兄弟的起飞实在是举步雏艰,没有雄厚的资金,无法对飞机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没有政府的支持,也就无法得到雄厚的资金。伙子仰望蓝天,发出一声长叹。随后他将图纸和说明书寄到了英国一个飞艇研究机构。 科技术的发明创造,可以在民间诞生、发展并壮大,而飞机的发展与壮大无论如何是少不了官方的支持的。 因此,比较起来,冯如却要比谢缵泰幸运得多。 1910年3月,莱特兄弟在美国洛杉矶进行飞行表演,冯如得到消息,昼夜兼程赶往洛杉矶。哪知,莱特兄弟对这次飞行表演严加保密,限定参观者必须远离飞机,不得在近处观看。尽管如此,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对冯如还是有不少启发,没过多久,冯如便制造出了一架在当时看来已很先进的飞机。冯如的飞机制造是在美国的旧金山完成的。美国人十分钦佩冯如,想请他长期留在美国传授技术,但冯如执意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带回祖国。 1911年2月,冯如带着他的一班人马和两架自制的飞机,回到了广州。1912年,冯如呈请广东革命军政府批准,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作飞行表演。为唤起人们对航空事业的重视,在表演前,冯如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飞机的性能和在国防、交通上的作用,然后,他驾机由燕塘操场起飞,凌空而过,飞机在40多米高的空中飞行。操场四周人山人海,掌声不绝。冯如驾驶飞机在空中灵活自如地旋转。当飞机飞行了一圈后,他移动操纵杆继续爬升,不料用力过猛,飞机失控坠落,冯如的头、胸、大腿均受重伤。红十字会立即进行了抢救,但因药品不足,这天又适逢星期日,军医外出,冯如终因治疗不及时,与世长辞,时年29岁。他在弥留之际,还嘱咐他的助手:“我死后你们不要因此而丧失进取的信心,要知道牺牲是难免的,这是飞行中必须的阶段。” 1912年9月24日,在冯如坠机牺牲的地方召开了追悼大会,群众送挽联极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命令:按照少将阵亡的待遇给予抚恤,并将他的事迹存放国史馆。 今天,如果我们来到广州黄花岗,就会看到冯如的墓,墓碑上刻着“中国创始飞行大家冯如君之墓”一行大字。 后辈应该永远记住:冯如是中国第一个为飞行事业献身的人。 以上这些话写在书后,记录了一个在中国空军服役多年的退休老兵,对蓝天的遐想和眷恋,以为“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