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迁徙路途中的危险之一便是人类的毒杀。我开始到山西拍摄天鹅,便是源于当时多家媒体的报道:有人在黄河边下药毒杀迁徙路上的天鹅。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种事情的发生。
天鹅浑身都是宝,据说在广州一带一只天鹅可卖到近万元。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天鹅迁徙来此的时机,大肆猎杀。为了保持天鹅的完整性,也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他们在天鹅经常光顾的滩地上撒放一种叫“呋喃丹”的烈性农药,天鹅一旦误食,气管会迅速痉挛、膨胀并窒息,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死去。为此,当地政府号召居住在河边的老百姓组织起来,通过无偿承包各自的一块滩地来保护天鹅,以保证天鹅不在自己的滩地上遭人猎杀。不过,天鹅有时也会吃当地的麦苗,当地人只好通过敲盆敲桶的方式来将其驱赶出去,但绝不伤害它们。
当年,我走在河边时,不仅会看到村民自制的“保护天鹅光荣”、“猎杀天鹅可耻”、“天鹅是我们的朋友”等小警示牌,还会时不时看到在此巡逻的村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欣慰。
天鹅在此地的主要食物是滩地上农民收割时残留下的农作物,如玉米、豆子、谷子等,另外冬小麦也是它们喜爱的食物。
乍暖还寒时节,麦苗已开始返青,还没有迁徙的少数天鹅在刚刚浇灌的麦田里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品尝着青青的麦苗。它们即将远行,所以必须填饱肚子,积蓄力量,不过这也给当地的农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看到天鹅吃麦苗的情景,2008年我选择4月初来到黄河边。当时结冰的黄河已经消融,清清的河水显得十分平静,在以前常能看到天鹅的几个地方都没找到一只天鹅的踪影。战友怕扫我的兴,便一个劲地劝我,来年再看吧。可我不死心,将越野车停在一边,然后下车沿着林中小路一直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树林的尽头的麦田中发现了几只正在美餐的天鹅。
护鹅新举措
2008年初,我再次来到山西平陆拍摄天鹅,看到的是志愿者们正在将当地政府拨发的玉米撒在黄河岸边的浅滩上,让天鹅可以安全放心地进食。同时我看到去年各式各样的警示牌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更加规范和美观的新警示牌。这些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家保护天鹅的意识和政府保护天鹅的力度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拍照和观光旅游。
2009年2月,我又一次来到山西平陆黄河边,发现当地不仅修建了停车场,还有了卖各种小吃的流动摊点,真是给爱鸟的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鸟环境。另外,还有人直接在面包车上办起了小型天鹅影展,面包车虽小,但照片却很不错。现在,那里有着专门的观鸟组织人员,不仅用更加制式的警示牌告诫人们不要伤害天鹅,还让前来观赏天鹅的人们和拍摄者尽量保持距离、保持安静,不要惊扰天鹅。可以说,这些措施反映了当地开始给予天鹅更多的关爱。正因为如此,天鹅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前来观光和拍摄的人也越来越多。
2007年,山西平陆的人们便开始自发地保护天鹅,但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到了2009年,保护天鹅已经逐步转变为政府出资和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的一项公益行动。可以说,在政府的带领下,当地民众保护天鹅的意识逐年提高。天鹅在此地停留期间,既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又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补充,为远距离迁徙储备能量,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不会因人为因素而减少,永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希望全社会都能像平陆当地政府和民众那样,一起来为保护鸟类、维护人与自然之间那微妙的和谐关系而努力。P12-14
还记得,五年前,当我第一次带着低端相机去山西平陆拍摄天鹅时的惊喜和兴奋,那种展翅飞翔的自由和洁白无瑕的美丽让我终身难忘。
还记得,当我在湿地外围拍摄时,遇见的一对凤头鹧鹧母子和在圆明园看到的黑天鹅一家五口,那种母爱的伟大与天伦之乐的温馨也让我深深感动。
还记得,当我在偶然间碰到一只带着夹子艰难飞行的天鹅,以及被网住而丧命的啄木鸟时,那种心酸和心痛的感觉更是刻骨铭心。
……
正是这种爱和痛的复杂心情,让我开始有了写一本书的想法。从开始摄影到本书成稿,已经过去了五年。在这几年的追寻和拍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拍鸟不能只追求拍到更多种类的鸟,也不能只追求照片的艺术性,那样顶多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娱乐罢了。我希望通过这些年来我拍摄的鸟儿的照片,向人们展示鸟儿的美丽和大自然的魅力,也希望通过照片中对野生鸟类生存状况的真实披露来呼唤更多的人们去关注鸟类,去自觉地保护环境。因此,我在拍摄照片以及撰写本书的时候,既要展现照片中美的一面,也要让读者看到那些丑的一面,更要关注和揭露一些不法行为。我觉得,只有这样的真实,才能让这些图片带有生命力,才能让本书给读者带来一些感官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启示。
当今,人类生产活动正对我们的大自然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正承受着巨大的威胁。怎样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保护好鸟类和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这本小册子,能够为保护鸟类、呼唤环境保护尽到一点绵薄之力的话,那我将欣慰之至。
回想起这五年的追寻和拍摄过程,有着几分快乐,有着几分感悟,也有着几分艰辛。毕竟拍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我而言,有很多与鸟相关的知识需要学习和观察。因此,我边拍、边学习、边思考、边修正自己的拍摄路径。此外,除去等待和找寻的困难不说,有许多时候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但当我看到一张张美丽的鸟儿照片和揭露那些丑陋行为的画面时,尤其是想到我做的这一切也许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鸟类的行列中时,所有的艰辛便立刻烟消云散了,而这些照片也激励着我一次次迈上新的拍鸟征程。
在本书顺利付梓时,我不由得想起那润物之春雨、催花之东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此,我由衷地感谢那些为保护鸟类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做出努力的人们!感谢给我大力帮助的国家林业局的刘国强院长、鸟类专家张词祖、作家张植信、诗人朱小平、摄影批评家鲍昆、摄影家吴鹏、摄影评论家李树峰等老师和所有同行们!感谢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北京动物园的张金国先生和乔轶伦先生、在校大学生金小玲和王晓林同学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此外,还要感谢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的侯俊琳社长和张凡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细致工作。
由于我的学识和能力所限,时间也比较仓促,书中难免有些纰漏和缺憾。在此,诚恳欢迎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本书有机会再版时,进行补充和修正,进而使本书臻于完善。
陈晓东
2011年12月10日于北京
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在树林中轻快歌唱,在水面上悠然游弋,为地球家园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魅力。作为人类的朋友,鸟类的世界令我们无限向往。
《天鹅之痛(中国野生鸟类行摄手记)》将通过大量的精美照片,从不同的视角向我们展示鸟类千姿百态的美丽瞬间,讲述一个个鸟类世界的真实故事,时而美丽动人,时而浪漫温馨,时而惊心动魄,时而又令人心酸。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近百种鸟的目、科、形态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为观鸟提供了参考。相信读者在欣赏美丽的画卷和优美的诗文时能够产生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人文情怀。
《天鹅之痛(中国野生鸟类行摄手记)》融摄影之真、自然之美、人文之情于一体,集观鸟、爱鸟、环保于一身,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由陈晓东著。
《天鹅之痛(中国野生鸟类行摄手记)》将通过大量的精美照片,向人们展示鸟儿的美丽和大自然的魅力,作者陈晓东也希望通过照片中对野生鸟类生存状况的真实披露来呼唤更多的人们去关注鸟类,去自觉地保护环境。因此,在拍摄照片以及撰写本书的时候,既要展现照片中美的一面,也要让读者看到那些丑的一面,更要关注和揭露一些不法行为。这样的真实,才能让这些图片带有生命力,才能让本书给读者带来一些感官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启示。