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洛·科洛迪编著的《木偶奇遇记》这部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情节获得了小读者的文学喜爱,也为科洛迪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该书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为了纪念他,意大利还专门设立了“科洛迪儿童文学奖”。
《木偶奇遇记(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简洁、精练、明快的风格。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
卡尔洛·科洛迪编著的《木偶奇遇记》是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著作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匹诺曹是个木偶人,他可爱、但却毛病多多。他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屡次上当却屡教不改。为了教育匹诺曹,仙女给他施以魔法并告诉他,只要他说谎一次鼻子就会长一截,他连说三次谎,鼻子便长得很长很长。匹诺曹有所醒悟,但还是经不住坏孩子的引诱。几个月后,匹诺曹的头上长出了一对驴耳朵,后来又变成了一头驴子被卖到了马戏团。不久,匹诺曹在演出中摔断了腿,他被马戏团卖给了商人削皮做鼓面。紧急关头,仙女搭救了他。匹诺曹决定痛改前非,终于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工作、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故事构思奇特、幽默夸张,充满奇特想象和幻想的艺术魅力。
该书自从出版以来,已有一百多种语言的译本面世,并且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芭蕾舞、歌剧、木偶剧和卡通等,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之一。书中所展现的神奇故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木偶奇遇记(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英文故事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木偶奇遇记(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
第一章
很久以前,有个木匠叫安东尼奥。因为他的鼻子长得像樱桃,大家都叫他樱桃师傅。
一天,一根木头来到他的铺子里。他想,正好可以做个桌子腿。当他拿起斧子,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央求不要打他。木匠环顾四周,没发现有人。以为听错了,便砍了下去,一阵痛苦的叫声使他惊呆了。
缓过神后,他想,是否这木头里边藏有人呢?便将木头摔向墙角,等到了好长时间,也没动静。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又拿起刨子干了起来。这时他更加真切地听到了,那是木头嫌他把自己身上刨得很痒的叫声。他被吓倒在地上。
第二章
这时,外号叫玉米糊的小老头杰佩托来到木匠铺。想找一根木头做会表演的木偶,然后带着木偶去周游世界,来挣钱养自己。
他听到有个声音在夸玉米糊的主意不错,以为是樱桃师傅侮辱他。而樱桃师傅感到自己受了冤枉,两人吵着吵着便打了起来。直打得都把对方的头套弄了下来,他们才讲和。为表示诚意,樱桃师傅把那根使他惊恐的木头给了杰佩托。这时,木头突然砸到杰佩托的腿上,两人又吵了起来,气得樱桃师傅直叫玉米糊。两人便又打了起来,杰佩托的扣子掉了,樱桃师傅的鼻子也被抓伤了,两人才又和好。
杰佩托拿着木头,瘸着腿走了。
第三章
杰佩托回到简陋的家里,屋内有一把很旧的椅子、一张破桌和床。墙边壁炉上画着火和冒着热气的锅。
在雕刻之前,杰佩托把木偶取名为匹诺曹。他先刻头发和前额,眼睛刻好后立刻转动了起来;杰佩托十分惊讶,鼻子刻好后一个劲地长,怎么也削不短。而嘴巴刻好就会嘲笑他。杰佩托继续刻下去,感觉发套被摘走了,一看正戴在匹诺曹头上。杰佩托伤心极了,但还是继续将腿和脚刻好,可他的鼻子上又挨了一脚。他想这真是自作自受啊!
杰佩托将匹诺曹放到地板上,教他学走路。学会后匹诺曹溜到街上跑起来,杰佩托怎么也追不上,惹得街上的人都来看热闹,但没人帮他。
这时,一个宪兵以为谁的马驹子跑了,便站在路中间,将匹诺曹抓到,交给了杰佩托。
杰佩托想揪他的耳朵,这才发现没有给他刻耳朵。便揪着他的脖子,拉他回去算账。匹诺曹赖在地上不起来,看热闹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杰佩托要对匹诺曹下毒手。宪兵听了便把匹诺曹放掉,将杰佩托关进了监狱。
第四章
匹诺曹一刻不停地跑到家,把门闩上,坐在地上长出了口气。这时他听到屋里有声音。一看,原来是一只蟋蟀在墙上爬。蟋蟀说他自己在这里住了有一百年了,并告诫他不听父母的话和离家出走是没有好结果的,并且要从小好好学习,即使不上学也应该学习一项技术,长大后堂堂正正地生活。
匹诺曹对这些话听不进去,说自己就喜欢吃、喝、玩、乐,到处逛。蟋蟀又告诉他,这样的人不是生病就是犯罪。蟋蟀说完,匹诺曹气得拿起一把锤子扔了过去,正好砸在蟋蟀头上,蟋蟀叫了两声,死去了。
第五章 天黑了,匹诺曹饿得肚子直叫。他看到炉子上的锅里冒着烟,走过去一看是画出来的,失望极了。满屋也没找到一点吃的,匹诺曹后悔自己没听爸爸的话,独自跑出来,落到了这种地步。
他突然发现垃圾堆上有一枚鸡蛋,跑过去拿在手中。将煎锅放在炭火上,向锅内放了点水。一冒热气,将鸡蛋磕开了往锅里倒。里面却跑出来一只小鸡,向他鞠了一躬,感谢他帮助打碎了蛋壳,然后张开翅膀从窗户飞走了。
匹诺曹气得直跺脚,决定到附近庄上要点东西吃。
第六章
这天夜里,天空漆黑,响起了雷声。匹诺曹顾不了那么多,跑到小村庄,发现每户人家都关着门。匹诺曹在一户门前使劲地敲起来,里面的老头以为他是专门在深夜敲人家门的调皮鬼,便将一盆水泼了下来,把他全身浇了个透。
匹诺曹又饿又累地回到家,坐在火盆边,两只脚搭在火盆上睡着了。火将他双脚烧着他也没发觉,后来爸爸杰佩托的敲门声才把他惊醒。
第七章
匹诺曹起来给父亲开门,摔在了地上。这才发现自己的两只脚没有了,就叫了起来。杰佩托以为他又在说谎,从窗户爬进来,准备收拾他。发现他的双脚确实被烧没了,问是怎么回事儿,匹诺曹将这两天的经过说了一遍。
杰佩托将自己当早饭的三个梨拿出来,让匹诺曹吃。匹诺曹说自己不吃带皮的水果。杰佩托没办法,将水果皮削下来放在桌角。
匹诺曹吃完一个要将梨核扔掉。杰佩托告诉他不要扔,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不要浪费。
一会儿,匹诺曹将三个梨吃完了,还感到饿。后来把梨皮梨核也吃了下去,这才感到爸爸说的太对了,什么东西都不能浪费!
第八章
匹诺曹吃饱后想到自己的双脚,又哭了起来,杰佩托故意不理他。匹诺曹向爸爸保证以后好好上学,并掌握一门技术,让杰佩托老了有个依靠。杰佩托看他可怜的样子,又给他做了双新脚。
匹诺曹想立刻上学去。杰佩托让他穿上彩纸做的衣服和树皮做的鞋,戴上面包芯做的帽子,匹诺曹在水边照了照,觉得自己像个绅士。杰佩托告诉他:绅士不一定穿得时髦,但必须要整洁。
匹诺曹上学没课本,杰佩托穿着他那打满补丁的绒外套,冒雪出去了。回来时只穿着衬衣,拿着新课本。匹诺曹问爸爸的外套怎么不见了,爸爸说嫌热,把它卖了。匹诺曹明白了,搂着爸爸亲了起来。
第九章
雪停了,匹诺曹去上学。一路上想着要好好学习,挣很多钱给爸爸买件用钻石做扣子、用金银做布料的好衣服。
这时,他好像听到从岔路方向传来锣鼓声和笛子声,就犹豫起来,最后决定明天上学,今天去听笛子。
他来到挤满人的大广场,看到一个大棚子。一个小孩告诉他那里是木偶剧场,进去要四枚钱。他想把身上穿的衣服卖掉却没人买,最后将书卖给了卖旧布的小商贩,得了四枚钱。他忘记了为给他买课本,现在穿着衬衫挨冻的爸爸。
P1-35
卡尔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1826—1890),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1826年11月24日,科洛迪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名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
科洛迪一生中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有影响的却是他的童话作品。这些童话故事构思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科洛迪的主要作品有《小手杖》、《小木片》、《小手杖漫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小手杖文法》、《木偶奇遇记》、《眼睛和鼻子》、《快乐的故事》、《愉快的符号》和《讽刺杂谈》等。
在科洛迪的众多杰作中,《木偶奇遇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童话小说也使他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1881年,科洛迪开始创作《木偶奇遇记》。最初,这部书是以《木偶的故事》为名发表在《儿童杂志》上的。1883年出版了该书的单行本,改名为《匹诺曹奇遇记》。这部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情节获得了小读者的文学喜爱,也为科洛迪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该书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为了纪念他,意大利还专门设立了“科洛迪儿童文学奖”。
在中国,《木偶奇遇记》同样是最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经典童话作品之一。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木偶奇遇记》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中英文对照版。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木偶奇遇记》,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简洁、精练、明快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熊金玉、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