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100个》由叶永烈所著,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述了100多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科学家故事100个/科普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叶永烈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科学家故事100个》由叶永烈所著,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述了100多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内容推荐 不知道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爱听有趣的故事,这是孩子的天性。” 是的,是的,在十个孩子里,十个都喜欢听故事。 《科学家故事100个》由叶永烈所著,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述了100多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一生是漫长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只是选取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些故事,仿佛用照相机拍下科学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镜头。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从这些故事中,你将可以学习科学家的种种优秀品质,进而向科学的高峰进军。 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附有科学家的画像,科学家的简历。这样,你还可以知道科学家是什么长相,他的简历和对科学的贡献。 不论哪一位“大科学家”,都曾是“小科学迷”。愿你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一个“小科学迷”。长大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大贡献! 在这本书里,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10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生动、有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科学家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科学家,在每一篇故事前面附有这位科学家的简历,读者读了本书以后,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本书是畅销书,曾经分别出版台湾版、香港版。 目录 1.从“班门弄斧”说起 2.古代的“博士” 3.几何学之父 4.“等一下杀我的头” 5.龙嘴里吐出了铜球 6.妙手神医 7.月球上有他的名字 8.“活鲁班” 9.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10.他不知道发现了美洲 11.临死的挑战 12.真金不怕火 13.科学不承认偶像 14.写了27年的巨著 15.从小热爱星星 16.烈火烧不了真理 17.“徐家汇”的来历 18.300年沉冤昭雪 19.“小解剖家” 20.奇人奇书 21.看门人游历“小人国” 22.“我站在巨人肩上” 23.预言的胜利 24.钟和地球 25.至死自称“印刷工” 26.为科学献身 27.“怪人”不怪 28.当真理碰到鼻尖上 29.“蒸汽大王” 30.药房里的化学家 31.善于思索的人 32.从“朝三暮四”到专心致志 33.牛痘的来历 34.轮船之父 35.袜子的启示 36.敢于“改错”的人 37.怪物吓不了他 38.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 39.当上“科学明星”前后 40.关于“女神”的信 41.“大学生”念小学 42.从徒工到科学家 43.画家发明电报 44.“橡皮人”的悲剧 45.两次化学论战 46.迟到的聘书 47.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48.盲人的创造 49.把虫子放进嘴巴的人 50.“小人物”创立新理论 51.海王星的发明 52.后花园里的科学实验 53.“必须努力工作” 54.珍贵的友谊 55.“昆虫迷” 56.“一个好汉三个帮” 57.马车上的梦 58.“炸不死的人” 59.终身努力的人 60.第三位小数的胜利 61.X射线 62.没有电话的一天 63.“发明大王”的秘诀 64.科学的苦工 65.在机遇面前 66.一本书的作用 67.给自己写信的人 68.对“想当然”的惩罚 69.青龙桥车站旁的铜像 70.电影和缝纫机 71.飞机兄弟 72.镭的母亲 73.桃李满天下 74.戴草帽的博士 75.偶然,也不偶然 76.中国的莱特 77.珍爱石头的人 78.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79.揭开胰岛素的秘密 80.“贡献毕生心力” 81.永存的墓碑 82.“敌侨”的贡献 83.两颗爱国的心 84.“童鱼” 85.“学不偏废” 86.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87.学外语像交朋友 88.归来 89.吃豹子胆的人 90.“预应力混凝土先生” 91.物理女杰 92.奇怪的叶子 93.电脑大王 94.“我还应继续努力” 95.坚强的早产儿 96.“李精于学” 97.“数学怪人” 98.丁和“J” 99.“棒球化学家” 100.重要的是贡献 101.从“红领巾”到数学家 102.第一位华人宇航员 结束语 试读章节 陇西位于今甘肃省西南部,离洛阳很远。张衡怎么会知道那里发生了地震呢? 原来,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十分频繁。光是从公元96年到125年这30年问,就有23年发生过大地震,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正因为这样,地震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张衡经过多年的摸索,在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铜做的,直径约3米,样子像酒坛。在这个“酒坛”的外壁上,倒挂着8条龙。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条龙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蛤蟆仰着头,张大嘴巴。8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震落下来,正好落在正对着它的铜蛤蟆嘴里,发出“当啷”一声。 那天,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于是,张衡断定是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地动仪是根据惯性原理设计的。发生地震之后,地震波传来,地动仪中间的“都柱”(类似于惯性运动的摆)就受到震动,朝那个方向偏动,通过杠杆,使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铜球坠落。 在1800多年前,张衡能够制造出这样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的仪器,实在令人叹服! 张衡的祖父张堪,曾当过蜀郡太守。到张衡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生活贫苦。但是张衡有志气,他说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意思是说: “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而担心自己的道德不高尚;不应当为收入菲薄而害羞,而应当为知识不广博而害臊。” 张衡为人正直,知识渊博。他当过太史令、侍中等官职,在皇宫里工作过,但受人排挤,郁郁不得志。 张衡在科学上的另一大贡献是于117年制成了浑天仪。这是一种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什么是“浑天”呢?原来,在那时候,人们以为大地是平的(一说像覆着的盘),天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大地上面,这叫“盖天说”。张衡根据自己对天文学的研究,认为地好像蛋黄,天好像蛋壳,包在地的外面,这叫“浑天说”。浑天说比盖天说进步多了。浑天仪是用铜做的,内有几层圆圈可以转动,上面刻着日、月和各种星辰。这个大铜球可用水力使它慢慢转动,转动一周的速度跟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一样。人们从浑天仪上可以看出星辰日月是怎样运动的。这在当时,是天文学上的一大创造。 张衡用肉眼观测星星,曾把观测结果画成一幅星图。当时,他看到的星星有2500多颗。现在天文学上观测到的六等以上的星(即可用肉眼看见的星)为3000颗左右,只多500来颗。可见张衡在1800多年前研究天文是多么细心! 张衡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文学家、画家。他29岁的时候,写过《东京赋》《西京赋》。这两篇散文深受人们欢迎。据说,张衡写这两篇散文,前后花了10年时间!他著有诗、赋等32篇。张衡的画画、书法也很不错。他还喜欢数学,算出圆周率为√10,即3.16。 就在张衡用地动仪测了陇西地震的第二年,他不幸病逝,终年62岁。 1956年,河南南阳县重修了张衡墓,深切怀念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郭沫若为张衡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P9-10 序言 我写出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大抵由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常在科学界活动,和科学家们颇为熟悉。 二是我跟小读者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常常应邀到各小学、中学举行报告会。报告什么呢?我发觉,小读者们最爱听故事。于是,我讲起了科学家的故事。 三是出于我的本职——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我要不断写作。既然小读者们爱听科学家的故事,我又熟悉科学界。于是,我动手把讲过的故事变成文字。 故事越写越多,分别发表于各种报纸、杂志,竞有100多篇。我从中挑出100多篇,编成一本集子,便成了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传记。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却纳百于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折子戏”,只是萃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长篇传记。 百人百貌。这100多个故事,各不相同:有的写科学家勤奋,惜时如金;有的写科学家勇敢,知难而进;有的写科学家谦逊,永不满足;有的写科学家好学,孜孜不倦;有的写科学家坚定,捍卫真理……但是,这100多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却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对于每一位科学家来说,书中的短短的故事只是小小的片断。为了使小读者能对每一位科学家有概括了解,特地在故事前写了科学家的简历,配上一幅画像。这100多个故事,以科学家出生年份为序编排。 叶永烈 2010年12月25日于上海“沉思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