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连(全新典藏本)》由徐贵祥所著,从全新的角度诠释战争与政治,权力与人性,呼唤男人的责任与荣誉,张扬男人的尊严与血性。
什么叫男人?指挥千军万马,俯瞰万水千山,阚副军长说那座山头踏平,我们就把那座山头踏平,阚副军长说我们占领那座高地,我们就占领那座高地,阚副军长说不许放过一个毒匪,我们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特务连(全新典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贵祥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特务连(全新典藏本)》由徐贵祥所著,从全新的角度诠释战争与政治,权力与人性,呼唤男人的责任与荣誉,张扬男人的尊严与血性。 什么叫男人?指挥千军万马,俯瞰万水千山,阚副军长说那座山头踏平,我们就把那座山头踏平,阚副军长说我们占领那座高地,我们就占领那座高地,阚副军长说不许放过一个毒匪,我们就…… 内容推荐 《特务连(全新典藏本)》由徐贵祥所著,作品讲述了几位身怀绝技而个性迥异的特种兵故事:特务连新兵牟卜训练中步步落后,被安排在炊事班喂猪,暗中拜师勤学苦练,终于一鸣惊人成为特务连连长;后备军官陈骁思维敏捷意识前瞻,但爱情事业双双磨难,后在应对现代战争的课题中脱颖而出,成为卓越的陆军指挥官;后备军官耿尚勤,因“作风问题”被取消提干资格。在两年后执行跨国缉毒剿匪任务中,为洗刷耻辱要求担任突击队员,完成任务后失踪…… 《特务连(全新典藏本)》通过对特务连几代人在边境作战、缉毒剿匪、反恐防暴、应对高科技战争准备,以及执行各种重大任务中的命运起落,展示了这支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成长过程。字里行间关于“命运”的执著拷问。使作品另有一份哲理与深思。 试读章节 我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同样的特务连,就像世界上没有丽片相同的树叶。我笔下的特务连只属于我的记忆,同你们理解的那些正面的或者反面的特务们基本上是两回事。要想说明这一点,还得从头说起。 从头说起就是从我当兵的时候说起。我当兵进军营的那天是个大雪天,雪有多大呢,它在空中飘落的时候你听不见声音,但是你能看得见声音,你能看见一团团像是浸了水的绒絮,大块大块地,哗哗地从头顶往眼前落,落在地上还发出吧吧嗒嗒的声音。 众所周知,我是个半南不北的皖西人,以黄河为界我是南方人,以长江为界我又是北方人,所以我是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北方人中的南方人。但是在我当兵的那天和那个地方,我感觉我是个南方人。我当时的主要想法是,这下糟了,受骗上当了,到咱老家接兵的康营长和李连长都说咱们部队是武汉军区,武汉那可是个大城市啊!后来才搞清楚,咱这个部队是武汉军区的一部分,驻扎在华北平原上,同武汉相差千把公里。 这一趟火车拉的兵多数都是鄂豫皖地区的。火车把我们卸下来之后,接兵的干部就把我们吆喝起来集合,集合之后就开步走,顶着风雪,耷拉着眼皮。那时候还没有给我们发领章帽徽,我们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有的新兵还把棉帽的耳巴子放了下来,队伍七零八落,背包松松垮垮,个个愁眉苦脸,步伐拖泥带水。那模样,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的队伍。 后来就来到了一片开阔地。接兵的干部命令我们原地解散休息,开阔地里就乱了,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背着背包,转圈跺脚。湖北兵武晓庆把手拢在棉袄的袖筒里,缩头缩脑,样子很不雅观,被接兵的李连长看见了,立即一顿训斥:看看你那个样子,简直就像小炉匠! 武晓庆很走运。他向李连长点点头哈哈腰,刚把手从袖筒子里抽出来,正要继续点头哈腰向李连长检讨,就听得头顶上传来炸雷一般的喊声:全体起立!稍息,立——正——! 一阵短促的骚动之后,坐着的,站着的,转圈的,全都固定了。一望无际的雪原万籁无声。我的感觉好像过了很长时间,至少也有半天过去了——半天过去之后,才听见咚、咚、咚、咚的脚步声。在苍茫}昆沌的雪缝里,那声音从雪地一直传到我们的鞋底,再从鞋底传到脚掌,又从脚掌传到小腿、大腿、腹部,直达我们的心脏。我当时打了个冷战,好像连鹅毛大雪都停止了飘动。 虽然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但是在那一瞬间,我们全都站直了。我在火车上认识的湖北兵胡林昶因为站得过直,肚子都挺出来了。以后我们才知道那是康营长拨正步的声音。那当口队伍并不整齐,可以说压根儿就没有队伍,新兵加上接兵的老兵,刚才还在风雪里散乱地猫着,骨碌着眼珠子东张西望。全体立正之后,有的来不及调整方向,脸朝北的有,朝南的有,也有朝东朝西的。我本来是脸朝东北方向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像一根木桩一样原地站立,恰好看见了一辆越野吉普车停在东北方。接兵的康营长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吉普车方向咔嚓咔嚓地挺进,迎着风雪,踩着泥路,动作机械,满脸庄严。 几秒钟后我们就看见了,从越野车的前排跳下来一名军官,拉开了后面的车门,然后从后排开门处的脚踏板上伸出了一只皮鞋,再伸出一条腿,后来就走下来一位个子很高的军人。个子有多高呢,那时候我的感觉他就像一座山。我似乎看见,在他的屁股从车上搬下来的一瞬间,越野车的两个后轱辘呼哧一下往上窜了一截。大个子军人下车之后,往前走了一步,我清楚地看见他只动了一下左腿,然后真的就像一座山一样纹丝不动了。 这个人后来差点儿成为我的岳父,后来我知道差点儿成为我的岳父的这个人其实也才只有一米八五,他之所以在那天让我感觉到他像一座山一样地高大,是因为那时候我们的心里充满了神秘和敬畏,同时还有矮胖子康营长反衬着他的高大。 康营长的正步走得很不漂亮,他显然是过于激动了,没有把距离掌握好。尤其是那声响遏行云的口令,消耗了康营长不少力气,以至于后来的几米正步,他走得有点摇晃。 我们在心里都为康营长捏了一把汗,要是他摔倒了可怎么办啊?但康营长就是康营长,他没有摔倒,摇晃并没有挡住他坚定的步伐,他终于一步一顿地迈到了那位以后差点儿成为我岳父的高个子首长的面前,上身稍微摇摆了一下,但很快就站稳了,并且立正,鼓起两只眼珠子瞪着高个子首长——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他要用那样的眼神,好像有点仇恨地瞪着级别显然比他高得很多的高个子首长,而高个子首长似乎习以为常,很平静地看着这个在风雪中向他跋涉并且凸起眼珠子瞪着他的康营长。半个月后学习队列条令的时候,我们才从老兵的嘴里知道,那叫行注目礼,必须很严峻很庄重,敬礼者的表情越是庄严肃穆,越是表示对受礼者的敬畏和受礼者的威严。 P1-2 序言 屈指算来,自从1991年徐贵祥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我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至今已经超过20年。20年来,军旅文学风云际会,潮起潮落,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其中徐贵祥频频亮相,多有精彩表演。我亦始终是这一幕幕大剧的忠实观众,并且不断地为其击掌喝彩,也留下了不少叫好声或嘘声。今天借给《徐贵祥军事精品系列》作序的机会,我来作一个回望与勾连,把徐贵祥纳入“朱氏语境”中,就算“老话新说徐贵祥”吧。 何谓“孤岛”?我说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整体态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即“孤岛现象”。这也是它区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旅文学的一大特点。自新时期以来,无论是80年代之初的“两代作家在三条战线作战”,还是90年代之初的“农家军歌”,总体都呈现一种“集团冲锋”方式,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不成思潮也成现象,令文坛为之侧目。然而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商业语境强化和政治语境淡化”的双重夹击,军旅文学也急遽边缘化。当年人多势众动辄群体作战的军旅作家队伍也作鸟兽散,或人员流散,或斗志涣散,只有少数执著的坚忍者在“商海横流”中显出英雄本色,遂像滔滔商海中的“孤岛”一样,岿然屹立蔚成大家气象。比如以长篇小说崛起的徐贵祥,比如以非虚构文学坐大的王树增,还比如朱秀海、柳建伟等等。 何谓“坦克”?这是套用十几年前我评价柳建伟的一个比喻:突出重围的文学推土机——如果把中短篇小说家比喻成中巴、轿车的话,那么,长篇小说作家则更像推土机,它不以灵活、精美讨巧,而是靠力量、气势取胜。准此,徐贵祥则是正面强攻战争文学的重型坦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徐贵祥连续推出了《仰角》、《明天战争》、《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地》、《特务连》、《四面八方》、《马上天下》等8部长篇小说。除前两部外,基本上都是直面战争的重磅之作。时间上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几个重大历史阶段,塑造了一大批敌、我、友军从基层官兵到中高级指挥官以及战术专家、思想政治工作者、特种兵、医务人员等各色人等,特别是《历史的天空》中个性强悍奇谲的草莽英雄梁大牙,《八月桂花遍地开》中高蹈空灵而又深藏内敛的沈轩辕,再到《马上天下》中深谋远虑执著追求“不战而胜”之战争至境的战术专家陈秋石等人物造像,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当代战争文学人物长廊,显示了作家在21世纪战争文学探索的进程,文学视野不断拓展,战争理解趋向深入,写作技巧渐入佳境。 《历史的天空》与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非军旅题材)联袂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令人振奋的同时亦令人感慨。徐、柳二位和获得这一奖项的老一辈军旅作家魏巍、刘白羽之间,在年龄上存在着40年的“断裂”!徐、柳的获奖或从一侧面表明,部队的中年作家已趋成熟,特别是徐贵祥,已成了战争文学长篇小说创作领域的主要标志性人物。这辆正面强攻的重型坦克已然占领了战争文学的“高地”。 由于茅奖和电视的双翼,《历史的天空》几近家喻户晓,成为徐贵祥的标志性作品,这里就多说几句。作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我曾受评委会委托,为《历史的天空》写下如下评语:‘《历史的天空》在种种历史的偶然背后,显示出了历史的必然,纵向而又曲折地演绎了梁必达从一介草莽到高级将领的性格史与心灵史,通过个体生命对历史的重新言说,以真切厚重的军人生命体验的细节和碎片,去填充和修补想象中的历史,使历史中的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都变得更加真实、丰富和耐人寻味,从而以鲜活强悍的人物性格和人格光芒照亮了苍茫深邃的历史的天空和当代战争文学的人物画廊。作品凝重雄浑,充满了战争文学的阳刚之气和崇高风范,故事跌宕起伏,包蕴了聪颖的战争艺术和兵家智慧。” 20年来,我可以说是一步步看着徐贵祥如何蜕变和涅槃的。当然,全面分析,评价他的创作并非这篇短序的任务。我在此倒是想起了26年前提出的“寻找合点”的命题,今天面对徐贵祥的战争文学成就,我想借用这个命题但突破其界定,仅以《历史的天空》为例,来说明徐贵祥是如何“寻找”到成功的“合点”的。 首先是个人特质、秉性、经验、阅历与创作题材的合点。徐贵祥是个真正从兵堆里滚出来的军人,从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一路走来,拾级而上,又两次进入南疆战场,经历了战火的淬炼(这一下就和大批战后去采访的作家划清了界限。后在出版社参与编辑撰写《百战将星》丛书时,又接触过大量梁必达式的原型人物的原生态资料。仅此,徐贵祥就足以成为《历史的天空》的最佳人选。然而事实还远不止于此。徐贵祥少年时期的乡村生活经历,甚至他一贯良好的“自我感觉”,风趣幽默、大大咧咧而又粗中有细的个性,都跟梁必达有契合之处。我大胆作个判断,梁必达这个人物,一半取于原型,一半则来自徐贵祥自己或者对自己的想象。此外,徐贵祥对军事的热爱,对战略战术战法的钻研,对单兵动作和班、排、连战术的谙熟,以及刻骨铭心的兵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等等,都在小说中一览无遗。作者的性格就是作品的风格,这句话用在徐贵祥和《历史的天空》上,严丝合缝。 其次是思想与体验的合点。小说没有思想不行,杰出的作品更不能没有思想,任何杰作都一定是在哲学层面有作家的独到思考。但问题是为表达思想而表达思想,让思想罩住人物,让人物成为思想的奴隶,则小说难免会因为过于图解化而成为败笔。其实主题先行未必就不能出好作品,关键看你的主题是不是从生命体验中来,在小说叙述过程中又以生命体验为基础。《历史的天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写活了梁必达这个人物,而这部小说显然是灌注了作家一种独到的新英雄观或新历史观。徐贵祥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他没有或者说无力控制梁必达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自己“活”了,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自己的精气神,已经逸出了作家的设计与掌控。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是作者跟着人物走,而非牵着人物走。能达到这种境界,作者一定是有着充分的体验沉淀,以此为前提,任人物如何“冲撞”,也不会脱离在体验基础上生发的主题,而只会使主题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此外,《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沈轩辕,《马上天下》中的陈秋石等,均可作如是观。 再次是作品的艺术性与可读性的合点。尽管好读的不一定是优秀的,但不好读肯定不是作品的优点。何况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果不具备相当的可读性,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其受众恐怕就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了。徐贵祥的长处正是编故事,他始终将目光聚焦于人物在战争与政治的多重纠葛和激烈碰撞中的复杂境遇和传奇经历,人物性格既有发展,又有恒定的基本元素贯穿始终。命运起伏跌宕,故事大开大合,常常出人意料却又总在情理之中。环环相扣,抽丝剥茧,草蛇灰线,引人入胜。再加上语言的粗犷劲道,酣畅淋漓,势如破竹,也加强了阅读的快感,一旦开卷便欲罢不能,非一气呵成而后快。显然,我们从中看出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对徐贵祥的深深浸淫,使这种一度被视为传统、保守的叙事形式越来越显示出了历史积淀的巨大穿透力和生命力。 最后,如果要对徐贵祥战争文学创作提出建议的话,我还是那句老话:写得再慢一点。15年来,徐贵祥保持了平均两年一部长篇的写作速度,就质量和速度的综合指数而言,他无疑是当下军旅作家中的冠军。他自己曾经在一个对话中有所辩白:难道十年写一部就一准能写好吗?潜台词似乎就是:我一年一部又快又好怎么啦?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写作速度和创作能量颇为自得。其实,是否写得快就一定写不好,或者说写得慢就一定写得好,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一般来说,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至少对徐贵祥来说,多看多思少写,慢一点再慢一点,就有可能挣脱已然明显的轻车熟路的既定故事结构模式和人物关系模式;就有可能使小说语言更精细、丰盈、饱满和空灵一点。如此等等。今天,多一部少一部对徐贵祥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他应该有一种自我要求,一种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引领或楷模的担当精神。总之,希望徐贵祥放慢速度,提高难度,降低产量,提高质量。不仅要立马可取地打造出谋生的柴刀斧头,更要千锤百炼锻造出传之后世的干将莫邪。 是为序。 著名评论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朱向前 壬辰春月于京西黑白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