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实用心理治疗系列/心理学精品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澳大利亚)波恩斯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隐喻治疗是国外心理治疗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有效方法,当前国内此类专业书籍很少,非常有必要将国外的权威作品在国内广大应用心理学人员中推介,并将故事心理干预技术推广于公众的生活实践。乔治·彭斯的这本《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反映了当前国外运用故事进行隐喻治疗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较深理论与很强实用价值的作品,非常适合于从事心理治疗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员、学生和教师等,也适合从事助人工作者如教育学、管理学、医学、家庭和语言学人员等。本书由刘新民、何洋翻译。

内容推荐

乔治·彭斯的这本《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汇集了世界上隐喻治疗领域中最杰出的一批明星实践者,带着你深入了解他们在隐喻治疗中的所思所想和操作过程。他们展示了当今隐喻心理治疗实践的全貌,通过深思熟虑的、幽默的,富有同情心的案例示范,使你逐步理解纷繁的难懂之处,并可以将它们复制到你自己的治疗中。

《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可供以下人士使用:以儿童、成人及家庭为对象的家庭治疗师、催眠治疗师、认知行为治疗师、叙事治疗师、心理动力治疗师、焦点解决治疗师和儿童治疗帅。实际上,对于所有希望能够最有效地传达治疗性信息的治疗师们,此书都是一本必备且实用的临床工具书。本书由刘新民、何洋翻译。

目录

 跟着师傅走:开篇故事

 第1章 隐喻与心理治疗:澄清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第一部分 改善心境

 第2章 治疗圆满了:一例重症抑郁症患者的结果导向性体验式隐喻治疗

 第3章 空虚的悲伤:探索和改变来访者生成型隐喻

 第4章 这只小猪待在家里:趣味隐喻治疗儿童分离焦虑

 第5章 攀登焦虑之山:在接纳与承诺疗法中创作隐喻故事

第二部分 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6章 关于卡罗尔的案例:运用隐喻和催眠增强决策能力

 第7章 想要躺在地板上的女人: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一则嵌入式隐喻故事

 第8章 艰苦跋涉走向幸福——不需要夏尔巴人作向导:利用来访者的资源处理虐待关系

 第9章 两条蛇就这样打起来了:编故事书疗法帮助小来访者对付离婚怪兽

第三部分 改变行为模式

 第10章 遭遇枪击:叙事疗法中的反馈和隐喻

 第11章 门儿开了,鸟儿才能飞翔:在儿童治疗中融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隐喻故事

 第12章 每个人的人生皆为故事:生活方式全面改变中的导引隐喻

 第13章 恐惧性失语:结果导向性和多重嵌入式隐喻故事在心因性发声障碍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 增强健康与提升幸福感

 第14章 吓不倒人的幽灵和不觉得痛的帕斯塔:把孩子们自己的故事作为治疗性隐喻故事

 第15章 善待你的问题:一例自残年轻女性的隐喻治疗

 第16章 宝宝睡觉觉,睡个好觉觉,不怕鲨鱼咬:隐喻中的问题——“你缺少了什么?”

 第17章 一曲悲伤的隐喻绝唱:儿童临终关怀中的故事治疗

第五部分 培养生活技能

 第18章 静下心来,抚平创伤:在创伤治疗中运用来访者文化中的故事

 第19章 哥特、小精灵、龙和认知行为疗法:凭借一则循证隐喻故事走进来访者的世界

 第20章 那压根儿就不是个问题:一例埃里克森团体治疗捣乱者的隐喻治疗

开动自己的脑筋:结束故事

文献资料部分

试读章节

当我和来访者在我的诊所里坐下来的时候,我会问自己几个问题,以此来选取治疗方案,这样有助于把问题说得更明白。这些问题包括:来访者期望的治疗目标是什么?了解她哪些资料对我会有帮助?她有哪些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哪些干预方式可能最有效?如何才能使她及其资源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本章里,我将在玛丽的治疗中揭示这些问题及其答案,以便你能够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如何形成干预方法并取得效果。在本章中,我会把前面已经介绍过的玛丽的故事糅合在一起,把它们放在整体治疗方案中分析,并把我选用治疗策略的思考过程和原则呈现出来(Burns,1998,2005b,2006)。

听完玛丽那令人吃惊的故事后,我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该从哪儿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对于治疗师而言,如果和来访者一样对他那令人沮丧的故事感到不知所措的话,那将是毫无益处的,尽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治疗师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治疗师需要倾听来访者的故事,但如果和他得出同样的感受,特别是在来访者感到无助、无力和绝望的情况下,则对治疗无益。第二,如果治疗师坚信来访者的目标切实可行,而且真的对其充满希望,那么来访者就更有可能修正治疗进程来掌控自己的体验,并培养更好的应对技能,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关于希望的描述有很多,有学者把希望描述为实现疗效的关键性因素,或者是决定性因素(Frank,1968,1975;Hubble&Miller,2004;Snyder,1989,1994,2000,2002)。第三,像玛丽这样的案例,由于问题复杂,因此将预期治疗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再将其分解细化,然后将其进一步分解细化,这对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一旦一个或若干具体治疗目标明确下来,随后实现目标的进程也就更容易确定,同时也更容易把它们告知来访者。

玛丽有怎样的预期目标?

听完玛丽的讲述后,我问她:“从这次治疗中获得哪些东西会对你有所帮助呢?”我提出这个明晰而又不使人尴尬的结果导向性问题(outcome-oriented question)是基于以下两个假设:①在她的叙述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而无须我进一步询问和探究;②她努力寻求治疗,主动来到诊所,袒露心声,这些表明她希望改变她的生活,希望过得更好。因此,我提出这一问题是为了明确初次治疗中她希望生活得到怎样的改善。如果玛丽的回答是“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到如此沮丧?”那么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便是与她一起探讨:更重要的目标是理解她的问题呢,还是提升她实现预期改变所必需的技能和策略呢?

她回答道,“我不想这样健忘、易怒或孤僻。”她用的是她不想怎样,而不是她想怎样,这说明治疗师听到消极或逃避的回答方式并不足为奇,或许特别是在抑郁症领域。逃避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应对方式(Yapko,2001;Seligman,2002),而且倾向于逃避型目标(avoidance goals)_(如尽量回避“你不想怎样”)而不是趋向性目标(approach goals)(如追求“你想怎样”)也同样与抑郁症症状有着相似的关联(Emmons,1991,2003;Street,1999,2000,2001,2002)。因此,如果治疗师将逃避型目标纳人治疗内容的话,就可能会不经意间强化了抑郁性认知与行为,因为无论是治疗方向还是生活方向,都没能给来访者提供有效的策略。

如果治疗师接纳了这样一个消极的目标,会使来访者感到吃惊害怕。如果来访者的确不再感到易怒且沉默寡言,那该如何呢?如果来访者失去了仅有的或最主要的应对技能,即使这些技能并不是最有效的,又该如何呢?那么,她又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呢?反之,如果治疗师制定了一个完全能够实现的积极的目标和疗效,那么,就等于给予来访者以健康方式生活的希望与技能。

因此,如果像玛丽那样,来访者表达出的是消极的或逃避型目标,那么治疗师提出温和的问题,引导他调整为趋向性目标,将会更合适有效。比如:“如果你不想感到如此易怒,那么你想有何种感觉呢?”或“如果你不想这样沉默寡言,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状况呢?”

玛丽回答说,她想感到更加放松且更加外向。与泛化思维(global thinking)一样,包容性思维(inclusive thinking)也是抑郁性认知的特征,我非常感兴趣于帮助她把笼统的治疗目标更加具体化。就眼前这位来访者而言,“更加放松”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呢?何时她是放松的,或者何时她认为自己是放松的?她怎样做到放松呢?还有,“更加外向”的意思又是什么?它的意思是玛丽想培养更好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时候保持放松,参加合适的兴趣小组,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她忧虑的事情上转移开,更经常去串门,又或者是更多地和朋友煲电话粥吗?因此,我们这里的基本原则就是目标越具体,实现的可能就越大。

玛丽的回答是,“我在从事园艺活动时感到最放松、最快乐”。促使来访者说出具体的答案是揭示可能的具体干预方式的开始。但是,我仍然希望她能说得更加具体。

于是,我问她,“在你从事园艺活动时,到底是什么让你感到放松、快乐呢?”

“照料我的玫瑰花,”她答道。

我继续问道,“到底是玫瑰花的哪一点让你觉得如此愉悦、放松呢?”玛丽描述了在玫瑰花丛中她的视觉和嗅觉的感知体验,但是我依然想知道得更多。我接着又问,“你看到什么会让你如此开心呢?”“究竟什么样的芳香让你感到快乐、舒心呢?”这些具体的问题,第一,可以让玛丽有机会去探索自己具体而愉陕的体验;第二,为我提供了可能的干预机会。如果想了解,如何对成人实施结果导向性评估(Outcome-Oriented Assessment)的详细报告,可参阅彭斯(2001,pp.233—237);儿童和青少年的情况可参阅彭斯(2005a,pp.256-258)。

了解玛丽的哪些情况会有帮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玛丽的经历提醒我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看待以及如何处理那些事情。尽管生活好像对玛丽很不公平,让她经受了太多挑战,但是她没有服用抗抑郁药物,没有在精神病医院治疗,也没有自杀行为。事实上,她一直忍受住了所有这些挑战,直到最近出现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她才寻求帮助。很显然,有些事情甚至许多事情她都做得很好,这使她成功地应对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情况。

玛丽热心助人,她深切地关心着女儿的幸福,她愿意在医院做志愿服务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当家人和朋友遇到困难时她会随时出现。当她关注于帮助他人时,就不再那么注意自己的忧虑和担心了。

在评估过程中,我了解到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下(如照料玫瑰花),玛丽会觉得更易获得放松并有愉悦的体验。放松和愉悦是可能的,而且如果它们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能的,那么在其他情况下也具有可能性。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把这称之为“拓延-构建模式”(broaden-and-build model),她的讨论是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即如果人们有好的途径获取某些明显而积极的情绪反应,那么他们会做得更好(Fredrickson,2000,2005)。这种模式也许可以帮助玛丽构建那些她已经能够感受到的积极体验,帮助她把积极体验的范围拓延(扩展)地更大,并进一步强化这些体验。

在接下来的几次治疗中,我有了新的发现——玛丽的幽默感着实让我吃惊,甚至可以说这是她的特质。你要是读过她写给我的一些信件,就会明白我所言非虚。幽默是她过去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策略,也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运用。P19-21

序言

在我从事心理治疗的早期阶段,每当听到心理治疗师的精彩演讲或是读到某些心理治疗的书籍时,常常为那些眼花缭乱的治疗技术及其完美效果而倾倒,于是便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和急切的期望按照大师们的说法努力实践,奇怪的是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感到十分困惑。多年以后,我终于有了自圆其说:此类学习如同接受课堂理论授课那样,只是学习心理治疗的开始,转化为应用技能则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见习、实习和督导等系列训练——我也如此解答研究生们的同样问题。

当我读到《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这部作品时,突然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勾起了我久违的心理期待。因为,这是一部能通过阅读来把握隐喻治疗要领的作品,是一部可以学习到位的“落地”大作!

主编乔治·彭斯是国际上声名显赫的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培训专家,也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和实践家,经常应邀在澳大利亚及欧洲、美国、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讲学。作为世界级故事治疗大师以及隐喻治疗的领军式人物,他聚集了一批杰出的隐喻治疗专家,会同一些中级人员和新手们,用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故事治疗的大餐。这部著作的最大亮点是:作者通过与众不同的案例示范,在描述心理治疗的策略、技术和方法时不仅教导人们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每一个步骤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去做,深刻展示治疗师在确定、构思和讲述隐喻故事时的“内心秘密”,并使其能够看得清和摸得着,从而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案例、各式各样的隐喻方法、灵活多变的写作风格、多姿多彩的神奇疗效,形成一个多重风格的集合,展示了当今隐喻心理治疗实践的全貌,真正体现了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以及案头工具书的价值。

隐喻治疗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交流手段,其作用十分广泛。首先,它对专业人员有用。无论是家庭治疗师、催眠治疗师、认知行为治疗师、心理动力治疗师和焦点解决治疗师等都必须掌握,实际上所有以语言为媒介的治疗师们都应该把握;其次,隐喻技术对相关专业人员有用。故事和隐喻能给人以教育、启迪、激励、引导和沟通,隐喻作为人类交流和学习的手段,对于从事以助人为目的的职业群体(如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管理者等),能使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并充实自身;再次,隐喻方法对一般人也很有用。人类普遍运用隐喻彼此传递和展示自己的观念世界,每一个人在扮演同事、朋友、兄弟、父母或子女等角色参与社会生活时,都会用隐喻这种语言形式展示自己的表现力、吸引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可以说,任何有兴趣的人阅读本书时,都有可能获得启发。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自然要将这一爱不释手的作品推介给广大读者。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感谢本书主编乔治·彭斯的帮助。为了理解和表达的准确,体现忠于原文、反映本意神韵的效果,译者与彭斯的电子邮件交流多达数十次,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在专业、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给予耐心的解答。我们还要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尤其是左巍编辑的热情指导。然而,由于这部著作内涵丰富、语言深刻,众多撰稿人持有不同的理论取向和表达方式,以及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加上译者水平有限,这部译作可能存在着不少缺点甚至是错误,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但愿您能够站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予以解读,并在运用中有所创新。

刘新民

2011年7月于芜湖

书评(媒体评论)

乔治·彭斯的这本权威著作让曾经精彩纷呈的隐喻不再那么神秘。书中令人难忘的19个案例章节详细地描述了故事干预时,如何创作故事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内部机密”。因此,不管您是初学者还是熟练的临床专家,都会感到非常有价值。但您最好能够根据这些风格各异的天才故事专家的指导创造出自己的隐喻治疗故事。千万别错过哦!

——麦琪·菲利普斯

如果你想有所启发、放松身心、释疑解惑的话,您就该读一读《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这本书。乔治·彭斯是一位故事大师,他在本书里汇集了一群富有创造力、理论视角各异的临床治疗师,展示了隐喻治疗如何被用于解决诸多问题及来访者,使我们深刻理解治疗过程中隐喻的神奇作用。

——理查德·G·怀特赛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