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财编著的《中国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上)》是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丛书之一,本书辑录了从汉代逆境著史的司马迁到清代攀登中国画巅峰的朱耷,从近现代史上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共计36位中国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仿效的人生楷模,弘扬了浩然正气。
李世财编著的《中国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上)》讲述了:千百年来,历史名人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赖于父母的训导,老师的教诲,社会的磨炼。其在逆境中默默成长的故事,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华美篇章。
《中国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上)》辑录了从汉代逆境著史的司马迁到清代攀登中国画巅峰的朱耷,从近现代史上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共计36位中国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仿效的人生楷模,弘扬了浩然正气。
东汉元初四年(117)的一天,一台奇怪的球形仪器出现在东汉京城洛阳的人们面前,这台仪器的主体是一个硕大的空心铜球,铜球架在一个名叫地平圈的环形架上,一半隐没在地平圈下面,另一半显露在地平圈上面。球的表面布满了日月星辰,就像人们每天晚上看到的天穹一样。更为神奇的是,这个铜球还能靠漏壶流水的力量推动齿轮系缓慢转动,而且非常有规律,一天旋转一周。到了晚上,人们从仪器上可以看到星辰的起落,和实际天象完全相同。这么科学的仪器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人们对它议论纷纷,这就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浑天仪。
时隔20余年后,同样是张衡发明制造的、安置在京师洛阳的另一台仪器——地动仪,突然发出了高亢清脆的声响,一枚铜球从仪器上的一张龙嘴里吐落出来,掉落在下面铜制蟾蜍的口中,这预示着某个地方将要发生地震了。果然,不多久就接到报告,离洛阳千里之外的地方发生了地震。在地动仪出现1700多年以后,欧洲才出现了类似的测报地震的仪器。
两台先进科学仪器的制造者都是张衡。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他自幼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东汉建初三年(78),张衡出生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家族本为望族,祖父张堪自小被人称为圣童,成年后被推荐为地方官,为官清廉,当时有民谣称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至张衡幼年时,家境已衰落不堪,生活难以为继,有时不得不靠亲友的接济。不过,祖父的个性及品德深深影响了幼年的张衡。
张衡自幼潜心向学,既喜欢读书,又喜欢琢磨问题。对于大多数都喜欢看的文学和道德哲学方面的书籍他会看,而对于人们不太愿意读或觉得读了没多大用处的自然科学书籍,他也是细细研读。对于书本知识中读不懂之处,他会请教大人;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不解的问题,他也会追着大人问个不停。所以,老人们夸他说:“没有他不愿学的知识,也没有他不想请教的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张衡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家乡小有名气。写出来的东西文采斐然,经常被人称赞。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