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泡沫:从金融危机到全球通胀》一书中,作者张志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讲述了通货膨胀的来龙去脉及应对措施,使非经济专业的读者都可以读懂。本书从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全球通货膨胀入手,深入分析了本轮通胀产生的原因,用事实和数据阐释了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源是央行过度发钞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条件下,超发的货币流到哪里,必然会推高哪里的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形成泡沫。该书还对在通货膨胀下如何做好投资,实现资产和财富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投资和消费的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对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应对当前的通胀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金融危机还未褪去,通货膨胀已粉墨登场。全球通胀和金融危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谁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货币泡沫是如何产生并影响经济的?如何投资才能跑赢通胀?张志前编著的这本《货币泡沫:从金融危机到全球通胀》在分析研究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全球通货膨胀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揭示了货币泡沫、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源进行了探讨。《货币泡沫:从金融危机到全球通胀》还就如何管理通胀、实现保值增长值提出了具体投资建议。
从“蒜你狠”说起
2010年5月的一天,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张大妈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张大妈老两口在山西老家退休之后,就一直跟着儿子在北京生活,全家五口人的吃饭包括买菜、做饭,主要由张大妈一人来负责。张大妈每隔两三天就要到菜市场去买一次菜。由于最近菜价连续上涨,过去张大妈买菜只需要带几十元就够了,现在她必须带100元以上。即使带了这么多钱,当她准备买大蒜的时候,大蒜的价格也让她惊呆了。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大蒜的价格从之前的6元一斤猛窜到10元一斤。张大妈摸摸口袋,剩下的8元钱还不够买一斤大蒜的。“我上次买蒜还是6元一斤,这次就变成10元一斤了。”张大妈无奈地说。看张大妈还在犹豫,商贩说:“我这里还算便宜的呢!如果在超市里,大蒜需要12元一斤。您还是赶紧买吧!不然还会涨价的。”张大妈只好用8元钱买了7个大蒜回家。张大妈本来还想买点香菜,但是带的100元钱已经花完了。
张大妈回忆在过去的10年当中,她经常购买的许多商品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价格上涨。2000年,东北大米1元/斤,100元能买到100斤;2010年,普通大米2块多一斤,100元只能买到40多斤。10年前,猪肉7元一斤,100元可以买15斤猪肉;现在猪肉15元一斤,100元只能买7斤猪肉。10年前,白菜2毛钱一斤,土豆不过5毛钱一斤,100元能买500斤白菜,200斤土豆;现在白菜1元/斤,土豆2元/斤,100元钱只能买100斤白菜和50斤土豆。10年前红富士苹果1块钱一斤,100元钱能买100斤红富士苹果;现在,好的红富士苹果要六七元一斤,100元只能买十几斤红富士苹果。10年前,手纸几毛钱一卷,现在涨到了两元多一卷……几乎所有消费品全都涨了将近一倍,农产品涨得更多。张大妈琢磨,为什么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物价却天天上涨。当然工资也在上涨,可是工资上涨的速度始终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张大妈感到非常不解,也十分的无奈。
2010年是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起始之年。在这一年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大蒜的价格疯涨数十倍,一度越过10元每斤,甚至贵过鸡蛋和猪肉。有的地方,大蒜不再是按斤销售,而是根据成色论个来销售,一头大蒜卖到了一元多。网友们借鉴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随后,不断攀升的绿豆价格也让2010年夏季市民的消暑成本大幅提高。绿豆价格从以往的每斤两三元飙涨至10元以上,部分地区甚至涨到了15元。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最著名的段子之一“逗你玩”一词被旧词赋新义,也演变成了一网络潮语。再后来,“姜你军”、“糖高宗”、“辣翻天”等新词层出不穷,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老百姓的无奈。
由于农产品生产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农产品又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必须每天吃饭,所以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敏感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上涨。农产品价格作为“百价之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创新和期货交易的发展,农产品现在已经脱离了农产品的基本属性,开始带有金融衍生品的性质。资金炒作非常厉害,同时结构性、区域性农产品供给的短缺也给游资炒作创造了借口和条件,再加上媒体作用的放大,所以增强了涨价的预期。目前,在全球各种交易所内,每天交易的农产品期货量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的数倍,而交易主体也从需求方传递给了金融机构。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之后,往往会带动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指标。在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是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来的。衣食住行,以食为先。食品是主要的消费品,人们每天都必须吃饭。CPI中食品价格所占的权重为33.6%(2011年之后调整为31.79%)。显然,由于CPI中食品构成权重一直较高,食品价格指数的变动与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往往会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三次通货膨胀高峰,都与食品价格的上涨密切相关。1988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8.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占到了56%。1994年。我国又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达到21.7%,食品价格上涨幅度高达31.8%,为改革以来所没有,当年食品价格上涨在CPI上涨中占到60%。2007年我国消费价格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占消费价格上涨的93%。
2010年,中国GDP总量再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也开始进入了爬行通道。在这里我们使用了“再次”超过日本,而没有使用一般媒体上使用的“首次”超过日本。实际上,中国经济在历史上一直领先世界。就是在清朝康乾盛世的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国抢去。即使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远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当然这只是历史,经济总量大也并不能说明经济实力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折合为58786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lO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实际GDP增长3.9%,名义GDP增长1.8%。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再次超过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胀率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lO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超过了3%的警戒线。从分类别上看,2010年食品价格上涨7.2%。而这一年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平均值为99.3,比上一年下降1%,为连续第二年下降。
P13-16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全球经济面l临二次探底的风险,美国经济复苏依旧乏力,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新兴国家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财务状况恶化,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为拯救出现困难的金融机构和刺激实体经济,各国央行向市场注人了大量货币,暂时缓解了危机。然而,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也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同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10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价上涨,始于农产品,并陆续传导到食品和其他消费品,通胀压力突显。中央已把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宏观经济将走向何方,通货膨胀将如何演绎,宏观政策将如何调整,不仅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投资者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那么,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该如何应对?我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兴趣。阅读了此书书稿,感受颇多。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讲述了通货膨胀的来龙去脉及应对措施,使非经济专业的读者都可以读懂。本书从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全球通货膨胀人手,深入分析了本轮通胀产生的原因,用事实和数据阐释了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源是央行过度发钞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条件下,超发的货币流到哪里,必然会推高哪里的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形成泡沫。该书还对在通货膨胀下如何做好投资,实现资产和财富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投资和消费的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对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应对当前的通胀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张志前先生是我的同事,长期从事金融和经济政策研究工作,有着中央部委、央企总部、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工作经历,对很多经济现象和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见解,公开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出版了《越南危机》、《楼市迷局》等畅销书。他这次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并提出了货币泡沫的概念,将通货膨胀及很多经济泡沫归结为货币泡沫。他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编著成了本书。对于所有关心通货膨胀问题的人来说,本书将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参考。
在为此书写序之时,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势头已经开始减缓,但通货膨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书中对于制伏通货膨胀的观点和建议是否有效,关于通货膨胀下的投资之道是否合理,留给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是为序。
张睦伦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2011年10月30日
经济学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经世济民”之学。经济研究不仅要解释经济现象,同时还要提出应对之策,这样才能达到“经世济民”的目的。通货膨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世界性经济问题。研究和解决通货膨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守护人民群众经济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认识和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通胀压力,不同的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书的观点和主张,是作者在学习研究大量资料之后对现实经济形势研究思考得出的一些意见。经过若干长的时间后,一些观点可能会被推翻,但我相信有很多部分是值得参考的。
在本书的整个研究和编著过程中,我得到了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张睦伦总裁在百忙之中审阅了初稿,并为本书作序。我也曾和一些同事、朋友和家人谈起过写作本书的想法,在此也感谢他们提出的一切宝贵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王申博士、喇绍华硕士以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博士后汪丽,他们帮助我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汪丽和喇邵华还分别承担了第六章和第七章初稿的编写工作。孙兆东、王军、张燕英、张卓然、薛保平、袁涛、郭荣对本书也有贡献。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图片,有些已经在参考文献中列明,有些文献资料可能有所遗漏而没有列出,在此也对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本书错漏、偏颇、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1年11月于北京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我们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
——中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一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以后会带来负作用,就是事后会引发物价的上升,可能会引发某种资产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撤出宽松货币政策,那么美国经济可能在数年内经历两位数的通胀。
——美联储前主席 格林斯潘
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经济复苏的速度上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但这些国家也面临着高通胀、资产泡沫等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 佐利克
欧洲央行不会直接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来刺激经济。欧洲央行确保通胀预期的决心仍然坚决。
——欧洲央行行长 德拉吉
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