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的品格(决定孩子的一生珍藏版)
分类
作者 (日)坂东真理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继《女性的品格》畅销3500,000册后,坂东真理子再推新作。

本书是上班族父母人手一册的经典读本,是从“大小孩”到“新爸妈”角色转换必读指南,是一本专为父母准备的“成长手册”。它从亲子沟通到性格培养,给现代父母提出了66个贴心提案。

内容推荐

工作孩子两头忙?独生子女不好管?现代社会节奏快?

父母,是直接影响下一代的重要推手。当称职的现代父母,应首先具备什么样的品格?

本书提出了现代父母面对教育孩子问题时的66个解决提案,严谨、细致、宽容、理性,结合东西方教育理念和文化精髓。这里有哈佛商学院学不到的品格态度;这里有为人父母者面对各种难题时的切实解决方案。

让我们放松做父母!让我们超脱做父母!

目录

前言 孩子促使父母成长

第一章 孩子的生命之初

 亲子关系从问候开始

 孩子哭了,怎么办

 不被孩子的情绪左右

 教孩子学会珍惜

 全家人一起就餐

 教育孩子讲卫生

 父亲也要管孩子

 尽早摆脱“幼儿语言”

 谦虚的孩子进步快

 一起唱歌,一起读书

 一起领略美好的大自然

第二章 培养懂礼貌的孩子

 好的管教、坏的管教

 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抢座

 学习现代版“江户举止”

 保持个性与遵守社会规范

 在家里招待客

 环保的生活方式

 良好习惯要保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三章 塑造孩子的性格

 不在孩子面前说是非

 消除歧视与偏见

 在外人面前多肯定孩子

 不敷衍,不糊弄

 让孩子拥有自信

 跟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

 使用规范的语言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依赖孩子

 父亲也要照看孩子

第四章 孩子上学后

 不做“魔鬼家长”

 孩子之间吵架时

 禁止孩子欺负别人

 “妈妈密友”

 安排学校活动

 融入社区

 不强制孩子学习

 不必非得进名校

 当孩子患有疾病时

 让孩子学习团队合作

第五章 如何教育十几岁的孩子

 让孩子当志愿者

 让孩子到别人家寄宿

 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防止家庭内犯罪

 积累理财的经验

 孩子的人生道路

 孩子的职业选择

 敬重我们的祖先

第六章 信息社会的亲子教育

 与孩子一起读书

 从报纸和杂志上获取信息

 正确运用手机、网络

 孩子的房间里不需要电视

 给家人写信、打电话、发邮件

第七章 建立成熟的亲子关系

 不让孩子成为单身寄生族

 鼓励孩子应对挫折

 孩子的恋爱和婚姻

 与孩子的另一半相处

 亲子之间的金钱关系

 赡养父母

 做好养老的准备

 明确留下遗嘱

 传递信念与梦想

 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后记 面向新型亲子关系

试读章节

亲子关系从问候开始

“早上好!”

“早上好。”

在一日之初能听到这样的问候,无论是谁都会心情愉悦。尽量高兴地、大声地和家人互问“早上好”吧。父母问候孩子,孩子问候父母,谁先问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被问候的一方,必须认真地回答,“早上好!”

当然,最好由孩子先来问候“早上好”,然后父母回答“早上好”。但最初需要家长先用愉快的声音问候孩子“早上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问候的习惯。

如果,一方问候“早上好”,而另一方没有任何回应的话,谁都会非常失望、心情郁闷。因为问候表示对另一方的认可、尊重,表明想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如果问候被无视任谁都会非常伤心。因此请一定养成愉快地回答问候的习惯。

问候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出门散步、扔垃圾、上班、上学的时候,碰到了熟悉的邻居或者同一公司、同一学校的人,都应该主动问候“早上好”。家长以身作则问候他人的姿态,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

过了早上10点之后,“早上好”就换成了“你好”。虽然演艺界的习惯是无论下午还是傍晚,只要刚上班都问“早上好”,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你好”、“晚上好”等问候语为妙。

我曾经听说有的孩子不知道“你好”与“晚上好”是什么意思,而家长难以解答。其实“你好”与“晚上好”的语源分别是“今天你好吗”和“今晚打扰了”。如今分别用两个省略的形式表达问候的意思,单就词汇本身并无其他含义。

问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表明想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另外,像“我走了”、“您走好”、“我回来了”、“您回来了”等等在出门和回家时候的问候也非常重要。有不少家庭当家人外出的时候,都会在大门口送行,但如果大家工作都很忙不能亲自送别,至少要互相大声问候。

出入家门时候的问候,蕴涵着“请小心出行”、“请安全回来”的关切,是家人之间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机会。回家后,向家里喊说一声“我回来了”,也是确认是否有人在家;有事回家晚了,若看到爱人为此不高兴,会禁不住压低声音怯怯地说“我回来了”,这样,通过声音彼此就能感受对方的心情。让我们高高兴兴地送迎家人吧。否则,早晨因为吵架而没有问候你的家人,万一又突然遇到什么意外情况或事故的话,你一定会后悔的。

家人之间如果能养成这种相互问候的习惯,就能自然而然地问候邻居,问候熟人,问候门卫了。

孩子哭了,怎么办

孩子的笑脸会带给父母无比的快乐,可是孩子并不总是笑呵呵的。日本的父母,孩子一哭就禁不住会对孩子俯首帖耳。像谚语所说的“无法战胜哭泣的孩子”,孩子一哭,家长就会 “毫无办法”地接受他们很多无理的要求。

可是,当孩子知道只要一哭就能达到目的,这个战术就会不断升级。所以,应该让小孩在3岁左右就懂得,有时候即使哭也无济于事。

刚出生的婴儿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婴儿不会表达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肚子痛了,所以父母只能通过哭声来推断婴儿的需求。

但是,婴儿会逐渐长大,逐渐学会说话,并可以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时候再哭个不停的话,一般只有两种可能:撒娇或是任性。

孩子撒娇地哭,做父母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爱抚。到了6岁左右,孩子会通过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也会因为事情不能如愿感到难过而哭泣。这些时候父母可以通过紧紧地拥抱孩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拥抱在心理学上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会用一种绝对无私的亲情守护自己,这种安全感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知道通过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问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哭呢?”了解哭的原因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孩子只是想借此提出任性的要求——“给我买这个”、“带我去那里”,而父母态度又不坚决的话,只会让孩子们尝到任性哭闹的甜头。

“孩子哭的时候不理会他的要求”,父母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个原则。当孩子知道不停止哭闹就没人理会自己的时候,自然就会放弃这个战术。

孩子再大一点会流下懊悔的眼泪、感激的眼泪。有时,我们觉得这样的眼泪值得一流。不要用“男孩子不许哭”、“哭鼻虫讨人嫌”、“不准哭”等理由来抑制孩子的感情表达。

相反,有些女孩一遇事就哭鼻子。可父母觉得女孩子嘛,没办法啊。但是,如果女孩子养成爱哭习惯,长大成人后也会一直爱哭鼻子。社会上,很多男性都害怕女性的眼泪。有些人为了不让女部下哭闹,就放弃了对她们的必要的有效的培训,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女部下不容易管理。

我也是个爱流泪的女人,经常被一些小事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请父母一定告诉孩子“眼泪不是女人的武器”,动不动就眼泪汪汪的女人会被同事看不起,更不会成为值得员工信赖的上司。

P2-7

序言

孩子促使父母成长

有些女性认为有了孩子就无法继续过自由的生活,工作和生活无法兼顾,所以选择了不要孩子。

的确,因为孩子,自己的行动自由会受限,花销会增加,各种各样的负担也会随之而来。但是,拥有孩子、养育孩子的喜悦是无可代替的,所以我认为主动放弃拥有如此美妙经历的机会实在可惜。当然,会有一些特殊原因,我们不能强迫所有人都一样,但是真心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生养孩子,并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有些女性觉得现在太忙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希望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后再当妈妈。我想说的是,所有条件都完全具备的时刻根本不会到来。不必等待条件完全成熟的那一刻,先迈出第一步,路总会有的。孩子会在你的悉心照料中不知不觉地长大,你也会发现蕴藏在自己身体里惊人的能量。而且,“车到山前必有路”,在你辛苦育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延续人类生命的纽带,一定就是这样靠无数忘我的父母代代传承至今。

世间万物即使口不能言,

亦都有爱恋子女之心。

源实朝的诗中这样写道。(据说源实朝自身生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环境中,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好好享受过父母无私的爱。)

在自然界中,动物,不,甚至是植物,都希望繁衍更多的子孙后代,都想借此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父母充满慈爱养育子孙后代也许出于一种本能。换个角度来看,那些不能很好地繁衍和养育后代的种群最终都无法逃脱灭绝的命运。

但并不是说,只要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把他养育成人就可以。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和娇惯是毫无益处的。日本现在不仅面临“少子化”②(②“少子化”,指日本社会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的趋势。——编者注),即下一代人口减少的问题,下一代人的素质退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软弱、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论对本人还是对大家都是个不幸。

我自己作为家长,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社会上出现更多品格高尚的人,就必须首先由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品格教育。

父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会不断体现、渗透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

同时还必须思考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家长对孩子有各种各样殷切的期望,不过,最多的可能还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希望孩子在结婚后能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希望孩子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体验幸福的生活。

此外,在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日本,父母该如何与成人后的孩子相处,孩子该如何同衰老多病、需要特别看护的父母相处,已经成为当代的新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亲子关系,以及在亲子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些东西吧!

后记

面向新型亲子关系

做父母易,但成为好父母却很难。

我们对父母的期待是什么呢?近年来,社会对父母职责的期待有了很大改变。

战前的父母们,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不被社会和他人耻笑的人。

战后的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可以更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要送他们上更好的学校,为了子女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就需要为他们找到收入更多的工作,父母们认为这样子女才能拥有可以自由发挥才能的人生。可以说,那时候的父母们是在为培养优秀的企业家(财经界人士)或者优秀的企业员工而努力。

而当今社会的父母们普遍认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拥有优良品格的人。希望孩子们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可以自立的社会人,一个懂得爱和被爱,拥有自己的家庭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成年人。

我相信没有一位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犯罪、有心理疾病、成为一个寄生虫。为了培养出幸福的有品格的孩子,父母需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幸福的、有品格的榜样,并让孩子感觉到被关爱。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人,曾经有一段时期,不仅父母,包括社区、学校、单位都负担过相应的职责。但是,现在人口流动越来越快,企业开始削减成本、控制人工费,相应的教育功能也在随之减弱。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为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堆积如山,根本无暇顾及道德品格教育。因此父母不得不在子女教育中再次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此外,在老龄化日渐凸显的社会中,亲子关系会经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倾尽全力的阶段;培养孩子丰富的内涵和性格的阶段;为进入社会而学习礼仪与技术的阶段;自觉地发现自己的能力与个性,并不断磨炼的阶段;还有成人后的亲子相处阶段;衰老的父母需要子女照顾的阶段等等。为了建立全新的亲子关系,就不得不思考亲子双方在每个阶段该如何应对,如何相处,如何相扶。

孩子不会完全按照父母期待的模式成长,更不能选择由谁来做自己的父母。所以我认为,只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亲子双方都付出真心的努力,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品格高尚的亲子关系。

也许很多读者都读过我的前一部作品《女性的品格》,书中就新时代的女性该如何自立自强并且拥有丰富的人生进行了阐述。而本书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在新时代养育孩子时,父母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必须努力去完成的事情。如果读完本书能对您养育下一代有些许帮助我将不胜荣幸。

真诚感谢再次给我提供写作机会的PHP研究所江口克彦社长以及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横田纪彦编辑。

坂东真理子

2007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告诉我做父母的责任和原则,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带好下一代。看了这本书,我对做好父母更有信心!

——当当网伶牙兔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本书还有很多实用易行的方法,温情但是冷静,直白而且透彻。看完本书,你会觉得,育儿又何惧?那是一种幸福,一种自我的完善,与血脉之中最宝贵的传承。

——卓越网小坑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