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日中文对照版)/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周群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孔子少时家境贫寒,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好学不倦。成年后做过小吏,50岁时担任高级官员,但因与统治者政见不合,离开家乡周游列国14年。晚年返回鲁国后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六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干余年,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以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史料,讲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不平凡的一生。

内容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选出了中国历史上270余位杰出人物,为他们写传记,评论他们的思想成就,是严肃精深的学术著作。在此基础上推出的这套简明读本,则厚积薄发,精选出国外读者相对较为熟悉的伟大人物,力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讲述有趣的人物故事,传达他们的思想智慧,展示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读者在和这些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心灵对话中,一定能领略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髓。

本册将为你介绍“孔子”!

目录

一、早年问学

二、兴教与入齐

三、从政经历

四、周游列国

五、晚年归鲁

六、“敬天命而远之”——孔子的宗教观

七、“仁者爱人”——孔子的道德哲学

八、“有教无类”——孔子的教育思想

九、“修己以安百姓”——孔子的德治思想

十、“文质彬彬”——孔子的文艺观

十一、泽溉中华惠及寰宇——孔子的文化影响

试读章节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在今山东省西南部)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最重要的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是殷朝王室的后代,父亲叫叔梁纥(he)(字叔梁,名纥),是鲁国的武士,勇力过人,多有战功。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晋国联合鲁国等几个诸侯国进攻僵(bi)阳(今山东省枣庄市南),叔梁纥也参加了这场围攻倡阳的战斗。倡阳守军诱联军入城后,关门要消灭联军,在这危急之时,叔梁纥飞步上前,托起悬门,才使联军得以安然撤退。联军统帅孟献子称赞他“有力如虎”。七年之后,在抗击齐国入侵的战斗中,叔梁纥在齐军压境的危急时刻,率领三百名士兵夜间突围,护送鲁国贵族臧氏兄弟到援军营中,又连夜回去继续固守,最终迫使齐军退却。叔梁纥因勇敢而闻名于诸侯,成为陬邑(zou yi)大夫。叔梁纥晚年娶颜氏(名征在)为妻,婚后不久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颜氏便带着年幼的孔子离开了陬邑,回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城西南一个名叫阙(que)里的地方住下。

孔子随母居于曲阜,这为孔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曲阜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封国的都城,周公的长子伯禽到鲁国去时,带了很多文物典籍,并以推行周王朝的礼制而闻名天下,曲阜成了仅次于周王朝京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的文化中心。当时有人访问鲁国,看到丰富的文化典籍,感叹道:“周礼都在鲁国了。”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孔子从小受到了良好的礼仪文明的熏陶。孔子对于周礼的敬仰便与鲁国国都曲阜的人文环境有关。加上孔子生于士族家庭,当时士族必须学习礼仪,幼年的孔子耳濡(ru)目染,很小就模仿大人将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俎(zu)豆等礼器拿出来,做礼仪的游戏。孔子从小好学多思,自然更易于接受传统的教育。孔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年少之时,失去了贵族的地位,所以学会了做很多粗杂活。幼时的孔子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这样的人生经历也使孔子加深了对世事的了解。

孔子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这无疑对孔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她在叔梁纥去世后毅然来到了曲阜,使孔子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辛勤劳作,启教孔子,在孔子幼年失去父爱时,以慈祥的母爱滋润孔子的心灵。她的去世,使孔子完全丧失了生活与精神的依托,被迫较早地走上了独立的人生道路。孔子年幼时就聪明沉着,这在他埋葬母亲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颜征在去世后,孔子要将父母合葬,但由于三岁即丧父,孔子并不知道父亲坟墓的位置,孔子为了打听父亲的墓地,将母亲的棺材停放在过往的路口,以引起知情的行人注意。果然,从驻足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名叫曼父的人的母亲,她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在曲阜城东的防山北面,于是孔子将父母合葬在一起。

少年的孔子从生活中获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其中有一件事对孔子的影响十分深刻。孔子母亲去世后不久,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孙氏举行一个贵族的宴会,这是孔子结交上层名流的重要机会。孔子的父亲是一位出名的武士,于是孔子也兴冲冲地前去赴宴,谁知却被季氏的家臣阳虎拦住了。阳虎说:“季家宴请的是有地位的人,谁宴请你呢!”这对孔子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使孔子明白了人不能靠前辈的功劳,而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同时,这也使孔子明白了处世的进退之道,孔子“由是退”。所谓“退”,不仅仅是从季府退出,还具有人生态度的内涵,由此孔子产生了对“礼”的敬畏与遵从。

早年父母相继去世,对年轻孔子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孔子不得不干各种粗杂活,依靠自己的劳动谋求生存。另一方面,艰难的生存环境也磨炼了孔子的意志,他更加刻苦自励,努力精进。孔子早年十分好学,所学的内容首先是当时普遍必须学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孔子虚心问学,如,曲阜城里有祭祀鲁国始祖周公旦的太庙,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孔子虚心地向知礼的人求教。他进入太庙,经常问不懂的事,乃至于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谁说叔梁纥这个儿子懂得礼啊?他还有好多不懂的事需要问别人呢。”这一方面说明了孔子学无常师,虚心好学;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在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了。同样,对于音乐,孔子也热心学习,他曾向师襄等有名的乐师学习弹琴、欣赏乐曲。孔子后来到齐国时,与齐太师谈论音乐,听《韶》乐,陶醉于美妙的旋律之中,乃至好长时间食肉而不知肉香。孔子射箭、驾车等武科也学习得游刃有余。当孔子声名卓著之后,有人议论:孔子虽然博学,但并无特别的专长。孔子就对弟子们说:“我干什么呢?赶马车吗?做射击手吗?我还是赶马车吧!”可见,孔子的驾车技术十分精湛(zhan)。同时孔子也深谙(an)射箭,孔子射箭时,观看的人拥挤得如墙壁一般。在精通这些技艺的基础上,孔子又进而学习古代经典,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博识多才、文武兼通的学者。

大约十九岁前后,孔子与亓(Qi)官氏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有军功,并且孔子也因知礼而闻名,儿子出生后,鲁昭公赐给一条鲤鱼。受到国君如此恩遇,孔子十分感激,于是给儿子命名孔鲤,字伯鱼。这一时期可能是孔子生活比较艰难的时期,孔子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放牧的小吏。这些“鄙事”孔子同样做得十分认真出色。他管理仓库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他管理牛羊放牧使草木茂盛,牛羊肥壮。同时,孔子还做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仪式的司仪,也就是“儒”。虽然这是颇为卑贱的职业,但孔子同样做得十分认真,他说:“丧事不敢不勉。”就是说办理丧事也努力尽礼。但是,孔子以儒为业并不拘守于传统儒者的礼仪形式,而是力求做以道义为先、富有道德学问的“君子儒”,因此,孔子是儒学的真正创立者。

周王朝的都城洛邑是中国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从曲阜到洛邑,是孔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行动。当时,鲁国贵族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在做了孔子的弟子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一起到洛邑去,鲁昭公答应了南宫敬叔的请求,给他们派了一辆车子、两匹马、一个仆人。孔子到洛邑访贤问学,不但向苌(chang)弘学习音乐,更重要的是见到了另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周王室管理文物的官吏。对于老子,孔子有很高的评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孔子见到老子之后曾对他人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能落入网中,会游的可能被钓上来,会飞的可能被箭打下来。至于龙,它可以乘风云飞上天,我们不知道它。我现在所见到的老子,就像天上飞的龙一样啊!”可见,老子是比孔子学问更为广博的长者。孔子向老子提出疑问,老子一一作了详细解答。老子还对孔子说了一些人生哲理。无疑,此次洛邑之行孔子收获很大。

孔子学无常师,他善于发现常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点与知识,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师法的人,我将选择好的学习,发现不好的则改正。

孔子学习十分认真细致,务求透彻深入。如,他曾向师襄子学琴,十天时间一直学一个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新的了。”孔子则说:“我学了曲调,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会。”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技巧已学好了,可以学新曲了。”孔子则说:“我还没有领会曲中的志趣韵味。”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学到了曲中的志趣韵味,可以学新的了。”孔子又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为谁所作。”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经过深思之后说:“我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了,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这首曲呢?”师襄子连忙站起来作揖说:“我的老师正是说这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啊。”正是由于多方学习,在三十岁左右,孔子不仅通晓了“六艺”,而且对于后世被尊称为“六经”的《书》、《诗》、《易》、《春秋》、《礼》、《乐》等古代文献也已融会贯通了。这一时期的孔子还观察分析了当时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政治、社会形势,对世事、人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看法与原则,奠定了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学术与思想基础。

P123-127

序言

古代中国不仅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之一。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为坐标,再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的孔子恰恰是中国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处在中间点和转折点上:中国文明出现到孔子,孔子到我们现今的时代,前后各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国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国古代思想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则,影响了中国的阐释传统,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不断地理解、发展古人的思想,从中获得思考和应对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资源,这也是我们今天为读者奉献这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的缘由。

纵观悠久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造诣与价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日久弥新,极具生命力。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博大宏深的汉唐经学、简易幽远的魏晋玄学、尽心知性的宋明理学是思想学术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禅悦、道教的神仙修养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经世济民的政治、经济理想,巧夺天工的科技、工艺之道,风雅传神、丹青不老的文学艺术……都蕴蓄着丰富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一方面开宗立派,门户林立,一方面互相启发,人室操戈。儒、释、道三教可以论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总之,中国的思想成就丰富多彩,贯穿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刚健中和等精神传统,在继承、阐释中变化演进,一代有一代之胜,表现出综合创新的特色。

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学家之类的称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贤人、哲人、智者、诸子、大师等等,这些词汇恰恰概括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们的社会身份往往是教师或学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与智慧。当然,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文明领域内皆有贡献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论、著作或被后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以“三不朽”作为追求超越的途径,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说,为人类社会立下的大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学说等都是不朽的历史遗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家的内涵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或宗教先知,我们在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时,也本着这样的标准选择传主。

众所周知,由南京大学已故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为宏大的中国思想家研究工程。在这套简明读本系列编撰和出版之际,首先要对这200部《评传丛书》工作表达深深的敬意。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编委会

2008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6: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