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代临济宗云水僧修行实录
佐藤义英编著的《我的禅修生活》以日记的方式书画而成,引起日本禅学家的重视,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本书介绍了一个法号为养肝的青年,在佛心寺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僧,历经种种磨练最终成长为禅僧的心路历程。
佐藤义英编著的《我的禅修生活》介绍了一个法号为养肝的青年,在佛心寺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僧,历经种种磨练最终成长为禅僧的心路历程。《我的禅修生活》分为入门篇、日课篇、参禅录、岁末记和附录五部分,以“养肝的体验”为主题,将鲜为人知的佛堂生活向世人娓娓道来,通过日记的方式真实而细腻地叙说禅修的生活点滴。
这部修行人的生活实录,自1972年由日本禅文化研究所出刊发行以后,不仅引起日本禅学家的普遍重视,在美国、德国也引起轰动,相继被翻译出版。
初行脚
本书是以佛心寺弟子法号养肝的青年僧为主一一详细介绍禅堂生活的实际体验。
养肝是一位好青年,自学校毕业后,即立大志在僧堂修行。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禅寺小僧,修行到成功开悟,光耀宗门,其间历经了种种磨炼。在修行实践过程中,非得一一身体力行,否则,是无法体会出禅的奥秘,遑论自救利他。宗门的法规,即使大学毕业生,未历经此一课程.依然不予承认其资格与职位。
身为佛弟子,是有责任指引众生过幸福人生的,个己尤需先钻研深奥的佛门旨要。
四月的一个早上,养肝身着师父早就指导过的种种古来云水僧独特的云游装束:坏色的布衣,白色绑腿布,脖子上挂着头陀袋(杂囊)及用粗绳系着两边的袈裟文库(内装麻袈裟、日用品,外装钵、经书、剃发用具),后面背着雨衣、白衣、包袱等物。头戴竹笠,在落叶缤纷、众人相送下,勇敢地踏出寺院,胸怀大志.远离乡关,迈向新的禅修人生。
挂锡
黑夜来临了,在洛中(京都市区)一知己的寺里挂单一宿。清晨,辞寺。步上僧堂所在的山径,通道两旁地上不见一片落叶,加上穿着不太习惯的草鞋,有一步一步逼近敌人营地的不安感觉。不多时,来到垂挂着大广告牌的僧堂门前。
临济宗各本山与其他名刹,在全国有近四十处。即将入门的即是派下一所以办专门道场而驰名的僧堂。由法名嗣法的道场主在指导着一群云水(修行僧)。禅的道场本来就以能打走一个半个禅僧为稀松平常事。任何道场皆日“禅之大道本无门”,开放门户广纳禅子,但对于想要升堂入室者,往往先考验是否有真诚修道心。因此.大疑惑、大奋发、大信根自然是入门资格的试验。
从古以来已被告诫,此为必经关。走吧!何须犹疑。
庭诘
鼓足勇气迈向第一关,踏上薄暗的玄关,俯身低头,喊着:“有人在吗?”浑重的声音自寂静的四周传来:“谁啊?”接着出现一僧人。养肝先报祖庭、法号,递上装有戒牒、履历书、誓愿书等资料的信封,请求挂单。接待的知客师转头人室,再出来,婉拒地说:“本道场已挂满。没有空房,请往别处去吧。”这下可麻烦啦,他想。
离乡前曾被忠告:“即使吃尽闭门羹,除了方便外,就老实坐定如如不动。别的道场也会以同样理由回绝的。”还是照原定计划坚定行事吧。挨过八点,长曲着身躯,低垂着头,腰部有些疼,似在抗议。双手托额,指问也开始发麻,渐渐陷入昏迷状。古来多少前辈忍辱耐苦,皆为突破关卡而努力,百闻不如亲身体验,如今确实感到这是一项苦行。他虽然心里早有警觉,万没想到,行起来会如此身心疲惫。P2-7
从前的寺院,把游方僧人称为『云水』。云水有两层意思:一是游方行脚的僧人就像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一是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
在佛教里,特别是禅宗有强烈的云水风格。云水本身就有着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云与水才是心的实相,身体只不过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沤。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