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坏女孩的恶作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写的是一个自幼就把金钱看成是唯一幸福的女孩和一个胸无大志、“只要能移居巴黎、有一份工作”就一切满足的平庸的翻译工作者里卡多(被称为好男孩)苦恋一生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两个人幼年在秘鲁的利马相遇写起,继而写到他们在巴黎的青年时期的偶然重逢、热恋与痛苦的别离、在伦敦的中年时期重新相遇与爱得死去话来、在日本的奇遇,直至这场爱情凄凄惨惨最后结束于在马德里的老年时期。时间跨度整整四十年。

略萨的每一篇作品都带有自传成分,而这部新作更是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

内容推荐

何为爱情的真面目?

里卡多还在幼年时期就怀有了一个梦想,这种梦想从他记事起就在故乡利马出现在他的脑海oe:移居巴黎。然而少年时代的一场恋情导致的反复别离和重逢却将改变一切。那个不满于现状、冒险成性、极端实用主义而又不安分守己的女孩将把他从他那雄心勃勃的狭小世界里拖出来。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公的生活将始终交织缠绕在一起,却而又无法完全吻合。在喜剧与悲剧、现事与虚构之间,《坏女孩的恶作剧》成功地演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这是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的一部长篇小说。

目录

第一章 智利小姑娘

第二章 游击队员

第三章 新潮伦敦的赛马画师

第四章 销魂城堡的“译员”

第五章 不会说话的小男孩

第六章 防波堤的建设者阿基米德

第七章 拉瓦皮耶斯的马塞利亚

附:略萨访谈录我想探讨一种脱离浪漫主义神话的爱情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智利小姑娘

那是一个奇妙的夏天。佩雷斯·普拉多带着他的十二位乐师组成的乐队来为米拉弗洛雷斯露天咖啡馆俱乐部和利马草地网球俱乐部举办的狂欢节舞会助兴,在阿乔广场上组织了一次曼博舞全国冠军赛。尽管利马大主教、红衣主教胡安·瓜尔韦托·格瓦拉威胁要把所有参加舞会的男女全部逐出教会,那次冠军赛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米拉弗洛雷斯的迭戈·费雷、胡安·凡宁和哥伦布三条大街组成的阿莱格雷区,也就是我的区,同圣马丁区举办了室内足球、自行车、田径和游泳项目的小型奥林匹克运动会。当然,我们赢了。

那个一九五○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科希诺瓦·拉尼亚斯第一次追上了一个姑娘——红头发的塞米纳乌埃尔。这个姑娘面对着米拉弗洛雷斯的惊讶目光答应了他的求爱。于是科希诺瓦忘记了自己的瘸腿,从那时起,走在大街上昂首挺胸,仿佛自己是一位名叫查尔斯·阿特拉斯的意大利健美师和体育家。蒂克·狄拉班特和伊尔塞分手,爱上了劳丽塔;维克多·奥赫达爱上了伊尔塞,跟因赫掰了;胡安·巴雷托恋上了因赫,跟伊尔塞断绝了关系。区里的感情生活进行了这般的分化重组,简直弄得我们摸不着头脑。恋爱关系三天两头地破裂和重新修复,从周六的舞会上出来时,一对对情侣并不总是进去时的同样组合。“太不像话了!”我姑妈阿尔韦塔愤愤地说。从我父母过世后,我一直跟这位姑妈住在一起。

米拉弗洛雷斯的海水浴场有两次波浪破碎浪花飞溅。第一次是在远方离海滩二百米的地方。我们这些勇敢的小孩子毫无畏惧地一直下到那儿,然后让海浪拖着我们往回漂,当把我们拖回大约一百米的地方时,这道浪便逐渐消失,继而海水又在潇洒的起伏翻滚中形成一道新的波浪,这道新的波浪同样在第二次震耳欲聋的轰轰隆隆声中破碎,把我们冲到浪谷之中,直至把我们缓缓推到海滩的碎石边。

那个夏天真是美妙极了,在米拉弗洛雷斯的舞会上,没有人再跳华尔兹、科里多、布鲁斯、博莱罗和瓦拉查斯舞,因为曼博舞横扫了一切,独占了舞场。曼博舞像一场地震,在这个区的舞会上,让所有青少年男女和成年男女都是又扭又跳,又蹦又闹,变化着各种舞步,开心极了。而且,肯定在米拉弗洛雷斯以外的地方也同样如此,哪怕是距米拉弗洛雷斯很远的城区,比如林塞、布雷尼亚、乔里约斯,或者是更具异国情调的利马中心拉维多利亚区、里马克区和波韦尼尔区。这些区我们米拉弗洛雷斯人从来没有去过,而且也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到那儿去。

就这样我们从跳华尔兹舞和瓦拉查斯舞、桑巴舞和波尔卡舞,转到了去跳曼博舞;也从滑冰和玩踏板车转向了骑自行车。有些人,比如塔托·蒙赫和托尼·埃斯佩霍,则去玩摩托;甚至有一两个人去玩汽车,比如作为区里鹤立鸡群的人物的卢钦,有时会把他爸爸的折篷雪佛兰轿车偷开出来,带我们沿防波堤去兜风,从露天咖啡馆一直开到阿尔芒达里茨峡谷,车速达每小时百公里。

但是,那个夏天最引人注目的事情还是两姊妹从她们遥远的国家智利来到米拉弗洛雷斯。她们艳丽夺目地登场,说话时语速很快,把单词最后的音节吃掉,并且在句子的结尾发出像嘘声一般的感叹。她们的这般出现让我们所有刚刚脱下短裤换上长裤的米拉弗洛雷斯人都转身注视她们。而我比别人尤甚。

两姊妹中,妹妹像是姐姐,而姐姐则像是妹妹。姐姐名叫莉莉,比露西矮一点儿,她比露西长一岁。莉莉至多大约有十四五岁,露西大约十三四岁。艳丽夺目这个形容词好像就是为她们发明的,至今仍然如此。露西不像她的姐姐那样艳丽夺目,这不仅是因为她的头发没有姐姐那么金黄,那么长,穿着比莉莉简朴,而且因为她比姐姐寡言少语,跳舞的时候,尽管也变化着各种动作和大胆地扭动腰肢——没有一个米拉弗洛雷斯女子敢这样做——但她似乎是个庄重拘谨的女孩,跟她的姐姐相比,几乎可说平淡无味。当放好唱片、高亢的曼博舞曲响起来时,我们便开始跳舞。那时,莉莉旋转得简直像个陀螺,像风中的烈火,又像夜间的磷火。

莉莉的舞步轻捷潇洒,姿势极为优美,脸上挂着微笑,嘴里哼着舞曲的歌词;她架起胳臂,露出小腿,扭动着腰部和肩膀,结果她那整个纤小的身躯在出奇的灵巧和裙子以及衬衫的多种曲线塑造中,似乎都在动情,都在颤抖,从发梢到脚底都在舞蹈。不管谁跟她跳曼博舞,都难以跟她配合得好到让她称心如意,因为她的腿脚如此疯狂地旋转跳动,舞伴岂能不乱脚步跟上她的节奏?这没有可能!一个舞伴从一开始就落后于她的节奏,他心中十分清楚,全场的舞者都在注视着莉莉的曼博舞丰功伟绩。“怎么是这样的女孩子呀!”我姑妈生气地说,“跳起舞来就像著名的墨西哥舞女通戈莱莱,也像墨西哥电影里的伦巴舞女。”“嗯,我们不要忘了她是智利女孩,”她自我附和道,“那个国家女人的强项可不是美德。”

我像不满一周岁的小牛犊一样爱上了莉莉,那是最浪漫的恋爱方式,也可说爱得如胶似漆。在那个难忘的夏天,我向她表白过三次。第一次是在里卡多·帕尔玛电影院的高层座位上,这座电影院位于米拉弗洛雷斯的中心公园里。那是在看礼拜天的早场电影,她拒绝了我,说是她还年幼,不应该恋爱。第二次是在恰巧那个夏天揭幕的萨拉萨尔公园下面的滑冰场上,她又拒绝了我,说是需要考虑一下,理由是尽管她有点喜欢我,但她的父母要求她在读完中学四年级之前不能恋爱,而现在她还在读三年级。最后一次是在大吵大闹了一场的几天前我们在拉尔科林荫道的美味奶油点心铺喝香草牛奶时,自然,她再次拒绝了我。干么她一定要说答应我呢,因为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是已经像恋人了吗?在做游戏的时候,玛尔塔也在场,每次不都是我们两配对吗?在米拉弗洛雷斯的海滨不是我们坐在一起吗?在舞会上,她跟我跳舞的次数,不是比跟任何人都多吗?那么,既然整个米拉弗洛雷斯都认为我们已经是恋人,她何必还要正式表态呢?靠她那模特似的外貌,乌溜溜而狡黠的双目和饱满丰润的小口,莉莉已经是一个风姿秀逸的女人了。

P1-5

序言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致中国读者的来信

亲爱的朋友们: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短信。说真话,我从来没想到我写的故事能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亦即从我儿时起似乎就构成我梦境中一部分的国家,也是我心目中非现实景物组成部分的国家,就如同我在历险故事中读到的那许多奇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国家一样。现在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非常强大的国家。在她的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共同分享我在我的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从非常年轻的时候起,由于阅读给予我的极大乐趣,我就渴望成为一个作家。我总是说,我一生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学会了阅读。因为,由于阅读,读者的生活会倍加充实,得到极大的丰富,得到种种没有让我们眼花缭乱、进入我们记忆中的小说的帮助绝对不会得到的体验。我之所以渴望成为作家,其目的向来是为了要把我一生中那些伟大而可爱的朋友让我感受到的激奋,通过我创作的故事,尽可能多地传达给读者;而那些伟大而可爱的朋友本身就是我读过的最佳作品。文学是一种世界语言。尽管读者在时代、地点、信仰和语言上千差万别,但文学在他们中间确立的却是人类的团结、感情的纽带、共同的愿望和情感的交融,以及相互的声援。而这一切表明,在全人类的心灵深处,他们之间存在的是亲近。此乃我希望我的著作带给我的中国读者的信息:友谊、理解和兄弟之情。

向诸位和你们每一个人致亲切的问候!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于马德里

后记

本来,照常规,译者是应为译稿的出版写一个序、介绍一下作家和概括地点评一下作品内容、引导读者更好地阅读的。然而,我们很是有福气,恰巧就在我们即将向《坏女孩的恶作剧》出版方交稿的时候,本书的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却写来了一封感情真执、友情洋溢,并带点自我介绍的信,甚是生动感人。张陆武先生慧眼识珠,当即建议这封来信代序言,我们当然欣然赞成。

其实,即便巴尔加斯·略萨没有写这封信来,我想大概我们也没有写序言的必要了。因为这本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就这部作品对作家的访谈录,而在这篇访谈录中,作家本人把整部作品的情况解析得是如此的全面而透彻,那是任何序言所不可企及的。所以,我们建议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最好是先读一下访谈录,那也就是读了最好的一篇序,然后再回头来读正文,那肯定会取得更佳的阅读效果。

但是,作为译者,有些话我们还是不可不说的。这就是我们要向中共中央编译局的著名法文翻译家、随笔作家施康强先生和山东东营百通思达翻译咨询有限公司的谷怿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说真话,这部作品就其内容和文字本身而言,翻译起来并不十分因难,因为巴尔加斯·略萨的写作风格向来是以简洁明快为特色的。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作为西班牙文译者,我们却遇到了两方面的困难,其一,作品中夹杂了不少的英文和法文;其二,这部小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利马写起,中间穿越六十所代的法国巴黎、七十年代的英国伦敦,一直写到八十年代的西班牙马德里。而在这部时间跨越度达四十年的著作中,呈现出明显的自传色彩(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写作的重要有特质之一)。就是说,这四座城市都是巴尔加斯·略萨亲自呆过的,因此他所涉及的那儿的大量的人和事,尤其是人名和地名都是真实的,这让我们不敢有半点儿马虎。自然,利马和马德里对我们不是问题,但我们没有去巴黎和伦敦的经历,那里的地名人名,以及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就势所必然的让我们就大伤脑筋了。而且,有许多东西,翻遍工具书也是难以解决的。所以,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只好求教于上述两位朋友,请他们助一臂之力,而他们则是不仅有求必应,而且解答质疑不厌其详。就是说,这部译品能得以按时发稿,跟他们的热情相助是分不开的。委实是一份难以忘怀的友情。所以,在这部名著即将付梓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也希望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与我们共同分享巴尔加斯·略萨这位结构现实主义大家妙趣横生的新作在我们中国跟读者见面的快乐,再次欣赏这位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友情的文学大师的风采。

译者

二○一○年六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次壮举,实现了伟大的正义。略萨是一位非凡的语言创造者。这位秘鲁作家属于全世界。

——秘鲁总统 阿兰·加西亚

略萨描写对话的技巧娴熟……总能着眼于大局。对权力结构制图般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抗争、反叛和最终获胜形象的尖锐刻画。

——瑞典皇家科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