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点一横长(我的亲人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凤英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点一横长(我的亲人们)》编著者明凤英。

《一点一横长》由她近年来所撰写回忆台湾往事的散文结集而成,讲述了父辈们从大陆赴台之后的日常生活。 本书情感真实,内容生动,文字流畅,承续了现代汉语写作的优良传统,也展示出回忆性随笔书写的独特风貌。

内容推荐

《一点一横长(我的亲人们)》编著者明凤英。

《一点一横长(我的亲人们)》内容提要:本书由明凤英近年来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用平易真切的方式讲述了父辈们从大陆赴台之后的家庭生活、日常生计,描绘了作者和友邻们丰富多彩、悲欢喜乐的童年故事,展示了作者赴美深造的种种思想碰撞和学术风景,呈现出普通民众对生活的执着,对幸福的追求,与对和平的向往。本书情感真实,内容生动,文字流畅,承续了现代汉语写作的优良传统,也展示出回忆性随笔书写的独特风貌。

目录

李陀序

李欧梵序

自序

◆父辈在台湾

想念父亲

一表三千里

王老五与小白菜

我的叔叔伯伯们

一点一横长

美援那些年

◆凤梨一牛车

小镇上的戏院

凤梨一牛车

裁缝车边

谁怕打手心

马尾那些年

娘家

外婆的台西村

少爷

◆大事小说

地球上的故乡

我的家,在山那一边

破布子的夏天

太平岁月大事记

罔忍

◆海鸥回眸

等待戈多的日子

飞过太平洋

试读章节

旅  程

成年后,我四处走动,进进出出大陆城市好些时候了。旅途奔走中,有时不期然一阵牵动挂念,父亲的老家,像是一个潜藏在深深的海底的东西,一寸寸浮了上来。客居的夜晚,我在卫星云图上搜索着父亲的老家,想象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

 从洛杉矶飞上海,转赣州。休息一夜,走厦蓉高速、厦昆高速、赣粤高速往北,经过一个个不曾听说过的地方:山牛坑、八角庙、西坑、大营里、双麻乡、坝孜。在一个横市镇的地方下高速路,在高坝、堋贝、石坡下、坪市、过溪上,境口这些小村子间穿行,到隆木乡。

入隆木乡前,拐进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岔路,进入起伏的山区。不多久,山石缝隙中间,绕过一处堆叠的花岗岩堆,出现了一条崭新的洋灰路。车子开上去,没多久,脚下一点点托高,一会儿眼前开展出一方方闪亮的油水梯田。几百间粉墙灰瓦的人家,散落在青玉一样的水田里。原来有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隐在这里。

小村正面,让小山陵微微掩住,像一扇半开的屏风。山脊上一线苍蓝古松,高高守护着这个山水小村。青山绿水,好一个隐蔽的地方。

听说这里的人是很久很久以前,从中原地方辗转往南迁徙来的。乱世中,躲避到这里住下,耕田读书。到底是多少年以前的事情,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后世的人,叫他们客家人。

以前的流离的明家先人,不知道是怎么地寻觅跋涉,才找到了这片好地方,落下脚来?

族谱上说:明家的祖上,是一条龙。神龙。

明  屋

明屋这名字,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地属江西省南康市隆木乡小寨村,离赣州大约两小时的车程。“明屋”,大概就是明家人住的屋子吧。现在改名叫“民丰”,民生乐利,物产丰足。但附近的人还是叫它“明屋”。

从村口蜿蜒往里,路宽勉强只容一辆车。一户户粉墙黛瓦的屋子,紧挨着水稻田。这路没有路名,路边的人家也没有门牌号码。要是找人,只要报出名字,就可以了。说是谁谁谁的儿子,爷爷是谁,叔叔伯伯是谁,就可以了。要是写信,就写:明屋,谁谁谁收就够了。

四周是梯田、荷犁的老牛、堆高的庄稼、扛着家伙的男人和梳长辫白衣宽裤的女人。路边的小牛,看见来了外人偏偏往路当中挪了几步,牛身子往我们车身一靠,撞出轻轻的“亢亢——”声音。我哎呀哎呀的时候,小牛优雅地踩一个个步子,贴着车身,跟我们并排走了一小段,才让到路边去了。它扇着长长的睫毛,汪着大眼睛,算是跟我打了个招呼。

原来,父亲就是在这个偏远、美丽的村子长大的。

山  间

路边一个老汉握着一把稻草,在水田里站起身子来。他的脸孔瘦长黝黑,鼻梁直挺,腼腆含笑。这里几百户人家,家家都有这样的长相。

他是父亲的家人。我该叫他大堂兄。

走上一个土坡,远远听见丘陵矮山间噼噼啪啪一阵爆竹。山坡上那排黄金竹子边上,二十几个老老少少站成一排,男的全穿着松垮的灰白衬衫,暗色裤子。女的不论老少一概长辫子,松垮的白上衣、宽裤子。正值农忙期间,外出到广卅l附近做农民工的明屋人都回老家来割稻子。听说有人从外地回到老家,都从四面八方的村子赶了过来,带着自家菜园里的青菜、鲜笋,还有自家的板菜、干菜、酸梅、芒果。

门外山坡上一排绿竹,门前时晒谷子的大院子。远远看得见山丘上那排千年老松和翠玉一样的水稻田。主厅门外,有小厨房和一个放农具、干草和竹枝子的红土房。晒谷场边上围了一圈红砖矮墙,有山泉水笼头。晾衣服的竹竿架子就摆在红砖矮墙边。

老家现在还喝山泉水,几百年前打的水井还在,水质也是好的。

这是父亲的神秘家园。一个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的地方。P4-P6

序言

我喜欢读散文,但是好散文很少,所以我第一次读到明凤英散文的那种喜悦,至今记忆犹新,清晰如昨日。从那以后,我一直在追踪明凤英的写作,同时也担心:“赋诗如开花,开多花必少”,写一两篇好东西容易,写多了,她还能行吗?但是,我白担心了,因为后来每读到她的新作,那种第一次读她的散文所感受到的喜悦,依然如是,一再如是,有如春日的阳光一路追随着我,很少离去。现在,明凤英的第一个散文集子要出版了,相信读者也会如我一样,只要读了,多半都会喜欢她的散文,并且喜欢与这样一个风格独特的散文作家相识,从此成为她的朋友。 

在这里我愿意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明凤英的散文。 

什么是好散文?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文章里一定有什么特别吸引你,打动你的东西,虽然一下说不清,可是你知道那个“特别”一定在那儿,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那么,什么是明凤英的散文最吸引人、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她的字里行间有没有隐藏着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我以为那是她的朴素,她的写作里有一种特别动人的朴素。这朴素首先就表现在这本散文集的名字上,《一点一横长》。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书名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的书名太不“亮”了,它能吸引读者吗?但是仔细想一想,又觉得用这样一个书名,明凤英自有她一番苦心:既然书的副题(“我的亲人们”)已经透露了书的内容,正题为什么还要重复呢?不如做成一个隐喻,“一点一横长”,这个能让人一下子回忆起自己儿时如何“识字”情景的意象,简简单单,朴朴实实,正好可以暗示作者的写作风格,一种简约朴素的文风。……

书评(媒体评论)

她的写作里有一种特别动人的朴素。

——李陀

看来我以后写童年回忆时,要拜明凤英为师了。

——李欧梵

与明凤英相识快四十年,她的谦逊不张扬,至今我才从这本书知道她的身世,与我和朱天心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读时数度泪下。又且她赴美甚早,带着他乡生活的眼光回望故乡,这种距离,是我们没有的,特别有一份提醒,真叫人怅惘。

——朱天文

她才真正是我们那个时代“望美人兮天一方”的那个美人。

——朱天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