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师的《养心(跟虚云大师学禅修)》内容介绍: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佛不二,心即是佛。令心所向皆无碍,当净其意如虚空。佛法是体,世法是用,衣食住行,皆不离道。内外加修,种植善因,但向已求,福慧双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养心(跟虚云大师学禅修)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虚云大师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虚云大师的《养心(跟虚云大师学禅修)》内容介绍: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佛不二,心即是佛。令心所向皆无碍,当净其意如虚空。佛法是体,世法是用,衣食住行,皆不离道。内外加修,种植善因,但向已求,福慧双修。 内容推荐 虚云大师以百载光阴,尽瘁传化,其事震烁中外今古。一个备受历代政要、学界泰斗、佛教领袖推崇的绝世高僧——虛云和尚,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的著作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智慧!《养心(跟虚云大师学禅修)》收录了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亲自主持两个禅七开示、在云居山方便开示、在云居山戒期开示三个时间段中对禅法作的系统介绍,为学佛者批点迷津、快速悟道。虚云大师的开示弘法,往往是应机而作,随缘拈举,无须安排,都是从第一念中流出,可谓度世的金针、修禅的圭臬,是给世人心灵的洗涤剂与安定剂。《养心(跟虚云大师学禅修)》作者虚云大师。 目录 上篇:智者的生活 佛法照亮身心 什么是佛 佛法是家常便饭 我们如何来学佛 皈依三宝的真实意义 立志学佛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根本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世间处处皆道场 真正的大同主义 守戒帮助我们修正心念 戒为入道之本 佛法行持,不离信解行证 老实修行,踏实生活 念佛贵在一心 学道的人,须真实 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东西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若真用功人,法法皆圆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珍惜时间,及早努力 勤者精进不后退 道向己求,莫从他觅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贫穷也可以布施 佛法是体,世法是用 业障也有定数 修心最重要 《楞严经》是随身善知识 四弘誓愿 怎样来学菩萨道 ◎中篇:跟大师学禅 禅修准备——令心所向皆无碍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心佛不二,心即是佛 烦恼是非从何而来 行解相应,说到做到 功夫从外头做起 降伏心念,不被境转 修行人要看好自己的心 外境是假的,烦恼即菩提 静坐的要领 静坐令人身心安泰 调服杂念.对治妄想 认清客尘烦恼 集中精神,对治散乱 放下执着,专心向道 平常心是道 禅修要领——修持的升华 参禅的先决条件——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什么是参话头 怎样照顾话头 禅堂开示 参禅方法 悟道与修道 用功的两种难易 参禅警语 禅堂规约 修与不修 禅净不二 禅宗与净土 参禅与念佛 禅净双修 ◎下篇:返本悟心宗 当净其意如虚空 真修与假修 返亡归真 破迷开悟,清净自性 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 如如不动,念念无生 认识本来面目 善恶的界限 内外加修,种植善因 但向已求,福慧双修 觉悟的喜悦——自性即弥陀 开悟的难与易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种下菩提是正因 修行用功,心不散乱 信心坚固,发长远心 放下身心,清净修学 放一一切,专心向道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勇猛精进不退转 恢复心性光明 修行三大劫,悟在刹那间 成佛之道 方便开示,清凉法语 参学的方法 办道的难与易 讲道容易修道难 拿定主宰,不随时节境界转 了生死的十件难事 人有二十难 勤学经律论,谨慎莫放逸 持戒的功德 犯戒的功德 外道与佛法 丛林的规距 水陆道场之缘起 菩萨以众生之心为心 佛陀的慈悲主义 试读章节 佛法照亮身心 什么是佛 印度国“佛陀”二字,译即“觉者”。觉的意义包含有三点,第一是自觉,第二是觉他,第三是觉行圆满。 自觉即自己觉悟,自己了解善、恶、苦、乐,概由因果演化而来。如果能够自己明明白白,彻悟这些道理,便能了却四相,即成觉者。觉他即一切宇宙万有之生物,无论是胎卵湿化,蜎飞蠕动,皆有佛性,只因迷而不觉,故曰众生,我们应该自重自爱,本着我佛慈悲普度的宏旨,把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去转教他人,去拯拔这苦海沉迷的众生,我们如果体会《楞严经》所说:“一切男人作是我父想,一切女人作是我母想”,自然对人深心敬爱,尤其对一般鳏寡孤独无靠之人,更能加以尊敬怜爱的情意,布施济恤而使觉之,这样才能达到真平等真大同的目的。觉行圆满者,即依佛法戒律而行,以至功德圆满。佛灭度后遗留下的经、律、论三藏,皆是我们的宝筏,所有一切规戒,都应切实奉行,行至充量完成的时候,那便叫做觉行圆满。 所以,佛是觉者,众生是迷者,迷与觉即是众生与佛所由区别的界限,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佛。 佛法是家常便饭 大众!今日人们闻着佛法两字,脑中便起奇特和神秘的幻想,至少亦以为是很深邃难解的一回事。其实诸佛的道法,皆是众生本分上的东西,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亦是众生本来具足,并非从外边跑进来的,亦非诸佛祖师替我们加得微尘许的。大众只须遵守佛门的戒律,着实行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久而久之,恶染渐渐捐除,身口意习气渐渐清净,智慧光明,“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无师智、自然智皆能通利。所以《楞严经》说:“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定、慧名三无漏学。无漏者,谓这三种学问,不使烦恼渗入,不漏落六道轮回。大众能体会斯意,三学等持,或时触着碰着,顿见自家本来面目,原来与诸佛祖师一样都是鼻直眼横,别无奇特。 一册《佛遗教经》,不够两千字,公开流通,别无神秘,五戒十善人人可晓,人人可行,别无深邃难解地方,看来佛法简直是家常便饭。所以释迦牟尼在雪山苦行六年,于夜见明星时,忽然觉悟,便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这是释迦示现在正觉时的真语实语。大众!迷为众生,觉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在迷,妄想不停,如江流汹涌,动荡混浊,水的本明,不能映照;倘若息却妄想,心如澄潭止水,明净如镜,那么日月星辰,人物好丑,皆能鉴照。众生在迷,执着四相,执着我法,像穿袍衣入荆棘稠林,随处钩牵,不能走动。倘能将这执着成见,以智慧力,照破人、我、众生、寿者,任运随缘,不起爱僧,不落分别,历历孤明,如如不动,如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所欲从心,一切妙用神通,亦是家常便饭。大众!总要信得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实无奇特,要先持戒修行,踏实地步,立稳脚跟,自然入妙。若说一念额超,上齐诸佛,不假修持,这话是为最上根人,老朽懡愣一生,岂不能嘴漉漉地胡哼高调,可是阳春白雪,起而和者,能有几人。老朽今天不是牵高就矮,若是个汉,也许会得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三学等持。说有次第,即非次第,是名次第,渐修顿证,一道齐平,珍重! (一九四七年在南华上堂法语) 我们如何来学佛 今承众位居士邀请略谈佛学。论到此事,老衲抱愧万分。盖缘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用语,与我本没交涉。想我佛为一大事因缘降世,垂训八万四千法门,总皆对病开方,果若无病,药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则不可不服其药。 其方在我华夏最灵验者,莫过于宗律教净,以及诵持密咒。以上数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时,目下兴盛见称者,无越江浙,于台贤慈恩、东西密教,大展风光。诸法虽胜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注意。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 既然如是,你我真为生死学佛之人,不可不仔细,慎勿暴弃。法门虽多,门门都是了生死的。故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二十五圣各专一门,故云一门深入。若一圣贪习多门,犹恐不得圆通,故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观音名号也。 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职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若专参禅,此法实超诸法,如拈花微笑,遇缘明心者,屈指难数,实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触发机缘,坐断命根,瓜熟蒂落,始信与佛不异。沩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岂欺我哉! 每见时流不识宗旨,谬取邪信,以诸狂禅邪定,讥毁禅宗,不识好恶,便谓禅宗如是。焉知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超越余学。若论今时,非但禅门,此外获实益作狮吼者,犹罕见之,其余诸法,亦不无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 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虚云一介山野之夫,智识浅薄,因承列位厚意邀来,略叙利持损益云尔。今朝九月正十九,共念观音塞却口。大士修从耳门入,眼在身意失所守。绝所有,切忌有无处藏身,当下观心自在否。 P3-8 书评(媒体评论)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自书联 以一身承嗣禅门五宗,慧日重光,禅风再振。虚公宏宗演教,数十年如一日,座下剃度、得法、爱戒、受皈弟子逾数百万人。如今虚公门下法嗣弟子,遍布各省市,并且广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成为当地佛教界的杰出代表。 ——一诚法师 中流磔柱挽狂澜,仆仆风尘救倒悬。为法忘躯无自己,恒顺众生有人缘。黑暗明灯光普照,苦海慈航度大千。云居真如留圣迹,源远泽长法界宽。 ——宣化上人 遍立道场而无所住,广演法要而无所述。人我寿者无所得故,慧灯再燃亦无所续。 ——赵朴初 虚老的开示妙意无穷,其中殊胜之处是呵责离座迎接顶礼之人为“倒插法幢”,而赞在原座不动之人是,“念佛见佛”。可见禅门是传心之法,世尊的心就传到现代的虚老,心心相印,一味无差。 ——黄念祖老居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