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伟编写的《工分制度下的农户劳动》所用的生产队账本资料,以社员劳动配置为研究角度,将社员按阶级成分、性别、家庭结构不同而分类的分类方式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全书分为集体化时代农村经济档案收集利用;当代中国农村的阶级成分划分;农户劳动配置与劳动力性别差异等数章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工分制度下的农户劳动/农业经济史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黄英伟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英伟编写的《工分制度下的农户劳动》所用的生产队账本资料,以社员劳动配置为研究角度,将社员按阶级成分、性别、家庭结构不同而分类的分类方式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全书分为集体化时代农村经济档案收集利用;当代中国农村的阶级成分划分;农户劳动配置与劳动力性别差异等数章内容。 内容推荐 工分制是集体制时期一项重要的劳动管理与分配制度。工分是社员劳动与分配物之间的一种媒介。工分制为国家工业化、为社会稳定、为提高社员劳动积极性、为农村社会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工分制本身设置上的缺陷(诸如阶级偏见、性别差异等)也削弱了部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在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下,农户自有其特有的劳动配置方式,农户的劳动配置既受制度因素影响也受自家劳动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影响。从宏观上讲,在制度与人口结构的双重作用下,农户的劳动时间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具体来讲,农户的最低劳动时间由全家生存需要和国家建设需要两部分决定,最高劳动时间由生理条件和制度条件决定。农户在高限和低限之间的微小空间内有权决定自己的劳动配置,这种配置首先由自身的劳动能力决定,其次是权衡了劳动与收获物之后做出的。这种配置将直接影响人民公社的效率,农户在作出理性选择的同时降低了集体的效率。 本研究的基础材料是农村生产队账本资料,这些资料记载了农村人民公社时期村庄的作物种植结构、产量、家畜饲养情况、农业工具等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各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收入、粮食收入、现金收入、支出、家庭成分等家庭详细情况也在其中。本研究利用了较为详细、保存质量相对较好的几套资料。在介绍完研究背景和基础知识之后,本研究将农户按类别进行分类,随后又单独考察农户的个体差异以及在不同制度土地上劳动的差异,最后得出下面的结论。 工分制对地主、富农等“坏的阶级成分”存在歧视,具体表现在这些成分社员的底分较低。但整个阶级间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这符合建立人民公社的初衷,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坏的阶级成员”为此付出了更大的努力,相反。!好阶级成员”’却保留了部分劳动没有付出。这可以认为是人民公社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工分制对待性别方面也有差异,具体来说男性的底分一般较女性为高,这基本体现了性别间的生理差别,但太过机械的评分方法也损害了部分女性劳动力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工分制期间,虽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但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还是家庭,因此家庭结构与劳动配置有直接关系。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相同时增加女性劳动力则工分数增加的少,女性劳动力相同时增加男性劳动力则工分数增加的多。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少于等于2时,增加另一性别劳动力数量,则工分数量增加的幅度较大,但基数超过2时则工分增加值迅速减少。这说明女性劳动力所保留的劳动时间较多,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存在劳动力“过密化”倾向。家庭劳动力结构完全相同时,则劳动时间与劳动者的能力和供养比例有极大关系。农户的劳动配置某种程度上符合恰亚诺夫的劳动一消费均衡论。本书进一步将该理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更多的由身体能力决定,后一阶段才更多的考虑劳动供养比例。 农户家庭本身的个性化差异,如劳动力多少、儿童数量、身体状况、思想、特殊技能等将影响农户劳动。 最后将农户在集体土地与自留地上的劳动收获对比,明显看出其产量不同,由此进一步证明人民公社的效率损失大约在20%~30%左右。 《工分制度下的农户劳动》所用的生产队账本资料,以社员劳动配置为研究角度,将社员按阶级成分、性别、家庭结构不同而分类的分类方式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在理论方面将整体符合劳动一消费均衡论的农户的劳动分为两个阶段,一个由劳动能力决定,另一个由综合因素决定,这个发现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工分制度下的农户劳动》的作者是黄英伟。 目录 农业经济史丛书总序 序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七、研究框架 第二章 集体化时代农村经济档案收集利用 一、农村账本资料特点 二、保存情况 三、学术界收集、利用情况 四、作者收集情况简介 第三章 工分制 一、工分制:劳动计量和分配标准 二、从便于换工到普遍形式:工分制渊源、发展过程 三、工分类型 四、影响最大的工分形式:大寨工 五、评工记分的基础:底分 六、工分的实物表现:工分票 七、工分制作用:优点与缺点并存 第四章 当代中国农村的阶级成分划分 一、什么是阶级成分 二、为什么要划分阶级成分 三、怎样划分阶级成分 四、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关于阶级划分的标准 五、各阶级成分的地位 六、划分阶级成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 农户劳动配置与阶级成分 一、东北里自然地理环境 二、阶级成分登记表 三、东北里生产大队阶级情况 四、阶级地位与底分的关系 五、各阶级成分的工分收入与劳动时间 六、各阶级劳动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 七、各阶级农户的理性选择 第六章 农户劳动配置与家庭结构、劳动力结构 一、东北里生产队的家庭结构 二、家庭结构对劳动工分收入的影响 三、劳动力结构对劳动工分收入的影响 四、劳动力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工分收入的变化 五、相同家庭劳动力结构与工分收入 六、农户劳动投入与保留 第七章 农户劳动配置与劳动力性别差异 一、研究使用资料介绍 二、北台子生产队的工分体系 三、北台子生产队劳动配置的性别差异 四、女性劳动配置与效率 五、农户劳动投入性别差异 第八章 农户劳动配置的家庭个体差异 一、各家户的劳动与余亏款情况 二、农户家庭供养比例与余亏金额的关系 三、劳动努力程度与劳动供养比例的关系 四、劳动努力程度不同的原因 五、劳动投入的家庭差异 第九章 农户在集体土地与自留地上的劳动投入质量. 一、wen及其他人的研究 二、资料和研究方法 三、郭里人民公社简述 四、自留地产量计算 五、集体与自留地相比粮食产量差别 六、集体农业的效率 第十章 农户劳动投入与集体农业发展 一、劳动选择和集体效率 二、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研究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