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下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现象,涉及国际关系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目前国内外学界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但相关理论解释框架很不成熟。王军编著的《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力图将经验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国际关系学和社会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及其与中国外交的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中国外交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王军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网络空间下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现象,涉及国际关系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目前国内外学界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但相关理论解释框架很不成熟。王军编著的《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力图将经验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国际关系学和社会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及其与中国外交的关系。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民族主义现身于网络空间:幽灵还是灯塔 第二节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价值:多维视角 第三节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综述:起步与不足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 背景·概念篇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与网络社会:民族主义与外交遭遇新环境 第一节 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民族主义的花与社会化的果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定义与特征:虚拟实在之谜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四节 网络民族主义的内涵:争论与定义 第五节 网络民族主义的类型:三个线索 现象·经验篇 第二章 涉美网络民族主义演进:羡恨交织与理性辩论 第一节 涉美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发:背景与主要表现 第二节 刺激与反应:涉美民族主义黑客行动及其评价 第三节 从崇美到对美羡恨交织: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论战 第四节 从反应性行动到主动争夺话语权:反CNN网站的建立与运行 第三章 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怨·限、口水与行动 第一节 汹涌的涉日网络民族主义:主要历程 第二节 全方位的刺激与反应: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成因 第三节 持续的网络内外联动:组织与动员 第四节 一边倒的涉日民族主义舆论:怨恨与“污名化”的日本 第五节 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异化:捣乱与经济诉求 第六节 转型时期涉外大众民族主义的心理:冤屈与自信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 第一节 汉服运动与汉服:概念界定 第二节 汉服运动的缘起和表现:主体民族的文化认同热 第三节 官方、媒体与学界的反应:审慎关注 第四节 汉服运动兴起审视:规范论、建构论与工具论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与汉服运动:族裔民族主义的限度 第五章 多样化的民族主义“愤青”:成因、特征与影响 第一节 大众话语的地标:民族主义“愤青”的内涵及其成因 第二节 民族主义“愤青”的类型与行为:愤怒逻辑与指向 第三节 民族主义“愤青”的影响、评价与引导 第六章 网络空间下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第一节 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上网特征:网络依赖与低度政治参与 第二节 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热点问题的知悉情况:因议题而异 第三节 大学生的网络民族主义意愿与行动:延续与分离 第四节 基本结论 第七章 涉外的民族主义论坛(BBS):从自组织到影响中国——以中华网军事论坛为例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中文网站中民族主义论坛概况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中华网军事论坛 第四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发展历程:议题变化与“愤青”主导 第五节 中华论坛帖子标题分析:自主性、议题与情感 第六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帖子内容分析:语言、立场与自组织 第七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体系 第八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的运行:三种机制 第九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与中国外交 第八章 民族主义网站的发轫、运行与影响 第一节 涉日民族主义网站:概览、运行和影响 第二节 汉民族主义网站的发展、运行和影响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 总结·反思篇 第九章 网络民族主义的盛行:反应、反思与重建 第一节 政府工具论及其局限 第二节 刺激一反应论 第三节 民族主义话语具有政治正确性与表达自由 第四节 族裔文化与全球化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民族主义驱动力的层次性:反应、反思与重建 第十章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的动员与疏导 第一节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动员的类型与机制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下民族主义动员的特征 第三节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的疏导与治理 第十一章 网络民族主义与市民社会构造:中国外交遭遇新环境 第一节 网络民族主义、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构造 第二节 网络民族主义影响中国外交 附录1 网络与大学生的民族主义行为问卷 附录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答涉及网络民族主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