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在后世任何时代,都是无法绕过的丰碑,在他麾下,有着卢卡契、阿多诺、詹姆逊等功勋彪炳的思想战将。在曹顺庆和赵毅衡主编的《符号与传媒》中,中国学者们在一个领域里开始了和这支大军的互动:这就是形式文论的领域,或者说,符号与表意的领域。当然,我们惊喜地读着他们交给我们的成就时,并非单纯感到肃然起敬:思想以及世界对我们的期待,都不是旁观而是参与。
理论与运用
激情符号学
略谈佛学理论术语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中国符号学角度看
中西符号理论之沟通
诡辩的魅力——悖论崇拜情结
试论类文字
现象学还原、文字学转向与批判理论的“间距”——解构理论的生成与现代西方思想的诗学转向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悲剧——一个身份符号学分析
利科与普罗普
“形象歌曲”中的标识性符号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论专辑
编者按
空间批评的话语范式——现象学、形式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论詹姆逊的符号学思想
星丛与象征——卢卡契、阿多诺、伊格尔顿的形式观
理论辨义互动:中国与西方
试论广告符号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出路——回应比格内尔
广告符号学
另一种文本中心——回应尤里·洛特曼的文本观
文本运动过程——从作者到读者,从作者到文本
从对话到互文性——回应克里斯蒂娃
词语、对话与小说
近著近译书评
评《对应,互动与启迪:中西符号理论之沟通》(丁尔苏著)
评《翻译过来的多种现代性:从文化和文学的视角论全球化与中国》(王宁著)
评《<红楼梦>叙述中的符号自我》(文一茗著)
评《可能世界叙事学》(张新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